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诊疗指南与操作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1531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科诊疗指南与操作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皮肤科诊疗指南与操作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皮肤科诊疗指南与操作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皮肤科诊疗指南与操作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皮肤科诊疗指南与操作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皮肤科诊疗指南与操作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

《皮肤科诊疗指南与操作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科诊疗指南与操作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皮肤科诊疗指南与操作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

病程1-2周。

部位:

风团多泛发全身,可局限于某一部位,其数量不等,形态不规则,分布一般无规律,可侵犯任何部位的皮肤粘膜。

自觉症状:

所有的风团均伴有明显的痒感,亦可觉刺痛或灼热感。

伴随症状:

当累及呼吸道时,可发生支气管痉挛和喉头水肿,引起胸闷、憋气和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若消化道受累,可致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少数患者能在短时间内血压下降,发生心慌等症状,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部分患者伴低热,若体温高于38.5℃时,应考虑伴感染的可能。

体征:

风团呈淡红色、肤色或苍白色,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或地图性,边缘清楚,表面毛囊孔可见。

其大小不一,常由蚕豆大至手掌大,面积也可相当大,有时急速增大,交互融合。

风团表面偶可发生水疱甚至大疱。

2、慢性荨麻疹:

病程反复风团达6周以上,即可诊断。

患者以中青年妇女居多。

全身症状较轻,风团时多时少,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偶可急性发作,表现类似急性荨麻疹。

1/3以上的患者有枯草热或支气管哮喘、特应性皮炎或家族史;

近1/3的患者有青霉素或阿司匹林等药物过敏史;

约2/5的患者有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

此外,部分人食用海产品、酒类和某些饮料可使病情加剧。

还有部分长期反复发作的风团,常是某些皮肤变应性血管炎以及个别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皮肤表现。

风团往往在夜间出现,白天消退。

自觉症状瘙痒。

3、特殊类型荨麻疹:

(1)皮肤划痕症:

亦称人工荨麻疹。

用钝器或用手搔抓皮肤后,沿着划痕发生红色条状隆起,并有瘙痒,不久即消退。

(2)寒冷性荨麻疹:

较常见。

可分为家族性(较罕见)和获得性两种。

好发于面部、手背等暴露部位,在接触冷物、冷空气或食冷物后,发生红斑、风团,轻到中等度瘙痒。

如户外游泳或冷水浴可全身泛发。

多合并血管性水肿,遇热后风团可很快消退。

皮损泛发者可有面部潮红、头痛、寒战、心动过速、消化道症状,甚至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等。

寒冷性荨麻疹也可为某些疾病的症状之一,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阵发性冷血红蛋白尿症(梅毒性)、冷纤维蛋白原血症,冷溶血症等。

(3)压力性荨麻疹:

身体受压部位如腰际臀部、上肢、掌跖等处受一定后,约4-8小时,局部发生肿胀性斑块,累及真皮和皮下组织,多数有痒感,或灼痛、刺痛等。

一般持续8-12小时后消失。

(4)日光性荨麻疹:

较少见。

皮肤日光照射后发生红斑和风团,伴痒或痛,光激发试验能诱发皮损。

风团除发生于暴露部位。

严重时可发生弥漫性皮肤水肿,并可伴有全身反应,如畏寒、头痛、乏力、腹痛、甚至晕厥。

有时透过玻璃的日光亦可诱发。

(5)胆碱能性荨麻疹:

即小丘疹状荨麻疹。

在热水浴,食辛辣食物、饮酒、情绪紧张、工作紧张、剧烈运动等刺激后数分钟发生风团。

风团直径1-3mm,周围有轻重不等的红晕。

可于20-60分钟内消退,亦可长达3小时。

泛发者可伴有乙酰胆碱的全身反应,如头痛、脉缓、流涎、瞳孔缩小及痉挛性腹痛、呕吐、腹泻等。

重者可致晕厥、低血压等过敏性休克症状。

根据皮损为风团,发生及消退迅速,消退后不留痕迹等,再根据各型荨麻疹特点,诊断不难。

但病因诊断较为困难。

急性荨麻疹多由饮食、药物或感染引起。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需行全面检查,包括详细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再行综合分析,以求明确其病因。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沉、抗核抗体与血清补体的测定。

