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生的异端行为和自理能力令人深忧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5517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大学生的异端行为和自理能力令人深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现代大学生的异端行为和自理能力令人深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现代大学生的异端行为和自理能力令人深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现代大学生的异端行为和自理能力令人深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现代大学生的异端行为和自理能力令人深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大学生的异端行为和自理能力令人深忧Word文件下载.docx

《现代大学生的异端行为和自理能力令人深忧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大学生的异端行为和自理能力令人深忧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大学生的异端行为和自理能力令人深忧Word文件下载.docx

他父母先规劝他还俗,后也成为龙泉寺居士,跟在儿子身边。

不过显庆法师现已离开龙泉寺,在另一家寺院挑大梁。

他的师兄、现任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柏林禅寺方丈明海法师,是北大哲学系八七级学生,他于毕业的次年——1992年在柏林禅寺从净慧老法师剃度出家,现在已是佛教界有名的高僧。

  与许多人想象不同,这些“天之骄子”们选择出家,大多不是因为感情困惑、生活所迫等原因,而多是一种人生选择。

龙泉寺的僧人告诉记者:

“我们是在用另一种方式为社会服务。

大学生接连掉入网瘾黑洞父母无边的爱也在残害孩子

 有戒网瘾专家之称的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最近正在为一个年轻人揪心。

这个年轻人曾参加过三次高考,一次上北大,两次考上清华,之所以参加三次高考,是因为他有两次退学的经历,每次退学的原因是相同的——陷入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今年“十一”刚过,这个年轻人又一次网瘾发作,如果再一次无法自拔,前面的悲剧将会重演。

年轻人的妈妈哭着给陶宏开教授打了电话:

“救救孩子吧!

  “几年前向我求助的还主要是中学生的家长,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更让我痛心的是,他们中不少是名牌大学的学生。

”陶宏开说。

  陶宏开教授的这番话是10月19日说的,11天之后,武汉一名大学生在沉迷于网吧整整一个星期之后,翻身跳入了湖水中。

  这个青年人的行为似乎在给陶宏开教授的担心增添注脚。

  今年年初,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刚刚公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显示:

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约为2404.2万。

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15.6%),其次为24~29岁的网瘾比例(14.6%)以及13~17岁的网瘾比例(14.3%)。

与2005年相比,13~17岁年龄段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有所下降,18~23岁年龄段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有所上升。

大学生正好处于这个年龄段。

  一个个灾难性的事件和一串串冷静的数字,让我们不得不走近那些被网瘾恶魔挟持着的大学生,探寻他们走上这条痛苦之路的背后原因。

  很多网瘾大学生都曾是高材生,玻璃樽中的孩子遇到挫折更容易崩溃

  让陶宏开教授揪心的年轻人姓张,小张的求学经历确实有些传奇。

  2003年,他第一次考入北京大学,由于沉迷于网络,7门必修课不及格,于2004年7月被学校劝退。

2005年,复读一年的小张以所在城市理科状元的身份被清华大学录取。

一年后,他再度沉迷网络,由于学分不够自动退学。

正当大家都对他不抱希望的时候,2007年,他再次以全市理科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三次高考均考入中国最顶尖学府,小张的智力水平无疑是顶尖的。

  陶宏开教授介绍,他接触过的不少网络成瘾的大学生都非常聪明,如果不是深陷网络难以自拔,一定会在学业上取得很好的成绩。

  2007年小张第二次进入清华大学后,确实有一段时间远离了网络,那两年他的学业成绩非常好,第一年学业成绩名列前茅,大二的时候成绩排在了全系第一名。

  后来,他喜欢的一个女孩子不接受他,这让小张异常痛苦,当这种痛苦实在无法排解的时候,他选择了虚拟世界。

  小张出生在四川一个农村家庭,爸爸是当地一名教师,妈妈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从小,小张就显现出了过人的天资,据当地媒体的描述,小张小学5年级便跳入中学。

