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011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阶段性质量检测

七年级生物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把菠菜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便有了菠菜味的菜汤,说明菠菜细胞被沸水烫死,细胞内的物质流到水中。

把菠菜浸在冷水中,冷水却不会成为菜汤,这是因为活细胞中的()起到了作用。

A.液泡B.细胞壁

C.细胞膜D.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并具有保护作用。

【详解】A.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

结合题意可知,清洗青菜时,冷水没有变成青菜汤,而把青菜放入沸水中煮一下,就变成了青菜汤,这是因为沸水破坏了青菜细胞的细胞膜,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C符合题意。

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不符合题意。

2.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4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个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

C.该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丙

D.该生态系统中乙的数量减少会导致甲和丁的数量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其数量越少,图中丙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属于生产者,甲次之属于初级消费者,乙再次之,属于次级消费者,丁属于第三级消费者。

【详解】A.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

在图中丁的营养级最高,所以丁体内DDT含量最高,A错误。

B.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由图可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

丙→甲→乙→丁,B错误。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其体内能量在中来自于太阳能,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丙(生产者),C正确。

D.根据食物链“丙→甲→乙→丁”分析,乙的数量减少,会导致甲数量的增加和丁数量的减少,D错误。

故选C。

【点睛】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的书写和生物富集现象。

3.下列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的部分操作,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乘积

B.高倍镜观察时视野较大,容易发现观察目标

C.在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要从一侧注视其下降位置

D.欲将视野左下方的气泡移出视野,可以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答案】BD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

【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即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乘积,A正确。

B.低倍镜观察时视野较大,容易发现观察目标,B错误。

C.在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要从一侧注视其下降位置,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C正确。

D.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欲将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动装片,D错误。

故选BD。

【点睛】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4.图是某藻类细胞中叶绿体移动路线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并绕液泡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该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移动的方向分别为(  )

A.位于液泡的上方、逆时针

B.位于液泡的下方、顺时针

C.位于液泡的下方、逆时针

D.位于液泡的上方、顺时针

【答案】A

【解析】

【分析】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据此解答。

【详解】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

视野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而实际上,细胞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上方;但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一致,视野中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为逆时针,而实际上,细胞中细胞质环流方向也是逆时针,故A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

5.泡椒鸡爪是人们喜爱的小吃,鸡爪多筋,经切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筋的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具有连接和支持的作用。

由此可见筋属于()

A.机械组织B.输导组织

C.肌肉组织D.结缔组织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动物体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

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上皮组织。

【详解】A.机械组织分布较广,构成机械组织的细胞壁增厚,对植物体主要起支撑和保护作用,A错误。

B.输导组织包括分布在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B错误。

C.肌肉组织:

主要由肌细胞构成,生理功能为收缩和舒张,能够使躯体产生运动,C错误。

D.结缔组织:

种类很多,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比较多,分布广泛,如骨、血液、脂肪等;具有支持、连接、保护和营养等功能。

所以“筋”属于结缔组织,D正确。

故选D。

【点睛】掌握人体和植物体组织的特点是解题关键。

6.下面是有关生物体结构或功能的描述,据图可找出错误的一项是()

A.丙属于植物的输导组织

B.乙由种皮和胚构成

C.③是细胞生命活动控制中心

D.从结构层次上看,由微观到宏观的排列顺序为甲→乙→丙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观图可知:

甲是植物细胞,其中①是细胞壁、②是叶绿体、③是细胞核、④是液泡、⑤是细胞膜、⑥是线粒体。

乙是种子,属于器官。

丙属于输导组织。

【详解】A.丙属于植物的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A正确。

B.乙是种子,一般包括种皮(有保护作用)和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B正确。

C.③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控制中心,C正确。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图中的甲是植物细胞,乙为种子,属于属于器官,丙属于输导组织,所以从结构层次上看,由微观到宏观的排列顺序为甲→丙→乙,D错误。

故选D。

【点睛】熟练掌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

7.如图表示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乙是玉米种子的剖面图,该剖面是刀片沿着图丙所指示的A线剖开的

B.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甲和乙中的④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

C.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甲和乙中的①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D.在图乙,上滴加碘液,⑥部分会变蓝,说明⑥内含有淀粉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图中①胚轴、②胚根、③胚芽、④子叶、⑤种皮:

图乙中①是胚轴,②是胚根,③是胚芽,④是子叶,⑤是果皮和种皮,⑥是胚乳。

【详解】A.在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时,解剖种子时,要沿着图中的A线纵向剖开,A正确。

B.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⑥胚乳里,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④子叶中,B错误。

C.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甲和乙中的①肧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C正确。

D.在图乙,上滴加碘液,⑥胚乳部分会变蓝,说明⑥内含有淀粉,D正确。

故选B。

【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8.下列关于种子萌发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种子萌发初期重量的增加是由于从外界吸收了水分

B.种子萌发时,胚芽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芽,然后发育成茎和叶

C.种子在开始萌发时只能进行呼吸作用

D.种子结构中的种皮不参与构成新植株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

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

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详解】A.种子萌发时会吸收大量水分,因此种子的重量会增加,A正确。

B.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B错误。

C.种子在开始萌发时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只有长出叶子后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故种子在开始萌发时只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C正确。

D.种子结构中的种皮不参与构成新植株,只有保护作用,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

9.下列有关草履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能对刺激作出反应,具有趋利避害的特点

B.为了能看清其体表鞭毛,往往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使光线减弱

C.口沟和食物泡有利于获得营养物质

D.通过收集管和伸缩泡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排到体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通过一个细胞可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其结构及功能如下图:

【详解】A.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叫做应激性,A正确。

B.为了看清其体表上的纤毛,而不是鞭毛,往往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使光线减弱,B错误。

C.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在食物泡内消化和吸收,C正确。

D.草履虫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没有器官,收集管和伸缩泡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排到体外,D正确。

故选B。

【点睛】可结合草履虫的图形来帮助理解和掌握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

10.用下列四台显微镜分别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和视野最暗的分别是(  )

显微镜序号

目镜

物镜

40×

10×

40×

10×

15×

10×

A.丙、甲B.丙、乙C.乙、甲D.乙、丙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40═200(倍);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40(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5×10═150(倍);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四台显微镜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目镜10X,物镜4X”,所以,视野中细胞数最多的是“目镜40X”;视野最暗的就是放大倍数最大的。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组合是放大倍数最小的。

11.将木本植物的枝条环剥掉一部分树皮,一段时间后会在环剥部位的上方形成节瘤,这是因为(  )

A.破坏了导管,阻碍了无机盐的运输

B.破坏了筛管,阻碍了有机物运输

C.破坏了形成层,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

D.破坏了营养组织,导致无法正常储存营养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

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

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

【详解】树皮被环割,破坏了筛管,韧皮部内的有机物不能向下运输,积聚在伤口的上方,使伤口上方的细胞大量分裂产生节瘤。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12.园林工人们在移栽绿化树时会给较大的绿化树挂吊瓶,以提高成活率。

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作施肥的输液液体成分主要是水分和葡萄糖

B.用作施肥的输液液体成分与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成分相似

C.输液时针刺入的部位是木质部,运输液体的管道是导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