道路勘察报告正文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道路勘察报告正文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察报告正文教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测量成果表1份
5.外业见证报告1份
1.勘察工程概况
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
拟建万州区某某路位于重庆万州高峰工业园内,受某某公司委托,某某承担该道路工程一次性详细勘察工作。
本次勘察道路里程桩号K0+703.818~K2+805.474m,道路全长2101.656m,起点桩号K0+703.818m,地面高程为379.69m,设计路面高程379.826m,止点桩号K2+805.474m,地面高程为395.21m,设计路面高程为398.00m。
道路横断面宽约22m,设计纵坡度0.8%~2.5%,双向四车道;
其中K1+570~K1+592m为拟建桥梁。
拟建道路为城市次干路,拟建桥梁为小桥。
注:
本道路K0+000~K0+703.818m段及K2+805.474~K3+166.177m段不在本次委托勘察范围。
1.2.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及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1.2.1.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
本次勘察为一次性勘察,其目的是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探工作,查明拟建道路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为拟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及技术参数,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具体要求如下:
1、查明场地的地质构造、地层结构、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场地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状况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并提出有关整治方案措施及所需的岩土参数;
3、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拟建场地地下水发育状况及活动规律,对场地水体及土体对混凝土的腐蚀性做出评价;
4、查明场地地基的地质条件,为选择构造物结构和基础类型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
5、通过有针对性的地质钻探、取样试验和实测地层剖面,定性分析边(斜)坡的稳定性,并针对不稳定边坡,提出治理措施建议;
6、分段评价线路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7、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评价。
1.2.2.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主要依据规范规程为:
1、《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5、1:
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2001);
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7、《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
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参考执行规范:
1、《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
1.3.勘察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
1.3.1.勘察工作布置
根据上述勘察技术要求,我公司及时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地质调查和工程地质测绘,并编写勘察纲要,制定钻探任务书。
本次勘察采用《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有关规定,勘察场地复杂等级为三级,岩土条件复杂等级为三级,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本次勘察等级为乙级,勘探工作布置方案如下:
1、本次勘察路基部分沿道路走向中轴线及边线布置纵断面1条,垂直(局部为斜交)道路走向布置横断面26条,其中控制性钻孔35个,控制性钻孔深度为设计路面以下中风化基岩层不小于5m,一般性钻孔进入设计路面以下中风化基岩不小于3m,其中边坡钻孔穿过最深潜在滑动面进入稳定层不小于5.0m,坡脚钻孔进入地形剖面最低点不少于3.0m,拟建小桥布置钻孔4个,横剖面2条,钻孔深度为设计路面以下中风化基岩层12~15m。
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106个,勘探点布置具体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2、拟在20~25个钻孔中取岩样作岩石天然和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剪切试验。
3、若粉质粘土较厚,在6~9个钻孔中取原状粉质粘土试样作土常规分析试验;
若人工填土层较厚,则在4~6个钻孔中做动力触探试验。
4、钻孔终孔后24~48小时,观测地下水稳定水位,并在场区取水样1~2件作水质简分析。
我院于2013年11月3日组织6台XJ-100型钻机进场,于2013年11月17日完成野外钻探和取样工作。
共完成实物工作量见下表:
完成实物工作量表1.3-1
项目
单位
完成工作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绘(1:
500)
Km2
0.45
工程测量
剖面
Km/条(1:
2.09
200)
3.32/26
钻孔布测
个
106
钻探
钻孔进尺
m/孔
1752.1/106
水文测试
钻孔水位观测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26.8/4
室内试验
岩石试验
组
25
土常规分析试验
8
1.3.2.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各项勘察工作均严格按勘察技术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工程地质测绘:
以1:
1000路线平面图为工作底图,追索法圈定地质界线,调查记录地形地貌特征、岩层产状、裂隙发育情况、地下水出露情况、填土范围、堆填时间等。
观察点和各种界线在图上的误差不超过3mm。
工程测量:
本次勘察采用坐标系统为万州独立坐标系统,高程为黄海高程系。
野外测量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详见测量成果说明)作为本次测量控制起算成果,采用RTK配合全站仪引测方法进行坐标定位放孔,用计算方法得钻孔间距,测量方法正确,要求钻孔高程误差小于0.01m,平距误差小于0.05m。
测量方法是:
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施测,测量成果精度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钻探:
钻探施工单位某某公司,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开孔孔径130mm,终孔孔径91mm,钻探过程中,土层采用干钻;
基岩强风化层采用小水量给水钻进,轻压慢转;
基岩中等风化层采用大水量给压钻进。
土层及强风化层回次进尺0.5~1.0m,岩芯采取率达到了67~83%;
中等风化基岩回次进尺1.0~2.0m,岩芯采取率80~93%。
地质人员跟班编录,所有钻孔终孔后24~48小时进行钻孔水位观测。
原位测试:
在3个钻孔中对K0+300~K0+500m人工填土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操作严格按照规范规程要求进行。
室内岩土测试:
在24个钻孔中选取中风化砂质泥岩、砂岩试样27组作岩石天然和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及岩石抗剪试验,在8个钻孔中采用薄壁取土器取原状粉质粘土试样8组作土常规分析试验,取土质量等级Ⅰ级。
现场所取样品按要求及时封存,每节长度满足试验要求。
室内测试委托重庆岩土工程检测中心负责完成,试验时严格按国家相关规范操作,试验数据可靠。
外业见证:
本次勘察严格执行外业见证制度,见证单位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野外见证工程师为陈波涛(见证编号为YKJZ-0322)、蔡前飞(见证编号为YKJZ-0327),确保了野外工作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内业整理:
内业整理中,所有资料均为计算机成图,绘图软件为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开发的岩土工程勘察CAD系统3.0版。
资料经过了三级校审,资料可靠。
总之,各项勘察工作均满足规范要求,达到了一次性勘察的目的,完成了委托任务,经内业整理的勘察成果可供施工设计使用。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
场地位于重庆万州区高峰工业园,起点和终点均有乡道可通达,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2.2.地形地貌
拟建道路沿线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地形为丘包与沟槽相间分布,丘包圆缓,自然坡角10~15。
丘包上覆盖层较薄,地形受岩性制约,在岩质较硬的砂岩地段坡度较陡,在岩质较软的泥岩区则形成缓坡地形;
沟槽宽缓开阔,地势较平缓,多有水田分布。
K0+712~K1+000m勘察期间施工作业正在进行,原始地貌有较大改变,目前拟建道路区地面高程364.2~385.6m之间,高差约21.2m,地形坡角一般5~15。
2.3.气象与水文
工程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东南和西南季风气候的影响,具有春雨较早,夏多伏旱,秋季多绵雨,冬季温暖的气候特点。
年均气温18.1°
,最低气温-3.7°
、最高气温42.1°
,气温垂直分带显著。
入春以后,降雨量逐渐加强,夏季常形成大雨和暴雨。
据万州气象站自1975年1月至今的资料统计,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91.3mm,集中在夏秋两季,其中4~9月占全年降雨的90%,夏季大雨、暴雨频繁,最大日降雨量243.31mm(1982年7月16日),雨后地表径流遍布、飞瀑迭出。
年蒸发量1085.6mm,夏季占44%,春、秋季分别占27%和24%,蒸发量因地而异,一般随高程增加而减少。
干燥度0.72%,相对湿度81%,以秋季湿度最大、春季相对较干燥、秋季热而闷。
常年多东南风,年均风速0.7m/s,最大风速17m/s,多出现在夏季,春季间或出现但历时短。
勘察区在K0+547m附近有一条3~5m宽的小溪沟,水深较浅,因施工回填,局部地段已干涸。
拟建道路沿线零星分布的一些藕(鱼)塘。
2.4.地质构造
拟建线路区线路位于万县向斜南东翼,岩层产状较平缓。
岩层倾向318~332,倾角9~13。
场地内及附近无断层通过,通过地面地质调查和综合分析,在场地基岩中主要发育有两组构造裂隙:
J1:
倾向128°
~145°
,倾角72°
~80°
,裂隙面粗糙,宽度2~4mm,泥质充填,裂隙间距2~4m不等,主要出现于砂岩层中,在泥岩中少见。
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
J2:
倾向340°
~358°
,倾角74°
~87°
,裂隙面较直,延伸长,闭合。
无充填物,裂隙间距1~3m。
场区地质构造简单,裂隙发育程度为不发育。
2.5.地层岩性
