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关于醉驾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6485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关于醉驾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外关于醉驾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外关于醉驾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外关于醉驾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外关于醉驾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外关于醉驾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国外关于醉驾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关于醉驾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外关于醉驾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纳逊,她被称为是“第一位反醉酒驾车的母亲”。

1900年12月27日,身材高大的凯丽·

纳逊,手提一把斧头,开始了她斗争之旅。

她奋力捣毁了一个酒吧间里存放的大酒桶,称这些酒吧是“毁掉人们性命的制造所”,因为就在圣诞节期间,她所在的小城出了车祸——马车夫醉酒驾车造成了新的孤儿寡母。

从此,凯丽的大斧出了名,她走到哪里,哪里的酒桶就成为碎片,为此她被逮捕过30次,凯丽却不为所动,在她的有生之年,凯丽带领着许多母亲和妻子们,为他们被醉鬼夺去生命的亲人伸张正义。

至今,反醉酒驾车母亲协会仍是美国宣传和抵制“酒司机”最重要的力量。

由此可见,不仅美国政府严厉打击酒驾醉驾的现象,民间自发的组织也为了各个公民的安全不懈努力着。

瑞典:

对超过酒精浓度的司机,重者将坐牢2年,轻者被扣驾驶证1年。

司机血液酒精浓度超过0.2‰驾驶车辆第二次被发现,将面临终身吊销驾驶执照的处罚;

如果发现血液酒精浓度超过1%,将最高判处2年监禁。

改过自新至少30天:

如果发现司机在饮用了两罐啤酒后开车,那么就得交出执照。

他同时还会收到一张出庭应讯的传票,到法庭上面对驾驶法审判。

酒后驾车司机还会被送入复员中心改过自新至少30天,费用自付。

德国:

凡是未满21岁或者尚在实习期的驾驶员,一旦抽检发现血液中含有酒精的,无论是否达到法定的酒精浓度标准,均视为酒后驾车,并将处于125欧元和扣两分的处罚。

在实习期内的,警察将对其加重处罚,将实习期从2年延长到4年,并强制其参加交通法规培训班,直至毕业才能重新拿回驾照。

对青少年酒后驾车行为,德国实施了“零容忍”政策:

凡是21岁以下或者尚在实习期的驾驶员,一旦饮酒,无论其血液中酒精含量是否达到法定浓度,均被视为酒后驾车,处以罚款和扣分。

大多数德国人都严格遵守禁止酒后驾车的相关法律法规,酒后驾车被视为极度不尊重他人生命安全的行为。

180天监控观察:

德国从本世纪以来,加强了对醉酒驾车的管理。

司机血液中酒精含量0.03%就罚款,到了0.05%就吊销驾驶执照一个月;

如果再犯,将处罚更高的罚款,并吊销驾照三个月。

此外司机还要受到180天的监控观察,在此期间不得饮酒,违规者将面临终生不得驾车。

对驾驶商用车辆的人,绝对不能沾酒。

法国:

法国交通部门的数据统计显示,该国31.5%的交通事故由超速行驶造成,所以法国警察对超速驾驶者毫不留情。

法国法律对酒后驾车的处罚相当严厉。

如果司机血液酒精含量每毫升超过0.5毫克低于0.8毫克,要根据情节处以135欧元至750欧元的罚款,而且驾照要被扣掉6分。

如果血液酒精含量每毫升超过0.8毫克就要按醉酒驾车来处置,司机可能面临两年的牢狱之灾和4500欧元的罚款,而且法院会视情节吊销司机一段时间的驾照。

这些还都是对初犯者的从轻处罚,如果是重犯处罚会翻倍,也就是说有可能要坐牢4年、罚款9000欧元。

如果醉酒驾车导致事故发生,那么处罚会更重。

如果造成了其他人员重伤,罚款会升至3万欧元,判刑则升至3年至10年不等。

如果醉酒驾车导致他人死亡,则将被判最高10年监禁,罚款可能会升至15万欧元,这还不包括与案件有关的民事赔偿。

对醉驾“零容忍”:

法国是葡萄酒消费大国,警方对醉酒驾车非常敏感,即使司机只是处于轻微酒醉状态,驾驶证也会被注销,并缴纳相当于1000美元的罚款。

如果醉酒司机导致其他人死亡就会直接被判入狱,如果导致受害者受伤,司机必须支付医疗费用等巨额赔偿。

法国的警察,对检测目标的判断力相当准确,他们善于在晚间出动,堵在酒吧舞厅出口处,一抓一个准儿。

他们的辛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车祸事故。

超速50公里是犯罪

  法国交通部门的数据统计显示,该国31.5%的交通事故由超速行驶造成,所以法国警察对超速驾驶者毫不留情。

法国法律规定,超速50公里以上被视为犯罪行为。

2005年,法国政府将超速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在公路上设置1000台自动雷达测速器。

凡是超速行驶的车辆按照严重程度罚款135欧元至3750欧元不等,并按不同情况扣分,同时可并处吊销驾驶证3年或监禁3个月的严厉处罚,甚至可能没收车辆。

  法国电视一台曾播出吕克·

贝松的飙车大片《出租车》,激起了法国民众严重不满。

法国三大汽车制造集团相继在新车型上配备了限速装置。

一旦速度被设定,即使司机再踩油门,汽车也不会加速。

  对于酒后驾车,相关法律规定:

即使只是属于微醉,司机的驾驶证也会被当场注销,如果醉酒司机导致其他人死亡就会直接被判入狱,如果导致受害者受伤,司机将支付巨额赔偿。

英国:

英国人嗜酒,饮酒和看戏几乎构成了人们夜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伦敦,你常常能够看到市区遍布的酒吧内挤满了人,很多人宁愿站在外面也要举杯畅饮一番。

酒后驾车便成了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英国法律对酒后驾车管理得非常严格,初次酒后驾车,便会被吊销驾照一年。

此外,英国交通部计划给予警察更大权限监督司机是否存在酒后驾车行为。

无论车辆行驶状况是否正常,警察均有权要求司机停车接受酒精测试。

司机如果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检查的话,可被视作酒后驾车。

  3次酒后驾车吊销驾照109年:

英国对酒后驾车处理是,初犯吊销驾照一年;

重犯者吊销驾照3年,外加1000英镑罚款;

如果在10年内共有3次被判酒后驾车,那么就要吊销驾驶执照109年,开车无望了;

一旦发生事故,终身不能再开车,而且还要重罚。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对于违反交通规则的处罚方法有:

一是累计扣分,二是罚款,三是吊销驾驶执照,四是取消驾驶资格,五是监禁。

小车超速一般罚款2200澳元,并处暂停驾驶3个月。

对醉酒驾驶员,如系初犯,罚款10美元;

如系重犯,要处10年有期徒刑。

除判刑外,还要把驾驶员的姓名登在报纸上的《酒醉与入狱》大标题下示众。

在新南威尔士州,血液酒精浓度超过0.2‰,就将受到最高1年坐监的刑罚。

  酒司机报纸曝光:

澳大利亚善用人们的羞耻心对醉酒驾驶员进行处罚。

如果醉酒驾驶员只是初犯,会受到罚款的处罚;

如果屡教不改,那么要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而且还要把此人的姓名登在当地的报纸上,报纸专栏用《酒醉与入狱》为题,公布示众。

新加坡:

酒后驾驶,初犯者将受到1000至5000新元的罚款或者长达6个月监禁;

重犯者强制监禁1年,并且处罚金3000至1万新元;

累犯者的罚金为3万新元及最长10年的监禁。

马来西亚:

一旦发现酒后驾车者,立即予以拘留,并将他的妻子也一同拘留,关在一起,令其妻彻夜教育丈夫。

印度: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每天行驶在街头巷尾的机动车中,有将近45%的车辆是由刚饮过酒的司机驾驶的。

