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教师职员招考试心理学南开版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7899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教师职员招考试心理学南开版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深圳市教师职员招考试心理学南开版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深圳市教师职员招考试心理学南开版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深圳市教师职员招考试心理学南开版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深圳市教师职员招考试心理学南开版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教师职员招考试心理学南开版笔记.docx

《深圳市教师职员招考试心理学南开版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教师职员招考试心理学南开版笔记.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市教师职员招考试心理学南开版笔记.docx

深圳市教师职员招考试心理学南开版笔记

深圳市教师职员招考试心理学南开版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科学的方法:

A、系统观察B、直接实验

三、科学的重要标准:

A、客观性B、准确性C、可检验性

四、心理学的发展及流派:

A、构造主义心理学:

[Structuralism]

①代表人物:

德国冯特1879年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铁钦纳

②主要观点:

主张研究“意识的结构”强调使用内省法[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的描述]

B、机能主义心理学:

[Functionalism]

①代表人物:

美国詹姆斯1890年《心理学原理》提出“意识流”杜威

②主要观点:

主张研究“意识的功能”

C、行为主义心理学:

[Behaviorism]

①代表人物:

美国华生1913年《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斯金纳

②主要观点:

主张研究“人的行为”用“刺激——反应[S-R]”

D、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psychology]:

完形心理学

①代表人物:

德国魏太默考夫卡苛勒

②主要观点:

主张研究“意识体验”,提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E、精神分析学派:

[Psychoanalysis]

①代表人物:

奥地利弗洛伊德

②主要观点:

主张研究“无意识现象”重视对人的异常行为的分析

F、人本主义心理学:

[Humanisticpsychology]

①代表人物:

美国马斯洛罗杰斯

②主要观点:

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

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

G、认知心理学:

①代表人物:

瑞士皮亚杰美国奈瑟《认知心理学》

②主要观点:

主张心理学不只研究人的行为,而且研究内部活动规律。

他们采用了“口语报告法”。

五、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A、实验心理学:

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传统核心的课题:

如感觉、知觉、学习、动机和情绪等。

B、认知心理学:

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推理、信息加工、语言、问题解决、决策和创造性活动。

C、人格心理学:

研究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个体行为的稳定性特征。

D、社会心理学:

主要研究人际间的行为和社会力量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

E、发展心理学:

研究心理的发展规律。

现不仅研究儿童期

F、心理测量学:

对行为和能力的测量,通常用心理测验的方法(间接)进行。

G、生理心理学:

研究遗传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六、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A、临床与咨询心理学B、教育与学校心理学C、工业与组织心理学D、广告与消费心理学E、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A、观察法:

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B、测验法:

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C、实验法:

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三种变量①自变量②因变量③控制变量(目的为控制情景下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间内在关系)

实验情境不同分两种①自然实验②实验室实验

D、调查法:

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①问卷法(问题表自行填)②谈话法(一问一答)③问卷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八、学习心理学的三大意义和作用

A、、认识内外世界:

①了解自身及心理特征;②解释自身心理活动;③人际交往

B、调整和控制行为

C、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上。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

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人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二、意识的内容:

A、对外部事物的觉知B、对内部刺激的觉知C、对自身的觉知

三、意识的状态: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第一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

四、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五、注意的特点:

A、指向性B、集中性

A、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哪个对象;集中性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程度。

六、注意的功能:

A、选择功能B、维持功能C、调节功能

七、注意与意识的区别

A、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B、只有被注意到的内外刺激、被个体觉察到才能产生意识;C、睡眠状态意识未完全停止分五阶段

八、注意的种类:

A、不随意注意:

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①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a刺激物本身的特点b人自身的状态

B、随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①影响随意注意的因素:

a活动的目的和任务b对活动的兴趣与认识c主体的知识经验、活动的组织d个体的人格特征及意志品质

C、随意后注意:

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九、生物节律:

A、1年B、28天(月)C、24小时(日)(对人影响较大实则25小时)D、90分(分钟)

十、睡眠:

状态

脑电波形态

频率

维持时间

备注

清醒状态

β

13~24

过渡期

α

8~12

第一阶段

1~7分钟

轻睡期

θ

4~7

第二阶段

10~25分钟

4~6次循环

沉睡期

δ

2~4

第三四阶段

30分钟

梦游梦呓尿床

快速眼动睡眠

又到—轻睡期

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赵小比例越高

做梦

十一、失眠:

A、情境性失眠:

生活情境改变。

亲人去世、离婚、考试来临、面临重大人生抉择、睡眠环境改变。

B、假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生物钟改变,生活程序突变。

飞行时差、倒班。

D、药物性失眠:

十二、梦:

A、弗洛伊德:

①意识②前意识③无意识

B、霍尔[梦的特征]:

①与自己有关[第一特征]②受生活环境影响③内外刺激可影响梦的内容。

十三、催眠:

布瑞德1841年

十四、容易被催眠的人:

A、平常喜欢沉思幻想的人B、容易集中精神而不易分散的人C、对催眠好奇想获得新鲜感的人。

十五、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A、感觉麻痹(手术却不痛)B、感觉扭曲或幻觉(将电视机看成方盒)C、解除抑制(当众脱衣施暴)D、对催眠经验记忆消失

十六、催眠理论:

A、角色扮演B、意识分离

十七、心理促动药物:

A、镇静剂:

①鸦片②吗啡③海洛因

B、兴奋剂:

①咖啡因②可卡因③尼古丁④安非他明⑤冰毒⑥摇头丸

C、迷幻剂:

①LSD②墨斯卡灵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根据信息来源分三类:

A、远距离感觉:

①视觉②听觉

B、近距离感觉:

①味觉②嗅觉③皮肤觉:

a触觉b温度觉c痛觉

C、内部感觉:

①饥②渴③胃痛

二、感受性:

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三、感觉阈限:

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A、绝对感觉阈限:

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50%机会被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

B、差别感觉阈限:

人们对两刺激量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

[韦伯定律]

四、视觉:

A、可见光:

波长在400~750毫微米

B、波长:

宇宙射线r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雷达FM电视短波

短←——————————————→长

C、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分为:

①明适应②暗适应

③暗适应的主要机制不是瞳孔的变化,而是视紫红质的恢复。

两基本过程:

瞳孔大小的变化和视网膜感光化学物质的变化。

主要是棒体细胞的功能

D、颜色的三属性:

①色调②亮度③饱和度

E、网膜:

锥中棒外,锥颜棒明

①锥体细胞:

位于网膜中央,主要对颜色起作用

②棒体细胞:

位于网膜四周,主要对亮度起作用

F、色觉理论:

①三原色说:

杨-黑理论:

红绿蓝[RGB]正后像——电影的原理

②拮抗理论:

黑林红绿、黄蓝、黑白成三对互补色

五、听觉:

A、声音的三属性:

①音强[振幅大小分贝db]②音高[频率20~20000Hz]③音色(混合音)

B、声音的物理属性:

①波形(正弦波最简单属纯音如音叉,生活中多复合音)②频率③振幅

C、长波频率低,短波频率高。

成反比率两个混合音,相差小则为拍音,相差大则为掩蔽

D、听觉理论:

①位置学说②频率匹配学说

六、知觉:

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七、知觉的特征:

A、知觉的整体性:

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B、知觉的选择性:

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

D、知觉的恒常性:

①大小恒常性②形状恒常性③颜色恒常性

八、知觉整体性中的格式塔原则:

A、接近性B、相似性C、连续性D、封闭性E、良好图形

九、与知觉对象的选择有关的因素:

A、强度较大B、色彩鲜明C、具有活动性的客体D、客体本身的组合规律如简明性、对称性和规律性。

十、知觉分类:

A、器官:

视知觉、听知觉、触摸知觉、嗅知觉;B、主观特性:

空间、时间、运动、社会知觉

十一、深度知觉线索:

A、来自刺激物的深度线索:

①大小②视野中的高度③遮挡④线性透视⑤纹理变化⑥光照与阴影。

立体电影是用双眼视差的知觉现象使人获得深度知觉而制作

B、来自视觉系统本身的线索:

眼肌的①调节②幅合

十二、时间知觉的线索:

A、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B、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C、借助计时工具

十三、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含分辨确认估量预测

A、感觉通道的性质:

声音间隔1/100s;触觉1/40s;视觉1/20s。

B、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C、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十四、社会知觉:

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十五、社会知觉的内容:

A、对人的知觉B、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C、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十六、社会知觉的独特性:

A、对象的独特性B、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的过程C、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十七、社会认知的过程

A、信息的搜集和选择:

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受先前经验的影响/误差、偏差、忽略多数人的统计

B、信息的整合过程:

①首因效应[卢钦斯]:

a先入为主b一见钟情

②近因效应:

a见异思迁b喜新厌旧

③晕轮效应[戴恩]—根据个人好恶判断:

a爱屋及乌b一俊遮百丑c情人眼里出西施

④社会刻板效应:

无奸不商、法国人浪漫、英国人绅士——社会刻板效应是对社会群体最简单的认识,含积极和消极作用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一、记忆:

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二、记忆的过程:

A、编码B、保持C、提取

三、提取的方式:

A、回忆:

无提示的提取——名词解释、复述电话号码、记得

B、再认:

有提示的提取——选择题

四、记忆的类型:

依据记忆的内容分:

A、陈述性记忆[可发言语表达的]:

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

[托尔文]

①情景记忆:

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

一般用“我记得在什么时候……”表达。

②语义记忆:

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

一般用“我知道某事……”表达。

B、程序性记忆[无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