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格式.docx
《五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但是随着永川区区域核心地位的加强,重庆西三环和城际铁路建设的启动,对五间镇的城镇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原总规拟定的城镇发展方向与用地布局已经无法适应五间镇日益增长的发展速度。
因此,更好地配合全区的总体发展战略,更好地指导五间镇的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永川区五间镇人民政府委托我公司对《五间镇总体规划》(2005)进行修编。
二、规划依据、指导思想、期限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7.《永川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8.《永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9、《永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10、《永川区2002-2020年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11、《重庆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
13、《五间镇城镇总体规划用地地质灾害评价报告》
14.《永川区工业空间布局及镇街特色产业布局概念规划》
15、相关标准、规范及重庆市和永川区人民政府制定、颁发的有关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规划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指导思想,社会经济发展为前提,以保护环境为目标,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实现社会、经济、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科学确定永荣镇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模式,促进五间镇协调、有序的发展。
(三)规划理念与原则
可持续发展理念。
遵循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寻求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向节约型社会发展。
以人为本理念。
强调人性化需要,着重缩减城乡居民生活状况的差距,营造共同适宜的人居环境,合理配置社会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以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与多元性的社会需求。
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
坚持“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城镇与乡村的统筹协调发展,完善乡村的各项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建构“和谐社会”。
“三个集中”理念。
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四)规划修编重点
1高起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以永川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与十年规划发展战略和目标为依据,制定镇域及镇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2以永川区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为基准,确定镇域村镇体系布局规划和村镇居民点各项基础设施规划。
3以《五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性规划制定永荣镇镇域环境保护规划,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4以促进形成五间镇骨干产业为基本要求,指导确定城镇用地布局结构与发展形态;
城镇用地布局要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为个体私营经济留有充裕的发展空间,为调整产业结构提供用地及基础设施条件。
(五)规划期限
近期:
2011---2015年
中期:
2017---2020年
远期:
2021---2030年
(六)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五间镇行政管辖范围,规划总面积37.81平方公里。
镇区规划范围包括五间镇现有镇区和景圣村一部分,镇区四至范围为:
东以永朱路为界,南至现自来水厂,西以永泸路为界,北至马儿坡。
远期镇区规划用地面积为54公顷。
第二部分镇域总体规划
一、镇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五间镇位于永川市区南郊,东经105º
46’48”~105º
52’26”,北纬29º
10’23”~29º
17’14”。
东南与何埂镇接壤,西南邻仙龙镇,西邻吉安镇等,北接卫星湖办事处。
东西均宽5.2公里,南北均长6.8公里,行政辖区面积37.81平方公里。
五间镇处于东部重庆市野生动物园和南部朱沱古镇文化旅游区的接合部,是永川市旅游环线上重要结点和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二)自然条件及资源
五间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7.8℃,年均雨量1042毫米,主导风向为东风和西北风。
水资源丰富,水利条件好。
境内有圣水河流过,建有中型水库(上游水库)1座、小型水库2座,山平塘424口。
五间镇地处黄瓜山与花果山(云雾山)之间的缓丘宽谷向斜内,西北部胜志、八一村邻近黄瓜山呈带状分布;
东部的双黄、创造、福寿临、王家岩等村的部分合作社为方山中丘;
中部(上至北端)和南部缓丘宽谷。
总的地势走向是:
西北部和东部高,中部和南部低。
海拔高度287~419米,一般海拔340米左右。
在西北部地表起伏较大,沟长谷窄,土壤是由自流井组砂泥岩发育而成的暗紫色厚泥岩发育而成的灰棕紫泥土,地形破碎,沟谷弯曲,坡陡土薄,为杂粮产区;
中部和南部宽阔地带,分布着由上沙溪庙组砂岩发育而成的灰棕紫泥土,丘坡低矮,沟谷平坦,土层深厚,是粮油产区;
东部边缘地带,是隧宁组棕紫泥岩发育的红棕紫泥土,丘顶平坦,多呈桌状和台阶状,植被稀疏,水利设施少,虽产粮、油,但产量不高不稳。
矿产资源有煤和石英砂,其它相对贫乏。
镇内25度以上的坡耕地多,森林植被减少,防护效能减弱,导致水土流失。
(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行政区划
目前五间镇辖区一个社区(五间社区),7个行政村(双创村、友胜村、合兴村、和平村、景圣村、新建村、珍宝村)56个村民小组。
(四)人口及城镇建设
1.人口现状:
截至2010年底全镇总人口26116人,其中农业人口19981人,非农业人口6135人。
2.城镇建设:
在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五间镇镇区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公共服务设施缺乏、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城镇风貌与周围其它城镇(如朱沱镇)相比无明显特色。
近年来,五间镇政府加强社会服务设施建设,目前规划区主要公共设施为镇政府、派出所、卫生院、中小学、邮政网点、通信及沿街商业等设施。
二、镇域发展优势与制约条件分析
(一)发展优势
1、五间镇位于永川区南部腹地,可与周边镇街联动发展。
2、有永泸路和五朱路从境内通过,镇域内部道路四通八达,十分便捷。
