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8805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日照港港区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据青岛环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2007年4月的钻探资料,码头区岩土层分布较有规律,自上而下各土层分布及其工程地质性质综述如下:

①1淤泥(Q4m)

普遍分布,层位连续。

层顶高程~,层厚~。

灰黑色,饱和,流塑~软塑状态,塑性高。

夹淤泥质粉土或粉砂薄层,含贝壳碎屑。

①2淤泥质粉质粘土(Q4m)

夹淤泥质粉土或粉砂薄层,含贝壳碎屑等。

②粉质粘土(Q4m)

普遍分布,层位较连续。

灰黑色,饱和,软塑,含腐植质及贝壳碎屑等,底部多混粗砂。

平均标贯击数击,容许承载力90kPa。

③粗砂(Q4m)

分布较广泛。

灰黑色,饱和,松散~稍密,不均匀,粘粒含量较多,混淤泥质。

平均标贯击数击,容许承载力130kPa。

④粗砾砂(Q3al+pl)

黄褐~灰白色,饱和,中密~密实,分选性一般,颗粒多呈次棱角状,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上部粘性土含量相对较高,夹中细砂薄层。

局部见粉质粘土透镜体状。

平均标贯击数击,容许承载力245kPa。

④1中砂(Q3al+pl)

分布不广泛。

浅黄色,饱和,中密~密实,分选性较好,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

平均标贯击数击,容许承载力220kPa。

⑤花岗岩(γ53)

据风化程度不同,分为⑦1全风化花岗岩和⑦2强风化花岗岩。

⑤1全风化花岗岩(γ53)

局部分布。

灰白~褐黄色,原岩结构尚可辨认,暗色矿物完全风化,手捏易碎,碎后多呈土夹砂状,遇水易软化崩解。

平均标贯击数击,容许承载力400kPa。

⑤2强风化花岗岩(γ53)

层顶高程~,最大揭露厚度为。

黄褐~灰白色,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风化裂隙发育,顺裂隙面有Fe、Mn质渲染,手捏易碎,碎后多呈土夹砂状,遇水易软化崩解。

标贯击数大于50击,容许承载力800kPa。

表日照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土层编号

土层名称

密度γ(kN/m3)

压缩模量ES

(MPa)

内聚力

CK

kPa

内摩擦角

φΚ

(°

承载力建议值fK

(kPa)

①—2

粘土

200

粉土

170

粉砂夹砾砂

145

泥岩、泥质砂岩

350

⑤—1

花岗岩

残积土

240

⑤—2

全风化

31

320

⑤—3

强风化

500

码头后方回填区土层分布情况:

岩土层的层次结构同码头区。

自码头线向岸,表部淤泥层变薄并缺失,基岩面逐步上升至-6m左右或更高。

水域土层分布情况:

岩土层的层次结构同码头区,其中岩面高程为~。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强风化花岗岩强度高,是良好的地基持力层。

码头结构型式适合采用重力式。

(2)根据基岩埋深条件,码头基槽及泊位区开挖时有一定数量的炸岩。

调头水域土层开挖性尚好,不存在炸岩问题。

(3)码头后方的回填区除近岸地段外,淤泥质土层一般厚~,陆域形成时宜作适当清除再接受回填。

地震烈度

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1:

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说明书(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水文

潮汐

(1)潮汐性质

日照港属规则半日潮。

表基准面

平均海平面

黄海平均海平面

石臼港区理论最低潮面

(2)潮位特征值

统计1968~1996年潮位资料,本港潮位特征值如下(以日照港理论最低潮面起算,下同):

历史最高潮位(1992年8月31日)

历史最低潮位(1980年10月26日)

平均高潮位

平均低潮位

平均海平面

平均潮差

最大潮差

(3)工程水位

设计高水位

设计低水位

极端高水位

极端低水位

施工水位:

(4)乘潮水位

港池、航道乘潮水位详见表

 

表石臼港区年乘高潮不同历时累积频率的乘潮水位值单位:

m

累积频率

乘潮延时

F=60%

F=70%

F=75%

F=80%

F=85%

F=90%

F=95%

T=1

T=2

T=3

T=4

表石臼港区(冬三月)乘高潮不同历时累积频率的乘潮水位值单位:

波浪

(1)波况

国家海洋局在1959年就在石臼建有海洋观测站,原名石臼所海洋站,1984年7月1日更名为石臼港海洋站,2002年更名为国家海洋局日照海洋环境监测站。

海洋站原站址位于石臼咀,三面环海,北接陆地,西靠港湾,地理坐标为35°

22′42″N、119°

33′30″E。

由于日照港建设的需要,1982年10月1日由原站址向偏北方向迁移到石臼灯塔处。

北靠万平口,西北为陆地,东面为黄海。

向NNE方向9km是龙山咀,向SSW方向8km是奎山咀,向SSE方向3km是日照港煤炭码头。

海洋站观测项目有波浪、水温、盐度及地面气象等。

从1968年开始增加潮位观测。

各项目观测点见图1-1。

现将各项目测点情况介绍如下。

石臼港区附近海域是以风浪为主的混合浪。

波高(

)超过的大浪以台风过程引起的居多,气旋过程引起的较少,其波向几乎全部为偏东方向。

涌浪主要出现在夏秋季,且以东向涌浪为最多。

使用1977~2004年实测海浪资料统计,石臼港区海域常浪向为E,频率%;

强浪向为E,实测

≥的频率为%,实测

≥的频率为%;

最大实测波高

=,E向,出现于8114号台风期,详见石臼港区波玫瑰图统计表和石臼港区波玫瑰图。

表石臼港区各级别波高(H1/10)(1977~2004年)波玫瑰图统计表单位:

频率(%)

波高

级别   方位

(2)外海设计波浪要素推算及拟建港区设计波要素

日照港海域的深水设计波浪要素值的确定历经多年专业单位的观测、推算、分析。

北海分局利用1980~2004年深水测波资料和经过改正的1965~1979年浅水测波资料,并参考了1939年和1956年两次强台风资料,于2007年3月在日照港召开第十次日照港设计波浪要素研讨会,得出日照港外海(-13m)设计波要素见表

表日照港外海(-13m)设计波要素表(平均水位)

重现期

50年

25年

2年

波要素

波向

H

(m)

(s)

E

ESE

SE

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根据以上设计波要素采用波浪数学模型推算的方法对E、ESE、SE向、不同设计水位进行了计算,具体见表

表波浪数学模型推算波要素(-13m等深线)

方向

水位

周期

50a

极端高

设计高

25a

2a

经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对波浪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得拟建港区设计波要素见表

表日照港石臼港区西作业区三期工程码头前沿设计波要素表(防波堤建成后)

重现期:

T

设计高水位

极端高水位

设计低水位

重现期:

海流

为了了解日照港拟建港址附近海域的流场情况,日照港集团委托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在拟建港址海域于2002年11月间的大、小潮期进行了三条垂线定点海流观测。

根据实测资料统计、分析,日照港拟建港址海域潮流属不规则半日潮流,呈旋转流。

涨潮流历时约5h,落潮流历时约6h,涨潮流主流向偏NE,落潮流主流向在SE~SW间,实测最大涨潮流流速为s,实测最大落潮流流速为s。

气象

本报告统计分析中的气象因素:

气温、风况、相对湿度是使用石臼所海洋站1960~1996年的连续观测资料;

降水、雾的统计是采用该站1955~1996年的观测资料。

该站观测点位置为35o24’N,119o24’E,观测场海拔。

风速仪离地面高度。

气温

历年平均气温℃

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于1964年7月8日)

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于1967年1月15日)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为;

降日最大降水量为,出现在1967年8月16日。

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最大的1964年达到,最小的1955年仅有。

该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降水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降水日数(日降水量在~25mm)历年平均a;

降水日数(日降水量在25~50mm)历年平均a。

且多集中于6~8月,6~8月平均月降水日数均超过10d,其中7月最多,达。

风况

本海域全年各向风频率相对均匀。

常风向为N,频率9%;

次常风向NNE,频率8%。

强风向为WSW,实测最大风速22m/s,出现在1976年7月,历年平均风速为s。

详见日照港港区风玫瑰统计表和风玫瑰图。

表日照港港区风玫瑰统计表

项目

风向

平均风速(m/s)

最大风速(m/s)

频率(%)

N

20

9

NNE

8

NE

5

ENE

17

4

15

SSE

16

7

S

SSW

18

SW

WSW

22

W

WNW

6

NW

14

NNW

19

C

多年平均大于等于6级风的日数为46d/a。

多年平均大于等于8级风的日数为a。

本海域多年平均雾日数为。

一般雾日连续出现2~3d,最长达9d,分别出现在1964年4月和1987年6月。

相对湿度

本海域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2%。

灾害性天气

1960年以来,影响岚山海域的热带气旋近100个,年均个,导致岚山海域出现大于等于6级风的热带气旋,共出现42个,其中20次出现大于等于7级的风。

台风影响本港的最大风速是23m/s(9216台风),次者是21m/s(7412台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