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案设计.pdf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7809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2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案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案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案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案设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案设计.pdf

《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案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案设计.pdf(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案设计.pdf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语文桃花源记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英国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虚构”了一个叫“香格里拉”的东方城市,那里有着旖旎的风光、蔚蓝的天空和纯净的土地,是一个宁静、安逸、悠远、知足、明朗、和谐的理想归宿。

人们常常将自己理想中的居所称为“世外桃源”。

这个成语出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桃花源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

为什么说它在“世外”呢?

让我们一起跟随陶渊明的脚步,探访那片神秘的土地。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尝试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3.疏通文意,教师进行纠正和强调。

4.梳理行文线索

(1)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不同片段。

(2)为故事的不同片段拟写小标题。

发现桃花源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三)深入研读1.走进桃源生活教师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探究。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归纳,引导学生明确桃源人的生活及处世态度,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1)渔人进入桃花源后,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引导学生从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两个角度去思考。

(2)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村中人是如何对待渔人的?

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3)桃花源中的人“避秦时乱”之后为何“不复出”?

渔人“为具言所闻”后,桃花源中的人“皆叹惋”的原因是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文中古今异义词

(1)鲜美,古:

鲜艳美丽,今:

(味道)新鲜

(2)交通,古:

交错相通,今:

指运输事业(3)妻子,古:

妻子和儿女,今:

专指男子的配偶(4)无论,古:

不要说,更不必说,今:

连词,不管(5)绝境,古: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

没有出路的境地(四)拓展延伸带领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桃源生活。

陶渊明为我们呈现的桃花源是一个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的理想社会,描写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幸福生活图景,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隐含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抨击,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五)小结作业有人说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

板书设计桃花源记发现桃花源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理想社会答辩题目解析1.你认为本文的知识点和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桃花源记是一篇文言文,正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是第一步要做的,其次就是要将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讲解清楚。

关于重点,文言文的教学往往会流于串讲文言知识,这是不可取的,我们更应该关注文本所反映的内容。

比如桃花源记当中包含了陶渊明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蕴含着老子的自然观,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挖掘,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你认为教授文言文时应突出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教材所选的文言篇章是千古传诵、文质兼美的佳作。

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努力挖掘文言文中的审美因素,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一,享受文言文的形式美。

古人作文很重视文章的形式美,在写作方法上讲究对比、烘托、铺陈。

在布局谋篇上,有的出奇制胜,似铁骑突出;有的精雕细琢,如间关莺语;有的行文如山间流水;有的落笔似林间惊鸿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非常值得学习。

第二,享受文言文的情意美。

文学作品的优美,或壮丽,或朴素,或含蓄无一不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在文学创作中,不同的内容都在寻求着可以完满表现它的形式;不同的形式总是尽力地表达它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文言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悟作品的理,品味作品的美。

这样,学生就会在美的探索中提高自己,在提高自己的过程中享受美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