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表安排的优化模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7820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表安排的优化模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课程表安排的优化模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课程表安排的优化模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课程表安排的优化模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课程表安排的优化模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表安排的优化模型.docx

《课程表安排的优化模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表安排的优化模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表安排的优化模型.docx

课程表安排的优化模型

一类课表安排的优化模型

xxx

(XXX大学理学院应数班550025)

摘要:

本文采用逐级优化、0-1规划的方法,考虑多重约束条件,引入了偏好系数,建立了一个良好的排课模型,并根据题目给的数据,通过MATLAB编程,进行模型验证,求出了所需课表。

且在方案合理性分析中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偏好系数的变化、教室的种类对排课结果的影响。

最后给出了教师、教室的最优配置方案。

关键词:

逐级优化;0-1规划;多重约束条件;排课模型

 

1.问题提出

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安排我们峨眉校区合理的课表,做到让老师的教学效率达到最好和学生最有效率地学习,同时做到老师和学生的双向满意。

为了提高老师满意度,就是要让每位家住和花溪的老师在一周前往上课的天数尽可能少(家住民院的老师前往学院的次数尽可能少),同时还要使每位老师在学校逗留的时间尽可能少(家住和花溪的老师每天最多往返学校一次),比如安排尽量少出现像同一天同一位老师上1-2节,7-8节;让同学们满意,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比如,同一班级同一门课程,至少应隔一天上一次,另外对学生感到比较难学的课程尽量安排在最好的时段。

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以下问题:

1)建立排课表的一般数学模型;

2)利用你的模型对本学期我院课表进行重排,并与现有的课表进行比较;

3)给出评价指标评价你的模型,特别要指出你的模型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4)对学院教务处排课表问题给出你的建议。

2.问题分析

在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中,课程表的编排是一项十分复杂、棘手的工作。

排课需要考虑时间、课程、教学区域、教室、院系、班级、教师等等因素。

经优化的排课,可以在任意一段时间,教师不冲突,授课不冲突,授课的班级不冲突,教室占用不冲突,且综合衡量全校课表在宏观上是合理的。

如何利用有限的师资力量和有限教学资源,排出一个合理的课程安排结果,对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某高校现有课程50门,编号为;教师共有48名,编号为;教室28间,编号为。

具体属性及要求见附录1;课表编排规则:

每周以5天为单位进行编排;每天最多只能编排10节课,上午4节,下午4节,特殊情况下可以编排10节课,每门课程以2节课为单位进行编排,同类课程尽可能不安排在同一时间。

比如安排尽量少出现像同一天同一位老师上1-2节,7-8节;让同学们满意,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比如,同一班级同一门课程,至少应隔一天上一次,另外对学生感到比较难学的课程尽量安排在最好的时段。

本题的目标是将所有课程按照一定的约束条件安排到时间表中。

由于总周课时数为700,最少需要14时间表。

根据假设,学校要将其全部编排,则目标是排出14课程表。

假设14表同时上课,那么要求教师不冲突、教室不冲突、课程全部排完以及所有软、硬约束。

由于目标是将所有课程排完,可以先将不同课程按照其时间要求随机分配至时间表中,形成“时间段-课程”组合;再建立该组合对教师的约束,通过“0-1规划”确定最优的“时间段-课程-教师”组合;同理,确定出“时间段-课程-教师-教室”的最优组合,最终得到所求课表。

3.模型的建立

3.1模型假设

1.假设学校的目标是将课程全部编排;

2.假设所编排的课程表是学生自选型,不考虑班级或上课人数;

3.假设在课程要求中的各项均为强制要求,即“硬约束”;

4.假设在教师属性中,能胜任课程类别、周最大课时数为强制要求,即“约束”;对教室类别要求、上课时间要求用偏好程度衡量,为“软约束”;

5.假设所得14课表中2同时上课,上完后另外2课表开始上课;

6.假设课表容由上课时间、教师、教室、课程组成。

3.2 符号说明

:

效用矩阵;

:

教师编号;

:

教室编号;

:

课程编号;

:

偏好系数,表示教师对教室、教师对上课时间的偏好系数;

:

课程表上时间段的编号;

:

为课程的要求课时数;

:

为教师的要求课时数;

:

课程表上某一时间段的课程-教师-教室组合;

3.3 模型的准备与初步建立:

3.3.1 模型的准备

1.根据分析,关联关系有教师—教室、教师—课程、教师—上课时间、课程—教室、课程—上课时间一共五个。

图1关联关系示意图

(实线表示“硬约束”,虚线表示“软约束”)

依次建立七个效用矩阵。

其中,为强制约束的有.

矩阵:

(刻画教师上教室的偏好效果指标)其中:

;

矩阵:

(刻画i教师上j课程时的效果指标)其中:

矩阵:

(刻画教师上时间段上课时的偏好效果指标)其中:

矩阵:

(刻画课程在教室上时的效果指标)其中:

偏好约束有、。

2.时间段的编号:

每一课表上有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有5个时间段(每两个课时算一个时间段)。

根据假设,假设题目需要同时排十四课程表,需要对十四课程表上的时间段都进行编号:

星期一

星期五

星期一

星期五

星期五

上午1、2节

上午3、4节

下午5、6节

下午7、8节

晚上9、10

表1时间段编号

3.对课程的处理

当某一课程的课时数为奇数时,取大于他的最小偶数。

对所有课程的课时数进行调整。

新的课时数为(即为48位教师),原课程编号为(),(表示原课程的编号,),待排课程集合为.

