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8069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土壤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土壤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土壤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土壤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土壤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学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2、风化产物的母质类型

根据搬运方式和沉积特点将分为定积母质和运积母质。

定积母质:

又叫残积母质,就地风化而未经搬运的岩石风化物,多分布在山区较平缓的高地。

母质特点为:

颗粒粗,厚度薄,母质疏松,通透性好

运积母质

1)坡积母质:

山坡上部的风化物,在雨水的冲刷下,其中一些较细小的碎屑发生搬运,并在山坡的中下部发生堆积,形成坡积母质。

母质特点:

颗粒粗细不匀,其中石砾含量较高,矿物成分不稳定。

(2)洪积母质:

又叫洪积物或洪积扇,主要是由于洪水搬运沉积。

粗细混杂,分选性差,在山口处以砾石、粗砂为主,向外逐渐为细砂和粘土,土层薄,易透水。

(3)冲积母质或冲积物

这种母质是由于风化物在河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下形成的。

有明显的层理,而且各层中的颗粒粗细均匀。

此外还有风积母质、海水沉积母质、湖积母质等

(4)第四纪沉积物

3、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土壤形态即土壤的外部特征。

在土壤形成以后,各土层在组成和性质上是不相同的,所以反映在剖面形态特征上,各层也是有差别的。

土壤重要的形态特征有:

颜色、结构、质地、坚实度、孔隙、湿度、新生体、侵入体、动物孔穴等。

4、自然/耕作土壤剖面构造

(1)自然土壤发生层次:

O层:

枯枝落叶层 由覆盖在矿质土壤中的有机物构成。

A层:

腐殖质层(淋溶层)颜色深,营养丰富,物质会在水中淋溶随水向地下走

B层:

淀积层淋溶层物质向下淀积,结构紧实

C层:

母质层 由岩石风化形成

过渡层:

(OA/AB/BC层)兼有两种层面的特点

缺失土层:

侵噬厉害,淋溶冲走某些层

(2)耕作土壤层次

A表土层:

耕作层(0-20cm)受人类影响大,耕种、施肥等,根系60%以上

犁底层(6-8cm)紧实,影响上下土层交流和根系生长

B心土层(20-30cm)保水保肥,根系20%-30%

C底土层(更深)也称生土或死土

5、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的?

(1)气候因素:

气候是土壤形成的能量源泉。

土壤与大气之间经常进行水分和热量的交换,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土壤中物质的迁移转化过程,并决定着母岩风化与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强度。

(2)生物因素:

生物将太阳辐射能转变为化学能引入成土过程,并合成土壤腐殖质。

在土壤中生活着有数百万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的生理代谢过程构成了地表营养元素的生物小循环,使得养分在土壤中保持与富集,从而促使了土壤的发生与发展.

(3)母质因素:

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影响极为明显。

年轻土壤的某些性质主要是继承母质的。

1)母质与土壤质地的关系

母质质地直接决定土壤的颗粒组成,从而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

母质质地影响土壤发育的速度和程度。

2)母质层理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上砂下粘——蒙金土;

上粘下砂——漏风土

3)母质组成和土壤性质的关系

母质组成决定土壤

(4)地形因素:

地形是影响土壤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它通过对物质和气候条件的再分配影响土壤的形成。

1)地形通过影响降水和辐射的再分配而影响土壤发生

一般地,阳坡热量条件好,阴坡水分条件好。

2)地形影响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再分配

重力导致土壤物质运移;

水分淋洗导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及土壤盐化。

(5)时间因素:

1、时间作为成土因素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

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土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

2、随着时间的进展,土壤发育经历幼年、成熟和老年等阶段。

(6)人为因素:

1、人为活动的特点:

人为活动具有快速性;

两重性;

目的性

2、影响途径:

一是通过改变成土条件,

二是通过改变土壤组成和性状来影响成土过程

6、土壤剖面地点选择和土壤剖面的挖掘

选择:

土壤剖面地点选择的关键是代表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地面景观上具有代表性

2、避免人为扰动

3、自然断面可作参考,但不能作正式的土壤剖面

4、山地应平行于等高线,无林地应使观察面向阳

挖掘:

1、规格:

宽1.0~1.5m,长2m左右,为便于观察时上下,需挖成逐级台阶式。

2、注意事项:

剖面必须垂直

表土与底土分别堆放于土坑两侧

一旦选定剖面,观察面上方禁止扰动

观察完成后需回填

第2章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1、土壤矿质化过程:

复杂的有机质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最终形成简单的无机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硫酸盐、硝酸盐等就是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2、土壤腐殖化过程:

有机质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生物化学过程,合成的一种暗色的含N的、稳定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腐殖质),这一过程就是腐殖化过程。

3、氨化作用:

在氨化细菌的作用下,有机态氮变成无机态氮,即氨或铵的过程

4、硝化作用:

氨在微生物作用下,经过亚硝酸的中间阶段,进一步氧化为硝酸

5、反硝化作用:

在厌气条件,如水淹、有机质含量过高的情况下,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转化为还原态氮等;

6、根际效应:

根际土壤的营养物增加,使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大量繁殖,这种现象称为根际效应

二、简答题:

1、土壤微生物包括哪几类?

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藻类(仿真洗澡)

2、简述土壤腐殖质的分组。

富里酸组(黄腐酸)

胡敏酸组(褐腐酸)

胡敏素组(黑腐酸)

 

3、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1)植物残体

2)动物、微生物残体

3)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排泄物和分泌物

4)人为施入土壤中的各种有机肥

4、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土壤有机质在水分、空气、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等的作用下发生极其复杂的变化过程。

其转化过程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另一个是土壤有机质的腐殖质化过程。

5、论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调解。

作用:

1、是植物营养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含有极为丰富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

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供给植物的碳素营养。

2、刺激根系的生长

腐殖质物质以很稀的浓度以分子态进入到植物体,可刺激根系的发育,促进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3、腐殖质可改善土壤的物理状况

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是良好的土壤胶结剂。

4、腐殖质具有高度保水、保肥能力和缓冲性

腐殖质是一种土壤胶体,有巨大的比表面积,有巨大的吸收代换能力。

腐殖质的吸水率是粘土颗粒吸水率的十几到二十倍。

腐殖质盐类具有两性胶体的作用,有很强的缓冲酸碱变化的能力

5、腐殖质具有络合作用

腐殖质能和磷、铁、铝离子形成络合物或螯合物,避免难溶性磷酸盐的沉淀,提高有效养分的数量。

6、促进微生物的活动

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7、提高土壤温度的作用

有机质为暗色物质,一般是棕色到黑褐色,吸热能力强,可改善土壤热状况。

8、土壤有机物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1)有机质可降低或延缓重金属污染

2)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具有固定作用

3)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

调节:

1、增施有机肥料:

草炭(泥炭)、草屑、作物秸杆、粪肥、厩肥、绿肥、堆肥、沤肥。

2、调节有机质的分解速率。

通过浇水、翻土措施。

调节土壤的温度、湿度、通气等,调节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

另外可以通过施加N肥来改变土壤中的C/N比来调节有机质分解速率。

第3章土壤物理性质

1、土粒密度:

单位体积的土壤固体物质质量,称为土粒密度(g/cm3)

2、土壤容重(土壤密度):

单位体积原状土壤(田间自然状态下)烘干土的质量(g/cm3)

3、土壤孔隙度:

单位原状土壤体积中土壤孔隙体积所占的百分率。

4、物理性粘粒:

<

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粘粒。

5、粒级:

把土壤单粒,按一定的直径范围,划分为若干组合,这些组合就叫土壤粒级。

6、土壤机械组成:

又叫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种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1、简述土壤矿物颗粒各粒级的性质。

1、石砾:

多为岩石碎块。

2、砂粒:

常以单粒存在。

主要成分为石英或矿物颗粒。

通透性好、保水肥能力差。

矿质养分含量低。

3、粉粒:

和砂粒相比,它的比表面积大,保水性加强,透水性减弱。

矿质营养较砂粒高。

4、粘粒:

多呈片状,常以复粒存在,具很强的粘性、可塑性,但通透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很强,矿质养分含量丰富。

2、简述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

质地

养分

供肥力

保肥力

有效水含量

保水性

通气性

增温性

砂土

差(要施肥)

差(少量多次)