2、副鼻窦、齿、胸、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X光摄片、B超

3、点刺试验、斑贴试验。

4、皮肤划痕症皮肤划痕实验阳性。

方法是用钝器加适当的压力划擦患者前臂屈侧或背部皮肤,若划擦处先发生红斑,继之周围出现红晕、其后形成一过性条痕状风团,即为阳性反应(部分急性荨麻疹患者此实验亦呈阳性反应)。

寒冷性荨麻疹可将冰块置于前臂皮肤之上2-3分钟,去除冰块后10分钟内接触部位即可出现大片风团。

此系冰块实验阳性,有诊断价值。

【治疗】

(一)除去病因

(二)药物治疗

1、急性荨麻疹轻者选择1-2种H1受体拮抗剂口服。

必要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静滴或10%葡萄糖酸钙10ml加维生素C,缓慢静滴。

伴全身症状者,如发热、关节疼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呼吸困难者,宜早期、足量、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如:

甲泼尼松龙40mg-120mgd静滴,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

对发热、全身中毒症状者,加抗生素。

对腹痛者,加解痉药,如:

654-2,阿托品等。

2、慢性荨麻疹以抗阻胺类药物为主,应用2-3种H1受体拮抗剂,也可加H2受体拮抗剂,如甲氰咪胍或雷尼替丁。

仍不能控制病情者,可选用卡介菌多糖核酸等药物肌注,3月一疗程。

寒冷性荨麻疹应用赛庚啶口服2-4mg,每天3次;

皮肤划痕症可选用脑益嗪、多赛平等。

(三)局部治疗主要给予温和的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

(四)物理治疗可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红蓝光照射

【预防】

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对病因明确而又无法避免者,可在诱发前1小时预防性应用抗组胺药物。

对寒冷性荨麻疹最好不要冷水浴或游泳,以避免整个身体浸入冷水后泛发荨麻疹,出现意外。

【参考文献】

1、新编皮肤病治疗学主编孙宝印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年

2、皮肤性病学第7版主编张学军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急慢性炎症。

其特点是病因复杂,对称发生,瘙痒剧烈,皮疹多行性,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慢性化。

本病从不同角度分为多种类型

(一)按病程及皮损形态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

1、急性湿疹发病急。

以面颊、耳后、四肢远端及手足多见,也可发生于腋窝、腘窝、股内侧、外阴及肛周等皮肤薄嫩的皱褶部位,多对称分布。

表现为以红斑、丘疹、糜烂、渗出为主的多形性损害,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

瘙痒剧烈,可伴灼热感。

病程2-3周,若处理不当,可使病情加重,或演变成亚急性及慢性湿疹。

2、亚急性湿疹起病缓慢或由急性湿疹演变而来。

发病部位与急性湿疹基本相同。

皮损以发生在红斑上的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

自觉奇痒。

病程约数周,但处理不当,可转化为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

3、慢性湿疹可以缓慢发生,也可直接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发展形成。

多发生于手足、肘窝、腘窝及外阴和肛周等。

表现为范围局限,边缘清晰的棕褐色或褐色斑疹或斑片,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覆以少许鳞屑,阵发性剧痒。

