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教育社会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1048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V教育社会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IV教育社会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IV教育社会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IV教育社会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IV教育社会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V教育社会学Word下载.docx

《IV教育社会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V教育社会学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V教育社会学Word下载.docx

社會學知識原理的教育應用,教育學者為主,教育有「社會化」和「選擇」兩種功能

※擁有共同目標,為和諧的

1950~1970新興的教育社會學(驗證)

社會學理科學驗證、分析,建立理論目的,社會學者為主

1970「新的」教育社會學

※Young強調「新的」教育社會學

教育系統的內部分析

1.衝突論

2.解釋論:

微觀的、批判性的、質的研究(教室俗民誌)

 

【鉅觀與微觀】

鉅觀

以整體社會角度觀點、大群體之間關係而論,主要概念為「結構」

1.結構功能論(和諧理論):

各部門之間相互依賴,具有互補,在穩定中求進步,主張和諧漸進的體制內改革方式,為上層階級的社會現象→社會具有光明面※促進個人社會流動的途徑

(1)Durkheim教育社會學說:

社會和諧共存,促使個人社會化,教育主要的功能在滿足社會需求

a.社會連帶:

現代社會高度分工,表現為「有機連帶」(分工複雜的社會)←→機械連帶(分工簡單的社會)

b.集體意識:

社會成員共同的價值導向心理傾向對個人行為具有約束作用,集體意識低(分工複雜)

(2)Parsons社會體系:

兩個人以上,必有固定關係交互作用;

班級中由老師和學生組成的社會體系,能夠發會社會

化和選擇(根據社會結構需要,按每人性向與能力分配到社會上適當的位置)的功能,促進社會統整和發展※Weber重視教育的「選擇」功能

2.衝突功能論(社會變遷):

對立衝突、促進社會變遷、強制,為下層階級的設為現象→社會具有黑暗面

(1)Marx主義:

階級的衝突與鬥爭才是進步的動力,強調共產、一元、階級

(2)新Marx主義:

a.再製理論:

(a)Bowles、Ginits社會再製:

資本主義社會的學校教育透過符應原理(上下階層社會的孩子都仍受到階層背景文化影響,上階層出生的孩子仍是下一代的精英)使社會分工不平等現象在下一代不斷重現→透過經濟資本

(b)Bourdieu文化再製:

以符號暴力(透過語言、文字、生活習性的文化資本進行社會控制,以不當方式加諸其他階層)透過霸權課程進行文化資本的繼承分配,勞動階級兒童(文化不利者)也常因不具有這種「內化的文化資本」而導致學習失敗→透過文化資本、社會資本

b.抵制理論:

(a)Apple:

反對「決定論」,認為學校教育本身有自主性,學校非正式文化也可穿越再製的循環,使教育正常發展

(b)Willis:

勞工階級的地區中有反學校文化

(3)Waller師生關係衝突論:

強調師生是「支配-從屬」對立關係,教師權威必須凌駕學生,教學才可順利進行

(4)Berstein霸權再製:

文化霸權,透過教育與大眾傳播媒體的機制與力量,影響社會成員的認知、價值、道德、動機與態度等心理空間的文化型態,以順從於統治階級的要求

微觀

解釋論:

以人本身為出發點詮釋社會現象、著重班級社會體系中人與人的互動(教室社會學),主要概念在「過程」

1.Husserl現象學:

本質直觀,回歸事象本身,對事物「存而不論」

2.符號互動論:

人們在互動過程以符號表達意念、價值和思想

3.俗民方法論:

長期參與觀察在自然情境中無結構且深入訪問,並設身處地了解

※對教育現象的社會學分析、解釋,採「衝突論」、「符號互動論」

4.知識社會學:

課程是社會組織的知識,重視教育內容,關心「誰的知識」在學校流傳,造成不公平的社會再製現象

【Getzels&

Thelen班級社會體系理論】團體規範面(制度中的角色期望)

※社會系統模式

1.人類在社會體系中表現社會行為受個人情意(個人傾向)影響

2.強調每個體有獨特人格需要

3.強調制度上應具合理性

4.人格社會化:

教學情境中改變途徑,可約束個人情意的傾向,以符合團體規範要求

【社會化】個人獲得必要的價值與規範,發展適當的角色與知能,以符合團體規範要求成為合宜的社會成員之歷程

※「正式教育」是社會化過程中最有效的

1.家庭是個人最先接觸的社會團體,也是形成個人人格的主要場所

2.同儕團體是影響學生社會化的重要因素,遊戲是同儕互動的重要型式※Mead同塑型文化:

人向同年紀、同輩分者學習

歷程

1.濡化:

文化的內化,逐漸形成社會文化環境所接受的文化行為模式

2.涵化:

個人和團體因為不同文化系統的接觸而產生變化,導致同化、滅絕、適應等現象※清末中體西用

理論

1.Cooley鏡中自我:

透過別人對自己的眼光而了解自己※個人對自我形象的自覺感受

※個人參與團體,與人相互比較,由團體眼中看見自己,因而改變自我覺知和判斷,此團體稱為「參照團體」

2.Freud精神分析論

3.Piaget認知發展論

4.想像觀眾:

自認自己是焦點,想像大家都在看他,而產生不定的想法,進而手足無措

【社會階層】一個社會體系中,各種不同角色與地位,因不同的特權、聲望、影響力、權力,形成較持久的社會等級狀態

【社會流動】各階層之間的成員有相互流動的雞會,教育是個人獲取社會地位的重要因素※教育是社會變遷的條件

流動方向

1.水平流動:

從另一社會位置到另一同等位置,職位雖有改變但仍停留在同一社會階級中

2.垂直流動:

階級地位的升降,分向上流動和向下流動

流動影響

1.代內流動:

一個人一生中經歷不同的社會階層地位

2.代間流動:

不同世代間的社會階級作為比較(父、子)

不同研究需要

1.淨流動:

代間流動

2.互換流動:

各階段人數在某兩點時間交換位置而造成的流動(有人向上必有人向下)

流動因素

個人或團體由一社會階級流向另一階級,流動不代表社會位置改善

1.競爭式流動(才學式):

憑個人和努力得來的社會地位

2.贊助式流動(家長式):

源自個人出身而擁有的社會地位

【教育機會均等】立足點平等,非齊頭點平等;

積極彌補外在條件缺陷,促進齊頭點平等

※1990年南非取消種族隔離,維護黑白人間的教育機會均等

公平

1.水平公平:

具同等地位的人應負擔同等稅額

2.垂直公平:

不具同等地位的人負擔不同稅額※積極的差別待遇

ex.民國88年教育基本法(教育的憲法)第4條:

人民無性別、年齡、能力、地域、族群、宗教信仰、政治理念、社經地位及其他條件,接受教育機會一律平等→水平公平;

對於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其他弱勢族群的教育,應考慮自主性與特殊性,依法令予以特別保障,扶助其發展→垂直公平

EPA教育優先區

政府利用行政力量分配、運用教育經費or資源,使教育水準落後地區得以獲得充分支援

※首要地區為「山地離島」

教育選擇權

家長和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內,有選擇學校的自由和權力※源自美國教育卷→教育市場化

※教育券、特許學校、在家教育

ex.教育基本法第8條:

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負有輔導子女的責任,並得為其子女的最佳福祉,依法律選擇受教育的方式、內容及參與學校教育事務的權利

【教育成本】

直接成本:

政府付美生的教育費用和學生在學期間繳納的學雜費用

間接成本:

學生放棄所得後失去的機會成本※機會成本:

學生就學所遭受的損失

※Schultz:

人力資本、教育投資

【學校科層體制】

1.專業分工:

科任教師

2.層級節制:

校長→決策、主任→管理、組長→技術

3.學校均建立書面資料

4.依法行事

5.用人唯才

6.人員專用:

教職人員以專任為主,除了法定規定之外,不得兼職※教育人員任用條例34條

7.學校人員工作依法受保障※憲法165條

8.教師聘任後除有下列各款之一者外,不得解聘、停聘或不續聘:

※教師法14條

(1)受有期徒刑一年以上判決確定,未獲宣告緩刑者

(2)曾服公務,因貪污瀆職經判刑確定或通緝有案尚未結案者

(3)依法停止任用,或受休職處分尚未期滿,或因案停止職務,其原因尚未消滅者

(4)褫奪公權尚未復權者

(5)受禁治產之宣告,尚未撤銷者

(6)行為不檢有損師道,經有關機關查證屬實者

(7)經合格醫師證明有精神病者

(8)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有具體事實或違反聘約情節重大者

【學校文化】是一種次級文化(大社會中的次級社會or次級團體所形成的特殊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

※教育文化的本質為「基本假定」

特質

1.已成為一切社會組織的核心

2.為一種「受養護性」的組織(過度受到保護的,不必擔心學生來源,不必擔心經費來源)

3.以服務為宗旨,非營利

4.常態編班對低成就學生有利(反學校次文化消失),但影響學校文化主要關鍵在教師的角色觀念、師生互動型態

行政文化

學校文化長決定於校長的角色觀念、角色行為

教師文化

屬於非正式團體規範

家庭教育

家長的教養方式和親子關係是學校教育成敗的重要因素※Coleman

學校民主

學術自由、教學自由、學生參與

好的教師

1.善用專業權威(具備適當的人格特質外,還要有專業的知識與技能),發揮專業精神強化專業行為

2.不斷進修自我充實才能以專門知識、技能及品德贏得學生尊敬

3.熟悉輔導技巧,發揮教育愛

4.實現教育機會均等:

5.致力於實施親職教育增加學校助力

6.實現社會中心教育(生活or民主為課程中心)

【教師角色衝突】

1.教室內外價值觀念衝突

2.角色與人格的衝突

3.角色與參照團體間的衝突:

不同成員對教師角色有不同期望

4.角色間的衝突

5.角色內在衝突:

個人潛能與傾向不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