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蛇应急处置预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7555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docx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蛇应急处置预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docx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

[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

2012-09

(初版)

广东天然气管网投产保运工程项目部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针对广东地区毒蛇种类、数量较多的具体情况,为了切实保障广东天然气投产保运工程项目部(以下简称项目部)全体员工人身安全,增强人员防蛇意识,提升项目人员应对蛇咬伤后的反应速度和急救能力,特制定项目部防蛇应急处置预案。

  

  1.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项目部员工在粤工作期间被毒蛇咬伤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1.3工作原则

毒蛇咬伤应急处置要坚持“提高警惕,预防为主,正确处理,科学医治”的原则。

首先项目部巡线、输气站等所有涉及野外、露天作业人员要保持高度警惕,认真做好个体防护工作,配备必要的工具和药品,上山养成打草惊蛇的习惯,一旦发生意外,要懂的如何在第一时间对伤口进行包扎处理,迅速和相关方取得联系,在有效时间内得到科学的诊断和医治。

野外作业时,原则上不要进行单人作业。

2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应急小组设置

组长:

李剑

副组长:

裴明珍谢俊武李银凯江波

组员:

姜志爽黄崇舜胡昌辉石刚王晨光张朝晖吕军马聪

章强甘四先张金鸿王毅刘煜回光辉崔庆军陈美

曹洪亮岳耀栋陈亮贾涛张建明

2.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组长:

为项目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防毒蛇咬伤的专项应急领导工作;

副组长:

全力协助组长开展好项目部防毒蛇咬伤的专项应急领导工作;负责组织审定应急预案以及毒蛇咬伤应急工作的具体指挥部署,并组织做好防毒蛇咬伤具体措施的落实;负责对外协调联系以及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组员:

按照自身职责协助上级落实好防毒蛇咬伤的预防措施,加强本班组人员及业主人员的安全教育,一旦发生险情及时组织班组人员实施紧急抢救工作;安全工程师负责编制项目部《防蛇应急处置预案》。

3预防和预警

3.1毒蛇预防的几个方面

3.1.1加强所有涉及野外作业人员日常的防蛇安全教育及毒蛇伤应急处置演练,时刻保持警惕。

3.1.2落实好野外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工作,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穿上高腰鞋、长裤,必要时绷紧裤脚;进入丛林时,头戴斗笠或草帽;携带足量、有效的急救蛇药,做到有备无患。

3.1.3每次野外作业坚持做到打草惊蛇,在行进途中可用树棍等不断打击地面、草丛、树干,所谓打草惊蛇,以利于虫蛇回避(蛇对于从地面传来的震动很敏感,但听觉十分迟钝,不能接受空气传导来的声波,高声说话对驱蛇无效)。

发现毒蛇后的第一时间通知其他人员,并绕行或确定毒蛇游走后,方可继续前行或作业,以确保人员安全。

3.1.4蛇粪有股特殊的腥臭味,如果嗅到特殊的腥臭味,要注意附近可能有蛇。

3.1.5将“雄黄蒜泥丸”藏于衣裤口袋中(蛇嗅觉灵敏,喜腥味而恶芳香气味,身上带有芳香浓郁气味的药物可以驱蛇。

3.2遇到毒蛇的处置

蛇的视力很微弱,只能对较近的物体看得清楚,1米以外的物体很难看见;视觉不敏锐,对于静止的物体更是视而不见,只能辨认距离很近的活动的物体。

遇到毒蛇追人,千万不要沿直线逃跑,可采取"之"字形路线跑开。

蛇的肺活量较小,爬行一段路程后,就会觉得力不从心;也可以站在原地不动,面向着毒蛇,注视它的来势,向左右躲避。

蛇的椎体活动受到一定角度的限制,不能转折掉头,设法躲到蛇的后面。

可能的情况下,用登山杖或木棍向毒蛇头部猛击。

遇到毒蛇见灯(火)光追来,迅速熄灭头灯、电筒扔掉,五步蛇对红外线特别敏感

3.3急救药品物资使用与管理

3.3.1每个人要熟知班组所配备的毒蛇伤急救药品物资的使用方法与使用剂量,并做好急救药品物资的日常管理,及时更换掉过期的药品,及时补充已使用的药品。

3.3.2雄黄蒜泥丸的配置:

独头大蒜2瓣,雄黄粉10克,将大蒜去皮后与雄黄同捣烂和成丸。

4信息报告程序

一旦发生毒蛇咬伤事故,现场人员及随行人员在迅速做好伤员初期应急处置后,随行人员立即报告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联系不上时也要汇报相关应急小组组员,取得应急领导小组的帮助和支持(如多人同行,应在被蛇咬伤后第一时间汇报领导小组)!