病程数月,甚至数年,并可反复发作。

(二)按不同的发病部位分多种类型

1、手部湿疹又称皲裂性湿疹或角化性湿疹。

皮损对称发生于双手,多位于手掌、手指或大鱼际背侧。

为浸润肥厚,干燥粗糙的斑片,边缘较清楚。

若位于掌,冬季易发生裂隙。

单发或多发,自觉阵发性奇痒。

病程慢性,多年不愈,因接触洗衣粉、肥皂及碱水等刺激物,病变明显加重。

此型需与手癣相区别。

2、乳房湿疹主要发生于哺乳期妇女。

通常对称发生于乳头及乳晕。

皮损范围局限,边缘清楚,表现暗红色斑,可有糜烂、渗液及皲裂。

自觉瘙痒或疼痛。

停止哺乳后湿疹容易痊愈。

3、阴囊湿疹主要见于老年男性。

皮损通常局限于阴囊,也可蔓延及阴茎或会阴,表现为皮肤肥厚、苔藓化,表面覆大量的灰褐色鳞屑。

自觉奇痒、尤其晚间。

本型顽固。

常因处理不当而发生急性湿疹样变。

4、肛周湿疹位于肛门附近皮肤,皮损以肥厚性斑块为主。

可伴有痛性裂隙。

由于肛门潮润、粪便等污物的刺激,常反复发生,出现剧烈瘙痒。

5、女阴湿疹为女性大小阴唇及周围皮肤常见湿疹,为浸润肥厚、境界清楚的红斑或水肿。

奇痒。

(三)其他

湿疹还有几种各具特点的亚型,如婴儿湿疹、异位性湿疹、自身敏感性湿疹、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淤积性皮炎等。

【辅助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必要时查大生化。

2、点刺试验、斑贴试验。

3、必要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一)尽量寻找能引起湿疹的内外原因,并去除之。

(二)外用药物疗法

1、急性湿疹红斑水肿显著或大量糜烂渗出时,用开放性冷湿敷,如3%硼酸溶液,若渗出少时,外涂氧化锌油或糖皮质激素。

2、亚急性湿疹皮损为鳞屑结痂,外用氧化锌糊膏或糖皮质激素霜及,每日2-4次。

若合并感染可选用含抗生素成分或、和抗真菌成分的复方制剂。

3、慢性湿疹

1)首选硬膏如肤疾宁每隔2-3日更换1次。

2)封包疗法选用较强的糖皮质激素霜剂,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复方氟米松软膏外涂、,外用塑料薄膜封包,每4小时更换1次。

3)外用高效糖皮质激素制剂,如适确得,每日2次。

艾洛松每日1次。

4)封闭疗法对局限性浸润肥厚的皮损,可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

(三)内用药物疗法

1、抗阻胺类药物因长期单一用药,可产生耐药,所以应选用几种交替使用

H1受体拮抗剂:

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有嗜睡、口干、头晕作用如氯苯那敏、赛庚啶、苯海拉明等。

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嗜睡作用较弱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咪唑斯汀等药物

H2受体拮抗剂:

甲氰咪胍、雷尼替丁

2、钙剂常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加维生素C3g入液静滴。

3、抗生素有继发感染时,同时可用抗生素。

4、糖皮质激素对危重病例,或其他疗法无效的患者,且无禁忌症时可考虑使用。

一般口服强的松30-60mg/d。

5、中医中药

6、免疫调节剂如转移因子胶囊

(四)理疗NB-UVB及红蓝光治疗

减少外界刺激因素,避免进食致敏性食物,避免搔抓,勿用热水、洗衣粉、盐水等过度烫洗。

参考文献:

皮肤性病学第7版主编张学军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pityriasisrosea)为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覆有领圈状糠状鳞屑的玫瑰色斑疹,病程有自限性。

病因不明,有学者认为与病毒(如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有关。

细胞免疫反应可能参与本病的发生。

【临床表现】

本病多累及中青年,以春秋季多发。

初起皮损为孤立的玫瑰色淡红斑,直径可迅速扩大至2~3cm,覆有细薄的鳞屑,称为前驱斑(heraldpatch)或母斑(motherpatch),可发生于躯干和四肢近端部位,1~2周后颈、躯干以及四肢近侧端逐渐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片,状同母斑,直径0.2~1cm,椭圆形,边缘覆圈状游离缘向内的细薄鳞屑,长轴与皮纹平行(图19-7)。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本病有自限性,病程一般为4~8周,也有数月甚至数年不愈者,愈后一般不复发。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本病一般不难诊断。

