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综合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7674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孟子综合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语孟子综合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语孟子综合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语孟子综合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语孟子综合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孟子综合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论语孟子综合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孟子综合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孟子综合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颜回,又称颜渊。

 ②鲁哀公:

鲁国国君。

 ③迁:

转移

5、指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

⑴发尽白,蚤死。

               

⑵今也则亡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⑴孔子哭之恸         ⑵门人益亲        

⑶弟子孰为好学        ⑷不贰过        

7、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迁怒,不贰过。

                              

8、颜回的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三)

孔子行道而息,马逸①,食人之稼,野人②取其马。

子贡请往说之。

毕辞,野人不听。

有鄙人③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

“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

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

”其野人大说,相谓曰:

“说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④之人!

”解马而与之。

【注释】①逸:

跑。

 ②野人:

农夫。

 ③鄙人:

仆人。

 ④向:

从前。

9、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注音并解释。

⑴子贡请往说之  说(    )          ⑵其野人大说   说(    )          

10、翻译下列句子。

⑴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

                                       

⑵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孔子在路上休息时马吃了人家的庄稼,农夫将马捉住。

B.子贡自告奋勇地去要马,但到底也没有说服农夫。

C.孔子的仆人因刚开始跟随孔子而想表现自己就抢先去说服农夫。

D.文章虽短却说明了说话的方式方法要适合情境、对象的道理。

二、《孟子》拓展阅读

(一)

 

戴盈之曰:

“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

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

何如?

孟子曰: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

’曰: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1.孟子与戴盈之讨论什么问题?

双方的意见有什么不同?

2.孟子以“攘鸡”比喻什么?

以“请损之,月攘一鸡”比喻什么?

3.翻译“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4.这则寓言现在用来说明什么?

(二)

齐宣王问曰: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 

孟子对曰:

“于传有之。

曰:

“若是其大乎?

“民犹以为小也。

”曰:

“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

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5.释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杀其麋鹿者如(如同、等于)杀人之罪

B、则是方四十里为阱(陷阱,比喻诱人犯罪)于国中

C、雉兔者往焉(兼词,于是)

D、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禁忌)

6.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B、孟子对曰:

是以后世无传焉

C、民犹以为大,何也?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D、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 

若是其大乎?

7.将“若是其大乎?

”翻译

8.本段的主旨是什么?

使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解读:

不同阶层、不同种族、不同职业、不同区域,都有其特定的文化特征,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入乡就要随俗,不能凭借已有知识经验判断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和别人交流,就得了解对方的种族、文化、职业、区域等文化特征,找到对话交流的平台,用对方熟悉的事物、道理去交流,这样才能成功。

  

  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能言善辩,那只局限在文化人或上流社会,让他去和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交流,他一定会引经据典,“子曰”“诗云”一番,道理讲透,好话说尽,马也没要回来,而那个跟随孔子学习的边远地区的人只说一句话,马就要回来了,可见对话也讲究艺术,只有以对方能接受的事实,讲清道理,才能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

  【译文】孔子走(累了)在路上休息,马逃脱了束缚,吃了别人的庄稼,农民把马牵去了。

子贡(以能言善辩著称)请求去说服那农民,什么话都说了,那农民不理他那套。

有个刚刚跟随孔子学习的粗俗的人,说:

“请让我去跟他说吧。

”便对那农民说:

“您不是在东海种地,我不是在西海种地,我的马怎么可能会不吃你的庄稼呢?

”那农民很开心,对他说:

“说话都相你这么清楚就好了,怎么能像刚刚那个人那样?

”解开马的缰绳就给了他。

  孔子说:

「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说服他,就好比请野兽享用太牢(祭祀时所用的牛、羊、猪三牲,是最丰盛的牺牲),请飞鸟聆听九韶(古乐名,相传为夏禹所作。

使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优美音乐)一样。

这是我的不对,并非农人的过错。

  于是命马夫前去。

  马夫对农人说:

「你从未离家到东海之滨耕作,我也不曾到过西方来,但两地的庄稼却长得一个模样,马儿怎知那是你的庄稼不该偷吃呢?

  农人听了觉得有理,就把马儿还给马夫。

《论语》十则练习参考答案

一、lú

yuè

zēng 

xǐng 

chuá

wǎng 

rǔ 

zhì

zhò

ng

二、⑴经常、时常 

温习 

⑵走同道合的人 

从 

⑶生气、发怒 

⑷替、给 

谋划,指办事 

⑸迷惑 

⑹看齐 

⑺刚强、勇毅 

⑻想、希望 

加 

⑼通“悦”,愉快 

⑽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⑾真诚、诚实 

⑿这 

通“智”,聪明 

⒀大概,也许

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诗人 

⒁凋谢 

⒂老师传授的知识 

⒃教诲 

通“汝”,你

三、为:

⑴替 

⑵就是 

⑶作为 

之:

⑴已学过的知识 

⑵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 

⑶的

故:

⑵所以,因此 

知:

⑴知道 

⑵通“智”,智慧,聪明 

以:

⑴把

⑵凭借 

⑶用 

其:

⑴他们的 

⑵大概,也许

四、①lú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儒家 

20 

②丘 

仲尼 

春秋 

鲁国陬邑 

思想 

教育

③《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④《诗》《书》《礼》《易》《春秋》

⑤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c.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e.君子坦淡读,小人长戚戚。

五、翻译略。

六、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⑷任不习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七、①不亦乐乎 

②温故知新 

③见贤思齐 

④任重道远 

⑤死而后已

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⑦择善而从 

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八、⑴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⑵任重而道远。

⑶“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上;

“远”表现在“死而后已”上。

⑷举例略

⑸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了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九、

(一)

1、①“已”同“矣”,了 

②“女”同“汝”,你 

③“知”同“智”,智慧,聪明

2、①曾经 

②教导 

③谨慎 

④趋向、接近 

⑤反省 

⑥心里想弄明白而又没有弄明白

3、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略

(二)5、⑴“蚤”同“早” 

⑵“亡”同“无”

6、⑴哀痛到了极点 

⑵更加 

⑶谁 

⑷过失、错误

7、(颜回)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8、不迁怒,不贰过。

(三)9、晚 

戏弄、开玩笑 

听说 

讲得好 

10、B

11、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⑵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2、告诫人们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13、略

(四)14、⑴shuì

劝说 

⑵yuè

同“悦”,愉快

15、⑴有个刚跟孔子做事的仆人请求说让他去劝说农夫。

⑵我的马怎么能不吃你的庄稼呢?

16、C 

1.填空:

(19分)

⑴《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五经”指、、、、。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5分)

论语()不愠()三省()罔()殆()

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

(8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诲女知之乎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6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

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⑷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

⑹)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

恕:

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

(4分)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20分)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⑴学习态度;

⑵学习方法;

⑶思想品德修养。

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

(6分)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

意思相近即可

10.写出你所积累的其他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至少2句?

11.孔子曾说过:

“善人,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善人之资(资:

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答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

“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目的?

(4分)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答案

1.⑴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儒家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丘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Lú

nyù

nxǐnɡwǎnɡdà

i

3.⑴“说”通“悦”,yuè

愉快。

⑵无

⑶“女”通“汝”,rǔ你⑷“知”通“智”,zhì

智慧

4.⑴生气、发怒⑵学过的知识、旧知识⑶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

⑷听从,采纳⑸年⑹大概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5.(一日三省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选四项

6.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⑵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⑶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⑷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

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

⑸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想品德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依次是:

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

10、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