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知识点讲解 专题四 句子 全国通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103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知识点讲解 专题四 句子 全国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升初知识点讲解 专题四 句子 全国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升初知识点讲解 专题四 句子 全国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升初知识点讲解 专题四 句子 全国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升初知识点讲解 专题四 句子 全国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知识点讲解 专题四 句子 全国通用.docx

《小升初知识点讲解 专题四 句子 全国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知识点讲解 专题四 句子 全国通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知识点讲解 专题四 句子 全国通用.docx

小升初知识点讲解专题四句子全国通用

 专题四 句子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词按照语法规则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在小学阶段,要求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能把话说(写)得完整、通顺、清楚、明白,并且比较具体生动。

同时,要学会正确使用学过的修辞手法和标点符号。

1.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把”字句和“被”字句)

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实施者)的句子叫主动句;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把”或“被”前后两个词语调换位置,其余的照写。

例如:

(1)我被老师表扬了一番。

老师把我表扬了一番。

(2)我把衣服洗干净了。

衣服被我洗干净了。

2.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

肯定句是对事物做出肯定判断的句子。

肯定句变否定句要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加否定词。

否定句是对事物做出否定判断的句子。

否定句变肯定句要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去掉否定词。

双重否定句句中有两个否定词。

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要去掉两个否定词。

例如:

这件事的经过你很清楚。

这件事的经过你不糊涂。

这件事的经过你不是不清楚。

3.陈述句变反问句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

(4)把句末的句号改成问号。

例如:

a.美丽的草原让人陶醉。

美丽的草原怎能不让人陶醉呢?

b.中秋节,我出差在外,想念亲人。

中秋节,我出差在外,怎能不想念亲人呢?

c.真正的力量是人民群众。

真正的力量难道不是人民群众吗?

d.秦王我都不怕,也不怕廉将军。

秦王我都不怕,难道会怕廉将军吗?

4.引述句变转述句

转述句就是把他人说的话间接地转述给别人听,其方法是:

(1)把冒号改成逗号,去掉双引号。

(2)把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她”。

(3)如果句中冒号后面又出现他人姓名,一般情况下照写,这样不会使句子混乱。

(4)把第二人称“你”改换成“他/她”的姓名或习惯称呼。

(5)后面的问号不变。

例如:

(1)王宁说:

“我要像李勇那样关心集体。

改:

王宁说,他要像李勇那样关心集体。

(2)宋庆龄笑着说:

“正因为我是领导,才让你坐北朝南的呀!

要是我老高高在上,不就不平衡吗?

改:

宋庆龄笑着说,正因为她是领导,才让李艳娥坐北朝南的呀!

要是她老高高在上,不就不平衡吗?

5.扩句

(1)句子可以扩充的五个地方:

①“谁”的前面;②“是”和“动作”的前面;③“什么”的前面;④“怎么样”的前面;⑤“怎么样”的后面。

例如:

a.英勇的战士狠狠地打击来犯的敌人。

(“谁”之前)(动作之前)(“什么”之前)

b.刘胡兰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是”之前)(“什么”之前)

c.海娃非常高兴。

(“怎么样”之前)

d.海娃高兴极了。

(“怎么样”之后)

(2)扩句注意事项

①不能违背原意;②不能改变结构;③必须搭配恰当;④力求内容丰富。

例如:

“小兰上学去”扩成“小兰冒着瓢泼大雨和泥泞的小路上学去”。

扩充的部分就有搭配不当的毛病。

又如:

“禾苗点头”扩为“禾苗在微风中点头”当然是对的,但算不上好。

因为“禾苗”前可以扩充而未扩充。

如扩成“田里的禾苗在微风中点头”就比较好。

但仍不算很好,因为扩充的两个枝叶都是“在什么地方”,还可以加上“什么样的”“怎么样的”一类词语,变成“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在微风中频频点头”。

(3)扩句的正确步骤

①画一画,看看扩哪些地方;②想一想,可以加进哪些枝叶;③连一连,看看搭配的是否恰当。

6.缩句

(1)缩句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

去掉全部枝叶,只保留主干。

例如:

精彩的表演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缩为:

表演结束。

第二种:

去掉大部分枝叶,保留主干和小部分枝叶。

(2)必须保留枝叶:

①否定句中否定词。

例如:

我绝对不同意你的这种无理要求。

缩为:

我不同意你的要求。

②“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把”和“被”以及它们连带的重要词语。

③疑问句中表达疑问的词语要保留。

例如:

五年级的运动员为什么会在运动会上夺走了几项冠军呢?

