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1351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通过速度方向是否变化,判断位移的变化.

【详解】初速度v0<0,加速度a<0,可知初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速度达到最大,做匀速运动。

由于速度的方向未变,则位移一直增大,无最大值,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运动,他们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甲物体的图像为两段直线,乙物体的图像为两段半径相同的1/4圆弧曲线,如右图所示。

图中t4=2t2 

,则在0~t4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体的加速度不变

B.乙物体做曲线运动

C.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两物体t1时刻相距最远,t4时刻相遇

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

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分析。

【详解】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知甲的加速度是变化的,故A错误。

速度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由图像可知,乙的速度一直为正值,则乙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可知0-t4时间内甲物体的位移等于乙物体的位移,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相距的距离等于两者位移之差,根据图象可知,t3时刻相距最远,t4时刻相遇,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从速度时间图线中获取信息,知道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5.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3.5s停止,它在刹车开始后的1s内、2s内、3s内的位移之比为( 

A.1:

4:

9

B.3:

5:

6

C.9:

1

D.1:

3:

5

【答案】B

利用逆向思维,把汽车运动视为逆向的匀加速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即可求解.

【详解】画示意图如图所示,把汽车从A→E的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逆过来转换为从E→A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等效处理,由于逆过来前后,加速度相同,故逆过来前后的运动位移、速度时间均具有对称性。

所以知汽车在相等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之比为1:

…,把时间间隔分为0.5 

s.所以xDE:

xCD:

xBC:

xAB=1:

8:

16:

24,所以xAB:

xAC:

xAD=3:

6.故选项B正确。

故选B。

6.一质点在连续的6s内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2s内位移为12m,最后一个2s内位移为36m,则质点加速度为( 

A.

B.

C.

D.

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x=aT2求出质点的加速度.

【详解】设第一个2s内的位移为x1,第三个2s内,即最后1个2s内的位移为x3,根据x3-x1=2aT2得:

.故D正确,ABC错误;

7.如图所示,轻弹簧的劲度系数k=200N/m,当弹簧的两端各受40N拉力F的作用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处于平衡,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所受的合力大小为40N

B.该弹簧伸长了20cm

C.该弹簧伸长了40cm

D.弹簧受到的合力大小为80N

轻弹簧的两端各受40N拉力F的作用,弹簧所受的合力为0,知道轻弹簧的劲度系数,根据胡克定律F=kx求解弹簧的伸长量.

【详解】轻弹簧的两端各受40N拉力F的作用,两个F的方向相反,所以弹簧所受的合力为零,故AD错误。

根据胡克定律F=kx得弹簧的伸长量:

故B正确,C错误。

【点睛】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遵守胡克定律.公式F=kx中,x是弹簧伸长的长度或压缩的长度,即是弹簧的形变量.

8.如图所示,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推力F1=10N,,水平向左的推力F2=2N的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若撤去力F1,物体水平向左运动

B.若撤去力F1,则物体受到的合力为2N

C.若撤去力F1,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N,方向水平向右

D.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8N,方向水平向右

由平衡条件求出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然后确定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再根据题意求出物体受到的合力.

【详解】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

F1=10N、F2=2N与摩擦力作用而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

F1=F2+f,静摩擦力f=F1-F2=10-2=8N,方向向左,则最大静摩擦力大于等于8N;

选项D错误;

若撤去力F1=10N,物体受到推力F2=2N作用,由于最大静摩擦力大于等于8N,则F2小于最大静摩擦力,物体静止不动,根据平衡条件,物体受合力为零,则物体所受摩擦力f=F2=2N,方向向右,故AB错误,C正确;

【点睛】当推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将运动,推力小于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静止;

根据题意确定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如图所示,将一个钢球分别放在量杯、口大底小的普通茶杯和三角烧杯中,钢球在各容器的底部与侧壁相接触,处于静止状态.若钢球和各容器都是光滑的,各容器的底部均处于水平面内,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容器中的小球均受两个力的作用

B.普通茶4杯中的小球受到3个力,三角烧杯中的小球受到3个力

C.量杯中的小球受到3个力,三角烧杯中的小球受到3个力

D.量杯中的小球受到2个力,普通烧杯中的小球受到3个力

【答案】A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

接触,挤压.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判断是否都受到弹力.我们也可以运用搬移法判断是否都受到弹力,如果将物体搬离,看另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如果不改变说明物体不受弹力,如果改变说明受弹力.

