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实施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8904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管理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实施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员工管理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实施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员工管理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实施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员工管理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实施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员工管理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实施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员工管理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实施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员工管理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实施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管理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实施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员工管理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实施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规划到2010年,全市高技能人才数量由目前经劳动保障部门考核鉴定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近5800人增加到2.3万人之上,比例从所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5%提高到10%之上。

其中:

高级工由目前5200多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2%.增加到1.9万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8.2%之上;

技师和高级技师由目前600多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0.26%,增加到0.4万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之上(即实施“1904工程”),使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于技术工人队伍中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

三、实施步骤

我市高技能人才以培养技师为重点。

努力实施“1904工程”。

具体分俩个阶段组织实施,第壹阶段(2005年~2007年)三年内,以落实实施1200名新技师培训计划为重点,其中:

2005年培养新技师300名,2006年培养新技师400名,2007年培养新技师500名;

第二阶段(2008年—2010年)三年内,以落实实施2800名新技师培训计划为重点。

通过依托高科技、大中型企业和职业院校、各级劳动保障培训基地及社会培训力量等,围绕提高创新能力、操作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以此推动我市技能型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带动各类高、中、初级技能人才队伍的持续发展,保证高技能人才和我市经济发展相适应。

四、政策措施

采取“政府政策扶持、社会广泛参和、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岗位提高”相结合的方式,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壹支以中级工为主体,以高级工之上的高技能人才为骨干的和我市城市建设相匹配的职工队伍。

(壹)拓宽领域,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格局。

1、充分发挥我市各类职业院校、技能学院、市区俩级劳动保障培训基地、民办教育机构的培训基地作用。

各类办学单位要紧密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办学层次;

通过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对于校学生增加职业资格培训课程,培养大批复合型技能人才,逐步建立毕业生获取双证书制度。

2、充分发挥我市企业单位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

我市各类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建立高技能人才进修和培训制度,以岗位培训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

发挥技师、高级技师于传授技艺方面的重要作用,组织技术攻关,挖掘和整理高技能人才的绝招绝技,完善技能传授方式,促进岗位成才;

建立使用和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和业绩贡献相联系的企业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优化企业内部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环境。

我市大中型企业要努力发挥自身培训机构的作用,面向本企业职工开展技能培训;

中小型企业要积极和大型企业培训中心、劳动保障培训机构及社会培训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本企业培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3、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建筑、通信和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抓紧协同劳动保障部门制定有关促进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且加快组织实施。

劳动保障部门要于抓紧指导区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基础上,向高技能、高科技领域延伸,向市场需求量大、市场紧缺的工种拓展,抓住有利时机扩大技能鉴定站的数量和鉴定工种。

(二)以人为本,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1、改革考核方式,促进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相适应。

对于生产壹线的实际操作工人和流水作业线上工序的岗位工人,要以操作现场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初级工考核内容,确立初级工低门坎准入;

对于申报中级工的于职工人考核,要以其实际工作岗位的内容为主,进行考核,力求避免培训、考核和实际工作相脱节;

对于于企业作出贡献、有特招绝艺的于职职工,经企业推荐,可直接申报高级工考核;

用人单位要积极鼓励符合基本条件的于职职工申报技师(高级技师)考核,技师(高级技师)的考核要会同用人单位、考评员认真做好考核方案的审定,严格按照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内容,认真做好培训和考核鉴定的各项工作。

2、突出实际能力,构建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要突破比例、年龄、资历、身份界限,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

鼓励符合条件的不同所有制企业员工、机关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个体从业人员、失业人员、于生产第壹线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校毕业生参加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

(1)本科毕业生和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能够直接申报专业相近工种的技师职业技能鉴定,可免去理论考试,只考实际操作。

(2)大专毕业生能够直接申报专业相近的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可免去理论考试,只考实际操作。

(3)对于初中之上毕业文凭的于职工人,从事本工种达4年之上。

经用人单位推荐,能够允许其直接参加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

3、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要广泛发动行业、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等社会各类人员参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倡导尊重人才、崇尚技能,营造“技术工人是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对我市组队参加全国、全省职业技能竞赛,且获得技术能手称号的人员,将按有关规定予以晋升壹级职业技能等级;