因此小张的父母对其极其宠爱。

  小张是个典型的生活在玻璃樽中的孩子,他天资聪慧,在学业成绩上领先于同龄人,在成长过程中体验到的更多的是家长的呵护与其他人的赞美和鼓励。

因此,当挫折和失败突然降临时,他比同龄人更加不知所措,更加容易崩溃。

  与小张同在一所大学的刘剑也是一个生活在玻璃樽中的孩子。

高大白净的刘剑戴着黑色金属边眼镜,镜片背后透出睿智的眼神。

  从14岁起刘剑就开始玩某款网络游戏,今天24岁的他是这款网络游戏的第一批玩家。

中学时,“学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只能每天抽空玩10分钟左右。

学习完全没有受影响,成绩非常好。

”刘剑说。

  2005年,刘剑在当地激烈的高考竞争中以高分考入清华大学。

进校之后,刘剑顿时感到了压力。

周围全是“高手”,他的学业成绩不那么突出了,到了大一下半学期竟然挂了科。

这让原本优秀的他措手不及,“这是我第一次挂科,心情也不太好,而且关键是没有了推研的机会,突然没有了学习的动力。

”于是,网络游戏走进了他的生活。

频繁缺课、考试不及格、人际关系疏远,一个接一个的挫折接踵而来。

结果是,5年后的今天,这个昔日的高材生仍然在清华园里读大四。

他比同年进校的学生在学业进程上晚了两年,当年的同学有的出国了,有的已有了一份稳定的职业。

刘剑却把这两年的时间花在了和网络游戏反复的纠缠中。

心里只想着游戏,连破罐子破摔的力气都没有

“网瘾的孩子一看就能看出来。

”陶宏开教授说。

他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见到小张时的情景。

“他从门外蹭了进来,简直没有人样,低着头、弯着腰,衣服脏兮兮的,头发和胡子显然已经很长时间没打理过了,眼睛总是向下看。

  “一旦玩上游戏,真的是什么都不想了。

”不少有网瘾的孩子说。

  刘剑介绍,在他网瘾最重的那一年里,每天有十五六个小时都在玩游戏,“除了睡觉,就是玩游戏,其他什么也不干”,茶不思饭不想,实在饿了就让宿舍的同学给带一点儿吃的回来。

  由于整天沉迷在网络世界里,网瘾孩子跟周围人也很少交流。

  刚刚从北航退学,正在准备第二次高考的张晓晨也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昏天黑地的日子。

“刚上学的时候,大家还只是在宿舍里打游戏。

”张晓晨说,后来受不了宿舍较慢的网速和晚上的熄灯制度,开始改在网吧上网。

  那时候,张晓晨每天天一黑就从学校出来,钻进网吧,一玩就是一夜,天亮了再从网吧出来回到宿舍睡觉,到了晚上再出发。

  黑白颠倒的时间表,让张晓晨很少有时间与同学交流。

  10月中旬,记者在清华校园里见到了小张,他很少正视周围人的眼睛,说话时弯着腰低着头,声音也很小,要很努力才能辨别出他在说什么。

  《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的研究也显示,网瘾程度较深的青少年,会不同程度上出现一些人际交往的困难,报告称,随着网瘾程度的加深,青少年网民对“我很难与周围的人相处好”这一语句的认同感也越强。

  这些大学生也有过“追上去”的冲动。

2008年1月,刘剑第一次在学校办理了休学手续,他强迫自己离开网络世界,努力拿起书本追赶身边的同学。

“可他们离我越来越远,觉得自己怎么努力都追不上。

”几个月后,他又一次沉迷到网络游戏中,并在8个月后的新学期伊始,再次办理了休学。

“玩得自己各个方面都不想去打理了,也没有勇气再一次拿出书本。

”刘剑形容当时的自己就像一只鸵鸟。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网瘾大学生说:

“站起来需要勇气,自暴自弃下去也需要勇气,我那时连破罐子破摔的力气都没有了,脑子里没有任何东西,就像一个空壳。

大二成了分界点,没有了应试的重压人生却失去了目标

仔细分析网瘾大学生可以发现,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的时候深陷网络的。

  刘剑是在大一下半学期第一次出现“挂科”后,开始沉溺于网络的,张晓晨也是从大二开始过起了昏天黑日的网瘾生活。

  这背后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原因?

  目前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告诉记者,他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父母对他的唯一要求就是学习好。

“我爸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学习成绩好了,将来才能考上好大学,才能出人头地。

”他说,“似乎我的生活只有学习,而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为了给以后的成功做准备。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仍然存在着应试压力过大的现象,学习、考试及与此相关的事是很多中学生的全部生活重心。

  美国教育家约翰·

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在生活之中促成人的“生长”。

但孩子的生活中只有学习,除此之外的与人交往、获得生存能力等教育均缺位。

难怪“网瘾”青少年在摆脱了学习的重压之后立刻陷入虚拟世界。

  学习的目的被异化了,这些孩子的生活也被异化了。

从高考的应试重压下解脱出来的大学生,报复性地享受起了久违了的自由。

  刘剑和张晓晨都说,在大学中,像他们这样的学生还是很普遍的。

“我们班70多个男生,最初有几个人不玩游戏,但是这样的人很难融入班集体中,所以后来所有人都玩,每天一下课全宿舍同学,一起打开笔记本电脑,连起几台电脑,一起玩魔兽世界。