3、镇域周边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西瓜种植销售以及乡村旅游发展事业取得较大的成效,并形成了五间独特的城镇特色。
(二)制约因素
1、基础设施不完善,镇区道路过窄,路面质量差,排水系统不健全;
城市消防设施和环卫设施不足等,影响投资环境。
2、镇区开发程度不高,乡镇企业发展也缓慢。
三、城镇功能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发展目标
(一)城镇功能定位
五间镇是永川区中南部小城镇;
是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现代观光农业为主的交通枢纽型小城镇。
(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总目标
努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
近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远期建成永川中南部具有显著辐射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明显成效;
远景全面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项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2015年实现“三个快速增长”:
一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亿元,年均保持10%以上的快速增长;
二是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00万元,年均保持10%以上的快速增长;
三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500元、10000元,年均保持10%的快速增长。
中期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亿元以上;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00万元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000元、17500元,远期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00万元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8000元、25000元。
3、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近期确保逐年增大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城乡社会差距明显缩小。
远期建成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基本消除,社会事业发展水平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建设完善的城乡社保体系,努力争取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远景基本建成现代化社会,各项主要社会指标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4、生态环境发展目标
近期逐年增大环保投入和治理力度,确保城镇环境污染状况全面改善,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远期整体城镇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初步达到蓝天、碧水、宁静、绿色的要求。
远景实现生态良性循环,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高效、和谐持续发展。
(三)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指导思想,发挥优势,选准产业发展方向,优化城镇人居环境和空间景观,增强中心镇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和牵引功能。
坚持以提高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发挥市场的导向和调节作用,以构造现代化的产业为目标,高起点地调节产业结构,确保实现结构、速度和效益的相互协调。
扩大内引外联,发展规模经济,创建、提升地方特色经济,提高经济的规模水平、规模效益,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按照“城镇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高起点加速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增强镇区的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
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社会投资模式,建立稳定的社会发展投入和运行机制,保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全面推行建设用地的有偿使用,节约土地资源,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用地结构,确保各项建设用地与保护基本农田的相互协调。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切实保证经济高速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注重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以确保永荣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探索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方式,保证社会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健康、富裕。
四、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一)村镇空间发展战略
根据统筹五间镇镇域发展的需要,五间镇城镇建设用地应相对集中,镇域经济发展应以一、三产业为主,通过土地流转整理等手段保证第一产业用地面积,紧凑发展城镇建设用地,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二)村镇空间网络结构规划
优先发展五间镇区,强化中心极核点轴扩张,建立以五间镇区为增长极,盛水场、双创村、珍宝村为副增长极,合兴村、和平村、新建村、景圣村、友胜村为增长节点、农村集中居民点为基本单元的规模等级完善,职能分工合理,地域分布协调的“一主一轴三副四点”的网络式村镇空间体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村镇体系整体优化。
“一主”:
五间镇区。
是五间镇村镇发展的核心极,各种要素流动的源头和动力,整个镇域经济的重要支点。
“一轴”:
即以永泸路-永朱路为发展轴线的东北-西南主要发展轴。
该轴由东北至西南连接双创村、五间镇区、景圣村及盛水场、珍宝村。
并向东北延伸至卫星湖办事处。
西南延伸至何埂、仙龙镇。
“三副”即中心村:
一般集镇即盛水场镇、双创村、珍宝村为副增长极。
“五点”:
即基层村:
合兴村、和平村、新建村、景圣村、友胜村是五间镇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联系节点。
“基本单元”(集中居民点):
规划在各中村布置一个中心居民点,每个社布置一个集中居民点。
(三)村镇规模结构体系规划
第一级:
镇区(0.55万人)。
第二级:
中心村(≥0.3万人):
双创村、珍宝村、盛水场。
第三级:
基层村(≥0.1万人):
合兴村、和平村、新建村、景圣村、友胜村。
中心村的概念:
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较为齐全的公共设施的农村社区,介于乡镇和行政村之间,是城乡居民点最基层的完整的规划单元,可见中心村是一个规划概念,是指在城镇建设空间布局时,能达到支撑最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所要求的最小规模点,从规划的角度看,中心村是城镇体系的基本单元的一种称呼,也是我们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选择和建设对象。
注:
盛水场是五间镇的一个集镇,位于三个行政村之间,具有一定规模,它不是一般的行政村,根据以上重庆市规划局最新的对中心村的概念界定,我们将盛水场作为五间镇的个中心村之一。
(四)村镇职能结构规划
在城镇网络结构模式下,村镇功能组织以有机结合和挖掘自身特色为原则,形成功能互补,分工明确,联系密切的有机整体,合力推进五间镇村镇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规划区将形成“商贸服务区、特色种养殖区、现代农业观光区三种职能类型。
1、五间镇镇区的职能
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产业中心,以发展商贸服务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
2、中心村职能
(1)双创村:
蔬菜种植为主。
(2)珍宝村:
基础种植业为主。
(3)盛水场镇:
以发展商贸服务业为主。
3、基层村职能
(1)合兴村:
现代观光农业(圣水湖桃博园)为主;
水源保护区。
(2)和平村:
种养殖业为主;
(3)新建村:
西瓜、蔬菜种植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4)景圣村:
基础种植业为主;
(5)友胜村:
林业及基础农业种植区。
(五)空间发展引导
1、城镇空间发展引导
引导镇域各项建设发展向镇区集中,工业集中在镇区东南部,为体现交通枢纽城镇,将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商贸服务业)用地比重。
2、乡村空间发展引导
“三集中”:
引导农业向规模经营和现代化农业集中;
乡镇工业向镇区工业组团集中;
农民向城镇和乡村集中聚居点集中。
五、城镇规模预测
(一)人口规模预测
1、人口发展策略
由于永川区县城建设的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将吸引五间镇人口不断向永川区城聚集,五间镇总人口将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另一方面,五间镇将提高社会保障等综合配套措施,大力鼓励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转移,在减小城乡差别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2、镇域总人口预测
五间镇2010年户籍总人口26206人,总户数8353户,其中农业人口24475人,非农业人口1731人。
近期总人口将减至25506人,中期总人口预测将减到23905人,远期总人口预测将减到19400人。
3、城镇人口发展预测
2010年五间镇非农业人口为1731人,镇区常住人口3200人,其中五间镇区2200人,盛水场镇1000人,城镇化水平为6.61%,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为12.21%。
近期2015年非农业人口为3000人,城镇化水平为9.8%,城镇常住总人口将达到4400人,其中五间镇区常住人口3200人,盛水场镇常住人口1200人,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为17.25%;
中期2020年非农业人口为4000人,城镇化水平为16.73%,城镇常住总人口将达到5200,其中五间镇区3800人,盛水场镇1400人,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为21.75%;
远期2030年非农业人口为6000人,城镇化水平为30.93%,城镇常住总人口预测将达到7500人,其中五间镇区5500人,盛水场镇2000人,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为38.66%。
4、农村人口发展预测
2010五间镇农业人口为24475人,规划预测近期农村人口会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减少到21475人,中期农村人口将减少到19905人,远期农村人口减少到13400人左右。
(二)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1、建设用地发展策略
通过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转移、新农村建设等途径,以大幅度提高建设用地使用效率为目标,进行土地开发规划整理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努力引导实现建设用地的集约化与节约化利用。
2、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发展预测
2010年五间镇域范围内城镇建设用地总量24.17公顷,其中五间镇区建设用地为15.17公顷,盛水场镇建设用地为9.0公顷;
近期建设用地预测为40公顷,其中五间镇区建设用地为30公顷,盛水场镇建设用地为10公顷;
中期建设用地预测为49公顷,其中五间镇区建设用地为35公顷,盛水场镇建设用地为14公顷;
远期建设用地预测为74公顷,其中五间镇区建设用地为54公顷,盛水场镇为20公顷。
3、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发展预测
2010年五间镇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68.95平方米左右,盛水场镇人均建设用地为90平方米;
规划五间镇区近期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为93.75平方米,盛水场镇人均建设用地为83.33;
中期五间镇区人均建设用地为92.11平方米,盛水场镇人均建设用地为100平方米;
远期五间镇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将控制到98.15平方米,盛水场镇人均建设用地为100平方米。
4、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发展预测
2010年五间镇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总用地4.9平方公里,人均200平方米左右。
大大高于城镇建设用地标准。
随着将来农村人口的大规模减少,规划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预测,近期农村居民点总用地可控制在3.20平方公里,中期可控制在3平方公里,远期农村居民点总用地可控制在2.0平方公里左右,人均150平方米左右。
5、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发展预测
重大基础设施廊道是特殊的用地类型,主要为交通用地、水电气设施及廊道用地、水利建设用地,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防护绿地两部分。
其中建设用地部分计入建设用地指标,防护绿地部分计入非建设用地指标,以保证廊道的安全和未来扩容的可能。
六、城镇化水平预测
2010年五间镇城镇化水平为6.61%,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为12.21%,预测至2015年城镇化水平将增加到9.8%,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为17.25%;
至202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16.73%,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为21.75%;
