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上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5805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上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高一地理上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高一地理上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高一地理上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高一地理上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上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一地理上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上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上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三、九大行星

1、顺序: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口诀:

水晶球,火烧木变土,天海边

小行星带位置:

火烧木生成的灰尘

2、九大行星分类:

1)类地行星:

水金地火

2)巨行星:

木土

3)远日行星:

天海冥

四、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通过对P.4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表的出为什么地球上存在生命分析

1、地球的质量适中,可以形成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气温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3、自转周期适中不快不慢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结晶水汽

第二课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1、了解太阳辐射的基本情况:

太阳常数、能量来源,太阳活动

2、了解太阳能源对地球的重大影响以及太阳活动:

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及其变化的规律。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月相变化

太阳能量来源录象、太阳黑子图、耀斑图

[知识回顾]:

1、天体的种类有那些:

2、九大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

3、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一、太阳辐射

1、讲述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结合物理概念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传导、对流、辐射讲述

2、太阳的能量来源:

核聚变反应,通过录象看太阳的能量来源

3、读图P.7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

分析:

1、读图我国哪些地方太阳辐射量多哪些地方少

2、分析为什么四川盆地太阳辐射最少

3、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二、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通过对图的一步一步的分析得出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地形的影响2、举例:

蜀犬吠日说明气候对太阳辐射的影响3、假如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我国的太阳辐射应该哪里多为什么?

通过对地面太阳辐射的分析来明确如果要精确的测定太阳辐射的量是不能在地表;

而应该在什么地方呢?

从而过度到太阳常数的学习

回答:

如果在大气的上界放三个不同的面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加深对太阳常数的理解

三、太阳活动

看图片结合故事:

古人把太阳变黑称为是不祥的征兆

看黑子、耀斑图讲述他们发生的原理

观看P.8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分析课后问题:

1、不同纬度带的降水量与黑子相对数之间,有怎样的相关性?

2、太阳黑子和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大约为多少年?

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读图分析)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五、月相及其变化

用课件模拟地球、月球和太阳相互运动关系

结合课本P.9月相成因图分析:

1、月球位于公转轨道的A和C处,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这两个位置的月相有什么区别?

2、月球位于公转轨道的B和D处,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结合实际的观测:

月相、月出、月落、月亮的形状P.10表

第三课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4、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5、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

6、了解宇宙探测的现状和宇宙环境的保护。

7、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宇宙资源、宇宙空间探索利用

空间站、探测器的影响和图片

[讲授过程]:

1、太阳辐射的形式和太阳能量来源

2、我国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地方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新课讲授]:

教学方法:

让学生收集关于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资料,由学生来讲述。

一、宇宙资源

问题:

人类为什么要不遗余力的开发探索宇宙空间呢?

引起学生的思考分析得出:

1、矿产资源如:

月球上就有地球上没有的60种元素

2、太阳能资源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宇宙空间的太阳能资源?

来回忆地表的太阳辐射受到的影响因素:

地形(海拔)、纬度、气候

3、空间资源由于地球上人口的增多,能源、资源的缺乏引出

二、宇宙探索的发展

通过学生所收集资料的介绍使学生在收集过程中学习、感受宇宙探索的发展

1、美国“阿波罗”号登月计划

2、原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

3、我国的“长征”号系列火箭

4、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号

从中学习世界宇宙探索的过程及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

三、保护宇宙环境

人类向宇宙空间发射的各种航天器,固然有十分重大的科研和应用价值,但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太空垃圾,许多科学家大声疾呼:

“保持太空清洁”。

第四课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8、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以及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数据:

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9、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

10、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模型、地球仪、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录象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5、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及发生的地方?

6、宇宙资源包括哪几方面的资源?

一、地球的自转

注:

地球的自转轴简称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1、从不同的方向看地球自转(通过地球仪的演示从不同的角度)

请同学描述地球自西向东转

a、

从北极上空看:

学生观测思考后得出结论

b、从南极上空看:

c、侧面北极在上:

d、侧面南极在上:

2、地球自转的周期:

23小时56分4秒为一恒星日

3、地球自转速度

通过对周期的分析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每小时15度

线速度:

读图P.15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思考各地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

小结:

角速度全球(除南北极点)都相同

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

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有时间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分析。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方向

可以简单讲述作为对地球自转方向的巩固

2、地球公转的周期:

365天6时9分10秒

3、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

读图P.16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椭圆形——>

近日点和远日点

读表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观察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

补充知识:

开普勒三定律增加学生对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理解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从第二课中太阳辐射的差异引出为什么纬度会影响太阳辐射

思考太阳是否永远直射在赤道上呢?

1、黄赤交角

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介绍后读图P.17黄赤交角图了解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角;

地轴和赤道面的交角;

地轴和黄道面的交角

2、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地轴的倾向一直不变;

学生思考:

那么地轴是否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呢?