本病需与银屑病、脂溢性皮炎、花斑癣、二期梅毒疹和药疹等进行鉴别。

【治疗】

本病有自限性,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局部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软膏。

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病情严重或病程较长者可酌情口服泼尼松30~60mg/d。

紫外线照射能促进皮损消退。

1、临床皮肤病学(第二版)主编赵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2、新编皮肤病治疗学主编孙宝印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年

3、皮肤性病学第7版主编张学军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银屑病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炎症性疾病。

一般认为它是在遗传相关基因基础上,加上一些环境因素如感染、外伤或精神神经因素而发病。

【临床表现】

一般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和红皮病型四型。

1、寻常型银屑病此型最多见,

(1)多青壮年发病。

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2)好发于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有仅局限于某一部位者。

(3)典型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的红色的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可见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

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Auspitz症)。

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和蛎壳状等。

(4)发生于头皮者,发呈束状。

指(趾)甲受累,可见甲板上出现顶针样点状凹陷、纵嵴、横沟、游离端与甲床剥离以及浑浊肥厚等。

(5)黏膜损害:

多见于龟头、口唇及颊粘膜。

龟头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斑片,无鳞屑。

上唇可有银白色鳞屑。

颊粘膜有灰白色或灰黄色的环形斑片。

(6)临床表现:

可分三期

进行期:

新的皮疹不断发生,旧皮疹不断扩大,炎症明显,常伴同性反应。

静止期:

病情稳定,基本上无新皮疹出现,亦不见旧皮损消退。

消退期:

皮损逐渐减小、消退,遗留暂时性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片。

(7)慢性病程:

可持续十余年或数十年,甚至终生迁延不愈。

常冬季复发或加重,春夏季减轻或消失,亦有与此相反者。

(8)组织病理:

表皮改变出现较早,主要为角化不全,有时角层内或其下方可见Munro微脓肿。

颗粒层变薄或消失。

棘层肥厚,表皮嵴延长。

真皮乳头部血管扭曲扩张,轻度增厚。

乳头上方表皮变薄。

真皮上部有轻度至中度炎细胞浸润。

2、脓疱型银屑病临床较少见。

分为掌跖脓疱型银屑病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1)掌跖脓疱型银屑病:

为掌跖的红色斑片上出现针头、粟粒大脓疱。

有时在肘膝伸侧、胫前出现寻常型银屑病皮损(鳞屑性红斑)

(2)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临床较少见。

1)常因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内用皮质类固醇,或外用强效皮质类固醇后突然减量或停药,或外用强激素性药物,或内用砷剂、内服蟾皮后诱发。

2)常伴高热、关节肿痛、全身不适等

3)皮损为密集、针头至粟粒大小、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脓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片脓湖,破溃后局部糜烂、渗液,结黄痂。

4)甲受累变形。

常有沟状舌、地图舌。

病情反复发作,好转时可出现典型的银屑病皮损。

5)组织病理:

基本与寻常型银屑病相同。

棘层上部出现Kogoj海绵状脓疱,疱内主要为中性粒细胞。

真皮层主要为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

6)实验室检查:

多数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可有低蛋白血症和血钙降低。

3、关节病型银屑病

(1)关节炎症状多发生于寻常型银屑病之后,或与脓疱型或红皮病型银屑病并发。

偶有关节炎症状出现于寻常型银屑病之前者。

(2)可同时侵犯大小关节,但以手、腕及足等小关节受累多见。

(3)关节炎症状一般与皮肤症状同时减轻或加重,临床表现类似风湿性关节炎,为远端指(趾)间关节肿胀、疼痛,久病则出现关节畸形、僵硬,严重者多个大、小关节及脊柱受累,发生骶髂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

(4)慢性病程

(5)实验室检查:

类风湿因子常阴性,可有血沉增快。

X线检查显示受累关

节边缘轻度肥厚,无脱钙;

亦有呈类风湿关节炎改变。

4、红皮病型银屑病是一种较少见的严重银屑病

(1)常因在银屑病急性进行期应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而引起;

亦有因长期大量内服或外用皮质类固醇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所致;

脓疱型银屑病在脓疱消退过程中可出现红皮病改变;

少数由寻常型银屑病发展而来;

极少数患者(儿童多见)初次发病即为本病。

(2)多见于成人

(3)临床表现:

全身皮肤弥漫性红斑、肿胀、浸润和脱屑。

手掌、足跖部可呈手套、袜套样脱屑。

(4)寻常型银屑病特征性皮损常常消失,红皮病控制后可出现典型的寻常型银屑病皮疹。

(5)病程长,难以控制,易复发,常数月或数年不愈。

(6)组织病理:

具有寻常型银屑病的病理特点,其他变化类似慢性皮炎。

根据临床表现、皮疹特点、好发部位、发病与季节的关系等。

【治疗方案及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虽多,一般只能暂时缓解,很难防止复发。

治疗中应注意寻找和去除可能使银屑病复发、加重的因素,根据分型、分期、皮损严重程度及部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去除病因和一般治疗

(1)如由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或咽炎诱发或加剧者,给予合适的抗生素。

(2)如与精神因素有关,治疗中可辅以心理疗法、镇静剂或静脉封闭疗法。

(3)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感染病灶。

(4)寻常型患者一般应勤沐浴,但对红皮病型银屑病皮损或有红皮病倾向者不宜搓擦。

2、外用药治疗急性期一般宜用温和保护剂和皮质类固醇制剂,避免应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静止期和消退期可选用作用较强的药物,但宜从低浓度开始逐步增加。

(1)外用皮质类固醇:

可用软膏、霜剂或溶液。

一般选择中效类的皮质类固醇且少用于面部、腋下、腹股沟及其他皱褶部位。

皮质类固醇外用与其他药物如:

蒽林、焦油、水杨酸、维A酸或卡泊三醇等联合外用,既可减少副作用,又可提高药物的疗效。

(2)给A酸类:

0.025%-1%维A酸霜剂或凝胶。

此类药物常可因刺激而致皮炎,可予对症处理。

(3)其他:

5%-10%硫磺软膏

3.内用药治疗

(1)抗生素:

用于急性点滴性状银屑病患者特别是伴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或其他部位感染慢性患者急性发作期亦可选用。

(2)维A酸类:

主要用于治疗红皮病型和脓疱型银屑病。

常用的为第二代维A酸产品阿维A酯和阿维A。

主要副作用是致畸。

服药期间可有口唇及眼鼻黏膜干燥、面红、可逆性脱发、血脂升高等,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肝脏损害少见。

(3)免疫抑制剂

甲氨蝶呤:

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定期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和白细胞计数等

(4)皮质类固醇:

一般用于其他疗法不能控制的红皮病型、关节型或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

寻常型银屑病不提倡内用皮质类固醇。

(5)其他:

给予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2和静脉封闭等。

(6)中医中药:

辩证施治

4、物理疗法

(1)光疗(NB-UVB):

适用于除红皮病型银屑病外的各型银屑病。

(2)沐浴:

药浴。

4、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主编赵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过敏性紫癜

又称Henoch-Schonlein紫癜、急性血管性紫癜(acutevascularpurpura)、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hemorrhagiccapillarytoxicosis)、过敏性血管性紫癜(anaphylactoidvascularpurpura)。

原因不明,认为可能与食物、药物、病毒感染、虫咬、寒冷等因素有关,是一种超敏反应性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炎,其特征为非血小板减少的皮肤紫癜,可伴有关节痛、腹痛及肾脏病变。

