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编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075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编版.docx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编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编版.docx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编版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

(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DQS58-MG198)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

1、说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作用和意义)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的,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将“读与写”有机的结合。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联系课文理解“众星拱月”、“瑰宝”、“精华”等词语的意思,能结合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表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

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重点: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

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4、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分别从从“读、赏、体、悟”四方面进行组织。

首先引领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采用音频示范朗读法,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感悟,更易进入文本,进行文学鉴赏。

采取主问题引导方法,学生对于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以及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真相进行体会。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言。

深入探究《圆明园的毁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那段苦难历史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体会《圆明园的毁灭》中的情感主旨,并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懂得爱国,热爱祖国。

多媒体教学法:

为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用多媒体教学。

展示图片和视频,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文本情感的认识与体会。

【设计意图:

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课文,自主探究。

通过阅读筛选信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情感内容和感情基调。

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

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分化学习难点,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并形成“读写说”的有机统一】

三、说学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教师及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商、讨论,运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而教学过程也正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在学习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体会情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启发学生爱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四、说学情: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培养真挚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

雨果曾说过: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

这是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是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的一个梦,这就是圆明园。

”而现在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

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

.圆明园的毁灭)

【通过询问是否去过圆明园导入本文,激起学习本文的热情。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0分钟)

    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学课文(10分钟)

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

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这个环节设计基于以下几个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更好地掌握本文的字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10分钟)

指名、齐读生字,纠正不正确读音。

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

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

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指名读课文。

(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老师对学生加以指导,监督学生的自学。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10分钟)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

“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这个环节的设计,基于以下思考:

使学生更好的熟悉文本,对文本有个基本认识吗,更好的感知文本的情感表达,为第二课时做铺垫。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这个环节设计基于以下几个思考,学生对课文重点难词的更好掌握以及对课文更加熟悉,对下一课时的讲解提供了铺垫。

【第二课时】

1、复习导课(10分钟)

 1.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毁灭一词你们能想到什么画面废墟地震失去家园而当我们想到这些画面时我们心里是什么感受难过悲伤凄凉那假如毁灭的是一座融汇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灿烂文明的园林艺术瑰宝和建筑艺术精华,我们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采用提问式导入,这个环节的设计,基于以下思考:

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在回想毁灭的画面时,加入自己的理解。

后通过导入圆明园,从而使学生深入了解毁灭的定义。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我们先来看一下这篇课文的重点难词,我们全班一起齐读一遍吧。

大屏幕出示词语: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

诗情画意风景名胜天南海北奇珍异宝不可估量

毁灭损失废墟破坏掠走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组词汇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同学发现一组是描绘圆明园毁灭前的景象,一组是毁灭后的。

)这篇课文其实就是描写了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真相。

【通过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文本,更好的感知文本的情感表达,同时也更好地引入主题,让同学们了解文本大概内容。

二、初步感知(15分钟)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文本,细细地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1.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

2.悲痛、愤怒、伤心……)

2.我们来读读这个开头,把你的心情读出来。

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圆明园被谁毁了被怎样毁掉了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掉圆明园被毁之前是什么样的)

3.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听了这段文字的朗读,你了解了什么?

(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践踏、毁掉的;)

4.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课件出示,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掠、搬、毁、烧)

5.对(凡是、统统、任意、毁掉、连烧、笼罩……)删词换词,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感受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

6.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看完后同学们的感受(屈辱、愤怒、痛恨……)

7.价值连城的国宝被统统掠走,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

他们任意破坏的哪一样不是无价之宝!

最可恨的是,他们在中国的圆明园里犯下了滔天罪行后,还企图放火烧毁罪证,这就是帝国主义的嘴脸,带着你此时的感情,齐读——1860年10月6日……

【让同学们通过不断朗读体会那些词语所表达的深刻作用,促使学生想求知圆明园毁灭的真相。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凡是、统统、任意”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学会通过寻找动词找到问题答案,放录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文本情感的认识与体会。

三、深刻理解课文内容(10分钟)

1.请告诉大家:

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会激起我们这么大的愤恨,那么大的怒火?

根据学生回答,大投影出示

(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这是2、3、4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的痛恨。

2.读一读,想想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2、3自然段)

3.找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1)这句话是介绍圆明园什么的(

位置和结构)

(2)哪位同学查过资料,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

圆明园占地面积458.9公顷。

(3)我们的学校大约占地十亩,大体估计一下,圆明园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学校?

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我们500多个学校那么大。

各个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

6.如此气势恢宏的圆明园里,有多少让我们啧啧称奇、留恋往返的美景呢?

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能从中找到几个“有”(7个),读带“有”的句子,板书:

“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1)这些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圆明园的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既有殿堂的宏伟之美,又有亭台楼阁的秀巧之美;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又有幽静的自然风光,所以说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

(2)是啊,这是一座多么美妙、神奇的圆明园!

当我们漫步园内——学生接读:

“有如漫步在天南海北……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我们又怎能不惊叹,圆明园是——(出示大投影)“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7.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齐读“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从哪一段知道的(第四自然段)

  

(1)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

两千多年)

  

(2)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

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

请用自己能想到的词语来形容。

(应有尽有、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数不胜数……)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

“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这个环节的设计,基于以下思考:

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文本,更好的感知文本的情感表达。

同时不断拓展知识,让学生对圆明园更加了解,体会圆明园的辉煌从而愈加懂得圆明园的毁灭对祖国以及和世界文化史上的巨大损失以及对侵略者野蛮掠夺感到愤怒。

四、拓展引发深思

1.然而大火连烧了3天3夜最终在把圆明园化为灰烬。

烧毁一幅名画只需要几秒钟,烧毁一座精美的建筑也只需几个小时,可是大火竟然烧了三天三夜,会是什么样的一个景象?

侵略者的罪行令人发指,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我们为这样一座园林感到惋惜。

2.多么恢弘,多么美好的圆明园!

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

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