经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和及相邻场区地质钻探揭示,场地内分布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细砂(Q4al+pl)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质泥岩和砂岩,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1)素填土(Q4ml):
褐色,主要由强~中风化的砂泥岩碎块及粉质粘土组成,粒径一般3-30cm,最大约50m,硬质杂物含量约占全重的35~50%,稍干,松散,主要为平场作业就近挖填土,回填年限小于6个月。
2)粉质粘土(Q4el+dl):
主要为褐黄色粉质粘土,可塑状。
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组成,偶见少量的风化状泥岩、砂岩角砾,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表层多含有植物根系,厚度约0.5~7.8m,分布于整个场地内。
3)细砂(Q4al+pl):
灰褐色,稍密状,湿,主要由粘土及长石、石英及云母等矿物粉粒组成。
其粒径一般在0.075-0.25mm之间,其含量约占全重的90-95%,主要分布在K1+400~K1+700m一带。
~~~~~~~~~~~~~~~~~~~~不整合接触~~~~~~~~~~~~~~~~~~~~
4)砂质泥岩(J2s-Sm):
紫红色~红褐色,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地段含砂质较重,存在相变现象。
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地内,为本场地主要岩层。
5)砂岩(J2s-Ss):
灰褐色~灰白色,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次为云母,中~细粒结构,钙泥质胶结,薄~中厚层状构造。
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地内,多呈薄层或透镜状产出。
2.6.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据现场调查和钻探揭露,场地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为0~13.2m,基岩顶面高程363.1~385.2m,高差约22.1m,纵观整个场地,基岩顶面坡角约2~15°
,起伏较缓。
工程区岩体风化因不同的岩性、所处的地貌单元不同,风化特征各异,砂岩岩质较坚硬,抗风化能力强,砂质泥岩岩质较软,抗风化能力差。
岩体风化以垂直风化为主,从上向下多具渐变的特点,风化厚度相对较大。
据地表调查、钻孔揭示场地基岩可划分为强风化带及中等风化带。
基岩强风化带厚一般为0.45~2.80m。
强风化带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质软,岩芯破碎,多为碎块状或砂状,可见少量风化裂隙。
中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多呈短柱、长柱状,裂隙不发育。
2.7.水文地质条件
2.7.1.地表水
拟建场地丘陵斜坡地带,地表径流条件较好,大气降雨主要以地表水形式向低洼地段排泄,勘察区在K1+590m附近有一条3~5m宽的小溪沟,水深较浅,拟建道路沿线零星分布的一些藕(鱼)塘。
2.7.2.地下水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场地覆盖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层、粉质粘土等。
人工填土土层结构松散,孔隙度较大,渗透性较好,为透水层;
粉质粘土层有阻水作用,为相对隔层水;
下伏基岩层为砂质泥岩分布连续、完整性较好,砂质泥岩层较致密,亦是场区内相对的隔水层,砂岩为中细粒结构,为弱透水层,基岩裂隙不发育,赋存地下水条件差。
根据终孔水位观测及地质调查,拟建道路沿线大部分区域地下水较贫乏,但低洼地带地势较低,给地下水汇聚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雨季降水时地下水较丰富,后期工程设计时应适当考虑其地下水因素,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措施。
2.7.3水、土体腐蚀性评价
本次勘察根据邻近经山路水质简分析结果可知:
在Ⅱ类环境条件下,场地水对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
拟建场区周边无化工、印染、冶金等污染源,场区内岩土层没有受到污染,人工填土系场地就近挖填,根据临近场地工程经验,场地土体对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
2.8.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
场区无断层通过,根据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示,未发现滑坡、崩塌、地下洞室和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现状整体稳定,无致灾地质体分布。
3.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3.1现场试验成果统计及评述
3.1.1.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勘察期间K0+280~K0+522m一带正在进行平场作业,回填成分系场地就近挖填砂泥岩碎块及粉质粘土,为了查明回填土的状态,在ZK1、ZK4、ZK6、ZK10四个钻孔对人工填土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重型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见表3.1-1。
素填土重型动力触探(N63.5)原位测试统计分析表表3.1-1
岩性
孔号
触探深度
触探厚度
击数范围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素
填
土
ZK1
1.5~3.4
1.8
3.0~8.0
4.96
1.36
0.27
4.1~8.1
4.1
8.8~10.3.
