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情感教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6742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情感教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情感教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情感教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情感教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情感教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情感教学Word下载.docx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情感教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情感教学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情感教学Word下载.docx

在教学方法上,重教条式讲授,轻情感投入。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缺乏动之以情的教育,便很难做到用自己高尚的情感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疏通思想渠道达到陶冶学生情感的目的,更谈不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呼唤情感教学。

一、新课标下情感教学法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意义

(一)情感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当今社会在日益重视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十分注重把社会需要同促进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紧密联系起来。

此外,重视情意能力在人的成长发展中的作用,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与单纯以知识获得和智能训练为目标的智力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情感教育是根据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和现代社会对人的和谐发展的要求所实施的一种教育活动。

1、关于情感教育的一般涵义

(1)情感与情感教育

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和否定的心理反应。

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

”(《现代汉语词典》)。

情感是个体心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重要表征之一。

关于情感与情绪的关系,《辞海》是这样解说的:

“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如道德感、美感、荣誉感等。

但在实际生活中,情感的产生会伴随着情绪反应,通过具体的情绪才能表达出来;

而情绪的变化又往往受情感的控制。

对于以情感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情感教育”的涵义,不同学派从各自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各执一词,众说纷纭。

在综合了各种各样的情感教育表述的基础上,欧洲情感教育组下了一个比较折中的定义:

“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紧密关联的,以促进学生的态度、信念、自尊、情绪等情感素质,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社会适应技巧形成为归依的教育过程。

”[2]

(2)情感教育的特征

情感教育的主要特点在于强调以人为本,主张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动机、兴趣及潜能,注意启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教师堪称启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同时,情感教育强调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轻松和乐趣。

我国中学政治课致力于贴近学生生活,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社会主义爱国情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

因此,可以说,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的实现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

具体来说,情感教育包括下面三个特征:

第一,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既相对又相容。

它认同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但是,它把情感作为人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并贯穿在全面教育之中,促使个体的情感潜能在新的教育氛围中发生新的质变,达到人的素质的整体性提高和人性的完满发展。

第二,情感教育是着眼于人的潜能综合开发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

情感因素渗透在德、智、体、美等各育之中,使各育实现功能性的统一,使影响人全面发展的道德、认知、审美和价值观念等因素处于最佳的融合状态。

第三,情感教育追求的目标是使人的情感系统同认知、意志和行为系统平行发展,互为手段,互为目标,达到和谐一致的发展状态。

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过程使学生的情感达到某种目标状态,又是一种教育方法,促进德智体美等各育在新的层面上的整合。

2、情感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1)情感教学法的涵义

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一定教育手段,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得到发展的积极化的教学活动。

[3]我国教育学者袁福成先生提出,情感教学法就是“动之以情入手,最终达到晓之以理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4]

(2)情感教学法的效应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振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每个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现代国际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

某著名心理学家在某学校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随机地从名单上抽出几名学生,告诉老师他们都是可造之材。

一段时间过后,该心理学家发现那批学生真的提高了很多。

正如雅斯贝尔斯说:

“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

”学生的心灵是稚嫩的,一个成功的教师的成功与否不仅在于教学手段的高明,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呵护心灵,用期待的心情与学生交流。

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可以发挥其能力的80%-90%。

因此,只有掌握情感教育的理论知识,把情感教育转化为情感教学法,才能彰显出教育的本质,体现出教育的人本思想。

(二)思想政治课需要情感教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

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较浅,活泼好奇,乐于接受富有情感因素的教学方法。

以此而言,思想政治课需要情感教学。

1、新课标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新要求

2003年5月13日我国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国家对中小学基础教育也更为高度重视,新课标对中学思想政治课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

新课标明确指出:

“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

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新课标、新教材是教育专家在总结了长期以来国内外思想教育得失的基础上,用全新的教育理念主导编制的,是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是新世纪思想政治教学的航标。

概括而言,新课标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新要求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从注重知识点转向注重情感教育和行为交流。

新课标规定的知识目标主要用:

“了解”,如“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发展的途径”、“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等。

第二、从培养灌输论转向学习论。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问题,用自己的行动去参与、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想象、分析、甄别,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认知过程去获取知识,将知识和技能融于过程和方法之中,在情感体验中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生活,让学生学会学习。

第三,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评价是动态的,全面的,通过形成性和终结性进行教学评价。

只有深入了解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

2、新课标下情感教学法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

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学记》中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意思是学生只有在情感上接纳教师,在人格上去尊重教师时,才能听从老师的教诲,模仿他的言行。

教育学者夏沔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003年在英国沃里克大学国际教育研讨会上,各国教育专家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以及情绪。

它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他们的自尊,关注每个学生能够感到身心愉悦,更为重要的是关注他们与别人之间的关系的效果,人际关系和社会技能是情感教育的核心。

”[5]因此,在新课标下,情感教学法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作用更显得至关重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从教学过程来看。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

通过这个交往过程和活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态度,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

实施情感教学,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传递教学内容而与情感无关的管道,而应是一个产生教学目标效应的情感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而且能够充分获得解放与自由。