壤土

粘土

从两个方面来论述

1、土壤质地与土壤营养条件的关系

肥力性状砂土壤土粘土

保持养分能力小中等大

供给养分能力小中等大

保持水分能力小中等大

有效水分含量少多中-少

2、土壤质地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通气性易中等不易

透水性易中等不易

增温性易中等不易

另外,土壤中石砾对土壤肥力有一定的影响。

3、不良质地的改良方法。

1)粘重土壤的改良

1、掺沙子或砂土-最根本方法。

改良前,应先测定土壤的机械组成,计算掺沙(砂)量。

河沙(0.5-0.1mm)最好。

风积沙,应去除>

2mm的部分。

海岸沙,应将盐分洗掉。

2、翻砂压淤。

在冲积母质中,粘土层的下面有砂土层(腰砂),可采用深翻措施。

3、引洪漫沙。

4、施用膨化岩石类。

珍珠岩、膨化页岩、岩棉、陶粒、浮石、硅藻土等。

5、施有机肥。

2)砂质土壤的改良

1、掺入粘土、河泥、塘泥等。

2、翻淤压砂。

3、引洪放淤。

4、施用腐熟的细质有机肥、泥炭。

5、翻压绿肥。

3)渣砾质土壤的改良

1、对耐旱的树木、灌木,渣砾含量<

30%时,可以不改良。

2、栽花、种草时,大的渣砾应尽量挖走。

必要时要过筛,去除渣砾。

3、渣砾过多如超过50%时,植物无法生长,应掺土或采用换土的方法。

4、简述土壤结构形成的因素。

1、足够小的颗粒直径

土粒愈细,土壤总体粘结力愈大

2、土粒间聚合的阳离子

能力Fe3+>

Al3+>

Ca2+>

Mg2+>

H+>

NH4+>

K+>

Na+

3、胶结物质

简单的无机胶体如含水的氧化铁、氧化铝、氧化硅等有机质、腐殖质如多糖(线性的高分子聚合体)葡萄糖、胡敏酸等

4、外力的推动作用

主要是促使较大土壤颗粒破碎成细小颗粒,同时促进小颗粒之间的粘结。

(1)土壤生物:

根系的生长(穿插、挤压、分泌物及根际微生物)、动物的活动;

(2)大气变化:

干湿、冻融交替;

(3)人为活动:

耕作、施肥。

5、土壤结构对土壤肥力有哪些影响

1、具有团粒结构或粒状的土壤,透气性、渗水性和保水性好,有利于根的生长。

2、土壤结构可以改变质地对土壤孔隙的影响。

质地为砂土、砂壤土、轻壤土的土壤,土壤结构的影响较小;

而质地为粘土、重壤土、中壤土或沉积紧实的砂土,土壤结构的影响较大。

6、土壤容重有哪些用途?

(1)、计算土壤孔隙度

(2)、计算土壤质量

(3)、计算土壤组分

(4)、直接反映土壤松紧程度

7、土壤孔隙有哪几种类型?

(1)非毛管孔隙:

孔隙直径>

0.02mm,水受重力作用自由向下流动,植物幼小的根可在其中顺利伸展,气体、水分流动;

通气孔隙

(2)毛管孔隙:

孔隙直径0.02-0.002mm,毛管力发挥作用,植物根毛可伸入,同时可以保存水分,水分可以被植物利用;

持水孔隙

(3)非活性毛管孔隙:

0.002mm,即使细菌也很难在其中居留,这种孔隙的持水力极大,水分移动的阻力很大,水分不能被植物利用(有效水分含量低)。

无效孔隙

8、什么样的孔隙状况较适合植物的生长

土壤中大小孔隙同时存在,土壤总孔隙度在50%左右,而毛管孔隙在30-40%之间,非毛管孔隙在20-10%,非活性毛管孔隙很少,则比较理想

9、现有500平方米的地块,耕层深度为20厘米,若土壤容重为1.25g/cm3,比重为2.50g/cm3,土壤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数为20%,

试求:

耕层土壤的孔隙度;

耕层土壤的干土重;

土壤含水量的体积百分数;

土壤比重、容重、孔隙度——计算题

1)比重(Ms/Vs):

单位体积(固体物质体积)土壤中,固体物质的重量,单位为g/cm3

(固体物质:

矿物质组成,有机物质……所以矿物质增加,比重增加)

比重的平均值:

2.65g/cm3

2)容重(M干土/V总):

单位体积原状土壤的干土重,单位为g/cm3

(干土:

烘箱105℃,烘干)(孔隙减少,M土增加,容重增大)

3)孔隙度:

单位体积(总体积)原状土壤中,空隙总体积的百分含量

孔隙度=V孔/V总×

100%=(1-容重/比重)×

100%(比重代入2.65)

