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7718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

弱势群体是指由于社会条件和个人能力等方面存在障碍而无法实现其基本权利,需要国家帮助和社会支持以实现其基本权利的群体。

在这个注重公平和追求和谐的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必将拉大社会贫富差距,损害社会公平,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制定和实施公正合理的社会政策,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构、司法保护的加强、社区服务的创新以及社会组织发展方面给予弱势群体有力的支持,整合社会力量,以实现社会和谐。

 

关键词:

弱势群体、公平、社会保障、政策、政府

 

正文

引言: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多年,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8%,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得资源配置的方式由行政命令手段为主转向了以市场价格机制为主这一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使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我国出现较严重的失业、下岗问题,形成了众多的弱势群体,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影响了社会稳定,使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日益艰难,在党和政府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以及让全社会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这一宏伟目标面前,弱势群体令人堪忧的生存状况引起了全社会的密切关注,为解决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政府应成为弱势群体生活保障的主要力量。

一、弱势群体的界定、构成以及现状

(一)弱势群体的界定

弱势群体是社会学最初使用和界定的范畴,泛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势力差的人群.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由制度变迁所引致的利益在社会各阶层的重新分配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嬗变,社会学领域中的“弱势群体”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

对弱势群体的界定,由于我国学者使用的标准不同,所以对弱势群体的定义有很大不同.根据收集的很多资料,我认为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性、集合性的概念,是对社会人群根据一定因素比较的结果,在界定弱势群体时必须考虑收入水平、竞争能力、人力资本、追求自身利益的能力、经济资源占有、承受力这些因素。

综合上述因素,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失去发展机遇和客观条件,在经济收入、经济资源占有、人力资本、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导致生存困难、发展机会匮乏、承受力脆弱,需要政府和社会予以扶助的群体。

[1]

(二)弱势群体的构成

现阶段中国弱势群体的构成状况比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贫困者群体。

在中国长期的二元体制下,由于国家对城市居民采取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和倾斜政策,使得贫困现象主要发生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社会救济的对象只占到城市总人口的1%。

但是,随着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宏观利益格局的重新整合,城市贫困现象开始出现并且日益严重,城市老城区居民的住房问题、低保户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日益显现。

2、失业者群体.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与变化,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城市中开始出现大量下岗职工,许多人生活出现困难,还有部分退休和失业人员的生活也有困难。

2011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了4.1%,而这其中因为种种原因没登记的失业人员还有很多,所以实际失业人员的数量更多。

而随着下岗与失业的并轨,我国的失业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3、残疾人群体.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缺陷,这一群体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就业困难,生活贫困。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6。

5亿的残疾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0%左右。

我国的残疾人数大约有6000万。

在残疾人群体中,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中的一部分人在福利企业就业,但是收入较低;而没有劳动能力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则只能依靠国家救济或家人抚养。

据统汁,我国目前70%的残疾人的经济来源是靠国家救济或家人抚养。

4、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群体是一种年龄弱势群体,也可以说是一种生理性弱势群体。

其中,独居的高龄老人、无自理能力的老人更是成为明显的弱势群体。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到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1.44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0%,中国人口老年化的速度之快,高龄人口之多,都是世界人口史上前所未有的.这个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主要依靠退休金生活,或者依靠家人实现保障.作为社会弱势群体,老年人群体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三)弱势群体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GDP翻了两番多,经济总量已处于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够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比较明显,贫富差距比较大,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收入很低甚至没有收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每年还要出现数百万的失地农民,据有关学者推算,到2020年我国失地农民将达到一亿左右。

由于很多失地农民缺乏必要的非农产业谋生技能,加之征地补偿中存在一些不公正不公正现象,他们的生产生活也面临较大困难。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向社会释放出大量的下岗职工。

目前,包括困难下岗失业人员等在内的城市低保对象约3000万人。

此外目前,分布在各地的进城务工人员有一亿人左右,这表明农民工不仅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社会群体,而且因缺乏相应的保障,更易遭遇各种意外风险导致陷入生活困境,如近几年不断增加的农民工工伤事件(许多甚至是恶性事件)以及许多农民工处于孤立无援或生活贫困的境地.更为严重的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如果考虑其实际生活环境及抵御疾病和灾害的需要,他们也应属于城市贫困人口之列.