用图形、录象直观的观测太阳直射点的不同这是本课的难点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讲解:

a、在夏至日和冬至日时太阳照射的情况。

这时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学生容易判断学生自己画一画。

b、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照射情况。

这时由于书本图中不能看清楚用实物或电脑演示

总结:

第五课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

11、使学生了解昼半球、夜半球、时区、地方时、地转偏向等概念

12、理解昼夜更替产生的原理;

并能画出晨昏线

13、理解地方时、区时的成因;

并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

14、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并能够对身边的现象进行分析。

1、晨昏线的画法;

2、时间的计算;

3、对水平运动的物体进行分析

1、地球自转的周期

2、黄赤交角的大小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一、晨昏线

由太阳直射点引入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地球,半个地球被照射到半个地球照射不到介绍昼半球、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晨昏线的画法:

1、侧面图:

夏至日(6.22)冬至日(12.22)

N

2、北极上空图:

2、南极上空图

S

用地球仪演示晨昏线如何画侧面图和极地上空图

3、昼夜更替周期:

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投影片分析

注意交代:

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地球

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看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结论:

恒星日23h56 

'4''(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24h(360059')——昼夜交替的周期

二、地方时

经线和纬线的介绍

2、

C

问题地球上的一天从哪里开始?

B

学生讨论:

A

A点的时间早于B点早于C点

从中发现问题:

我们应该确定一个地方为

最早太阳照射的地点。

3、时区的计算:

东加西减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北半球:

沿着物体的运动方向看偏右

南半球:

沿着物体的运动方向看偏左

第六课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二)

1、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四季和五带的概念

2、理解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理解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掌握计算不同纬度太阳高度的方法

3、进一步掌握不同时间的晨昏线的画法学会分析世界各地昼夜长短的关系

4、了解地球上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5、晨昏线的绘制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法:

从课前的回忆复习晨昏线的绘制得到左图,学生分别在不同的纬度位置太阳升起的时间和太阳落下的时间(复习地方时和时区的知识点)

1、A、B、C点为几点?

2、该纬线上几点太阳升起、几点太阳落山、昼长为几小时?

从以上的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该纬线上太阳4:

00升起,20:

00落下昼长16小时

学生应用:

赤道上的昼长为多少呢?

南半球?

学生总结:

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哪里?

全球的昼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

知识衍生:

如果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或南半球的话?

知识扩张:

分析什么时候北极圈内全部都出现极夜?

什么时候北纬80度以内出现极夜?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概念的复习

2、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以及日变化的周期

3、同一时间不同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得出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

太阳高度角的差等于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使学生了解组成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和主要特征。

气温的垂直分布

大气垂直分层图投影片

[引导]:

在太空中看地球,她是一个美丽的蓝色天体,从行星际空间进入地球,要穿过厚厚的地球大气层,透过大气底层的云层,可以看到地壳表面的广阔的海洋,陆地上镶嵌着晶莹的冰川,珠玉般的湖泊和银带似的河流,它们是地球上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郁郁葱葱的森林、草原和无数的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了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生物圈,地球上除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层外,还有地壳、地壳以下的地幔、地核三个内部圈层,所以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各个圈层组成的球体,这些具有共同球心的同心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活动,我们要了解地理环境,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必须学习组成地球的各个圈层的结构和特点。

引言部分:

1、地球的圈层结构

2、大气存在的重要意义

1)对地球表面的影响①保护地球的“体温”;

②形成水的循环;

③改变地表形态。

2)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主题部分: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大气的组成

作用

干洁空气

主要成分

N2

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O2

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

次要成分

CO2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保温(吸收红外线)

O3

吸收紫外线,使生物避免杀伤

水汽

成云致雨的条件;

固体杂质

反射、散射太阳辐射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层上界:

2000-3000Km

2、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

读大气垂直分层投影片分析总结:

层次

高(Km)度

气温的垂直变化的原因

其它特征

高层大气

50-55

因纬度而异

低纬17-18

中纬10-12

高纬8-9

H上升T上升

氧原子吸收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线

交代电离层

课本电离层图

H上升T下降

没有O3吸收紫外线

对流运动剧烈

平流层

O3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水平运动为主;

水汽杂质少,云雨绝迹,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大气的热量来自地面

对流运动强烈;

天气现象复杂,

与人类最密切

第二章第二节大气的热力状况

5、了解太阳辐射的波长组成

6、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7、进一步掌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并着重理解保温作用的机理

8、了解大气对全球热量平衡的作用

1、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

2、地面对大气的保温效应

1、大气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氮气、二氧化碳、水汽、尘埃

2、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方面

阅读课本,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和地球表面昼夜温差分析大气的功能。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

特点:

有选择性

2、反射作用特点:

无选择性

思考:

夏天多云白天气温不会太高的原因。

3、散射作用

例: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的原因。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亮的?