1、病史通常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季节无明显季节好发性。

3、年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好发于3-10岁儿童。

4、性别男性儿童好发。

5、好发部位四肢伸侧及臀部,呈对称性。

6、皮疹特点瘀点、瘀斑或紫癜,可融合成大片淤斑,严重者产生血疱坏死和浅溃疡。

7、自觉症状初起时有发热、头痛、不适及食欲不振等症状。

累及胃肠道者可有绞痛、呕吐、出血或肠套叠、穿孔,称胃肠性紫癜。

关节型紫癜伴膝、踝和肘关节明显肿痛。

肾型紫癜可伴发肾炎、高血压。

8、病程约4~6周,但常反复,整个病程可达几个月至一、二年。

9、实验室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和抗“O”。

血沉快,白细胞增高。

尿常规有红细胞、蛋白及管型。

必要时行腹部B超、关节X线。

10、病理特点真皮毛细血管及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闭塞。

管壁有纤维蛋白渗出、变性及坏死。

血管壁及血管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核碎裂,有少数嗜酸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有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外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

除去致病因素,防止呼吸道感染,避免应用致敏药物。

2、非特异性抗过敏治疗如非索菲那定、氯雷他定、赛庚啶、西替利嗪等,同时并用复方甘草酸苷、复方芦丁、维生素C、钙剂、肾上腺色棕片等。

3、糖皮质激素对病情较重、伴有全身症状的、肾型、关节型、胃肠型紫癜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如:

甲泼尼龙,小儿每日1~2mg/kg。

4、免疫抑制剂对于顽固的慢性肾型紫癜,可选用免疫抑制剂:

雷公藤多甙、帕夫林等

5、手术治疗有扁桃体链球菌感染反复发作者,可考虑扁桃体摘除术。

6、中医中药以凉血、活血化瘀为主。

【参考文献】皮肤性病学第7版主编张学军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斑秃

斑秃(alopeciaareata)为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脱发,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头发全部脱落称全秃(alopeciatotalis),全身毛发均脱落称普秃(alopeciauniversalis)。

1、好发年龄: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

2、不少患者在发病前有神经创伤和精神刺激史。

3、患者常于无意中发现或被他人发现有脱发,无自觉症状。

4、皮损特点:

皮损为突然发生的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10cm、数目不等、境界清楚的脱发区,皮损区皮肤光滑,无炎症、鳞屑和瘢痕;

进展期脱发区边缘头发松动,很容易拔出(拉发试验阳性);

拔出的头发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毛干近端萎缩,呈上粗下细的“惊叹号”样;

如皮损继续扩大、数目增多,可互相融合成不规则的斑片。

多数患者发病3~4个月后进入恢复期,局部有毛发长出,最初为细软色浅的绒毛,逐渐增粗、变黑,最后恢复正常。

约50%患者可复发,多为早年发病、病程长、脱发区域广泛者;

头皮边缘部位(特别是枕部)毛发较难再生;

少数全秃和普秃患者病程可迁延多年。

5、本病可分为活动期、静止期及恢复期。

活动期:

脱发区数量继续增加或面积仍在扩大,脱发区边缘拉发试验阳性。

静止期:

脱发基本停止,大多数患者在脱发静止3-4月后进入恢复期。

恢复期:

有新生毛发长出,最初出现纤细、柔软、色浅的毳毛,继之长出黑色的終毛、并逐渐恢复正常。

6、斑秃可发生甲改变:

甲水滴状下凹,甲纵嵴和不规则增厚,也可发生甲混浊、变脆等。

7、全秃:

头发全部脱落,普秃:

除头发全部脱落外,眉毛、睫毛、胡须、腋毛、阴毛和全身毳毛均脱落。

8、预后:

斑秃的预后较好,30%-50%的患者在6-12月内有新发长出,逐渐恢复正常。

但个体差异很大,2/3的患者在5年后才恢复。

全秃发生于儿童者较难恢复。

一般来说脱发区域越广,头发再脱落的机会越大,复发率越高,完全恢复几率越小。

【鉴别诊断】

1、布罗克假斑秃:

头皮出现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