缩为:

运动员为什么夺走了冠军呢?

(3)缩句的对与错、优与劣的标准

①是不改变原来的意思。

②是不改变原来的结构。

例如:

“凶恶的敌人被英勇的红军消灭了”如果缩为“红军消灭了敌人”就不行。

③是否留下多余的枝叶,如果把“精彩的表演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缩为“表演在掌声中结束”就多了“在掌声中”这个枝叶。

(4)缩句的步骤是:

①弄懂句子的意思;②标出应保留的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③检查对错优劣。

1.造句

造句就是把词语按照一定规则组织成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句子,造句的步骤如下:

(1)体会词义。

想一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具有什么样的感情色彩以及适用的范围等。

(2)搭配扩展。

例如用“倒映”“茫然若失”造句,可先搭配成“倒映水中”“感到茫然若失”,这就搭起了句子骨架,有了骨架,就保证了句子基本上正确。

(3)加工充实。

有些句子有了前面的工作就行了,而有些句子,还需要增加枝叶才能成为好句子。

(4)检查修改。

2.仿句

仿句就是仿照例句的格式构造一个(组)句子。

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加点字词仿写。

如:

爱是地震中伸出的援助之手。

仿句:

爱是绝望之中传来的安慰之言。

(2)根据例句的特点仿写。

如:

如果自然是一本书,旅游就是阅读,你可以从中收获许多东西。

仿句:

如果人生是一张白纸,奋斗就是画笔,你可以收获一个五彩缤纷的人生。

3.句子排序

句子排序的方法: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

对一些顺序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常见的顺序错乱的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我们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

(2)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

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

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

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

(一)常见的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

“为了班集体,做了许多好事。

”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2.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

“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3.词语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

“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观赏到优美的舞蹈”。

又如:

“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4.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

“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做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

使人不清楚。

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5.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

“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6.重复啰唆

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啰唆累赘。

例如:

“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7.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例如:

“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8.不合逻辑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

“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

”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为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9.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事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

这类病句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一类是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如“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二)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

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

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症,确定病因。

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三改,对症下药。

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将句中有语病的地方改正。

四查,检查是否有遗漏。

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得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原意。

1.比喻

俗话叫“打比方”。

一种是明显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

像、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

例如:

太阳像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

另一种是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

是、成为、变为等。

例如: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2.夸张

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

例如:

大虫怒吼一声,就像晴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3.拟人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

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

例如:

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4.排比

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表达意义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强语势。

例如:

我们的同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增加我们的勇气。

5.对偶

对偶句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朗朗上口。

例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6.反问

心中没有疑问,而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特点是问而不答,答案就在句中。

例如: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7.设问

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

特点是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启发人们思考。

例如:

是怎样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1.逗号

(用,表示)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例如: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2.句号

(用。

表示)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它一般用在陈述句和不带明显的命令口气的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例如:

刘胡兰是一位闻名全国的女英雄。

(陈述句)又如:

请递给我一杯水。

(祈使句)

3.顿号

(用、表示)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较小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句子中并列成分,比较小的停顿用顿号,而较长的停顿用逗号,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停顿的长短。

例如:

总攻开始了,军号声、枪声、炮声、喊杀声,立刻混成一片,震动着山谷。

4.问号

(用?

表示)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问号,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

不论是疑句,还是设问、反问,当问句的意思表示完了,就用问号表示停顿。

例如:

①你叫什么名字?

(疑问)②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反问)③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