第4章土壤水分空气与热量

1、土壤吸湿水:

土壤颗粒具有吸收空气中水气分子的能力,土壤以这种方式所吸着的水

2、毛管水:

由于毛管力的作用而保持在土壤中的液态水

3、吸湿系数:

在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空气时,土壤吸收水汽的最大量与烘干土重量的百分率

土壤含水量等于吸湿系数时,水吸力为31个大气压,pF=4.5

4、凋萎系数:

当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此时土壤水主要是全部的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

土壤含水量等于凋萎系数时水吸力约为15个大气压,pF=4.2

凋萎系数=吸湿系数*1.34

5、田间持水量:

当土壤被充分饱和后,多余的重力水已经渗漏,渗透水流已降至很低甚至停止时土壤所持的含水量。

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全部,土壤持水的最大可能性,与自然含水量不同。

水吸力为0.1~0.2个大气压,pF在2~2.5

田间持水量=吸湿系数*2.5

6、土壤有效含水范围:

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水分。

一般说来

最大有效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

有效水分含量(%)=自然含水量—凋萎系数

7、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二、绘出砂土、壤土、粘土三种质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结合曲线说明三种质地土壤有效水含水范围。

三、土壤空气与大气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

土壤空气的来源:

主要为大气,其次为土壤动物、微生物及植物根系的活动。

土壤空气的组成:

1、CO2含量高于大气

2、O2含量低于大气

3、水汽含量高于大气

4、较多的还原性气体

四、土壤液态水包括哪几种类型?

它们对植物的有效性如何?

1、吸湿水:

不能被植物吸收,为无效水

2、膜状水:

不能及时供给生长需要

3、毛管水:

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

(1)毛管悬着水

(2)毛管上升水

4、重力水:

能完全吸收,但利用率低

5、地下水:

第5章土壤胶体

1、土壤胶体:

具有胶体性质的土壤细小颗粒部分(粒径小于2μm/1μm的土壤固体微粒部分)

2、土壤阳离子交换过程:

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与土壤自由溶液中的阳离子进行互相取代的过程。

参与土壤交换过程的阳离子称为交换性阳离子。

3、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在一定pH值(=7)时,每千克土壤中所含有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K+、Na+、Ca2+、Mg2+、NH4+、H+、Al3+等)的厘摩尔数(potentialCEC)

4、土壤盐基饱和度:

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真正反映土壤有效(速效)养分含量的大小,是改良土壤的重要依据之一。

1、土壤胶体包括哪些类型?

无机胶体:

矿质粘粒部分

有机胶体:

腐殖质胶体

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土壤中的腐殖质胶体和矿质粘粒通过化学键紧密结合形成

2、1:

1型矿物和2:

1型矿物的硅酸盐层有什么区别?

由于硅片和铝片的配合比例不同,分为

1:

1型矿物:

由一层硅氧片和一层水铝片叠合而成的,主要为高岭石类矿物

2:

由两层硅氧片中间夹一层水铝片叠合而成的,主要有蒙脱石、蛭石类、和水云母类

3、比较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的性质。

(一)高岭石(kaolinite)

1、分布:

是强烈化学风化条件下的产物,比较稳定,

2、晶格构造:

是二层型(1:

1)粘土矿物,硅酸盐层之间由氢键连接,作用力很强,间隙小,水分子或其他离子很难进入层间。

3、比表面积:

高岭石比表面积较小,仅为30m2/g。

只有外表面,没有内表面,无胀缩性.

4、带电性:

(1)带电原因:

一部分电荷是晶格破裂产生的;

另外晶格表面的—OH和—OH2在土壤呈强碱性条件下,释放出氢质子,导致高岭石带负电荷。

这种电荷称可变电荷。

(2)带电量的多少

高岭石所带电荷数量较少。

(二)伊利石

1、分布:

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属三层型(2:

1)粘土矿物,硅酸盐层间由钾离子连接,晶格距离比较稳定。

晶格的边缘具有胀缩性,比表面积为100m2/g,其中的外表面小,内表面比大;

伊利石带有的电荷是由同晶代换产生的。

其中有一部分负电荷被钾离子中和,伊利石的带电量比高岭石多。

(三)蒙脱石

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中。

1)粘土矿物,硅酸盐层之间由钙离子和镁离子连接。

硅酸盐层之间全部胀缩性,内表面积非常大,比表面积为800m2/g;

