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教案发现与探索.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392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3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教案发现与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六年级教案发现与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六年级教案发现与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六年级教案发现与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六年级教案发现与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教案发现与探索.docx

《六年级教案发现与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教案发现与探索.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教案发现与探索.docx

六年级教案发现与探索

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连通器

1、通过实验、观察,研究连通器内水面保持同一高度的现象。

2、初步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教学难点

应用连通器的原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教学手段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教学导入:

 

(二)学习新课:

实验一:

认识连通器

指导看图,这里有两把茶壶,你们观察一下有什么不同?

对了,壶的容积一样,B壶的壶嘴短了些,如果我们用来装水,装的水还一样多吗?

其中有什么道理呢?

①按书图组装连通器。

②在漏斗中注一些水。

实验观察:

漏斗和玻璃管中的水面一样高吗?

③、试着把玻璃管抬高或降低些。

实验观察:

漏斗和玻璃管中的水面发生

提出问题

 

讲解实验过程,并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实验二:

,连通器的原理

 

实验3:

实验设计

 

(三)探索发现

(四)探索延伸

了哪些变化?

水面还一样高吗?

思考:

连通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连通器内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①、教师出示连通器,向A容器里注水,水量达到A容器的四分之三时停止注水。

②当水流动时,观察A、B、C容器水面现象。

③打开连通器开关D,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思考:

①、这是不是进一步证明了连通器内的液面总是一样高?

②、打开开关D后,为什么会喷出液体?

根据这个道理,请你解释山上泉水涌出的道理。

讨论:

现在我们再来讨论本课开始的问题,两把壶装的水一样多吗?

试着说说它的道理。

①设计题目:

一条水渠与一条公路交叉,不架桥且能使车辆正常行驶,怎样让水流过去呢?

请画出设计图。

②提示:

运用连通器的原理进行设计。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连通器的原理,连通器内同一种液体的液面总是一样高。

 

教师操作

 

提出问题

 

延伸设计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观察发现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画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课堂小结

在房屋装修安装护墙板时,人们为了让室内护墙板同样高,装修工人往往用一根装上水的透明塑料管来完成测定工作。

你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生活问题

 

学生利用所学解释原理

 

学生总结

板书设计

连通器

实验步骤:

思考:

教学反思

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走进三维空间

1、用长方体纸盒进行三维空间的研究,了解三维空间的知识。

2、初步训练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三维空间的知识

教学难点

探究三维空间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教学导入:

 

(二)学习新课:

1、观察与实验

 

教师拿出纸盒:

纸盒平放在桌上占桌面多大面积?

我们只要知道纸盒底部的长和宽就行了。

如果想要知道纸盒占了多大空间?

我们就必须计算出它的体积。

 

①、平方纸盒,观察长方体的六个面,由于我们的视线的局限性,只看到有三个面。

②、在思考时,我们必须要想到看不见的三个面,这就是空进想象。

谈话导入

 

出示教具

 

学生观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空间想象训练

 

3、练一练空间想象力

 

(三)探索发现

 

①、教师用教具正方体,提出以下问题:

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

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

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

思考建议:

①、想一想,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小正方体组成?

②、看到三面,是不是还有三面?

③、利用空间想象,把视线看不到的三种方块也考虑到。

说一说:

结果

8+12+6+1=27(块)

学生看书7页,

①、图3中的1、2、3、4、按虚线向一个方向折叠后,是A、B、C、D哪个图?

②、找出图4中A、B、C三个立方体相应的平面展开图。

③、翻动立方体。

④、填数字练习。

生活中许多物品是立体图形,了解和掌握这些图形,需要具备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训练,人的空进想象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提出问题

 

引导练习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学生练习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探索延伸

(五)课堂小结

完成课本8页作业1题、2题。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总结

板书设计

走进三维空间

教学反思

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有趣的离心现象

1、通过用玻璃球在盆壁的旋转和水的旋转的实验,了解离心现象。

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离心现象

教学难点

利用实验探究离心现象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教师引导

教学手段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教学导入:

 

教师:

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演员舞水瓶吗?

在一根绳子的两端,各拴有一个装有水的小水桶,杂技演员手抓绳子中间,用力甩动水桶,使水桶在空中转圈,并不断的加快速度。

两桶中的水在空中甩来甩去,水却乖乖留在桶里,竟然没有洒出一滴水!

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我们做个实验研究一下。

 

谈话导入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学习新课:

一、实验一:

飞球走壁

 

二、实验二,旋转的水

 

三、实验三,制作一台简易离心仪

 

(三)探索发现

①把一个玻璃球放在塑料盆里。

②手端盆边轻轻的晃动,使小球在盆内作圆周运动,逐渐加快晃动速度,使小球恰好在盆壁上飞快的转动。

③、当晃动速度减慢时,小球由盆壁高处慢慢的转到盆底。

④、当晃动塑料盆过快时,小球会从盆壁飞出落地。

思考问题:

是什么原因使小球上升到盆壁运动,而不是在盆底运动?