对获得全市职业技能竞赛前三名的人员,可直接晋升壹级(最高达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

使技能竞赛成为调动广大职工学技术、练技能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促进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三)提高待遇,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1、进壹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对高技能人才实行奖励机制。

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且会同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总工会以及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共同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厦门市高技能人才评审委员会”,负责每年开展壹次评审工作。

对有高超技艺和突出贡献的技师、高级技师,由市政府授予“厦门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高级技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五年内每月享受政府高级技能人才津贴200-500元;

对于单位工作中起骨干作用且获得市级和市级之上职业技能竞赛的状元、能手称号的选手,由市政府授予“厦门市优秀技术能手”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发给壹次性奖金5000-10000元。

2、广泛推行“培训、考核和使用、待遇相壹致”的激励机制。

市劳动保障部门要进壹步指导企业制定和技能水平挂钩的企业工资制度。

以及于薪酬、福利、培训等方面向关键技术岗位高技能人才倾斜的政策。

企业可将技能人才于技术攻坚和技术改造中创造的经济效益提取壹定比例奖励给个人,将技能作为生产要素参和分配,逐步增加技能人才的工资收入;

企业要落实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享受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同等福利待遇的政策。

提高技师、高级技师津贴标准。

市高级技工学校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普高毕业生进入该校培训学习,完成规定课程,经考核毕业后,于我市享受大专毕业生同等待通。

3、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引进和社会保障机制。

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

市、区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调研,掌握和预测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工种,及时和外地有关部门、技工学校、职业院校联系,实行整体、定单式地引进我市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

同时,要进壹步探索落户政策,于做好引进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上,仍需对企业急需、已来厦工作满三年且取得我市核发的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者,允许其就地入户。

进壹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企业各类高技能人才全部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

企业于为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时,应将技能津贴纳入缴费基数,且注重向生产壹线的高技能人才倾斜。

鼓励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建立企业年金等补充保险制度。

解决好高技能人才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流动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和接转问题。

高技能人才跨统筹地区流动,其养老保险个人帐户金额可全部划转到流入地。

企业于聘的技师、高级技师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如企业发展确有需要,经本人同意,且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可最长延期五年办理正式退休手续。

(四)增加投入,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资金需求。

1、积极筹建中国(厦门)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

按照国家高技能人才东部地区培训项目,以及厦门列为国家高技能人才东部地区培训工程重点实施的五个城市之壹的要求,成立我市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筹建领导小组,创建“中国(厦门)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

2、以高级技工学校搬迁为契机,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创造条件,密切和国内外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高位嫁接”,引进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建立功能齐全、层次较高的技能人才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3、整合职业培训资源,吸收社会资金,加大全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

社会各类培训资源,要按照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通过吸纳社会资金采取股份制的途径投资办学,调整办学方向,稳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规模。

各类企业要积极探索依托省内外和市里规模大、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中等职业学校培训机构或企业集团的培训中心,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要求,采取厂校挂钩、委托代培等途径,有计划地进行初、中、高级技能人才阶梯式培养,实现技能人才结构的合理配置。

4、要通过确保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足额提取等措施,支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经济效益好、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保证用于高技能人才培训的经费不少于总培训经费的50%。

市、区政府要加强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五、组织领导

(壹)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舆论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途径,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宣传国家和省于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方面的政策、措施,宣传优秀技术工人的典型事迹,于全社会弘扬“学技术成才有路”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良好风尚,使高技能人才同科学家、工程师壹样,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成为劳动者普遍性的职业选择。

(二)加强统筹、协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保障工作。

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具体规划,按照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要求,建立全市的技师人才库和技能人才培养师资库,确保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同时,面向社会搜集高技能人才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市拔尖创新人才于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三)加快筹建我市技师协会。

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于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中的突出作用,做好高技能人才资源的储备和综合开发,建立市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流动机制,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合理配置,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开发、引进和交流搭设服务平台。

(四)建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责任制。

各级要充分认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组织、人事、劳动保障、教育、财政、工会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把培养、吸引和用好高技能人才作为壹项重大战略任务,列入政府各级各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考核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