带有的电荷是由同晶代换产生的,带电量比伊利石多。

4、影响阳离子交换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1.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越粘,土壤的交换量也就越大。

2.腐殖质含量

腐殖质含量越高,CEC越大。

3.无机胶体种类

高岭石(6cmol/kg)

伊利石(30mol/kg)

蒙脱石(100cmol/kg)

4.土壤的酸碱性

土壤腐殖质、含水氧化物所带电荷为可变电荷,受土壤酸碱环境的影响。

5、离子交换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一、具有较好的保肥性和供肥性

离子态的养分被土壤胶体吸附保持在土壤中,供植物吸收利用,这就是土壤的保肥性。

土壤胶体吸附的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离子能进行可逆性交换,植物可随时从土壤中得到养分,这就是土壤的供肥性。

土壤具有一定数量的胶体,较高CEC的土壤具备较好的养分保持与供应能力,使土壤保肥性和供肥性矛盾得到统一。

土壤的阴离子吸收交换性强,对土壤肥力和施肥也有重要影响。

二、使土壤具备较佳的缓冲性

一方面,对土壤来说,局部的酸碱污染经常发生,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很重要。

一般来说,CEC和BS都高的土壤,抗酸性干扰的能力较强;

而BS低的土壤,抗碱性干扰的能力较强。

另一方面,在施用无机肥料时,局部的养分浓度过高,会导致烧根现象,较高的离子代换量可使此种危害减轻或消除。

在一定范围内,此作用能协调植物对土壤营养的吸收,使土壤能较稳、均、足、适地供应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使植物既不疯长,又不脱肥(稳肥性)。

三、使土壤的物理状况得到调节

土壤胶粒之间的凝聚作用是土壤具有结构的根本原因,当土壤胶体表面吸附大量Na+时,因Na+的水膜厚,带电量少,胶体扩散层厚度大,促使胶粒分散;

而当土壤胶体特别是有机胶体吸附Ca2+/Mg2+后,因Ca2+/Mg2+带电量高,水膜薄,胶粒易于凝聚,有助于形成较好的土壤结构。

在碱性土壤上施石膏,结合排水洗盐,可改良土壤的不良性状。

酸性土壤施用石灰,可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中和)。

6、简述土壤胶体的性质。

1.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

单位质量的固体物质与液体或气体之间,全部界面积的总和。

单位m2/g

能吸附大量的水分子、养分和其他分子态物质。

有些微生物也被吸附在表面。

2.带电性和离子吸收代换性能

一般情况下,土壤胶体带负电,可吸附大量的阳离子,且扩散层中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相互代换。

这对养分的供应与保存以及土壤的酸碱、缓冲性有重要意义;

若土壤胶体带正电荷,则可吸附阴离子并具有阴离子吸收代换性能。

3.分散性和凝聚性

土壤胶体可呈溶胶或凝胶状态,电解质是使土壤胶体凝聚的重要因素。

凝聚作用对土壤结构的形成极为重要。

不同阳离子的凝聚能力:

Fe3+>

Al3+>

>

Ca2+>

Mg2+>

K+>

NH4+>

Na+

4.物理机械性质

土壤胶体具有粘结性、粘着性和可塑性,影响土壤的耕性。

第6章土壤酸碱性

一、名词解释:

1、土壤活性酸度:

由土壤溶液中的H+所引起的酸度、

2、土壤潜性酸度:

土壤胶体所吸附的H+或Al3+所引起的酸度

3、土壤缓冲性:

指酸性或碱性物质加入土壤,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反应变化的性能。

二、简述酸性土、碱性土的改良方法。

1、土壤酸性土改良

经常使用石灰,达到中和活性酸、潜性酸、改良土壤结构的目的。

沿海地区使用含钙的贝壳灰,也可用紫色页岩粉、粉煤灰、草木灰等。

石灰需用量=土重×

阳离子交换量×

(1-盐基饱和度)

2、中性和石灰性土壤的人工酸化

露地花卉可用硫磺粉(50g/m2)或硫酸亚铁(150g/m2),可降低0.5-1个pH单位。

也可用矾肥水浇制。

3、碱性土壤

施用石膏,硫磺粉、或明矾(硫酸铝钾)来改良

三、谈谈土壤酸碱性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1.土壤中的有机态养分要经过微生物参与活动,才能转化为速效养分以供植物吸收,适合大多数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土壤酸碱度为弱酸性至弱碱性,因此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一般以p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