至203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30.93%,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为38.66%%。
七、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战略
1、指导思想
全民创业:
大力提倡全民创业,通过百姓创家园,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最大限度的激发全镇广大群众的创业活动。
努力实现创业主体全民性,创业领域全面性,创业内容广泛性,创业形式多样性发展。
开放带动:
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与引进内资并重。
鼓励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
创新推动:
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步伐,突出抓好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协调发展:
发挥工业经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积极作用,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
做到中部、北部、南部互动并举,形成南部、中部、北部三大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集群发展:
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有所为有所不为。
以特色种养植业为载体,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挥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增强产业竞争能力。
2、发展思路
根据《永川区县域体系规划》《永川区总体规划》中对五间镇的定位及五间镇现有产业现状,确定五间镇主要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近期着力打造永川南部特色种植基地,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重点,把五间镇建设成为以现代种植业和观光农业为主要产业支撑的现代化小城镇。
远期稳固提升基础性产业,积极开拓战略性产业。
第一产业:
稳固发展粮油基础产业,重点引导发展地区特色的西瓜、蔬菜特色种植产业。
(主导产业)
第二产业:
农副产品加工业。
(辅助产业)
第三产业:
重点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产业(特色产业)和商贸服务业等产业。
(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粮油种植业较为均匀分布在整个五间镇域的农业发展用地上。
规划在新建村布置西瓜、蔬菜种植基地;
合兴村规划布置现代农业观光园区(桃花源)。
规划第二产业主要集中在镇区西南部工业组团内。
一是主要利用现代农业种植发展旅游观光产业;
二是主要利用交通枢纽城镇的优势发展商贸服务业,主要集中在镇区和盛水场镇。
八、空间管制与协调规划
(一)空间管制分区规划
根据区域城乡发展与管理的需要,借鉴国内外经验,规划将区域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引导发展区)、限制发展区、禁止发展区(生态保护区)四种空间管制类型,对不同类别的用地实施不同的政策、策略与调控,引导不同地域的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确保城乡有较理想的空间形态和良好生活空间,从而促进区域城乡体系的整体协调发展,提升全镇综合竞争力。
1、优化发展区
优化发展区域是主要分布在五间镇现状镇区和盛水场镇,总面积24.17公顷左右。
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
要改变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继续成为带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主体区域。
2、重点发展区(引导发展区)
主要分布在五间镇区和盛水场镇的规划拓展区范围,总面积49.83公顷左右。
这一地区为城镇发展的重点拓展区域,也是城乡统筹协调的核心区域。
3、限制发展区
指以区域性基础设施、重大交通枢纽地区、相对分散独立的农村居民点和以农业生产(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水产业等)为主的用地区域,包括村庄、农田、园地、林地、水域、草地和其他未利用地等,是除城镇村建设集中发展区、生态保护区以外的其它地区。
区内居民点密度较小;
地貌以自然环境、绿色植被和自然村落为主;
土地利用功能以农业为主导,是区域的农业发展基地,居民点之间有明显的农业地带。
4、禁止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是指为防止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衰退恶化和城镇无序蔓延等问题,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城乡可持续发展,基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自然人文特色和城乡环境景观的需要,在镇域范围内划定的进行永久性保护和开发控制的具有重大生态和人文价值并对区域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绿色开敞空间。
禁止发展区主要包括:
主要山体林园地、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土壤侵蚀防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山洪灾害敏感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岸线、主干河流及堤围、大中型水库及水源林、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隔离带、组团隔离绿带以及城镇防灾避难地,加强境域内河流水库一侧的湿地保护区建设,具体保护线按永川区水利局有关规划划定。
(二)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五间镇为了在永泸线、永朱线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应加强与周边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区域协作机制;
二是共同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区域间交通通道建设;
三是共同构建区域一体化市场体系,注意与何埂、卫星湖办事处、仙龙的市场一体化建设;
四是共同引导区域的产业分工协作。
五间镇应重点依托永泸路(永川至泸州)、永朱路(永川至朱沱)、交通干线,与周边的何埂、仙龙、卫星湖办事处等地区加强以上几方面的协调工作。
加强与周边地区商贸、特色种植等产业的协作,建立配套产业体系,共同培育和建设种养殖基地。
共同探索统筹城乡发展之路,力争在统筹城乡方面闯出新路子、积累新经验、实现新突破。
共同开展以河流、水库为保护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是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配置,保障下游地区的基本生态用水,共同建设河流上游地区的生态屏障。
进一步建设开放市场体系,实现永川区南部片区内人才、资金、技术的无障碍流动;
共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对外通道建设,加快与永川区城区的交通建设,加强电网通道、水利等基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