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大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0093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大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大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大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大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大纲Word格式.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大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大纲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上册大纲Word格式.docx

第2课时几分之几

2.分数的简单计算

八可能性

九数学广角

十总复习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统计和可能性

一测量

目标指南

1.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知道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中,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3.培养估算意识及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重点:

学会单位之间的转化

难点:

能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第2课时千米的认识

1.认识千米,知道千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走一走,量一量的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3.培养初步的估测能力和实践能力。

建立1千米的表象,掌握千米与米之间单位换算的方法。

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

第3课时吨的认识

1.认识质量单位吨,理解吨与千克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观察、比较、推算等活动中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3.培养估算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建立1吨的表象,能进行简单的质量换算。

学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

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

具体内容

重点知识

毫米、分米的认识

1.学生尺上每1厘米长度之间有10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2.10厘米长的一段就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10个1分米就是1米,1米=10分米。

千米的认识

千米也叫公里,测量较远路程时,一般用千米做单位,1千米=1000米

吨的认识

1.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是吨,1吨=1000千克

2.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1加法

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感悟类比思想在数学学习中应用。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3.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1的道理。

1.掌握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经历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的过程,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

三位数加法的算理。

2减法

1.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2.经历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借助线段图解决问题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养成认真计算,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3.加减法的验算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验算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2.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理解验算方法

笔算相同点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笔算不同点

1.加法: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减法: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作10,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估算

结合实际,把式题中的数分别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的得数范围。

加法的验算

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等。

2.用和减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

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

2.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1.直观感知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在分一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

2.通过找一找、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掌握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画平行四边形。

第2课时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尝试运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3课时估计

1.能用估计的方法画线段和准确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建立空间观念。

2.经历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估算活动,进而培养估算意识,通过估算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准确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空间观念。

能用估计的方法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

1.四边形的特征:

由四条边围成,有四个角,是封闭图形。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具有易变形的特点。

3.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区别:

联系:

三种图形都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区别:

(1)边的区别: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2)角的区别:

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长方形、正方形四角都是直角

周长、

1.周长的定义: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测量周长的方法:

(1)饶绳法

(2)米尺或直尺测量(3)滚动法则圆形物体的周长

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或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4.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估计

估计的意义:

所谓估计,就是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对一些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

估计的方法:

先凭自己的感性经验,对事物进行估计,然后用具体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再把估计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反复操作,获得清晰感知,逐渐培养出精确的估计能力。

1.认识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和竖式的写法,并学会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2.在分一分、摆一摆的操作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培养分析,判断的能力,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与余数之间的关系。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是实际问题

2.经历结合具体题目选择合适自己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问题。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重点:

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

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3、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

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

商;

商=(被除数-余数)÷

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

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问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笔算或口算)算出结果。

五时分秒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间单位“秒”,体会分、秒的实际意义,建立分和秒的时间观念。

2.经历运用钟表模型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的过程,知道1分=60秒,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培养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探究分和秒之间的关系。

1.在认识时,分、秒的基础上,会进行有关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

2.联系生活实际,能进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时间观念。

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用不同方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

秒的认识

计量很短的时间单位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分、秒之间的关系:

1分=60秒

时间的计算

1.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60,所以把时化成分,或者把分化成秒,时(分)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相加。

2.计算经过的时间:

可以看钟面,数格后用乘法计算,也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1口算乘法

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经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能结合具体进行乘法估算。

2.经历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转化成表内乘法计算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及估算意识。

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及估算方法。

理解口算算理及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2.笔算乘法

第1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方法

目标指南: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并能正确的进行笔算。

2.经历理解乘法竖式各步含义及逐步建立乘法竖式计算模型的过程。

3.感受计算活动的现实意义,品味数学学习的成功的体验。

多位乘一位(不进行)乘法的计算方法。

竖式计算的算理。

第2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方法

1.经历多位数乘一位(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在计算的过程中,理解进位的道理,并尝试总结自己的计算方法。

3.培养认真、准确计算的习惯,以及抽象的概括和总结能力。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明确乘的顺序。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乘法的笔算算理。

第3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比笔算乘法

1.探索并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的算理。

3.培养主动获取知识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十位,百位上计算时进位叠加的正确性。

1.结合具体情境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的0的结论,渗透归纳的数学思想。

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的计算。

3.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

1.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计算。

2.经历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探究过程。

3.培养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积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

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用因数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估算:

把因数中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整十或整百数,再与一位数相乘,口算出近似数。

笔算乘法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以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在哪一位的下面。

2、0和任何数相乘都的0

3.因数中间有0,也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

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几分之几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浸提不的理解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借助直观图理解分子是1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培养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的体验。

认识几分之一,会读。

写几分之一

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第2课时几分之几

1.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来进一步理解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经历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过程。

3.培养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获得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理解几分之几比表示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几。

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2分数的简单计算

1.掌握通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3.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掌握简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分数加减法及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算理。

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几分之一:

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2.几分之几:

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3.比较大小:

(1)分子是1的分数相比较,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2)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越大,分数就越大。

分数的简单计算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1减几分之几,把1写出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来计算。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能正确使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培养判断能力。

2.能够用实验的方法找出事件所有的可能发生的结果,从中感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渗透随机的思想方法。

3.通过观察,猜测、试验、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知识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

能准确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1.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会用图示法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渗透排列组合思想。

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掌握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方法。

简单区分分排列与组合的异同。

质量单位的认识

1.吨是比千克的质量单位

吨→千克(1000)→克(1000)

2.相邻的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大单位→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1.三位数加法。

(1)估算:

把加数看作与他们相近的整或几百几十数,再口算确定它们和的范围。

(2)笔算: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三位数减法

(1)估算:

同加法的估算方法相同,口算确定差的范围,了解估算的作用。

(2)笔算: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3.验算:

(1)加法的验算: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同。

②用和减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2.减法的验算:

①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

②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平均分一些物品时,有时还有剩余。

2.余数要比除数小。

3.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笔算或口算)算出结果。

时,分,秒

1.秒的认识:

2.时间的计算:

(1)时间单位间的换算:

把较小单位转化成较大单位要除以进率,把较大单位转化成较小单位要乘进率。

(2)经历时间的简单计算:

可以从钟面上数格子,也可以列式计算。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

1.口算乘法: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中0前面的数,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笔算乘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直接将因数中末尾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对齐,计算出结果后把0落下来。

1.分数的初步认识。

(1)生活中平均分物品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便产生分数。

(2)几分之几:

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

(3)几分之几:

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为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就用几分之几表示。

(4)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分子,分数线,分母

2.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①分子是1的分数相比较,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3.分数的简单计算:

数学广角

1.排列:

能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并做到全面、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2.组合:

可以用连线的方法找到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同样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排列和组合的区别:

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

测量

1.毫米、分米的认识

(1)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