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上册19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0529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史上册19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世界史上册19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世界史上册19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世界史上册19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世界史上册19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史上册19Word文件下载.docx

《世界史上册19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史上册19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史上册19Word文件下载.docx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背景(原因):

①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

②19世纪中期,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③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2、目的:

①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阻止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的发生。

②为了维护沙皇统治和贵族、地主利益。

二、日本明治维新

1、原因:

①日本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发展;

②幕府的封建统治和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一些大名和武士地位下降使他们对将军不满,要求改变现状,同商人、新兴地主日益接近;

④西方列强的侵略打开日本的大门,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

2、明治维新取得成功原因:

①日本的幕府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够迅速壮大;

②倒幕派掌握了较大实力,经过斗争,推翻了腐朽的幕府统治;

③倒幕派建立新政权以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④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三、明治维新与大化改新的比较:

①改革派都是在天皇的支持下,在斗争中获胜,取得政权,都是由天皇政府颁布诏书进行改革;

②改革都使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③在改革中都积极学习世界先进文化。

大化改新仿照中国隋唐制度,吸收中国文化;

明治维新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提倡"

文明开化"

四、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比较表

比较项目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历史背景

国内

幕府极端孤立

封建顽固势力掌握着清朝实权

国际

世界正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日本有机可乘

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开始瓜分中国,不愿意中国强大起来

领导者

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

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和士大夫

参加者

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市民、商人、手工业者组成联合阵营

没有实权的皇帝和少数官僚,力量薄弱

改革内容

政治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社会生活

提倡"

,努力发展教育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

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训练新式军队

五、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不同点:

①前提不同:

明治维新所处的国内外背景较为有利,戊戌变法所处的国内外背景却十分严峻;

②力量对比不同:

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和参加者在社会力量的对比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戊戌变法领导者和参加者的力量则十分单薄,只是得到爱国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

③结果不同:

明治维新的改革内容和措施得力有效,改革取得成功,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戊戊戌变法的内容及措施大部分无法落实最后陷于失败。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相同点:

①背景相似。

都处于落后的封建统治末期,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都面临西方殖民威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都刚发展。

②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③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发展。

④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重大措施。

五、明治维新与1861年俄国改革异同点:

★相同点:

①所处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②形式性质相同: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③结果相同:

都成功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④都不彻底:

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⑤对外影响相似,都使本国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都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不同点:

①原因不同:

日本是在内外交困,尤其是在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倒幕运动取得胜利后进行改革的,俄国1861年改革是由国内农奴制危机引起的。

②内容不同:

1861年改革主要是在国内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是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学习西方,在国内进行改革。

③历史意义不同:

日本明治维新有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这一特征,而1861年改革则没有这一特征。

第四板块:

小结反思、回归目标(板书设计)

世纪中期,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2、目的:

①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

3、时间: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4、主要内容:

(1)农奴在法律上是"

自由人"

(2)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3)农奴在获得"

解放"

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5、性质:

186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改革的局限性:

留大量封建残余,改革不彻底

7、影响:

(进步性)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场改革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虽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幕府的封建统治和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西方列强的侵略打开日本的大门,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

2、时间:

1869年由明治天皇政府实施改革(因此被称为"

明治维新"

3、明治维新的内容:

(1)政治上:

2)经济上:

3)社会生活方面:

4)军事上:

4、明治维新取得成功原因:

1869年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明治维新产生的影响:

第五板块:

反馈检测、对接中考

1、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 )

A挽救统治危机B消灭农奴制度

C发展资本主义D打击封建努力

2、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 )

A奴隶性改革B封建主改革

C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农奴主改革

3、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目的是( )

A社会生活的本文化B置产兴业,在经济上赶上西方

C实行西方式的民主政治 D富国强兵,避免重蹈中国的覆辙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

全国划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

材料二:

承认上地私有制和自由买卖,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了外国专家和技师。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请根据两则材料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2)这一事件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从促进国家发展来看,它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20课人类迈入“电器时代”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理解生产力发展在决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作用。

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

”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难点:

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导入新课

人类何时进入蒸汽时代?

继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电灯照明,电话都是在这次变革中被发明出来的,我们把这次变革叫做“第二次科技革命”。

1.19世纪70年代,_________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由于________和_______的发明和使用,________的应用日益广泛,逐步取代___________,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____________”。

2.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_________和_________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3.在电器发明领域,美国科学家________最为著名,被誉为“发明大王”,他在________年研制成功耐用__________,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4.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__________等人设计出内燃机。

以此为动力,他在_________年试制___________成功。

5.20世纪初,人类制造出___________。

________年12月的一天,美国的__________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_______,并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

【透析1】了解自然科学成果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关系:

19世纪是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的高潮期。

这些为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

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去,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例如,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供了制造发电机的基本原理;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

【透析2】分析蒸汽作为能源的局限性:

机器体积大,操作过程复杂,所需人力多,使用范围受限制等,使学生认识到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表现。