5蛇咬后的急救处置

被蛇咬伤后,若分不清是否有毒,一律按有毒蛇进行初期处理!

同时,最好能确认下毒蛇的种类和外表特征,如果能将蛇打死就把蛇打死,这样便于后续医院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

神经毒类的毒蛇咬伤人后,人的初期感觉不很明显,也无明显痛感,只有轻微的痒、麻木,但决不能忽视!

如毒性非常大的银环蛇、金环蛇就是神经类毒蛇。

5.1初期处理

蛇伤的早期处理非常重要。

受伤人员或随行的人员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救援,或者安排车辆立即送往附近能够救治的医疗机构。

被毒蛇咬伤后应撤离原地(避免被蛇二次咬伤),同时要尽量减少活动,尽可能延缓毒素的扩散;被蛇咬伤后切记慌张,一般情况下初期处置得当,送医院及时可挽救伤者性命。

蛇伤后惊慌失措、拔腿就跑、饮酒,这样都会加剧毒素传播。

具体措施如下:

5.1.1应立即服用相应救治类型的蛇药;

5.1.2立即迅速用止血带、橡皮筋、布条等在距伤口5至10厘米的肢体近心端捆扎,但同时要切记不能勒得过紧,间隔15-20分钟放松1-2分钟,在阻断毒液经静脉和淋巴回流入心脏的同时也要避免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组织坏死;

5.1.3迅速用利器把伤口皮肤切成十字形,长约1-1.5厘米,其深度以达到皮肤下即为止,要避开静脉;用凉水反复冲洗伤口(如有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冲洗伤口周围的皮肤更好,肥皂水也较好),从上而下向伤口不断用手推压15分钟左右,排出毒液(别直接挤压伤口处,以免毒液扩散);检查是否有折断在伤口内的毒牙,如有毒牙残留在伤口内,必须立即将毒牙从伤口内拔出;

5.1.4如果伤口里的毒液不能畅通外流,用拔火罐或注射器等物以拔火罐的形式形成负压,将伤口内的蛇毒吸出;也可用口吮吸,但要注意口腔内千万不能有伤口和溃疡,并要及时漱口,以免被毒倒;

5.1.5用火柴、打火机或烟头烧灼伤口,破坏含蛋白酶的毒液;

5.1.6最坏的结果就是砍掉被蛇咬肢体部分,以达到“丢车保帅”的目的。

5.2几点注意事项

5.2.1服蛇药只能起到一定的缓解蛇毒作用,必须及时就医。

5.2.2捆扎越快越好,如受伤十分钟后再捆扎,就已失去捆扎意义。

5.2.3注意将伤肢继续置于低位,这样易于毒血排除。

5.2.4不要堵塞伤口,伤后不能用手按住伤口,只能任伤口内的毒血水外流,否则毒血水不能外流的情况下,蛇毒将会被吸收全部进入体内。

伤口若结痂,需用针尖或小刀挑破结痂,以引毒外流。

5.2.5伤后一天内禁止用热水洗,以避免血管扩张使蛇毒吸收得更快。

5.2.6严禁用酒精、酒冲洗伤口,会加剧血液循环;实在没法可用尿液冲洗。

5.2.7如果因蛇伤引起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要采用心肺复苏术,维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6演练与培训

各班组组织学习本预案内容,适时组织开展本预案的演练,不断提高防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7附则

本应急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8附录

附录A:

项目部应急通讯录

附录B:

广东省部分有能力救治毒蛇伤的医院统计表

附录C:

广东地区常见毒蛇信息概要(供参考)

附录A:

项目部应急通讯录

序号

姓名

职务

电话

备注

附录B:

广东省部分有能力救治毒蛇伤的医院统计表(各班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再统计补充完善)

