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7640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习题答案.docx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习题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习题答案.docx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习题答案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

第一部分填空题

1、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现金和支票。

2、电子货币是新型的信用货币形式,是高科技的信用货币。

3、从货币制度诞生以来,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信用本位制五种主要货币制度形态。

3、金银复本位制主要有三种类型:

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

4、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高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良币;实际价值低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劣币。

5、金本位制有三种形式:

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6、货币制度的四大构成要素:

确定本位货币币材、确定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及流通、规定银行券的发行和准备制度。

7、商品货币既可以作为一般商品消费,也可以作为货币进行流通。

8、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称为本位币亦称主币。

9、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发行主体是国家。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题

1、纸币的发行是建立在货币B职能基础上的。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D、储藏手段

2、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A。

A、实物货币B、信用货币

C、商品货币D、电子货币

3、不可兑换的银行券属于B类型的货币。

A、实物货币B、信用货币

C、表征货币D、电子货币

4、在一国货币制度中,C是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货币。

A、主币B、本位币

C、辅币D、都不是

5、格雷欣法则起作用于B。

A、平行本位制B、双本位制

C、跛行本位制D、单本位制

7、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位1:

13,而市场比价位1:

15,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A。

A、银币B、金币

C、金币银币同时D、都不是

8、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制度是B。

A、金本位制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D、金块本位制

9、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是C。

A、呈正比B、呈反比

C、相一致D、无关

10、辅币的名义价值A其实际价值。

A、高于B、低于

C、等于D、不确定

11、A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曾起着积极的作用。

A、金币本位制B、金汇兑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D、金块本位制

第三部分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

以信用作为担保,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

2、商品货币:

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的货币。

3、双本位制:

复本位制改由国家依据市场金银比价为金币银币规定固定的兑换比率,银币金币按法定比率流通。

4、金汇兑本位制:

货币单位仍规定有含金量,但国内不流通金币,以发行的银行券作为本位币进入流通;规定本国货币同另一金本位国家的货币的兑换比率,并在该国存放黄金或外汇作为平准基金,以便随时用来稳定法定的兑换比率;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金块,居民可按法定比率用本国银行券兑换实行金本位国家的货币,再向该国兑换黄金。

5、金块本位制:

货币单位规定有含金量,但不铸造,不流通金币,而流通银行券;黄金集中存储于政府;居民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兑换金块。

6、本位币:

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7、辅币:

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主要用于辅助本位币完成小额零星交易以及找零使用的货币。

8、格雷欣法则:

在双本位制下,当金银法定比价同市场比价不一致时,金属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就会被熔化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金属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则会充斥市场,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第四部分简答题

1、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黄金作为货币?

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黄金不再作为货币?

或者黄金要能继续作为货币,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答:

黄金作为货币的原因:

(1)黄金的稀缺性,使得其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

(2)黄金的质地均匀,既可多次分割,也可按不同的比例任意分割,分割后还可冶炼还原;

(3)黄金不易腐蚀,便于保存,具有耐用性;

(4)黄金生产量相对于现存量而言是比较小的,这种供给上的相对稳定性,使得其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黄金不再作为货币的原因:

(1)黄金稀缺,无法满足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货币量;

(2)世界黄金分布不均匀,削弱了缺少黄金国家的金本制基础

2、以往,一国货币数量是以贵金属数量为基础/后盾的,而在现代社会,纸币的后盾是什么?

活期存款也是货币,他的后盾又是什么?

答:

在现代社会,纸币的后盾是国家的强制力量以及人们对政府能够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以便货币购买力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的信任。

活期存款的后盾是银行的信用。

3、什么是信用货币?

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作为担保,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

基本特征:

(1)信用货币完全割断了与贵金属的联系,其发行主要不是以黄金做准备的,国家也不予承诺兑现黄金或法偿货币,它是价值符号;

(2)信用货币的基本保证是政府的信誉和银行的信誉,具有强制性;

(3)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4、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试举例说明之。

答:

在双本位制下,当金银法定比价同市场比价不一致时,金属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就会被熔化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金属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则会充斥市场,这就发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举例:

比如金银币的法定比价为1:

15,而由于种种原因银价跌落使市场比价为1:

16,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持有金币(1个)的人均可将金币熔化为金块,按黄金的市场价值换取白银,再通过铸币厂将其铸成银币(16个),再按法定比价用15个银币换回1个金币,从而获取了1个银币的利益。

然后再将金币熔化,如此反复,金币逐渐退出流通,市场流通的主要是银币。

5、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答:

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的原因:

(1)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中的需要;

(2)金币可以自由兑换,各种代用货币就能稳定地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从而保证币值的稳定;

(3)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兑换比价的相对稳定。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不稳定货币制度的原因:

(1)这两种货币本位制都没有金币流通,金币本位制中金币自由铸造所形成的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并保持币值相对稳定的机制已不复存在;

(2)银行券虽仍规定有含金量,但其兑换能力大为下降;

(3)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一般把本国货币依附于美元,并把黄金或外汇存储于美国,一旦美国经济动荡不安,依附国的货币也将发生波动,使得金汇兑本位制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第五部分分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西方国家相继恢复了某种形式的金本位,而技术更新也导致白银产量大量增加。

世界上出现了金(价)涨银(价)落的现象,但后来,情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B、为了推行其摆脱经济大危机的新政,美国罗斯福政府不得不求助于美国国会内来自西部产银州的议员集团。

这些白银派议员借机对罗斯福总统进行"政治讹诈",提出并成功通过了旨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以增加其所在州的经济利益,它规定美国政府要通过购买的方式,设法使每盎司的白银价格提高到1.29美元;或者把白银在美国货币储备金的比重增加到1/4。

美国在8月9日开始执行该法,下令白银国有化并从世界市场购银。

美国的这一行动立即引发世界银价的飞涨,从1934年年初的每盎司0.35美元涨至10月份的0.55美元,到1935年4月一度涨至0.81美元。

C、国民党政府与美国政府多次交涉,希望美国能够稳定银价,但均无果。

情势紧迫,于是1935年11月3日,国民党政府宣布实行币制改革,实行法币制度,而外交努力也转为寻求美国对中国币制改革的支持。

而在这之前,中国一直是银本位制国家。

至1934年初1银元合0.34美元。

当时中国银元的成色为71.5%,即含银量为0.7555盎司。

D、经过外交努力,而美国也意识到必须帮助中国,中美终于达成了1936年《中美白银协定》,其主要内容包括:

(1)美国将从中国购银7500万盎司,6月15日前购1200万盎司,以后每月购500万直至1937年1月15日,价格根据当时的市价确定,美国可以根据中国的要求支付黄金;

(2)中国的售银所得存放在纽约的美国银行;

(3)中国货币储备中至少保持25%的白银;

(4)中国扩大白银在艺术和工业中的用途;

(5)中国将在美国铸造含银量为72%的一元和半元辅币;

(6)中国改变其法币与外汇的报价方式,以避免造成法币与英镑挂钩的印象

(7)以中国存在纽约的5000万盎司的白银作抵押,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向中国提供2000万美元的贷款作为中国外汇基金(即外汇储备)。

1937年底,美国决定放弃第三、五项协定。

1934年的《购银法》完全是一场美国式的政治游戏,它使美国政府花费了15亿美元的代价,维持了不到5000人的白银生产行业,因此,在经济上毫无意义。

而中国也损失巨大。

日本人笑的最开心:

他们是最大的得益者,日本从中国的武装白银走私中获利巨大,得以进一步的加强了他的军备,尤其是海军力量。

问题:

●联系材料B和C,国际银价的上涨对当时中国的货币制度运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要求定量分析)?

这种影响类似于经济学中的哪条规律?

这对当时的中国经济运行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

(1)银价暴涨,不断输出国外,流通中的银币越来越少。

(2)“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3)银价暴涨,银币稀缺,从而物价暴跌,国内货币流通紊乱。

●材料D中,第二、三、四项协定对美国有什么益处?

第五项协定对中国十分不利,隐含着一个风险,是什么样的风险?

答:

(1)扩大白银需求,有利于美国维持银价。

(2)如果银价继续上涨,依然存在银币被融化,输出到美国的风险

●法币初始发行时,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3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

规定法币汇价为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来稳定币值,而当时英镑为金块本位制,对于法币而言,属于哪一种货币制度?

答:

金汇兑本位制。

●白银派议员指望通过《1934年购银法》来抬高银价,其实这是一个不但自私,而且愚蠢的政策,因为从长期来看,这种措施更可能会使得银价下跌,这是为什么?

(提示:

联系材料A中金银价格走势原因和1935年中国的币制改革的影响)

答:

会迫使其它国家放弃银本位制,白银需求减小,从而银价下跌

第二、三、四、五章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

第一部分填空题

1、按照所交易金融资产的期限划分,金融市场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2、按照金融资产的新旧程度不同,金融市场可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3、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是金融工具最重要的四个特性。

4、根据股东的权利不同,股票可以分为优先股和普通股。

5、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国库券市场、回购协议市场

,以及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

6、资本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权市场和期货市场。

7、一般而言,票据贴现可以分为转贴现、再贴现、和贴现。

8、以融资时有无金融中介参与来看:

股票融资是直接融资。

9、以利率的形成方式来看,利率分为官定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

10、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11、本票的出票人为债务人,汇票的出票人为债权人。

12、为结清贸易价款而使用的票据称为真实票据,信誉卓著的大公司为融通短期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