第二、从教学任务来看。

思想政治课是和其他学科的教学,虽然都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标,但是,思想政治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为首要任务,不同于其他学科侧重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

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后,并不等于就一定信仰马列主义,更不一定在实践中按照马列主义的立场、方法、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以全新的视角考察思想政治课的现状,以新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过程,遵循情感的发生、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情感的教育功能,并将学生的情感发展作为目标之一,进行情感教学。

第三、从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来看。

新的课程体系打破了过去以知识接受为本位的教材结构,注重教学过程内含的情感成分和外显的体验活动,以图促进学生生命潜能的开发和完整人格的建构。

为此,《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教学目标。

这是首次在教学目标体系中确认了情感维度的价值。

课程标准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育思想体系,认为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教育活动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心灵互动,便是对这一资源的开发,这种开发既是受教育内容感召而引发的外在回应,也是作为活动主体的师生的内在需求。

在此基础上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有关情感方面的要求进行如下的认识应该是更为准确的:

课程标准比过去更加深入地认识情感态度对知识认知、能力习得的作用,并把情感质量和情意能力作为必要的目标指向予以确定,同时将有助于情感生成和提升的各种资源纳入课程教学之中,而且更加强调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以及人文性。

无论是从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任务而言,还是从新课标的要求来看,情感教学法都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那么,当前我国的中学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情况如何呢?

二、对当前我国中学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对当前我国中学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对于探究新课标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法具有极大的意义。

但是,此类的调查是一般教育者和学习者难以完成的工作。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科学、详细地说明这一问题,在此部分引用卢家楣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从情感维度系统优化中学教学的研究》——对全国中学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现状的教师和学生调查。

(一)对全国中学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现状的教师调查[6]

1、调查对象

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区共7个,包括上海市、杭州市、界首市、郑州市、武汉市、成都市、延安市。

每个地区又随机抽取3所中学:

1所重点中学、1所一般中学和1所市郊农村中学。

问卷调查涉及的任课教师有839名,其中男教师400名,女教师439名;

中学教师315名,一般中学教师271名,农村中学教师253名。

2、调查结果

(1)对当前中学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的状况的基本估计

在调查中,当问及“与认知因素相比,当前中学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的情况怎样”时,选择“很重视”和“重视”的教师只有32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38.8%,也就是说,有占总数61.2%的教师认为在当前中学教学中对情感因素的重视未到位。

(2)对当前中学教学中从情感维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性的认识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认为教师在当前教学中是否有必要进行以情优教,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时,对此做出肯定答案的人数高达827人,占总数的98.6%。

(3)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现状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认为当前教学中自己对情感因素的运用的情况是怎样的”时,选择“总是运用的教师仅仅只有4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5.5%.有占总数46.7%的392名教师能“经常运用”情感因素来优化教学,占总数40.6%的341名教师能“有时运用”情感因素来优化教学,而完全未运用情感因素的教师几乎没有,仅占总数1.1%。

(4)在中学教学中教师运用情感因素的主要困难

当问及“你认为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困难主要在于什么”时,选择的这六项困难依次是“应试教育牵制”、“缺乏方法”、“学生素质差”、“缺乏理论”、“缺乏精力”和“转变观念”,其选择的人数分别占总数的41.6%、37.5%、29.9%、27.2%、26.6%和21.5%。

.

(5)中学教师考虑学生的需要状况

从调查问卷中发现,只有59.7%的教师总是或经常考虑学生的需要,有32.9%的教师知识有时会考虑,更有7.3%的教师只是偶尔或根本不考虑学生的需要。

(二)对全国中学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现状的学生调查[7]

调查中,在全国选取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方和学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21所中学。

(1)学生对以情优教必要性的认识

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学生普遍认为教师有必要通过以情优教来提高教学效果,认为“有迫切的必要性”、“有必要”、和“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人数高达95.1%”,只有4.9%的学生认为“不太必要”或“没有必要”。

(2)学生对于目前教师以情优教实际状况的感受

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学生认为目前教师在教学中较少做到以情优教:

只有11.2%的学生认为教师“总是”或“经常”以情优教,而80.3%的学生认为教师只是“有时”或“偶尔”以情优教,另有8.5%的学生则认为教师根本“没有”以情优教。

(3)学生感受到能较好运用情感因素的中学教师的比例

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学生在平时上课时感受到能较好运用情感因素的中学教师比例不高,大约只有三成(31.27%),而感受到运用情感因素差的中学教师比例则很高,约近五成(48.54%)。

(4)学生学习兴趣的状况

从总体行看,我国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很高,选择学习兴趣“一般”、“不太有兴趣”、“根本没兴趣”的人数占46.8%,而“很有兴趣”的人数只占15.9%。

(三)对全国中学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现状的分析

从以上引用的调查报告,结合文献材料及实证考察不难发现,我国当前中学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轻情”的现象。

1、具体而言,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忽视情感教育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教学目标上,偏重于认知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是完善学生人格。

但是当前一些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应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多重视理论灌输,而忽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情感教育,其结果是中学生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德行分离。

