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我酌油知之
C.康肃笑而遣之
而钱不湿
D.见舟而畏之
见往事耳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答案】
(1)C
(2)B
(3)①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②每天(天天)与水在一起生活(为伴),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
(4)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解析】【分析】
(1)C.“但微颔之”中的“颔”,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解释为“摇头”。
(2)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B.均为介词,凭借。
A.射箭/射箭的本领。
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D.看见/了解。
故选B。
(3)本题要注意“安”“轻”“日”“居”“而”“得”“道”的意思。
其中“轻”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日”是名词作状语,需要注意。
(4)此题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语句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依据【甲】【乙】两文的意思,可以概括出“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的道理,也就是熟能生巧。
故答案为:
⑴
C;
⑵B;
⑶①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②每天(天天)与水在一起生活(为伴),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
⑷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⑶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⑷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
【翻译】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
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
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
”老翁说:
“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气愤地说:
“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
接着老翁说:
“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乙)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
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
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
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
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即使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
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死的。
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孔子谓伯鱼①曰:
“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
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
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
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
夫远而有光者,饰也;
近而愈明者,学也。
譬之汙池②,水潦③注焉,萑苇生焉。
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①伯鱼:
孔子的儿子,名鯉,字伯鱼。
②汙(wù
)池:
水池。
③水潦:
雨水。
(1)解释下列句子中横线词语。
①孔子谓伯鱼曰________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________
④其惟学焉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
(4)孙权劝吕蒙学习和孔子劝伯鱼学习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答案】
(1)对……说或告诉;
研究;
了解;
只是,只有
(2)①和读书人(君子)分开几日后,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②虽然有人来观看,可有谁知道它的源头呢?
(3)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
(4)孙权:
以身作则,现身说法(意对即可)
孔子:
循序渐进,一步步地诱导(意思对即可)
(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治”:
研究。
“见”:
了解。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惟”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只有”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士”:
读书人。
“即”:
就。
“更”:
重新。
认清。
“或”:
有人。
“孰”:
谁。
(3)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
译为:
好的名声扬名四方、流芳后世的,难道不是学习的功效吗?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意思之间划开。
注意标志性的虚词“者”。
(4)比较阅读。
考查两文劝说方法的不同之处。
文言文要点信息的分析概括。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一问,可分析“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一句,这是说孙权以身作则,现身说法。
二问,通过孔子对伯鱼一系列的劝说,可见孔子采用的是循序渐进,一步步地诱导的方法,其中也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
⑴①对……说或告诉;
②研究;
③了解;
④只是,只有
⑵①和读书人(君子)分开几日后,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⑶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
⑷孙权:
循序渐进,一步步地诱导(意思对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⑶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
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一)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
“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
“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二)译文:
孔子对伯鱼说:
“鲤呀,我听说有可以整天使人不知厌倦的,恐怕只有学习吧!
一个人的容貌形体是不值得向人炫耀的,勇猛的力气是不能让人感到害怕的,祖先是不值得向外人称道的,宗族姓氏不值得称耀的。
最后有好的名声,扬名四方、流芳后世的,难道不是学习的功效吗?
所以君子不能不学习,容貌不能不修饰,不修饰就没有好的容貌举止,没有好的容貌举止别人就不会亲近,失去了彼此的亲近就会失去忠信,没有忠信就失去了礼,失去了礼就失去了立身的基础。
让人远远看起来有光彩的,是修饰容貌的结果;
让人靠近感到聪明睿智的,是学习的作用。
就好像一个污水池,有雨水流到里面,苇草丛生,虽然有人来观看,可有谁知道它的源头呢?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②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燕策》)
【注】①比:
副词,接连地。
②一旦:
一天。
(1)下列对文中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莫知之”一句中“莫”的意思是“没有,不”。
B.“愿子还而视之”一句中“愿”的意思是“愿意”。
C.“一旦而马价十倍”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这匹马的价钱一天就涨了十倍”。