【透析3】“1600多种耐热材料,6000种植物纤维”,“几千次试验”,从电灯泡的发明过程中,认识爱迪生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感受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

【透析4】认识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具有的优越性:

汽车有新型的动力;

体积小,速度快;

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等等。

能辨证地看待汽车带来的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负面影响。

【透析5】明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兴的工业部门:

电力、电器、汽车、航空、石油、化学工业等。

【透析6】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紧密结合起来,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各种新技术、新发明运用于工业生产,大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

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

第二次(欧美)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成果

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内燃机(石油)

生产生活器具

纺织、采矿和冶金等生产部门的机器

各生产部门的新机器以及电报、电话等新型通讯工具和电灯等家用电器

交通工具

轮船、火车机车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等

作用

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启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1.材料解析题: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力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不仅开动了工厂机器,还大大推动了其他领域的科技革命。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回答:

(1)70年代开始,世界进行第几次工业革命?

主要标志什么?

(2革命中,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中国经济是否得到迅速发展?

为什么?

2工业革命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这给你带来怎样的感慨和认识?

从发明家的发明经历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参考答案】1①第二次电力的广泛应用②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没有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2从发明创造的社会生产需求与社会竞争、发明者们的勤思钻研、科学的精神等角度去思考。

教学反思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提高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

  2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重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3.讲述法、讲解法

导入新课

1.在_______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______阶段过渡。

2.______世纪末______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_______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______、_______、俄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争霸的结果,形成了两大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即_______、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________和________、法国、俄国组成的_______。

4.1914年,___________事件发生后,德、奥匈帝国以此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

同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_______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5.第一次世界大战,________战场的争夺最为激烈。

1916年的__________战役,双方共伤亡七十多万人,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6.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_______地区,先后有______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7.1917年,_________对德国宣战,中国也加入______方面作战。

8.________年______月,德国投降,历时_______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场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_______多万人。

【透析1】从以下关系中,明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还要理解世界大战的爆发要有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集结、激化的过程,而不是仅由一件突发的偶然事件就可以酿成世界范围的战争。

还要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所构成的威胁。

【透析2】利用地图、图画、资料等,识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成员国: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

注意:

意大利在一战前参加同盟国集团,战争开始后,为了自身的利益,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透析3】掌握一战爆发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和标志:

(1)爆发:

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2)结束: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透析4】认识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

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感知战争给人类发展与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透析5】了解美国参战的原因及影响:

战初,美国宣布“中立”,与交战双方做军火买卖,大发横财;

1917年,战争已进行两年多,双方都已精疲力竭,此时参战,实际上是坐收渔人之利。

另一方面也使协约国一方势力大增,加速了大战的结束。

【透析6】从一战的起因、作战双方的目标、酝酿的过程,说明一战的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引起的,大战是在协约国与同盟国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之间进行的,因此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虽然塞尔维亚为维护民族独立而战,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场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国家成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1879]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三国协约[1907]俄国、法国、英国)

2、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

3、开始:

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4、规模:

共33个国家参战;

主战线和国家:

欧洲西线,英法俄对德奥

5、重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6、结束:

1918年11月11日同盟国战败投降

7、转折点:

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

8、性质:

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9、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造成欧洲衰落和美、日的兴起,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和革命。

(4)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看地图回答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的帝国主义集团是_____,方格部分表示_________。

(2)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这两个集团的性质是什么?

(4)为什么说两大集团形成后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阅读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书籍或观看反映“一战”的资料片,写一篇200—300字的观后感。

(【参考答案】1

(1)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2)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3)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4)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

大搞军备竞赛,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关系极度紧张。

2内容应包括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人类应如何化解矛盾,解决争端,避免战争等内容)

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

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贡献,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法国启蒙思想家以伏尔泰为代表的主张及其影响;

英国科学家牛顿和达尔文取得的突出成就,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伟大贡献。

 2.培养学生树立并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在未来建设、改造社会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观察、动手和勤奋等进行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树立不畏权贵、敢于捍卫真理和为了科学事业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重点:

科学的革命。

 难点:

思想启蒙的火种。

导入新课

1.__________(时间),正当法国的旧制度衰败的时候,法国出现了一批启蒙思想家,__________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

2.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_________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_________和________,批判________的黑暗和腐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________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

3.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_________;

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__________的创建;

在力学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_____________”,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4.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科学巨著《____________》出版了,他提出了“____________”思想,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________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_________和_________,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5._____________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_________的发明和___________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相对论还揭示了_____、_______的辨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

【透析1】理解伏尔泰替卡拉辩护的原因:

18世纪的法国封建制已经衰败,不畏权贵的伏尔泰挺身而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迫害行为,同情蒙冤受屈的平民百姓。

【透析2】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在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说明了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大的能动性。

【透析3】联系中国实际,说说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A.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为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透析4】了解以下科学理论:

•万有引力定律:

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乘积成正比,跟他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惯性定律: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加速度定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