3.3.2 模型的初步建立

第一步:

随机分配课程到各个时间段

当课程的上课时间(上下午)要求为强制性约束时,分别选出上下午的课程集合

..我们随机给中的每一个元素抽取一个上

午的时间段,其中满足的条件是,给中的每一个元素抽取一个下午的时间段。

组成

时间段—课程组合。

此时,(某一时间段对应的某一课程)。

如此,完成随机分配,使得每个时间段编号都有一个课程赋值。

第二步:

根据教师对时间段上的课程所要求的教室的偏好矩阵,对进行次赋

值,.

最终得到

第三步:

0-1规划

1.目标是将教师分配到不同的时间段上,约束条件是分配结果必须满足教师的课时数要求。

因此,问题转化为求有约束条件的0-1规划问题。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所得解为:

将教师安排到最优的时间段,此时若无最优解,重回步骤一。

2.为每一个时间段安排教室

.3.结合效用矩阵A4的Si

根据时段课程对教室的效果矩阵,对进行第一次赋值,若,则,否则,。

4.结合效用矩阵A1的Si

根据时段教师对教室的效用矩阵,对进行第二次赋值,最终得到:

第四步再次使用0-1规划

目标是将教师分配到不同的时间段上,约束条件是分配结果必须满足同一间教室在四课表的同一时间段不重复。

因此,问题转化为求有约束条件的0-1规划问题。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所得解为:

将教室安排到最优的时间段,此时若无最优解,重回步骤一。

6.1.4安排课程表

将每个的组合按照其编号读入到表1中,得到最后的课程表。

具体课表见附录二。

4.模型的求解

充分考虑课程的时间要求(上午,下午或晚上),随机分配课程,得到“时间段-课程”组合。

分配示例见附录一。

由于,题目所给数据中,教师的总课时数小于课程总课时数,又经过计算,设定目标是为做成十四课表,其中两先行开课,上完后,另外再两两开课。

利用0-1规划求解,构造要用矩阵时,要考虑的是,教师对这一事件的偏好,每位家住和花溪的老师在一周前往上课的天数尽可能少,同时还要使每位老师在学校逗留的时间尽可能少,同一班级同一门课程,至少应隔一天上一次,另外对学生感到比较难学的课程尽量安排在最好的时段等因素,利用excel构造出效用矩阵。

用软件求解线性规划模型的过程详见见附录三。

5.模型的评价与分析

5.1合理性分析:

模型充分考虑了课程、教室、教师等的相互约束,建立了关系关联,并对约束采用0-1规划,确定出“时间段-课程-教师-教室”组合。

同时,我们也充分考虑了教师对教室和上课时间的偏好,建立了一个偏好系数可调的模型,使所得课表尽量满足课程、教室、教师的各种属性及要求,对教师聘用,教室配置给出合理化建议。

5.2模型的评价:

第一.模型的优点:

⒈引入了偏好系数β,能较大程度地满足教师、课程和教室的要求;

⒉建立了关联关系,使模型建立更清晰、明确、具有条理性;

⒊用0-1规划解决相互约束问题,形成“时间段-课程-教师-教室”组合,科学合理;

⒋逐步优化,层层递进,思路清晰,简单易懂。

⒌充分考虑各个教师、教室、课程的要求,具有良好实用性。

以上总结的容不可能是生产分配研究方法与策略的全部,但愿它能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带领更多的有志踏入研究之门.

第二.模型的缺点:

⒈当课时数为奇数时,将其近似为偶数计算,导致课表中所有时间未能充分利用;

⒉在随机给每个时间段安排课程时,未能确立完善的分配方式;

 

参考文献:

[1]启源、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M],:

高等教育,2003。

[2]郭耀煌等,运筹学[M],:

西南交通大学,2000。

[3]薛秀谦、朱开永,运筹学[M],:

中国矿业大学,2002。

[4]中庚,数学建模方法与应用[M],:

高等教育,2005。

[5]徐玖平、胡知能,中级运筹学[M],:

科学,2008。

[6]小红、建勋,数学软件与数学实验[M],:

清华大学,2004。

[7]邓集贤、维权、司徒荣、邓永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M],:

高等教育,2009。

[7]卫国.MATLAB程序设计教程[M].:

中国水利水电,2005.

[9]欧中、朱光炎、金福临、传璋,数学分析上册(第三版)[M],:

高等教育,2007。

[10]王夏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

西北工业大学,2002。

 

附录

附录一:

课程、教师、教室(,,)分别为:

1,保险学原理

蔡静

6-606

2,常微分方程

车克平

6-605

3,大学化学

6-604

4,大学物理

远强

6-603

5,大学英语三

储昌木

6-602

6,大学英语一

代莉莉

6-601

7,大学语文

梦慧

6-505

8,电磁学

高伟

6-504

9,电力电子学

6-503

10,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胡菊芳

6-405

11,泛函数分析

黄成泉

6-404

12,复变函数

黄国桢

6-403

13,复利数学

晴琼

6-402

14,概率论

桂珍

5-2楼

15,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金良琼

15-312

16,高等数学一

寒贫

15-215

17,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15-210

18,机械基础

伟民

15-202

19,机械制图及CAD初步

文力

15-201

20,计算机应用基础

13-609

21,解析几何

林玲

13-607

22,近世代数

红梅

13-604

23,就业指导

泓(磊)

13-603

24,科技文献

小华

13-407

25,离散数学

骆最芬

13-401

26,理论力学

聂思敏

12-102

27,量子力学

仁龙

28,毛邓

齐新潮

29,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饶彦

30,模拟电路

任丽蓉

31,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

商德强

32,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施涛

33,热学实验

向荣

34,实变函数

索洪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