第二,在教学方式上,重教条讲授,轻情感投入。

作为教师,如果总是以教者的形象站在讲台上,面无表情,生硬地将知识塞给学生,这种僵硬的、灌输型的课堂教学,必然会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反感,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丧失学习的兴趣。

从以上的调查中可以发现,中学教学中重知轻情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行动上,而非认识上。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广大教师对教学中情感因素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但真正付诸教学实践的甚少,对学生需要考虑地也很不够。

2、导致中学教学中重知轻情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对情感教学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

大多数教师认为情感教学局限于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方面,没有意识到情感在“促进个性”,“提高认知加工水平”、“优化情感品质”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缺乏情感教学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大多数教师对教学中的情感目标缺乏起码的了解,因此对情感教学法的运用知识凭借经验和感觉,因此实施难以达到系统性和科学性。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情感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精神需求,注意调动一切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感情需要,学生感到有需求时才能愿意学,感到有迫切需要时,才能认真学、主动学,真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为了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要选择科学性、诱导性、形象性、情感性、和谐性、艺术性强的教学方法,增加教法的感情色彩。

另外,还要灵活运用多媒体,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新颖、形象、直观、艺术化的特点,可以创造出悦目、悦耳、悦心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事,如临其境的感受。

做到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人,形美以感目”。

(一)创设富有情感因素的教育情境——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作用,这就是“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

[8]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富有情感因素的教育情境,达到以境育情。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愿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活动,要实施情感教学,促使学生情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教师所希望的情感品质,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感。

当政治教师走进课堂,端庄的仪表、稳健的步伐、微笑的表情、和蔼的目光,首先能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另外,发挥语言和表情的作用,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喜欢政治课堂,喜欢学习。

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这样他们才会“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处于压抑、紧张的课堂气氛中,要激活他们的思维力、创造力,唤起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只能是一句空话。

2、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好学

首先,展现教材知识的有用性。

经过课程改革之后,政治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在讲授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更多地贴近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难题,让学生感到政治课程的有用性。

其次,满足学生成才的需要。

例如在给初一新生上课时,可以讲述一个真实的孩子身处逆境,百折不饶,终于取得成功。

然后让学生知道――智商是成才的基础,情商才是决定人成败的关键,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

成功是每个人所向往的,成功的核心因素就是良好的心理素质。

3、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乐学

首先,联系热点、焦点,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生的世界观开始逐步形成,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点、焦点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政治课教学中,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实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正确对待,将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

其次,运用现代多媒体,增强教学吸引力。

创设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场景,能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产生情感体验。

思想品德教学中,激发情感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利用图片、故事、诗歌朗诵、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进入情境,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恰当地选择现代化教学工具教学,例如收录机、电视机、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影碟机等等。

适当使用这些工具能让教学更具强烈的感染力。

(二)发挥师生关系的情感教育功能——以情育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渗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

”传统的“师道尊严”对学生缺少应有的信任与关爱,而新课标下的思想政治课堂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价值和创造性,关爱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为每一个学生有个性的成长发展服务。

1、情感投入,以爱结情

“以爱动人,以爱育人”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关键,得到教师的爱是每个学生起码的心理需求。

教师对学生的爱,必然会唤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依赖和敬佩,教师投给学生一份爱,学生就会回报一份情。

学生对某位教师感情越深,就越爱听他的课,这就是“亲其师,而信其道”。

2、师生互动,情感交融

首先,导学式教学法。

包括导入、导读、导议、导结和导练等环节。

导入要求教师导入激情、设计新颖、刺激的情节,形式多样,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读,要求教师要创设有激情的内容。

导议是为了激发学生质疑。

导结,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小结,梳理知识。

导练,教师要有针对性精选精练。

其次,活动式教学法。

在活动前,教师指导学生分组,指定任务,搜集整理资料,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和分享。

课上,老师要尽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给学生展示自己成就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活动中教师要恰当运用激励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最后,对话教学法。

平等的环境是对话的前提,教师要创设出民主、和谐的气氛,为和谐对话搭建平台。

(三)在社会实践中激发情感——以行育情

作为人的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总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实践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和源泉。

新修订的中学政治《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份,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高峰期——青春期,这是他们从儿童向成年过渡的“心理断乳期”。

[9]在这个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的阶段中,他们的自我意识、社会认同感、社会意识都得到了增强,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各种需要。

他们热情活跃,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及参与感。

而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教学是一种封闭的、孤立的教学,缺乏富有情感色彩的社会活动,使其很难完成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加深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满足其情感需求。

例如,在学习《经济常识》时,就布置学生到农贸市场、超市等地进行社会调查,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在学习《法律常识》时,就请执法人员到校做讲座,并组织学生参与旁听开庭审判;

在学习《职业道德》时,就让学生深人到相关行业,亲身体验。

同时紧密配合思想政治课教材改革,多增加可实践、可操作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和观察,情感与乐趣化为一体,把客观上的“要我学”内化为主观上的“我要学”。

思想政冶课教师还要主动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给学生创立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环境,引导学生分清美丑善恶;

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潜移默化,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到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社会大课堂接受锻炼,通过“青年志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