”张晓晨说。

  但是,太自由也让这些孩子突然迷茫了起来。

  “应试教育的高压挤占了培养孩子思辨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评判能力的时间。

  “有个冬天的早晨,我从网吧里出来,外面非常冷,天还没有亮,我裹紧了衣服,感觉异常孤独和迷茫。

那时,张晓晨已经进入大二,他每天白天睡觉,晚上10点左右进网吧开始“工作”。

  什么是奋斗的目标?

这个问题的答案曾经很简单:

就是学习和高考。

  那么,现在呢?

现在的奋斗目标又是什么?

妈妈追到大学陪读、洗衣服,父母无边际的爱也在残害孩子

  接触过很多被网瘾毒害的青少年,陶宏开教授对网瘾的形成原因有着自己的看法:

“网络游戏不是导致青少年网瘾的根本原因,根本的原因在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

  跟这些网瘾大学生的家长接触后,陶宏开教授的观点似乎得到了证实。

  在与小张的妈妈不多的交谈中,这位操着浓重四川口音的妇女不停地说:

“他(小张)现在非常不容易,从农村考出来不容易。

”“他现在已经坚持上课了,挺好的了。

”“他现在一身的病,压力也特别大。

”这位妈妈正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已经27岁的儿子。

  今年9月小张再一次沉迷网络后,小张的妈妈再一次来到北京陪读,到了北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儿子洗了两天的衣服。

这多少让人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陶宏开教授介绍,小张的家境不富裕,但是上大学以后父母每个月给他的零花钱有1600元。

“他(小张)陷入网瘾的时候,根本不管自己的生活,衣服换下来也不洗,实在太脏了就扔了买新的。

”陶宏开这样介绍当年网瘾很深时的小张。

  父母疼爱孩子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当这种爱变得没有边界、不加节制时,宽容就转变成了纵容,爱就转变成了害。

  正在读高一的刘江家住河北张家口,此前他曾沉迷于网络游戏整整两年,与他同龄的孩子很多已经该考大学了。

  刘江的妈妈周永红回忆,“我和他爸爸都是做生意的,每天回家孩子就该睡觉了。

”周永红说,“只要保证他在学习上不掉队,一切都好办。

”因此,刘江的要求,他们都尽可能满足。

  刘江上初中之后,缠着父母给他买电脑,从此沉迷网络,成绩一落千丈。

“我们不让他在家玩,他就跑出去玩,还闹绝食。

”周永红说,刘江采取各种措施抵抗父母对他玩游戏的管制。

但多数情况都以父母的妥协告终。

  刘剑也有类似的经历。

“父母除了学习的细节以外,会照料我的一切,很多事情都会替我作决定。

当年高考,刘剑的成绩可以上清华大学也能上香港大学。

刘剑其实很想上香港大学,但是,“他们是已经推掉了港大,才和我商量的。

  在刘剑看来,爸爸妈妈对他的关心和帮助是“无孔不入”的,是“漫无边际”的。

  后来,周永红夫妇在陶宏开教授的指导下,对教育方式进行了调整,最终刘江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回想过去的几年,周永红反思,“是我们对孩子无边界的溺爱造成了现在的状况。

  对于青少年网瘾的成因,不同专家有着不同的解释,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早期的家庭教育在预防青少年网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陶宏开教授也指出,孩子沉溺于网络只是早期的家庭教育不成功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不能单纯用堵的方式,那是治标不治本的。

只有家长科学地认识孩子的成长,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陶宏开说,孩子出生0至9个月是性格的形成期,9个月至3岁是性格的固定期。

性格很重要,性格会影响你个人生活的幸福度。

但是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形成,3至6岁是人格的形成期。

“人格就是价值观和责任感,这比性格更重要。

大学生工作半年辞职成风引关注人数逐年增多

2009年全国至少有228万毕业生成为“跳早族” 

预计2011年将增加500万 他们在工作半年内离职 

“发展空间不够”、“薪资福利偏低”和“想改变职业和行业”为主因

  半年前,刚毕业的他们带着无限憧憬迎接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

半年后,他们中超过1/3的人却因为各种原因,辞掉了旁人看来得之不易的工作。

但他们还是做了这个艰难的决定,“我敢发誓这个决定比马化腾的艰难得多”。

  2010年6月,国内高等教育领域权威调查机构麦可思曾发布《2010年就业蓝皮书》,蓝皮书上说,有38%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内离职,其中近9成毕业生是主动离职,社会上称他们是“跳早族”。

