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7797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docx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docx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概念:

环境:

指以人类为主体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是环绕于人类周边客观事物整体,它涉及自然环境,也涉及社会环境。

或者为指环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总体。

环境法中环境:

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各种天然和通过人工改造自然因素总体,涉及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都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

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运用科学。

其目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影响及其环境质量变化规律,从而为改进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根据。

环境要素:

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各个独立、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基本物质构成。

环境问题:

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其因素是人类结识局限性和环境复杂多变性。

原生环境问题:

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

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

概念:

干结空气:

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整个混合气体。

重要成分是氮气(78.09%)和氧气(20.94%)。

另一方面是氩气(0.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

空气中水体积百分含量在0.1-0.5%之间,别的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

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浓度,达到了足够时间并因而而危害了人体舒服、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现象。

大气污染源:

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场合,设备和装置。

涉及:

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污染源。

)人为源(指人类生产活动所形成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毒影响物质。

气溶胶体:

是空气中固体和液体颗粒物质与空气一起结合成悬浮体,它粒径在1微米如下,可以悬浮在大气中。

总悬浮颗粒物(TSP):

D(粒径)在100μm如下,其中多数在10μm如下,是分散在大气中各种粒子总称。

可吸入粒子(IP):

不不大于10μm颗粒物能被鼻腔鼻毛吸留住,而不大于10μm飘尘却能长驱直入侵蚀肺泡,叫“可吸入因子”。

在可吸入微粒中80%可沉积于肺泡,且沉积时间可达数年之久,导致肺心病等一系列病变。

一次污染物:

又称原发性污染物,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污染物。

进入大气后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次污染物:

又称继发性污染物,指进入大气一次污染物之间互相作用,或一次污染物与正常大气组分发生化学反映,以及在太阳辐射线参加下引起光化学反映而产生新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

是在一定条件下(如强日光、低风速和低温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发生化学转化形成高氧化性混合气团,是一种带刺激性淡蓝色烟雾。

气温垂直递减率:

在对流层内,气温垂直变化总趋势是,随着高度增长气温逐渐减少,这是由于地面是大气重要和直接热源,因此近地面层温度比上层要高;另一方面,水汽和固体杂质分布从低空向高空减少,它们吸取地面辐射能力很强。

气温随高度变化普通以气温垂直递减率γ表达。

干绝热递减率γ:

干空气块或未饱和湿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普通是100m)所导致温度下降数值称为干绝热递减率,以γd表达。

温度层结:

温度沿垂直高度分布,称为温度层结。

气温沿垂直高度分布可用曲线表达,称为温度层结曲线。

大气稳定度:

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限度。

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与大气稳定度有密切关系。

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限度。

逆温:

在近地层内,空气温度变化重要是受地表长波辐射影响。

近地层空气温度,随着距离地面高度增长而减少,即γ﹥0;当γ﹤0时,气温随高度增长而增长到气层称为逆温层。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从区域环境整体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大气污染技术办法和对策,充分考虑区域环境特性,对影响大气质量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得出最优控制技术方案和工程办法,并加以实行,以期达到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的。

大气环境质量原则:

大气环境质量原则是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重要目的,规定出大气环境中某些重要污染物最高容许浓度。

它是进行大气污染评价,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原则根据,是进行大气环境管理根据。

大气污染物排放原则:

这是以实现大气环境质量原则为目的,对污染源排入大气污染物容许含量作出限制,是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进行净化装置设计根据,同步也是环境管理部门执法根据。

大气污染物排放原则可分为国标、地方原则和行业原则。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原则:

这是大气污染物排放原则一种辅助规定。

它依照大气污染物排放原则规定,结合生产工艺特点、燃料、原料使用原则、净化装置选用原则、烟囱高度原则及卫生防护带原则等,都是为保证达到污染物排放原则而从某一方面作出详细技术规定,目是使生产、设计和管理人员易掌握和执行。

第三章水体环境

概念:

水体:

地表水圈重要构成某些,指是以相对稳定陆地为边界天然水域,涉及有一定流速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三角洲与海峡。

水质:

水相质量。

通过水体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及构成状况,反映水体环境演化过程和人类活动影响限度。

水资源:

作为资源水应当是可供运用或也许被运用,具备足够数量和质量,并可适合某地对水需要而能长期供应水源。

水污染:

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水质和水体底质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构成发生变化,从而减少了水体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现象,被称为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源:

指向水体排放污染物场合、设备和装置等。

普通也涉及污染物进入水体途径。

重要分为三方面: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退水。

水体污染物:

导致水体水质、水中生物群落以及水体底泥质量恶化各种有害物质(或能量)都可叫做水体污染物。

按种类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等几方面。

水体自净作用:

污染物投入水体后,使水环境受到污染。

污水排入水体后,一方面对水体产生污染,另一方面水体自身有一定净化污水能力,即通过水体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浓度得以减少,通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状态,并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自净过程。