D.“伯乐乃还而视之”一句中“而”是表示顺承的连词。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隐含的意思是伯乐看马时的仔细。
B.卖骏马者是一个机智聪明、善于解决问题的人。
C.这则寓言说明,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
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能盲目迷信“专家”,不加分析地崇拜。
【答案】
(1)B
(2)A
(1)B项,“愿子还而视之”一句中“愿”的意思是“希望”。
故B错误,选B。
(2)“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隐含的意思是伯乐对马的不舍,反复的看,从“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②而马价十倍。
”看出伯乐的动作神态目的是为了表现对马的喜爱重视,以此来抬高马的身价。
故A错误,选A。
故答案为:
⑴B;
⑵A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B项,“愿子还而视之”一句中“愿”的意思是“希望”不是“愿意”。
⑵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从这一动作神态看出伯乐目的是为了表现对马的喜爱重视,以此来抬高马的身价。
【附参考译文】
有个要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待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
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
“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我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于是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涨了十倍。
4.课内文言文阅读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以我酌油知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1)
本文作者________(人名),除“醉翁”之外,他晚年又自号“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以此自矜________
②释担而立________
③但微颔之________
④笑而遣之________
(3)请结合作者对卖油翁的描写,分析康肃由“问”到“忿然”的原因。
(4)请写出两点卖油老人的过人之处。
【答案】
(1)欧阳修;
六一居士
(2)自夸;
放;
点头;
打发
(3)对于自己的射箭技术,卖油的老头不仅不表示出赞叹、惊讶,而是“睨之”“微颔”之,康肃生疑而“问”;
当老者说出“无他,但手熟尔”这样轻描淡写的话之后,使康肃变得“忿然”。
(4)见多识广;
技艺精湛;
富有智慧;
善于说理……
(1)本文是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
欧阳修:
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意为:
“藏书一万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这六个“一”)。
(2)本题中的“颔”名词用如动词,“点头”;
“遣”是“打发”的意思。
(3)陈康肃公“尝射于家圃”,而卖油翁看后表现出“睨之”“微颔”的神情,便使得陈康肃产生疑问;
当卖油翁对陈康肃的射箭技艺用“无他,但手熟尔”这样轻描淡写的话进行回应后,使康肃变得“忿然”。
作答时结合语境将陈康肃从“问”到“忿然”的过程概述出来即可。
(4)结合文本内容对人物的特点进行概括即可作答。
文章叙写卖油翁酌油时,用“取”“置”“覆”“酌”“沥”等词语,突出了他有娴熟的技能;
而用“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平静坦然的话语,则充分体现了他的朴实沉稳、见多识广;
从卖油翁用行动来印证自己的话语并让陈康肃“笑而遣之”,可见其思维敏捷、富有智慧。
据此可概括作答。
⑴欧阳修;
六一居士
⑵①自夸;
②放
;
③点头;
④打发
⑶对于自己的射箭技术,卖油的老头不仅不表示出赞叹、惊讶,而是“睨之”“微颔”之,康肃生疑而“问”;
⑷见多识广;
善于说理……
【点评】⑴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平时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⑷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
(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康肃公问(他)道:
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
“(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
(卖油翁)于是说:
“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
5.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乙)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其发矢十之八九
发矢:
射箭
B.康肃忿然曰
忿然:
激动的样子
C.一寺临河干
临:
靠近
D.阅十余岁
阅:
经历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B.公亦以此自矜—他也因此自豪。
C.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可能到河的上游去找。
D.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但是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的道理的人和事很多啊。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以故事来揭示某种道理,甲文通过写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一技之长也不要骄傲自满;
乙文通过记叙寻找河中石兽的经过,告诉了人们天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很多,不可以按照常理主观臆断,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调查探究。
B.甲乙两文都是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
陈尧咨地位显赫,卖油翁身份卑微;
甲文陈尧咨“当世无双”,卖油翁默默无闻;
陈尧咨“十中八九”,卖油翁沥油而钱孔不湿。
乙文教书先生嘲笑侍僧,他认为石兽并非木柿,不会被大水冲走,而是为水中的沙一点点的湮没,沉于深处;
老河兵对僧人和教书先生的两种做法嘲笑,他的经验是,只要水中遗失了石头,应当到上游去找。
C.甲乙两文都是先讲故事,最后在文末点明主旨。
甲文卖油翁把他的沥油技术高超归结为“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乙文在最后通过议论的形式“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D.甲乙两文都通过语言、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
卖油翁“睨之”“微颔”陈尧咨“忿然”“笑”把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刻画出他们的自负和对别人的嘲笑。
(2)A
(3)B
(1)B.康肃忿然曰:
康肃气愤地说。
忿然:
气愤愤地。
然,作形容词或者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或”地”。
(2)B.公亦以此自矜—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以,凭借。
矜,夸耀。
故B错误。
C.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
当,应当。
故C错误。
D.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其一,其中一点。
其二,其中另一点。
故D错误。
故选A。
(3)B.“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求之下流,固颠;
”老河兵嘲笑的是教书先生一人,不包括寺僧。
B;
⑵
A;
⑶
B。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做出选择。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卖油的老翁说:
”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译文:
《河中石兽》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
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
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
”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