序号

地区

广东省部分

可救治蛇伤的医院、科室

医院可救治蛇伤的种类

联系电话

医院地址

医院等级

备注

1

广州市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银环蛇、眼镜蛇、蝮蛇、竹叶青等

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

16号大院

三级甲等

2

广州市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急诊科

银环蛇、眼镜蛇、蝮蛇、竹叶青等

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

151号

三级甲等

也称“广东省毒蛇伤救治中心”。

3

韶关市

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

急诊科

银环蛇、眼镜蛇、金环蛇、竹叶青、五步蛇、蝮蛇等

普外科:

急诊:

韶关市武江区惠民南路

三级甲等

韶关地区唯一的三级甲等,唯一可有效救治蛇伤的医院。

4

东莞市

东莞市东华医院

/

医院:

急诊:

东莞市东城路1号

三级甲等

常备血清,但存量少,送医院救治前,路上先打电话确认下最好。

5

东莞市

东莞市人民医院

/

医院:

急诊:

东莞市万江区新谷涌万道路南3号

三级甲等

常备血清,但存量少,送医院救治前,路上先打电话确认下最好。

6

7

8

附录C:

广东地区常见毒蛇信息概要(仅供参考,参考性目录)

序号

蛇名

图片

简要描述

生活习性

毒性

中毒症状

备注

1

眼镜蛇

俗称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激怒时其前身1/3竖起,颈部膨扁,发“呼呼”之声,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

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山野、田边和住宅附近。

混合性毒

早期症状包括眼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晕眩、呕吐,继而逐渐出现呼吸肌麻痹而窒息死亡。

2

眼睛

王蛇

体长120-400厘米,头部椭圆形,颈部能膨大,但无眼镜蛇状斑纹;其与眼镜蛇的明显区别是头部顶鳞后面有一对大枕鳞。

眼镜王蛇体色乌黑色或黑褐色,具有40-54条较窄而色淡的横带,颈部为土黄色,腹部为灰褐色,有黑色线状斑纹。

生活在平原至高山树木中,常在山区溪流附近出现,林区村落附近也时有发现。

一般隐匿在岩缝或树洞里,有时也能爬上树,往往是后半身缠绕在树枝上,前半身悬空下垂或昂起。

昼夜均活动。

生性凶猛,它受惊发怒时,颈部膨扁,能将身体前部1/2竖立起来,突然攻击人畜,且咬住不松口。

混合性毒

毒性为混合性毒,一条成年蛇依次排毒量为300多毫克,对人畜危害极大。

毒液会破坏神经系统,并会很快地引起剧痛、视力障碍、晕眩、嗜睡及麻痹等症状。

俗称“过山风”等

3

蝮蛇

身体长约一市尺半,头略呈三角形,背部灰褐色,与周围泥土颜色相近。

背部两侧有深褐色的圆形斑纹,圆斑的边缘黑色。

腹部灰黑色,有许多不规则的黑白小斑。

尾巴短,细小,焦黄色。

常栖于平原、丘陵、低山区或田野溪沟有乱石堆下或草丛中,大山中也有分部。

20℃~25℃为捕食高峰;30℃以上的钻进蛇洞栖息,一般不捕食,夜间活动频繁,一般不主动要人。

混合性毒

(以血循毒为主的血循、神经混合毒)

蝮蛇一次可排干毒45毫克,25毫克足以致人死亡。

被咬伤的病人除局部出现肿胀、疼痛外;由于神经毒,常发生畏寒、目糊、眼睑下垂、颈项牵引感,当然更重要的是引起呼吸困难如双吸气、屏气、点头状或鱼口样呼吸等。

分部最为广泛的一类毒蛇

序号

蛇名

图片

简要描述

生活习性

毒性

中毒症状

备注

4

银环蛇

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米左右。

栖息于平原、丘陵的多水地带或山坡、田野、路旁,昼伏夜出,常发现于田边、路旁、坟地及菜园等处。

该蛇性情温和,除非遭受攻击,否则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

神经性

被咬后伤口不红不肿不痛,仅有微痒感觉,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没什么大碍。

但1~4小时后便会全身中毒。

虽然每次排出干毒仅为15~18毫克,但如不及时救治,1毫克就可使人致命。

国内毒蛇中毒性最强的一种。

5

金环蛇

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体长1.2-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