我国是一个多灾国家,每年不同程度地遭遇各种自然灾害袭击者达亿人次,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意外事故受害者。

因此,每年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不同程度的援助才能摆脱灾难和困境的城乡居民,全国约有4000~5000万人。

[2]我国已经成为老龄化国家,他们当中的部分老人也将列入贫困人群。

二、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障覆盖率不高

从一般意义上讲,国家应该使全体劳动者都享有社会保障。

但目前我国法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实行,部分城镇从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基本在社会保险制度覆盖之外,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也被排除在该社会保障之外。

在农村,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窄、层次低、地区发展不均衡。

我国农民人口有9亿,占总人口的70%左右,经过改革开放,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虽然有所提升,但与城市人口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据《2009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报告》,截止2008年年底,农村参保人口达到4284。

3万,也就是说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不足5%.另外可以发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域统筹不足,东部的社会保障水平要高于中西部,且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

农民看病问题也是十分突出,即使农村实行了医疗合作制度,生个感冒之类的小病还可以应付一下,但若得了大病或需花钱较多的病则有的因无钱治疗只好不治,有的则倾家荡产为治病,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比较突出。

以上种种,说明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我国广大农村人口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此外,长年在外打工的处于流动状态的农民工以及在城市中找工作、有固定住所、稳定收入的被城市化了的农民的社会保障情况也不容乐观。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字显示,外来农民城市化后,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比例分别只有3.4%和2.7%。

2、有关城镇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科学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和关心下岗职工的生活和再就业问题,全国多数地方建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并颁布了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一般只能领到200元左右的基本生活费。

然而,全国还有部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协议期满,由于企业拿不出补偿金而无法解除劳动关系。

还有一些未进再就业中心的下岗职工,既未领到基本生活费,也未能进入“低保"行列,生活没有着落还在单位“挂着"的职工,有的也难以领到最低生活保障。

3、我国人口老年化对社会保障产生巨大压力

目前我国人口总量较大,老年人口比重也不断攀升,已经步入了老年社会。

不断加剧的老龄化人口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

社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以外的老龄人口数量不断攀升,他们的生活和就医都成了大问题.特别是一些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的老人的社会保障情况更令人担忧.虽然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八条明确规定:

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者扶养人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

但事实上,城市里还有相当数量的老人处于无人管、无人过问的状况,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二)弱势群体形成成因分析

1、社会优胜劣汰的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必然会导入市场竞争,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优胜劣汰效应。

其结果客观上使大多数人富裕起来的同时,也使一部分人沦为竞争的失败者和贫困者.再者是追求效率的“双重效应".正效应是为了追求效率,一些国有企业在分配上拉开档次和差距,而合理的差距是社会和企业保持活力所必须的;负效应是因为资源的有限性与稀缺性不能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物质需要,故一部分人因为生理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不知不觉地沦为收入水平低下的社会“弱势”群体。

2、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原来那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化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就出现了“机器吃人”的现象,即原来需要很多劳动力才能完成的项目或工程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依靠先进的机器设备加上极少的劳动力就可以完成,这就必然导致其中一些人面临下岗。

3、利益分配机制的转变

在市场化、全球化的过程中,在众多利益的选择中,政府无力保护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免受损失,这样,就使某些社会成员进入“弱势”群体。

具体原因主要包括:

一是家庭劳动力少、或工资低、或长期下岗失业,但再就业困难而需要扶养的人口较多;二是因家中成员长期患病无力负担而致贫;三是孩子上学负担过重导致家庭贫困;四是退休工资微薄难以维持正常的生计.农村的情况就更为复杂。

除上述原因外还存在自然条件不足、自身技术缺乏或劳动力少、缺乏必要的生产条件等,再加上政府制定的有关政策不到位,农耕负担过重,使他们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

4、农村基础教育的薄弱

薄弱的基础教育是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

贫乏的教育造成了农民素质普遍低下,许多农民难以接受科技知识,故农业生产条件难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农村社会文明难以得到显著改善和长足发展。

一个农村家庭要培养出一个文化人,就要攒钱供孩子上学,而且现在上学花费很大,自己则愈加贫困;而那些上不起学而辍学的孩子,则迅速沦为我们所谓的“文盲”,不断地重复着他们父母的命运.这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问题的直接原因。

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文盲存在于农村,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农民始终无法翻身.

5、个人的原因

(1)失业者和下岗职工多为文化素质不高、技术能力低的一般工人,这是弱势群体普遍存在的一个明显特点.随着我国城镇就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人员的需求在大幅度下降,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就业人员的需求在迅速增加,但文化素质不高的人员是很难进入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就业队伍的。

(2)弱势群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现代法制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缺乏权利观念,当其权益遭受侵害之后,由于救济无门,只能自我承担。

他们愿意放弃一些权利,去赢得一些情理,以改善同周围的社会关系。

这是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在作祟,这种落后的权利观念是弱势群体权益屡屡受损的重要原因,也是其难以接受现代法制思想,不能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关键。

(3)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