  文/本报记者武威张强 

  今年10月30日晚上,在广州大学城南区的小湘汇酒店里,10多个本科毕业半年不到的男生正聚在一起喝酒,他们都来自大学城内的一所名校。

这次聚会的议论焦点,是其中一个男生“小胖”不久前在“QQ空间”里写的一篇日志《青春》。

  小胖大四的时候,被保研本校成功,得以继续在大学城读三年的硕士研究生。

他本科所在的宿舍一共住着4个人,和他同个宿舍的三位室友在今年6月前都找到了工作,但小胖的这篇日记《青春》,却讲述了这三位室友的辞职故事。

  小胖的日记:

  青春总是不如意

  10月29日凌晨,小胖在键盘上敲打下了日记《青春》,文字很平实,但让班里许多同学动容。

  “我的舍友阿乐,刚刚辞职。

之前那份工作,实在毫无前途,日复一日的机械重复,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再加上老板又讨厌,于是辞掉,义无反顾。

之前他还只是试用,底薪才2000,转正之后是2600。

他算是做广告的,可这并不是他喜欢的工作。

长痛不如短痛,直接割舍,这是阿乐最后做出的选择。

今晚417宿舍聚会,阿乐喝了许多酒,他红着脸,对我们说:

‘我真的好迷茫,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我现在只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但却不知道未来将要做什么,什么适合我。

’”

  “我的舍友老曹,也是刚刚辞掉了工作,之前他是在一家房产代理公司工作。

待遇还不错,如果够努力,表现好的话,那么一个月挣到8000多也正常。

但是实在是太累了,而且也有茫然的时候,感觉自己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却没有成就感。

另外,单位人事也实在是复杂。

老曹说,接下来当然会去再找另一份工作,在找下一份工作之前,他要好好休息下。

他有好多的想法,好多的事情,都想去做,他想去旅游,他想去买单反,他想去看看这个世界。

但是,天气变冷,他又畏寒,旅游似乎不能成行,单反太贵,还需要再攒钱,看看这个世界太抽象,他决定先看看广州。

  “舍友铨铨也是刚刚辞职。

辞职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不是他喜欢的工作,说起来,他的工作不错,他是做业务的,一个月如果能签下两个大单,就能拿到2万到4万。

就在辞职的前两天,他手上正好有两个客户,很有希望签下来,想了很久,终于放弃,因为他知道那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不是金钱这么简单,他希望能有自己喜欢的工作,喜欢的环境,喜欢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的打算,是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同时准备考公务员,目标是能考到深圳。

  “这就是我的朋友们的青春,迷茫但又必须要走下去,世事总不能如人意,要么没钱,要么不喜欢,要么太累,要么干脆没工作……”

  辞职理由:

  不知道想要怎样的生活

  谈及辞职的原因,阿乐苦笑着说:

“如果老板看不起你,你表现得再努力,也是没用的。

我可能是表现得差,但绝不会像老板说得那么差!

”阿乐说,他工作的单位是一家刚刚成立不久的广告公司,但他几乎每周都会被老板拉去训斥,有时候仅仅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对于老家在江西农村的阿乐,辞职绝不是那么洒脱的。

“我还有个弟弟在南昌上大学,父母都是平头百姓,这就是我的生活压力,我必须马上找到工作。

”阿乐告诉记者,他已经网申了好几家公司,但石沉大海。

  和阿乐相比,广州仔老曹的家庭环境就好很多了。

“我辞职的原因是这个工作实在是太累了。

我的父母不想让我这么辛苦,他们希望我能有时间陪陪奶奶。

”老曹对记者说,对于未来,他也已经找到了落脚点。

“我的一个朋友在天河开了一家期货买卖的公司,专门让内地客炒香港的期货,只要能找到客人,我的提成收入也很可观,这样我也不会太累。

  事实上,考上深圳的公务员也不是铨铨的梦想,他辞职之后,一连打了3天“dota”(一款风靡全国的网络游戏),一页公务员的书都没翻。

铨铨对记者说。

而他辞职后没几天,又把自己的QQ签名档改成:

“认真找工,请推荐。

” 

 

  “你为什么辞职?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那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我不知道……”

  调查数据:

  去年有228万“跳早族”

  套用托尔斯泰的名言,找到工作的人的幸福总是相似的,但辞职的“跳早族”们却各有各的不幸。

事实上,“跳早族”早已是一个庞大的团体。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超过600万,但有38%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内离职。

也就是说,2009年,全国至少有228万毕业生成为“跳早族”。

2010年毕业生人数630万,2011年毕业生人数660万,如果离职率不变,那么这两年,社会又会增加500万“跳早族”。

  2010年6月2日,麦可思公司《2010年就业蓝皮书》发布,据其对2009届20多万名毕业生的网络调查显示,有38%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内离职。

其中“211”院校离职率22%,非“211”本科院校33%,高职高专院校45%。

而近九成离职者是主动辞职,排在前三位的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薪资福利偏低”和“想改变职业和行业”。

  《蓝皮书》还同时发布了8个红牌警告专业和8个绿牌发展专业。

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些前几年还是风光无限的热门专业,转眼间就受到了“红牌警告”。

  专家观点:

  “先就业后择业”心理普遍

  毕业生工作半年内辞职成风,也引起了其他教育调查机构的关注。

民办教育公共政策研究机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记者,他也发现国内“跳早族”人数逐年增多,并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

  “第一个原因是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甚理想,很多学生认为就业困难,学校也常常告诫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周围的各种因素让很多学生在找工作时也感到紧张,所以毕业生一开始想找到好的工作,其实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毕业生进入单位后,往往会边工作边找工作,这是他们半年内辞职的主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入职培训和待遇有关。

有些企业也不太重视毕业生进来后的培训和促进毕业生自身的价值体现。

这造成了毕业生的跳槽。

  “第三个原因与毕业生的心态有关,现在的年轻一代毕业生往往觉得工作不适合就跳槽了,他们并不像以前的毕业生,对单位的认同感如此之强。

这个现象在日本在美国也很常见。

大学毕业生3年人均换2次工作,主动离职高达88%

时下,虽然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仍有许多用人单位抱怨总是留不住人,青年员工频繁跳槽。

  不久前,麦可思发布的《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211”院校是22%,非“211”本科院校是33%。

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211”院校为1.7个,非“211”本科院校为1.9个,平均每人换过将近两次工作。

其中,俗称“跳槽”的主动离职竟占到了88%。

而北京市曾对96家用人单位做过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后3年内跳槽率高达70%。

  广州锐旗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杨希宏曾指出,他们对珠三角部分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新招进的大学生一年后留下来的竟不到20%。

为此,有的企业招聘时刻意回避应届生,一些中小企业甚至患上了“名校恐惧症”。

为此,有媒体报道,如今部分企业为防止员工跳槽,竟扣押他们的毕业证、户口迁移证等证件。

  为何当前应届生就业后难过“三年之痒”?

《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发现,当下毕业生跳槽更为前途而非“钱途”。

在对主动离职的原因分析中,“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居首位,占31%,其次是“薪资福利偏低”(25%),第三位为“想改变职业或行业”(13%)。

  沈阳某人力资源公司在2006年对沈阳青年的一项调查也显示,63%的青年会因“发展空间小”而考虑换工作。

这一因素成为影响青年跳槽的首因。

  可见,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重视长远发展,而非眼前利益了。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年轻人跳槽原本是一种趋利避害的正常选择,无可厚非,但如此频繁的人才流动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认为,年轻人热衷跳槽会使企业员工队伍不稳定,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跳槽年轻人的数量如此之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专业教育中产学脱节。

”查建中说,一方面,如今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对毕业后的就业环境不了解;

另一方面,企业除了能看到学生的表面情况(如文凭、考试成绩)外,对学生的能力、素质也缺乏了解。

  今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发布的《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2010》指出,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认知与企业需求存在显著差异。

具体而言,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五个方面包括:

责任心、敬业精神、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校生对此的排位则是:

解决问题能力、外语能力、计划协调能力、学习能力、计算机能力。

其中,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更是被企业列为“重要性最低的五项能力”。

  查建中还指出,由于缺乏能力和自信,如今很多毕业生找工作时抱着“先找一个、委曲求全”的想法,于是选择从低做起,以期望将来弥补缺乏实践经验这一弱点,然后再跳到较好的单位和岗位;

而不少企业又因急于招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录用新人。

“求职方和招聘方之间就像在进行一场盲目的速配,当然难以维持长久关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年轻人最终发现自己“找错了单位,进错了行”的情况自然在所难免,觉得企业难给自己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