水环境容量:

是指在不影响水正惯用途状况下,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量或自身调节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能力。

水环境容量是制定地方性、专业性水域排放原则根据之一,环境管理部门还运用它拟定在固定水域究竟容许排入多少污染物。

第四章土壤环境

土壤构造:

普通把土壤颗粒(涉及单独颗粒、复粒和团聚体)空间排列方式及其稳定限度,孔隙分布和结合状况称为土壤构造。

土壤孔隙:

普通土壤内部空间并没有所有为土壤所填满,土壤总是按一定方式排列,其间有许多孔隙。

土壤胶体:

土壤胶体是指土壤颗粒直径不大于2μm或者不大于1μm土壤微粒,是土壤固体颗粒中最细小微粒,也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活泼某些,她和土壤一起构成土壤胶体体系。

环境容量:

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最大容纳量。

土壤环境容量:

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期限内遵循环境质量原则,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步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承纳污染物最大容量.即土壤污染物起始值和最大负荷量差。

土壤污染:

人类活动产生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限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现象。

土壤净化:

吸附、分解、转移、转化,使土壤污染物浓度减少而消失过程。

土壤背景值:

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构成土壤自身化学元素构成和含量,即土壤未受人类活动影响土壤自身化学元素构成和含量。

第五章固体废物与环境

固体废物:

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固体和泥状物质,涉及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固体颗粒物。

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

在一种详细环境中,环境总体或环境某些要素对人类生存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当限度。

环境质量评价:

是对环境优劣所进行一种定量描述。

即按照一定评价原则和评价办法对一定区域范畴内环境质量进行阐明、评估和预测。

环境质量评价类型:

(时间)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EIA)

环境质量评价内容:

污染源调查和评价、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环境质量功能评价

污染源评价三个特性数:

等标污染指数、等标污染负荷、污染负荷比

环境影响:

人类活动对环境作用和导致环境变化及由此引起人类社会和经济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区域此后开发活动(如土地运用方式变化)将会给环境质量带来影响进行评价。

不但涉及对自然环境,也涉及对社会和经济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类型:

单个开发建设项目、各种建设项目、区域开发项目、战略及宏观活动

问答题

1、环境科学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环境科学研究对象是环境。

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运用科学。

任务是:

a、基本任务:

揭示人类-环境系统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协调关系,掌握它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互换过程,以改进环境质量,增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b、重要任务:

1、摸索全球范畴内环境演化规律,理解人类环境变化过程、环境基本特性、环境构造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结识使环境质量向有助于人类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变化。

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保关系,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3、摸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影响,发挥环境科学社会功能,摸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研究,为人类正常、健康生活服务。

4、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办法和管理办法。

2、自然环境构成和构造有哪些?

构成:

自然环境是人类发生和发展物质基本,它是由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

大气、水体和土地以各种不同组合和偶合方式构成各种各样生物无机环境。

生物涉及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构造:

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共同构成自然环境构造单元,由低档单元再构成高档单元,因此自然环境事实上是一种由两个阶梯(由构成要素构成构造单元,再由低档构造单元构成高档构造单元)构成多级谱系。

3、大气重要污染物有那些?

1、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在大气污染中,气溶胶系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悬浮体。

其直径约从0.002—100μm大小液滴或固态粒子。

大气气溶胶中各种粒子按其粒径大小,分为a、总悬浮颗粒物(YSP):

D(粒径)在100μm如下,其中多数在10μm如下,是分散在大气中各种粒子总称。

b、飘尘(可吸入粒子(IP))D<10μm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悬浮物质,如煤烟、烟气、雾等。

c、D>30μm粒子,靠重力作用可在短时间内降到地面。

d、可吸入粒子(IP):

不不大于10μm颗粒物能被鼻腔鼻毛吸留住,而不大于10μm飘尘却能长驱直入侵蚀肺泡,叫“可吸入因子”。

在可吸入微粒中80%可沉积于肺泡,且沉积时间可达数年之久,导致肺心病等一系列病变。

 

2、气态物质:

重要是含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

a、含硫化合物:

重要指SO2和SO3。

b、氮氧化物:

NOX是NO、NO2、N2O、NO3、N2O4、N2O5等总称,导致大气污染NOX最重要是NO和NO2。

氮氧化物来源:

重要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以汽车尾气排放导致污染最为严重。

c、碳氧化物:

碳氧化物在大气中重要涉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大气中正常组分,一氧化碳则是大气中很普遍排放量极大污染物。

d、碳氢化合物(HC):

大气中碳氢化合物普通是指C1—C8可挥发所有碳氢化合物,又称烃类。

它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前体物。

在大气污染研究中普通把碳氢化合物区别五甲烷和非甲烷烃(NMHC)两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