[过渡]由上可知:

太阳辐射被削弱的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和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及可见光的蓝光部分,而能量占大多数的可见光绝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层而到达地面,很显然,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大气得到的多。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达1270-1830C,与月球相比,地球表面昼夜间的温差缓和得多,为什么呢?

这是由于地球昼夜交替周期比月球短,但更重要的是地球大气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读课本,图示分析:

“温室效应”

1、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贮存能量

CO2和H2吸收特性75-95%的吸收率

2、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部分损失

解释:

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暖和的原因?

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里?

第三节 大气的运动

 一、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大气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中心和垂直气流的运动状态、形成的天气。

2.难点

(1)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

大气运动的原因、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二、教学步骤

(1)知道大气运动有水平、垂直两种运动方式。

(2)知道由于太阳辐射对各地加热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热量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3)记住气旋和反气旋是大气运动状态而言进行分类的。

(4)记住北半球或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和天气现象等方面的区别。

(5)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6)理解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和高低气压的判断方法。

三、基础知识概述

(看课本第42页“东亚和南亚的冬季风”图)

从图可看出,东亚和南亚在冬季分别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西北风和东北风,为什么呢?

因为那里是北半球冬季最寒冷的地方,形成高气压中心。

所以说,由于地球形状的影响,总是存在高低纬度间的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和气压高低不均的现象。

因此可看出,大气运动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

一、太阳辐射→地面高低纬度间冷热不均

由于太阳辐射对地面加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的不同地点冷热不均,从而先出现的是大气的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又形成了大气的水平运动。

因此,可把由于地面高低纬度间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所以说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的加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看课本第40页“等压线分布图”)

等压线分布图明显地表示出在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是有较大差异的,分布有多个高低气压中心。

(看课本第40页‘水平气压梯度力”图)

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地存在着气压差异,我们就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异叫气压梯度。

那么在这两地间就存在一个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可以说,气压差异越大水平气压梯度愈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空气向低气压区运动速度愈快。

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就形成了风。

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影响风向的力有三种,因此风向也有三种不同的形态。

1.受单一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风向垂直等压线。

当水平等压线平直或弯曲时,其风向分别如图一、图二中的箭头所示(图中等压线数据单位为:

百帕,下同。

2.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等压线平直或闭合时,风向分别如图三、图四所示(仅以北半球为例。

)(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下同)

3.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近地面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由于太阳辐射造成不同纬度地区冷热不均,从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但等压线往往是闭合的。

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低气压的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

高气压的气流由中心向四外流出。

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下,低气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

高气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流出。

低气压这种向中心辐合旋转的气流状况,很象江河中的旋涡,所以低气压又称气旋。

高气压的环流方向与气旋正好相反,所以又称反气旋。

气旋与反气旋由于气流状况不同,形成的天气也截然相反。

气旋的气流从四周流入中心,使气旋中心的空气被迫上升。

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所含水汽容易凝云致雨。

所以每当气旋过境时,云量就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

反气旋的气流向四外流出后,高空的空气就自上而下来补充,形成下沉气流。

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不易凝结。

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

[板书]:

四、气旋与反气旋

(四)总结、扩展

第二单元大气

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

一、知识结构

全球性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

(1)低纬环流

(2)中纬环流

(3)高纬环流

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北半球:

块状

(2)南半球:

带状

3季风环流

(1)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2)分布:

东亚;

南亚

二、重点与难点

1全球风压带认识的突破

(1)根据对称法和成因推理法加深对三圈环流的理解

(2)风向判断可先画出各气压带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再根据“左右手定则”判定出各风向带的风向。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1)东亚季风:

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风向是西北风,夏季风向是东南风;

冬季平均气温:

亚热带季风气候时大于零度小于十五度而温带季风气候时小于零度;

降水集中在:

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在5——9月,温带季风气候在7——8月。

(2)南亚季风:

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冬季风向是东北风,夏季风向是西南风;

冬季平均温度大于十五度;

降水集中在6——9月。

三、热点

1三圈环流的成因、分布。

2气压带、风带名称、位置移动规律

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4季风的形成与东亚、南亚季风的区别。

第五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知识结构

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

冷锋过境时有风、阴雨过境后会降温、升压、减湿、晴;

暖锋过境时有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升温、降压、晴

2气压系统:

气压低:

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高气压:

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二、重点与难点

1几种主要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低气压系统、高气压系统

2冷、暖气团的主动移动及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的明显差异。

3气旋与反气旋的天气特点。

三、热点

1冷锋过境前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温暖;

过境时有较大的风云层增厚、出现雨雪天气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晴朗。

判断依据:

冷气团箭头向前,锋面[坡度陡

2暖锋过境前冷气团控制,晴朗、寒冷;

过境时云层增厚,出现连续性降水。

冷气团沿斜面后退,锋面平缓。

气旋、反气旋风向的简要判定

判断气旋、反气旋的风向,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本人略抒己见与同行共勉。

以北半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