针对屡禁不止的酒后驾车情况,印度政府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出台了相关法规。

即使从现在的角度讲,当时的法规也相当苛刻:

倘若司机体内酒精浓度超过0.03%,就会被认定为初次犯罪。

日本:

日本人口多而道路窄,酒后驾车同样成为棘手的社会问题。

对于醉酒驾车,日本法律并无准确数值规定,执法人员会根据驾驶员饮酒后的表现和酒精对其形成的刺激,例如是否能够正常驾驶,是否站立不稳,是否不能走直线等进行相应的判断。

醉酒驾驶者,处两年以下徒刑或10万日元以下罚款。

带有酒味驾驶者,处3个月以下徒刑或5万日元罚金。

醉酒驾驶两次以上者,将被判处6个月徒刑。

对于醉酒驾车者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100万日元以下罚款,并当场吊销驾照,3年内不核发驾照;

饮酒驾车者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万日元以下罚款;

醉酒驾车造成人员死亡的驾驶员将被当场吊销驾照,且10年内不核发驾照。

对于醉酒驾车司机的同乘者和供酒人,也要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万日元以下罚款。

日本《道路交通法》设有“车辆提供罪”、“酒水提供罪”和“同乘罪”等罪种,将酒后、醉酒驾驶犯罪的多种共犯行为分别入罪。

这样的规定体现了对于危险驾驶行为的严厉惩治,但也有惩罚面过宽之嫌。

我们认为,新增设的危险驾驶罪中,对于向疑似危险驾驶行为的人提供车辆、酒类或者毒品以及同乘的行为,不能一概认定为共同犯罪,要根据行为人提供时是否明知被提供人正在或者将要从事危险驾驶行为予以慎重对待。

 日本:

醉驾者被判处入狱监禁20年

  日本是一个对酒后驾车、醉酒驾车的处罚在法律上趋严规定的国家。

纵使无伤亡事故发生,最高亦可处拘役3年(旧法规为2年)。

当驾驶员血液中酒精浓度超过0.05%时要判两年以下劳役,罚款5万日元,吊销驾驶执照,同时追究向驾驶员供酒者的责任。

醉酒开车两次以上要处六个月的徒刑,违章者被关在特殊的监狱里,令其盘腿静坐反思,检讨自己的错误。

  而就在今年5月,日本福冈一起酒后驾车案的判决,再度引起了日本社会极大的关注。

两年前,22岁的肇事司机今林大,在酒吧喝酒后超速驾驶,在跨海大桥上追尾一辆驶往福冈的吉普车,导致吉普车冲出大桥护栏坠入海中,车内3名幼儿因撞击加溺水无一生还。

此事在日本引发了极大的社会震动。

在该事件中,孩子父母侥幸逃生。

在限速50公里的跨海大桥上,今林大把小车开到每小时逾80公里,撞了前面的车子,不但没有刹车,反而继续加速。

当时该事件就上了《读卖新闻》的头版头条。

事隔两年多之后,这场日本举国关注的官司有了结果。

今林大“危险驾驶致死伤害罪”成立,被判监禁20年。

  在2001年,日本把违法驾驶导致死亡者的最高刑期提高到15年。

2005年,日本又将酒后驾驶导致死亡者的最高刑期提高到20年。

今林大被判20年,法理依据就在此。

很显然,这是一个趋严的法律架构。

  在2001年以前,日本关于交通肇事的法律规定,与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比较接近,最高只能判处5年有期徒刑。

而在2000年,发生了“小池大桥案件”,无照驾驶者在人行横道轧死两名大学生。

有关报道说,日本法学界和民间人士由此发起了对法律进行修订的运动,37万余人联署签名要求修改法律,惩治恶性交通肇事行为。

  2001年12月25日,关于“危险驾驶致死伤害罪”的新法通过施行,在2007年还增加了对摩托车肇事同样严厉惩治的条文。

严刑的威慑力是显见的,除了那个22岁的今林大酒后傻呵呵地大撞吉普车,近年来在日本已极少发生酒后开车伤人的恶性事件。

  对于超速的处罚,日本2008年实施的新《道路交通法》非常严厉。

一般的超速会根据超速多少增加罚金。

日本人一年有16点,因为违规超速会被扣点数,扣完不但要罚钱还要上课更可能被吊销驾照。

如果超速行驶危害公共安全,有可能面临服苦役半年的命运。

如果超速不多,需缴纳800美元罚款。

加拿大:

民间自发组织反醉驾协会

“反对醉驾母亲协会”民间组织,是反对醉驾最有影响的全国性组织。

这个协会从2007年起同加各地警察局一起推出“911运动”,只要公众看到疑似醉驾者,都可拨打“911”报警。

尽管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加拿大对“醉驾”显得较为宽松(加拿大规定的驾驶员血液酒精浓度合格标准为每升0.8克,而其他发达国家是0.5克),但加拿大醉驾事故死亡率较低(十万分之二点六一),因为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相比,加拿大拥有很多如“反对醉驾母亲协会”这样的反醉驾民间机构,他们在推动政府立法、协助警察纠察以及向公众宣传安全驾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俄罗斯 造成事故的判五年内监禁

 俄罗斯《反酗酒法》规定:

驾驶员最多的饮酒量相当于一杯啤酒的量为限,行车过程中驾车人不得喝酒,酒后行车如果是初犯,会被取消一至三年驾驶资格;

再犯的话,就会受到三至五年不许开车的处罚。

如果因饮酒造成交通事故,驾驶人员将受到五年以内监禁,罚款、吊销行车执照,剥夺终身驾驶权利等处罚。

波兰:

酒司机难找工作

  波兰警方则更进一步,抓到醉酒司机就把他们的姓名、年龄、所驾驶汽车的型号和牌照、被扣地点和当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外加司机近照,都上传警方专设的网站,再发给全国的大报刊,在指定的版面上曝光。

这一招比单罚款更让人“难受”,这对找工作,做生意都会有负面影响。

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

在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三国,警方会对被拘留过的醉驾者发放以字母“O”开头的特殊牌号。

遇到带这种号牌的汽车,行人会“敬而远之”,警察也会严加监督。

西班牙:

西班牙交通法规对于酒后驾驶车者的处理近年来逐渐加重。

2007年西班牙议会修改了道路安全法规,将酒后驾车列入刑事处罚范围。

按照西班牙现行法规,如果司机的呼气酒精浓度超过每毫升0.25毫克,就属于酒后驾车;

对于职业司机和驾龄一年以下的新手来说,这一要求更加严格,呼气的酒精含量不能超过每毫升0.15毫克。

交通执法人员在进行检查时,如发现司机呼气中的酒精含量高于每毫升0.6毫克,那么不管有否造成交通事故,司机都会面临刑事处罚,将被判处3到6个月的监禁或者处以高额罚款加上31天到90天的社区劳动,同时吊销驾照1年到4年。

墨西哥:

墨西哥规定每100毫升血液中含有超过80毫克酒精即为违法。

违法司机要被强制送到墨西哥城郊一环境极差、饮食难以下咽的拘留所拘留20至36小时,并扣6分。

墨西哥尤卡坦州对普通私家车司机酒后驾车最高可判5年有期徒刑,公交驾驶员则是10年。

圣路易斯波多西州对酒后驾车可判处吊销驾照16年。

土耳其:

土耳其对酒后驾车的驾驶员,由警方押出城至20公里外的地方,然后强迫他步行回城。

瑞士:

瑞士可以把每宗交通违例看作醉酒驾车对待,而司机也有权利证实自己没有醉酒,如果属于重犯,就会被判至少三年监禁。

 新西兰:

 加大对20岁以下和反复酒驾司机打击力度

新西兰政府日前修改交通法,拟对因酒后驾驶和危险驾驶致人死亡者实施更加严厉的法律制裁。

修改后的交通法加大了对20岁以下司机和有醉驾前科司机的打击力度,规定这两类司机的非醉驾标准是血液酒精含量为零。

此外,有关部门还打算在有醉驾前科者的车上安装“防醉驾”装置,这样驾驶人员在饮酒后将无法启动汽车发动机。

  根据统计,新西兰每发生3起致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就有1起与驾驶员饮酒有关。

目前,新西兰社会上有越来越强烈的呼声,要求把酒驾标准从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毫克降为大于或等于50毫克。

韩国:

近年来,韩国政府对《道路交通法》中有关“禁止醉酒驾车”的条文进行了数次修改,并不断加大处罚力度。

在2009年10月起实行的新条文中,“酒后驾驶及拒绝酒精检测”的处罚规定由此前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和500万韩元(1美元约合1182韩元)罚款,提高至3年以下有期徒刑和1000万韩元以下罚款。

  韩国打击醉酒驾车的严厉程度从最近宣判的一个案例中就可以看出。

今年4月7日,韩国冬奥会短道速滑队教练崔光福酒后驾车,并在小区内与出租车发生追尾。

韩国法院于7月中旬做出判决,判处崔光福有期徒刑1年,缓期两年执行,并罚崔光福做80个小时的社会义工。

世界主要国家的关于“酒后”驾车的标准

各国

德国

美国

中国

日本

瑞典

酒后的标准

0.03%

0.08%

0.2%

0.05%

0.02%

我国关于醉驾与酒驾的研究

1、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

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仅仅限于行政处罚,并没有规定刑事责任,与国外相比,属于比较宽松的处罚措施。

至于酒后特别是醉酒(酒精中毒的俗称)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社会危害结果的情形,有人认为酒后驾车撞死人已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交通肇事罪”,而是涉嫌“间接故意杀人”。

因为,驾车人“撞死人”虽然不是出于直接故意,但他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甚至可能剥夺他人生命,但放任自己的行为,导致他人死亡,因此涉嫌间接故意杀人。

类似的行为还有无证驾驶、病车上路等。

就这一问题,有学者则认为,刑法上说的这个“明知”有特定的含义,“明知”的后果必须是必然发生的,而不是可能发生的,而酒后驾车与撞死人之间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

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首先是过失,而不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所谓直接故意就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而间接故意就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如果基于间接故意的心理,行为人对结果的发生与否往往漠不关心,态度两可。

客观上,行为人也没有积极利用相关条件有效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而如果出于过失,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反对、否定态度。

一般而言,酒后驾车的人不管客观上多么力不从心,但主观上对撞人这样的结果肯定是持反对态度的。

因此,酒后驾车撞人不是间接故意,而是过失,只能以交通肇事罪论处。

从相关医学知识也不难认定,醉酒的驾驶员对危害结果并非明知,主观上并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

从医学角度对饮酒进行研究,这样对饮酒过量引起人体变化有了更科学的认识。

医学实验表明,人体过量饮酒后,在第一阶段,酒精溶入血液,引起神经功能的兴奋作用,大脑与小脑由于酒精的刺激明显处于紧张状态;

表现在行动上,意识思维清楚,行动敏捷能够控制。

第二阶段,由于脑神经的过度兴奋,转而首先是小脑进入抑制状态,但由于大脑仍处于兴奋,表现为思维清楚,记忆力减退,手脚有轻飘的感觉,动作不完全服从大脑控制。

第三阶段,大脑与小脑均处于抑制状态,表现为睡觉或昏迷,严重者可能死亡。

2.我国酒后、醉酒驾驶犯罪的刑罚制裁检视

关于酒后、醉酒驾驶犯罪的刑罚制裁,主要体现为我国刑法典第115条第1款关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第133条关于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规定。

在法定刑的设置上,我国刑法典第115条第1款关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规定是“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我国刑法典第133条关于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则分为三档,即“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我国关于酒后、醉酒驾驶犯罪的刑罚制裁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对过失的酒后、醉酒驾驶犯罪,法定刑设置很轻。