【详解】如果将各容器的侧壁搬离,我们可以知道钢球还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各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无弹力作用,所以容器中的小球均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弹力有无的判断,要知道接触不一定产生弹力.

10.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体固定于水平地面上,-个重为G的球在水平力向右的F的作用下静止于光滑斜面上,若将力F从水平方向逆时针转过某-角度α后,仍保持F的大小不变,且小球和斜面依然保持静止,那么F的大小和角α分别是(已知:

)( 

通过对小球出状态的分析,利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可求出水平力F的大小。

再研究力F方向变化后的情况:

先对小球受力分析,运用作图法求得力F与水平方向的角度。

【详解】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

N与F的合力F′与重力G大小相等,由三角函数关系得:

F=Gtanθ=

G;

转过一角度后,由F大小不变,小球静止,支持力与F的合力不变,故此时转动后F转方向如图,根据几何知识可得F转过的角度是2θ=740,故选B.

【点睛】此题关键是运用平衡条件的推论得到转动后F的方向,要善于运用作图法,得到相关的角度,同时要灵活选择研究对象。

11.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都属于短程力

B.物体同时受几个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C.物体悬挂静止不动,物体的重心必与悬点在同一竖直线上

D.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中,一个物体如果是受力物体、则必定不是施力物体

【答案】AC

【详解】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都属于短程力,万有引力作用和电磁作用是长相互作用,故A正确;

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合力为零,运动状态不变,故B错误;

物体悬挂静止不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物体的重心必与悬点在同一竖直线上,选项C正确;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则也受到这个物体对它的反作用力,所以任何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D错误。

故选AC.

12.作用于一个质点上的三个力,F1=4N,F2=28N,F3=11N,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为

A.24NB.25NC.3ND.11N

【答案】AB

当三个力的方向相同时,合力最大,三个力的合力不一定为零,当第三个力不在剩余两个力的合力范围内,合力不能为零.

【详解】F1=4N、F2=28N、F3=11N,三个力最大值等于三个力之和。

即43N。

三个力最小值是28N-4N-11N=13N。

所以合力大小可能是24N和25N,不可能是3N和11N;

故AB正确,CD错误;

故选A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从而会通过两个力的合力范围求三个力的合力范围.

1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8kg,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0N。

若滑轮摩擦不计,取g=10m/s2,现剪断悬挂托盘的细线,将会出现的情况是

A.物块A向左运动

B.物块A仍静止不动

C.弹黄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D.物块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不变

【答案】BC

对A受力分析,可得出A原来受到的静摩擦力,根据静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关系可得出最大静摩擦力;

再根据变化之后A的受力情况可判断A的状态及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变化情况。

【详解】初态时,对A受力分析,可得A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Ff=F1-F2=mg-F2=(0.8×

10-3)N=5N

说明最大静摩擦力为:

Fmax≥5N;

剪断悬挂托盘的细线时,弹簧的弹力为3N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所以物体A仍静止,合力仍为零;

故A错误,B正确。

物体A仍静止,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故物块A对桌面的摩擦力变化为:

f′=F2=3N,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点睛】本题考查静摩擦力的计算,要注意静摩擦力会随着外力的变化而变化,但不会超过最大静摩擦力。

弹簧的弹力取决于弹簧的形变量,形变量不变,则弹力不变。

14.将一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不什空气阻力,取g=10m/s2,则4s内物体的

A.平均速度大小为20m/s

B.路程为50m

C.速度变化量大小为20m/s

D.位移大小为40m,方向向上

【答案】BD

物体竖直上抛后,只受重力,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可以把物体的运动看成一种匀减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求出4s内位移,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由△v=at求出速度的改变量.

