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文档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总结1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6475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文档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总结1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文档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总结1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文档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总结1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文档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总结1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文档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总结1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文档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总结1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文档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总结1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文档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总结1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文档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总结1 Word版含答案 2文档格式.docx

平定三藩之乱

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统一台湾

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

抗击沙俄

为边境人民赢得相对安定的环境,捍卫了祖国领土完整

三征噶尔丹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二、比较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异同

1.相同点

(1)三者在政治制度上均有创新,并强化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发展。

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

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三者都妥善处理了民族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秦始皇派人北伐匈奴,南击百越,设郡县加强管理;

唐太宗恩威并用,既有和亲又有军事征讨,从而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康熙帝平叛、结盟并用,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地区的关系。

2.不同点

(1)统治效果不同:

秦始皇的统治并未使中国进入盛世时期,而唐太宗与康熙的统治使中国进入了盛世时期。

(2)面临民族问题不同:

秦始皇、唐太宗面临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

而康熙帝既面临汉族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也面临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

                  

【例题】 中国古代杰出帝王往往因时因势制定民族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

……将军蒙恬率大军三十万人击走匈奴,取河南地,筑四十四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

汉族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大了北方边境。

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又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

汉族文化技术传入南方,岭南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太宗曰: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

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

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

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

……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

且彼与薛延陀嗜欲略同,彼不北走薛延陀而南归我,其情可见矣。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清以前历代王朝的国家“大一统”,表面上是为长城所阻,实际上是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思想。

这种由区分“内中国外夷狄”到“天下一家”的破局,是从清朝的康熙帝开始的。

康熙帝发现长城的存在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尤其不利于与“三北”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于是否定了修长城的建议。

……康熙帝决策废弃长城,实际是拆除了分割广大汉人与“三北”少数民族的一道隔离墙,不再有内外之分,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李治亭《康熙帝缘何废长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秦始皇管辖边疆地区的措施,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

有何具体举措?

试举两例。

(3)据材料三,分析康熙帝“废弃长城”的重大意义。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可得出移民,根据材料一“筑四十四个县城”可以归纳出筑城,根据材料一“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可得出设县。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可以从传播先进技术和促进民族融合角度回答。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

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可以归纳为民族平等;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任用当地人管理、册封、和亲通婚的角度回答。

第(3)问,根据材料三“清以前历代王朝的国家‘大一统’,表面上是为长城所阻,实际上是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思想。

这种由区分‘内中国外夷狄’到‘天下一家’的破局,是从清朝的康熙帝开始的”可以归纳为改变了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

根据材料三“康熙帝发现长城的存在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尤其不利于与‘三北’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于是否定了修长城的建议”可以归纳为实现了中原与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根据材料三“康熙帝决策废弃长城,实际是拆除了分割广大汉人与‘三北’少数民族的一道隔离墙,不再有内外之分,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可以归纳为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局面。

答案 

(1)措施:

移民、筑城、设县。

意义:

传播汉族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

促进边疆地区发展;

促进民族融合;

扩展疆域;

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

(2)思想:

民族平等。

举措:

设置机构,任用当地人管理;

册封;

和亲通婚。

(3)意义:

改变了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

实现了中原与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局面。

材料题可分为材料型选择题和材料型问答题。

正确找出历史材料题中的隐性突破点,是判断和解答材料题的关键。

(1)标点符号。

尤其以句号和分号的思考价值最大。

因为一个句号或分号就是一层意思,可以提炼出一个要点。

(2)材料的开头结尾。

在一段文章中,开头和结尾往往是核心部分。

(3)题干中的提示信息。

也是仔细审题的一个重要环节,据此能够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和考查方向。

(4)材料中的时间或人物。

时间、人物往往是解题的风向标。

(5)材料的出处或注释。

材料选自的文章和作者及图表的注释都对解题有关键的帮助作用。

(6)分值。

主要针对材料解析题而言的。

量体裁衣,看分答题。

通过分值我们可以判断出答题的角度和繁简。

专题总结(六)

一、归纳认识杰出的中外科学家

1.李时珍

(1)贡献:

《本草纲目》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

(2)评价

①《本草纲目》传到外国,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被称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②1951年,被尊称为世界文化名人。

2.詹天佑

(1)背景: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国家面临危机。

(2)贡献:

主持建成了中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

(3)评价

①为中国建造自己的铁路,为中国科技界在国际上争得一席之地,为中国铁路事业的自主发展开创了新的方向。

②参加保卫铁路的斗争,始终捍卫中国的铁路权益,是中国人的光荣。

③被称为“中国铁路工程之父”。

3.李四光

中国“贫油论”的流传,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建设的需要。

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理论;

创立了地质力学新理论;

大型油田相继发现,打破中国“贫油论”。

①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②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4.牛顿

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早期,欧洲社会发生巨大变革,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有所突破,人文主义发展为理性主义。

发现二次项定理,创立微积分,发现日光的组成,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

①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对以后的天体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人们把“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当作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概括和综合,因此,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奠基人。

②但晚年的牛顿醉心于政治和神学,这是他的历史局限性。

5.爱因斯坦

19世纪末,电磁学方面的新发展、新实验同经典物理学理论发生了矛盾,经典物理学在宏观的宇宙世界和微观的粒子世界面前不够用了。

提出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光的量子理论,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方程式:

E=mc2,时刻关心人类的进步与和平。

(3)评价:

相对论是物理学的重大突破;

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

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

二、认识古代中西方科学成就的不同及成因

(1)不同

①明清时期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集大成之作,是对传统科学的总结,大多为应用科学和古典科学。

②西方科学注重对理论的研究,注意科学实验,促使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2)成因:

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环境。

【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牛顿(1642~1727),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任该校教授。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会长。

牛顿除了在力学方面的贡献外,还是微积分的发明人之一;

同时,他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等。

材料二 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物理学家。

190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曾在多所大学任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21年,他因在光电效应上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

1940年入美国国籍。

(1)材料一中牛顿在物理学方面的最突出贡献是什么?

这一成就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及其意义是什么?

(3)根据两位科学家取得物理学方面的成就,概括其共同原因。

(1)问第一小问抓住“最突出”,第二小问实际上是分析近代科学的特点;

(2)问综合材料及教材知识概括;

第(3)问要综合时代特点及个人因素分析。

[答卷实录]

[点评]

(1)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答题格式规范到位。

(2)对“共同原因”的概括,不拘泥于教材,能够从多角度归纳,反映出该考生具有良好的学科思维能力。

(3)遗憾的是在第

(2)问中,漏答要点,并且对意义的表述过于繁琐。

[规范答案] 

(1)创建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特点:

一是注重实验,二是它的数学化。

(2)提出相对论,揭示时空的本质属性,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出现的现象及本质,推动了量子理论的发展。

(3)原因:

①他们自身勇于探索、善于观察、执著追求的科学精神。

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题型特点]

历史特点是指某一个历史事物或人物的特殊之处,既反映其具体性,又显现其特殊性。

历史特点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

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以及时代特征、共同特征、不同特征等。

[解题技巧]

按照考查的问题的类型看,可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类型1 回答与历史阶段相关的问题的主要答题思路和内容

(1)考查某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一般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

(2)考查某一历史现象发展的阶段特征,一般按照时间划分阶段来归纳特点。

类型2 回答与历史专题相关的问题的主要答题思路和内容

(1)政治方面,内部的,可从政治制度和政策、政权变更、中央与地方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进行归纳;

外部的,可从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国际关系格局等方面考虑。

(2)经济方面,可从经济政策、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繁荣状况(交通状况、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

(3)思想文化方面,要注意体现时代特色。

思想方面的特点可从对人们的思想解放作用或对新生事物的推动或阻碍作用方面思考,文化方面的特点要结合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进行思考。

类型3 回答与历史概念相关的问题的主要答题思路和内容

回答这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分值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某几个方面回答。

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了特殊的方式,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②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处于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等。

③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

④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领导力量的对比)、是否一帆风顺、最突出的地方等。

⑤内容(措施)——体现某种思想、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

⑥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否彻底、有没有局限性等。

⑦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

⑧性质——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和双重性质、性质是否前后发生变化等。

⑨影响——影响的广度、深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

综合起来概括就是:

特点=本质(阶级属性)+各方面状况(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方式手段、规模速度)+新发展新变化(比较)+地位(最早、首创、领先)+作用+影响(广泛、深远、持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