1.6
11.0~12.6
1.7
3.0~7.0
ZK4
1.1~3.0
2.0
4.91
1.47
0.30
4.3~6.7
2.5
7.6~9.9
2.4
10.5~12.5
2.1
ZK6
1.8~4.3
2.6
5.16
1.40
5.3~7.0
ZK10
1.3~2.4
1.2
3..0~8.0
4.93
1.42
0.29
3.0~5.2
2.3
5.9~6.6
0.7
厚度加权平均值
4.4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可知:
拟建场地内K0+280~K0+522m一带人工素填土局部厚度较大,变异性大,均匀性差,局部含有一定量的较大块石,结构松散,未完成自重固结沉降过程。
3.2室内试验成果资料分析整理
本次勘察室内试验成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定统计,统计指标提供区间值、平均值、标准值(差)及变异系数和统计数量。
3.2.1.土样测试成果及统计
本次勘察在8个钻孔中取原状土试样8件进行了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试验成果统计见表3.2-1。
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表3.2-1
编号
物理性质
天然快剪
压缩
天然含水率
天然
密度
干密度
比重
孔隙比
17mm
液
限
塑限
液性指数
塑性指数
粘聚力
内摩
擦角
压缩
模量
系数
(%)
(g/cm3)
(kPa)
(°
)
Es1-2(MPa)
a1-2(MPa-1)
ZK8
27.4
1.94
1.52
2.73
0.793
33.6
20.4
0.53
13.2
28.5
12.8
3.50
0.51
ZK31
24.1
1.97
1.59
2.72
0.713
31.4
19.1
0.41
12.3
30.2
14.2
4.78
0.36
ZK39
25.4
1.98
1.58
0.729
32.9
19.8
0.43
13.1
31.6
13.3
4.45
0.39
ZK46
23.3
1.99
1.61
0.692
31.1
18.5
0.38
12.6
35.2
15.7
4.48
ZK72
24.2
0.712
32.5
19.6
12.9
32.7
14.5
3.64
0.47
ZK79
23.8
1.95
0.727
31.8
19.0
34.8
15.1
4.80
ZK95
24.9
1.96
1.57
0.740
18.9
12.7
32.3
14.4
4.20
ZK99
24.5
1.60
0.702
32.0
18.8
33.0
14.6
4.90
0.35
样本数(N)
平均值(fm)
24.7
0.726
32.1
19.3
0.42
14.3
4.34
0.40
标准差(σ)
2.2
0.9
变异系数(δ)
0.1
标准值(fk)
30.8
13.7
根据数理统计结果,粉质粘土天然密度1.93g/cm3,粘聚力30.8Kpa,内摩擦角13.7°
,压缩系数为0.35~0.50Mpa-1,属中压缩性土。
3.2.2.岩样测试成果及统计
本次勘察在场地内中风化带基岩中取中风化基岩样品25组做岩石抗压、抗剪强度试验,试验成果统计见表3.2-2~3。
砂质泥岩室内物理力学试验成果数理统计汇总表表3.2-2
岩
强度指标
样
密度(g/cm3)
孔隙率
抗压强度(MPa)
抗剪强度
抗拉
编
饱和
含水率
内摩察角f
内聚力C
强度
号
ge
ga
%
Rb
Ra
(°
MPa
ZK3
8.4
5.5
9
5.7
8.7
ZK7
7.5
4.7
8.6
5.4
6.8
ZK11
8.3
10
6.6
9.7
6.3
ZK19
9.6
10.2
6.5
9.9
6.4
ZK27
7.4
4.5
3.9
5.6
4.8
6.2
8.2
5.1
7.7
ZK41-1
8.5
9.2
5.9
8.9
ZK41-2
5.3
9.5
6.1
7.8
ZK41-3
8.8
ZK41-4
9.1
10.5
ZK54
37.0
2.11
0.61
9.4
0.52
6.9
0.65
ZK56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