【详解】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上升的时间为:

,从最高点开始1s内下落的高度为:

h2=

gt2=

×

10×

12m=5m,所以4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为h=40m,方向向上,平均速度

,方向竖直向上,选项A错误,D正确;

4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S=h1+h2=50m。

故B正确。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那么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

△v=at=-gt=-10×

4m/s=-40m/s。

故C错误。

故选BD。

【点睛】对于竖直上抛运动,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分段法,一种是整体法,两种方法可以交叉运用.

15.甲物体以速度v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B两点,用时为t,乙物体从A点由静止出发,做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某一最大速度vm,接着做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直线动,到B点停止,用时也为t。

关于乙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a1=a2时,最大速度vm=2v

B.无论a1、a2为何值,最大速度vm=2v

C.最大速度vm的大小与a1、a2的大小有关

D.加速度a1、a2的大小必为某一定值

当物体匀速通过A、B两点时,x=vt.当物体先匀加速后匀减速通过A、B两点时,根据平均速度推论,抓住总位移相同,得出最大速度与v的关系.匀加速运动的时间和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之和等于t,结合速度时间公式得出a1、a2所满足的条件.

【详解】当物体匀速通过A、B两点时,x=vt.当物体先匀加速后匀减速通过A、B两点时,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总位移

,解得vm=2v,与a1、a2无关。

故B正确,AC错误。

匀加速运动的时间和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之和

,整理得,

.则加速度a1、a2的大小不是某一定值,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本题也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线分析.

16.甲、乙两质点在同一时刻从原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质点甲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乙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减为零保持静止.甲、乙两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x−v(位置—速度)图象如图所示(虚线与对应的坐标轴垂直),则(  )

A.质点甲的加速度大小a1=2m/s2

B.质点乙的加速度大小a2=2m/s2

C.图线a、b的交点表示两质点同时到达同一位置

D.在x−v图象中,图线a表示质点甲的运动,质点乙的初速度v0=6m/s

【答案】AD

根据图象中速度随位移的变化关系判断哪个图象是甲的运动图象,哪个是乙的图象,再根据图象直接读出x=0时,乙的速度;

分别对甲和乙,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列式,联立方程求解即可加速度.

【详解】根据图象可知,a图象的速度随位移增大而增大,b图象的速度随位移增大而减小,所以图象a表示质点甲的运动,当x=0时,乙的速度为6m/s,即质点乙的初速度v0=6m/s。

故D正确。

设质点乙、甲先后通过x=6m处时的速度均为v,对质点甲:

v2=2a1x①

对质点乙:

v2-v02=-2a2x②

联立①②解得:

a1+a2=3m/s2③

当质点甲的速度v1=8m/s、质点乙的速度v2=2m/s时,两质点通过相同的位移均为x′。

对质点甲:

v12=2a1x′④

v22−v02=-2a2x′⑤

联立④⑤解得:

a1=2a2⑥

联立③⑥解得:

a1=2m/s2,a2=1m/s2.故B错误,A正确;

图线a、b的交点表示两质点在同一位置,但不是同时,故C错误。

故选A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学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关键是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图象判断出甲乙的图线,能够从图中得出有效信息.

二、实验题

17.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套.

(1)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图乙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B.图乙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C.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答案】

(1).BC

(2).B

由于实验误差的存在,导致F1与F2合成的理论值(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的值)与实际值(实际实验的数值)存在差别,只要O点的作用效果相同,是否换成橡皮条不影响实验结果;

【详解】

(1)F1与F2合成的理论值是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算出的值,而实际值是单独一个力拉O点的时的值,因此F′是F1与F2合成的理论值,F是F1与F2合成的实际值,故A错误,B正确;

由于O点的作用效果相同,将两个细绳套换成两根橡皮条,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

(2)两个力作用和一个力作用的效果相同,即使节点到达同一个位置,所以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8.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了以下器材:

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复写纸、弹簧测力计。

其中在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s,其中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

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C、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中填入打点计时器打下D、E两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位置

B

C

D

E

F

速度/(m/s)

0.737

0.801

0.994

(3)以A点为计时起点,在坐标图实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______。

(4)根据你画出的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计算出的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

(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弹簧测力计

(2)0.8640.928(3)如图

(4)(0.64±

0.01)

试题分析:

(1)本实验是根据

求加速度,不用测力,所以不用弹簧测力计。

(2)由

(3)描点作图得

(4)在画出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中,直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所以

考点: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三、计算题

19.一个小球以3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后经过0.1s后以2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

求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

,方向水平向左

【详解】规定以初速度方向为正,则

所以平均加速度的大小为50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左.

【点睛】对于矢量的加减,我们要考虑方向,应该规定正方向.

2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A夹在倾角为45度的光滑斜面B与光滑竖直墙壁之间,斜面B固定在水平面上,求墙壁对球A的弹力FN1和斜面对球A的弹力FN2.

【答案】mg;

对球受力分析,受重力和两个支持力,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墙壁对球的弹力和斜面对球的弹力;

【详解】对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有:

FN1=mgtan450=mg 

方向水平向右;

FN2=

.方向垂直斜面斜向上.

21.现从某一水池水面上方h=0.8m高处自由释放一硬质小球,已知该水池水深H=0.8m,小球从释放到落至水池底部用时t=0.6s,试问小球在水中做什么运动?

若为匀变速运动,求小球加速度的大小。

(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

【答案】匀速运动

设小球在水中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结合水中的位移,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度,从而确定运动规律.

【详解】设小球落至水面所用时间为t1,在水中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为a,则

h=

gt12 

v=gt1

H=v(t-t1)+

a(t-t1)2

解得a=0 

m/s2,则小球在水中匀速运动.

22.某高速公路同一直线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轿车和货车,轿车速度为v1=40m/s,货车的速度为v2=24m/s,轿车在与货车相距x0=31m时才发现前方有货车,若此时轿车立即刹车,则轿车要经过200m才停下来.运动过程中两车均可视为质点。

(1)若轿车刹车后货车继续以v2=24m/s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

(2)若轿车在刹车的同时给货车发信号,货车司机经t2=2.5s收到信号并立即以加速度大小a2=2m/s2匀加速前进,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

若不相撞,在轿车给货车发出信号后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近,最近距离为多少米?

(1)会相撞;

(2)两车不会相撞。

在轿车给货车发出信号后3.5s两车相距最近,最近距离为0.5m.

(1)匀减速追赶匀速,把握住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小,是撞上与撞不上的临界条件,按照速度相等分别求出两车的位移比较即可。

(2)两车的速度相等是临界条件,分别将两车的位移求解出来,第二次前车的运动状态与第一次不一样,先匀速后加速,比较这两个位移之间的关系即可。

(1)对轿车刹车的过程,有v12=2a1x

解得轿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a1=

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即v1-a1t1=v2

解得t1=

=4 

s

轿车行驶的距离x1=

t1=128 

m

货车行驶的距离x2=v2t1=96 

因x1-x2=32 

m>x0,所以两车会相撞。

(2)假设从轿车开始刹车经过时间t,两车速度相等,即v1-a1t=v2+a2(t-t2)

解得t=3.5s

轿车行驶的距离x1′=v1t-

a1t2

货车行驶的距离x2′=v2t0+v2(t-t0)+

a2(t-t0)2

解得x1′=115.5 

m,x2′=85 

因x1′-x2′=30.5 

m<x0,所以两车不会相撞。

即在轿车给货车发出信号后3.5s两车相距最近,最近距离为0.5m.

【点睛】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养成画草图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解题的基本思路是:

①分别对两物体进行研究;

②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

③列出位移方程④找出时间关系,速度关系⑤解出结果,必要时进行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