如何解释小球从盆壁飞出落地现象?

1、把碗放入塑料盆中。

2、向碗里倒入约二分之一的水。

3、把勺伸到碗的水中,由慢到快的搅动碗中的水,使水旋转。

当水旋转速度越来越快时,碗里的水会沿着碗壁升起来,随着转动速度加快,一部分的水甩到水盆壁上。

当水旋转速度越来越慢时,碗里的水会沿着碗壁回到碗底。

4、把盒内粘硬币的一侧放在桌上,向外移动,此时,你发现牙膏盒平稳的停在桌边保持了平衡。

思考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碗中的水会向外运动?

2、碗里旋转地水与实验一中旋转地玻璃球有相同的道理吗?

试着说一说。

1、在透明大塑料瓶中装满水,把5枚1分硬币和5个小塑料圆片放进瓶中,拧紧瓶口,轻轻摇动瓶子,是硬币和塑料片在水中分布均匀。

2、用一根绳子缠绕在瓶子中间并系紧,提起绳子使水平保持平衡,用胶带固定好线绳。

3、手提绳子,提起瓶子,用手拨动瓶子,使瓶子旋转起来。

当瓶子慢慢停下来时,注意观察。

4、认真观察,硬币都停留在瓶子什么地方?

小塑料片都停留在瓶子什么地方?

1、杂技演员表演的节目叫水流星,由于小桶和水在空中快速旋转,桶中的水会产生离心现象。

实验操作演示

 

提出问题

 

操作演示

 

提出问题

 

实验操作

 

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

 

思考问题,并回答

 

观察现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探索延伸

 

(五)课堂小结

2、飞球走壁实验中,小球在旋转时产生了离心现象,使小球在盆壁上快速旋转,不会掉到盆底。

想一想,生活中使用的洗衣机,其中的甩干机是利用什么道理把湿衣服中的水甩出去的?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提出探索问题

 

学生总结

板书设计

有趣的离心现象

飞球走壁

旋转的水

制作一台简易离心仪

教学反思

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生活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1、通过酸碱性测试小实验,认识生活中常见液体的酸性和碱性。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生活中常见液体的酸性和碱性

教学难点

初步判断液体的酸性和碱性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手段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教学导入:

 

(二)学习新课:

1、实验过程一:

大家对酸性物质肯定不陌生,食醋和一些水果含有酸性物质。

碱性物质对大家来说可能不如酸性物质那样熟悉,其实大家在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如肥皂和清洁剂都含有碱性物质。

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几个小实验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①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边观察边记忆实验的方法。

②实验程序是:

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张PH试纸。

谈话导入

 

演示实验

 

观察并记忆实验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习PH试纸的使用

 

2、实验过程二:

 

3、分组讨论:

 

(三)探索发现

 

③用一支塑料吸管吸取少量白醋,将白醋滴到PH试纸上。

④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到白醋的酸碱性。

观察思考:

白醋是酸性物质还是碱性物质?

总结PH试纸的使用方法。

①、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张PH试纸。

②、用一支塑料吸管吸取少量待测液体,把它滴到PH试纸上。

③、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到被测液体的酸碱性。

④、重复上面各项操作。

分小组进行测试各种液体。

将测定的结果填写在表中

思考问题:

试着说一说,认识物质的酸碱性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①、人的胃里含有适量的胃酸,他可以帮助消化。

如果饮食过量,胃就会分泌出大量的胃酸,造成胃部不良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建议这个人少食用哪些食物?

②、大家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蚊虫叮咬后,叮咬处会红肿。

这是蚊虫在人体的皮肤内分泌出一种酸性物质,使皮肤痛痒。

此时,人们涂抹一些花露水来止痒。

如果涂抹一些肥皂水是不是也可以减轻痛痒呢?

③、正常人的头皮及毛发呈酸性,如果使用碱性过大的洗发液时,会引起头皮干燥,头屑增多及毛发变脆、开叉等现象。

我们如何正确选择洗发液及护发素呢?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物质的酸碱性,学会了用PH试纸测定液体的酸碱性。

2、明白了认识物质的酸碱性,对正确使用生活中的物品有帮助。

 

提出问题

 

演示实验

 

提出思考问题

 

提出生活常见问题

 

小结

 

 

思考问题并作答

 

分小组实验,填写记录表

 

学生讨论再回答

 

交流讨论,提出建议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探索延伸

 

(五)课堂小结

洗鱼时不小心把鱼胆弄破了,利用厨房内的哪种物质清洗,可以除去鱼胆苦味?

(苦味的来源是鱼胆中含有的一种中酸性物质)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提出延伸问题

学生思考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实验过程:

注意事项:

结论:

教学反思

宝坻区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不鼓自鸣

1、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共鸣现象及应用。

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声音共鸣现象

教学难点

声音共鸣现象的应用

教学方法

交流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