根据我国刑法典第133条的规定,在过失的情况下,对酒后、醉酒驾驶犯罪,最高只能判处7年有期徒刑。

而同样的情况,在日本可以判处15年有期徒刑,在英国可以判处10年有期徒刑。

相比而言,我国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设置非常轻。

第二,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法定刑相差悬殊。

根据我国刑法典第115条、第133条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在同样是酒后、醉酒驾驶致1人重伤的情况下,对过失的酒后、醉酒驾驶致死的,最高只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11],而对故意的酒后、醉酒驾驶致死的,则最低可判处10年有期徒刑、最高可判处死刑。

两罪的法定刑相差幅度较大。

第三,在法定刑的设置上,没有体现出酒后驾驶与醉酒驾驶的区别。

国外不少国家和地区在酒后、醉酒驾驶犯罪法定刑的设置上都区分了酒后驾驶和醉酒驾驶。

一般情况下,醉酒驾驶犯罪的法定刑要高于酒后驾驶犯罪。

如根据日本《道路交通法》规定,对于醉酒驾车者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100万日元以下罚款;

饮酒驾车者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万日元以下罚款。

[12]但是,我国刑法没有酒后驾驶肇事和醉酒驾驶肇事的法定刑进行区分。

3、.我国酒后、醉酒驾驶犯罪的刑罚制裁缺失

关于酒后、醉酒驾驶犯罪刑罚制裁的缺失,主要表现为罚金刑和资格刑的缺乏。

第一,没有规定罚金刑。

对酒后、醉酒驾驶犯罪规定罚金刑,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

如韩国《道路交通法》关于醉酒驾驶罪和拒绝酒精检测罪都规定了1000万韩元以下的罚金。

芬兰刑法典关于迷醉状态下驾驶、严重迷醉状态下驾驶等犯罪中也都规定了罚金刑。

对酒后、醉酒驾驶犯罪规定罚金刑,有利于剥夺犯罪分子的再犯能力,从加强对酒后、醉酒驾驶犯罪的惩治。

我国刑法没有在有关惩治酒后、醉酒驾驶犯罪的条文中规定罚金刑,是一个立法缺失。

第二,没有规定资格刑。

酒后、醉酒驾驶的资格刑主要是指吊销驾驶执照和禁止驾驶。

英国《1991年道路交通法》规定,醉酒或吸毒陷于不适宜状态而驾驶车辆的,剥夺驾驶的期限不少于2年。

在我国香港地区,两次或者多次实施醉酒驾驶犯罪的,一般要吊销不少于2年期限的驾驶执照,并处罚金。

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了暂扣、吊销驾驶执照以及禁止驾驶。

但是,我国刑法中并没有相关规定,而且《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处罚非常轻。

因此,即便在对行为人判处刑罚的同时由公安交通部门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酒后、醉酒驾驶者暂扣、吊销驾驶执照或者禁驾,行为人仍然可以很快重新驾驶。

这不利于对酒后、醉酒驾驶犯罪的惩治与预防。

4、关于酒后驾驶,我国法律规定的处罚相对过于轻微。

因此公安部《关于修改酒后驾驶有关法律规定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有所变化:

(1)醉驾:

纳入刑法调整范围,分为“没有造成交通事故”、“造成交通事故”和“情节特别严重”3个档次。

其中,“造成事故”和“情节特别严重”,处罚标准高于交通肇事罪。

除追究刑责外,增加吊销驾驶证的处罚,延长再次申请的时限;

多次违法者终身禁驾。

(2)酒后:

造成交通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降低起刑点,量刑由“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提高为“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增加拘留处罚,提高财产罚和资格罚力度,多次违法者加重处罚。

(3)同乘者:

不劝阻、不制止酒驾行为,予以罚款处罚。

(4)降低饮酒驾驶和醉酒驾驶的最低标准。

现行标准:

酒驾,指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0毫克至80毫克;

醉驾,指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80毫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