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7529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docx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docx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鸟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的观察与探究,使学生能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2.通过对各种鸟的观察与比较,使学生能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鸟的资料”的阅读和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和具有善于搜集和积累课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观看有关鸟类行为的录像资料,引发学生确立热爱自己父母的美好的情感态度。

2.通过观看有关鸟类迁徙行为的录像资料,使学生确立战胜困难,坚韧不拔的个性特征。

●教学重点

1.探究和观察“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使学生能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2.通过对各种鸟类的观察与比较,使学生能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这一实验过程及组织教学。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

谈话式、演示式、探索实验式、启发式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鸟类干制标本。

(2)鸟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行为特征等内容的录像资料或教学软件。

2.学生准备:

(1)搜集鸟类的羽毛、骨骼。

(2)小型家养禽类(如鸽、鹦鹉等)。

(3)体温计,每组一只。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教师采用直接导入式,具体活动如下:

首先要求给自己小组所备鸟测量体温。

测量位置:

翼下,相当于人类的的腋下,测量时间大约需要15分钟。

然后,教师由上节内容开始做一简要过渡,导入新课。

如教师可如下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兔与哺乳动物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鸟类又有哪些特点与它的飞翔生活相适应呢?

我们常常看着天空的小鸟发出感叹,要是我有一双翅膀那该有多好!

我们人为什么就飞不起来呢?

好,下面我们观看一段录像资料。

教师播放关于鸟类飞翔、觅食、玩耍等行为的录像资料或光盘,并组织学生观看。

[分组实验,探讨原因,交流结论]

首先教师检查各组所备教具,并适当调整引导学生发扬团结友爱、互帮互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

其次,教师出示鸟的干制标本并要求学生结合刚才录像的内容总结鸟类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

也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本组所备的鸟,用以总结鸟类适于飞行的外形特征。

观察完毕要求学生取出所备的各类鸟的羽毛和骨骼观察羽毛的形态、骨骼的形状,并分类。

结果,可能学生分类标准各不相同,但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但要要求学生讲清分类的标准,并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的分类标准的合理性,最终给出学生一个准确统一的答案——羽毛可以扇动空气,骨骼中空可以减轻身体密度,适于飞翔;身体流线形也适于飞翔。

仅仅是这些特点鸟儿就能飞了吗?

显然不是。

因此,教师应适时引出“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进行时,首先要求学生详阅教材21页至23页探究实验的内容,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本实验的目的。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本组的实验实施计划并讨论该计划的合理性,再开始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进行时,可以随时列表记录探究和观察的结果。

结合该实验,教师可用投影片打出以下内容,用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投影内容如下:

1.你们组准备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2.结合你们的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假设?

3.你们准备怎么做你们的实验?

  4.你们的问题得到证实了吗?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及时给予激励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和少数的做法要给予肯定与激励,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给出简明扼要的板书。

由于学生的探究绝大多数限于教材给出的内容;而鸟类适于飞翔的特点除书上提到的体形、翼、龙骨突和胸肌、粪便随时排出体外不贮存、食量大、心脏及心搏次数、气囊等结构适于飞行生活外,还有生殖系统、

排泄系统和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等都有适于飞翔的特征。

因此,教师在此处应注意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查找有关鸟类适于飞翔的特点的全部特征并引入激励竞争机制——看谁找出来的最多、最完善、最具说服力,以培养学生积极上进,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

[总结概述,高潮叠起,突出重点]

教师:

上面咱们对于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进行了探究,下面咱们共同把鸟类的主要特征总结一下,要注意“共同”和“主要”两个词。

学生:

我觉得鸟类的体表都被覆羽毛,都有翼,还有硬硬的嘴巴。

教师:

很好,这些特点都是鸟类具有的。

但要注意:

一定要用生物学语言描述。

比如鸟类的嘴巴叫喙,生物学上常用“角质的喙”描述鸟类的嘴巴。

学生:

我认为鸟类都有翅膀,都能飞也是它们的主要特征。

学生:

老师:

不对。

鸵鸟有翅膀它不能飞,只能走。

教师:

噢!

两位同学谁说得对呢?

谁知道,请站起来讲讲。

学生:

老师,我在动物世界里看到的,是××说得对,鸵鸟因适应非洲那种环境,虽然长着两只翅膀,但是已经极度退化,而两条腿也就是后肢因适应迅速奔跑而变得非常发达。

教师:

他说的完全正确,看来“动物世界”也是大家学习动物知识的一个渠道哟!

大家应该向他学习。

所以,我们应该说:

鸟类的前肢特化成翼,绝大部分鸟类具有迅速飞翔能力。

学生:

老师,刚才我比较了我们这几个组的鸟:

我们组是画眉,4组是鸽子,3组是家鸡,5组是鹦鹉。

它们都是鸟,但发现这四种鸟的体温不怎么一样,它们的体温都比人类的高,都在40℃左右。

所以,鸟类都有高而恒定的体温也是它们的主要特征。

教师:

对于鸟类的主要特征我们大家总结了四点。

细说还有许多种,下课后希望大家想办法找资料、上网、观察,再对鸟类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好,下面我们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结束新课]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我国山西省的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的珍稀鸟类是

A.丹顶鹤     B.褐马鸡     

C.朱鹮      D.鸵鸟

答案:

B

2.家鸽最发达的肌肉是

A.翼上的肌肉

B.胸肌

C.后肢的肌肉

D.颈部的肌肉

答案:

B

3.下面四种关于鸟的特征的说法,哪种与鸟类适应飞行生活无关

A.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

B.全身披有羽毛(除喙和足外)

C.躯干呈纺锤形

D.前肢变成翼,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

答案:

A

4.鸟类扇动翅膀的动力来自

A.背部肌肉B.两翼肌肉

C.腹肌D.胸肌

答案:

D

5.呼吸系统最为发达的动物是

A.哺乳类B.鸟类

C.鱼类D.两栖类

答案:

B

二、观察与思考

1.人们常用“小肚鸡肠”来形容那些心胸狭窄气量小的人。

事实上,鸟类的直肠都很短,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答案:

直肠指的大肠最后端连通到泄殖腔孔的一段,食物消化吸收后,不能被消化的食物残渣,在直肠处形成了粪便,直肠收缩后将粪便排出了体外。

鸟类的直肠很短,粪便形成后可随时排出体外,这样可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

2.家鸽或麻雀总是不停地找食吃,它们吃进去那么多东西,难道不会增加体重,影响它们的飞行吗?

答案:

不会。

鸟类似乎总在不停地找食吃,是因为鸟类飞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它们的食量都很大。

由于鸟类的消化系统结构完善,消化功能强,食物能在较短的时间就被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经由直肠随时排出体外,因此不会因取食而增加体重。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一、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1.体形为流线型——可减小飞行阻力

2.体表被覆羽毛——保温和飞行

3.前肢变成翼——扇形适于扇动空气

4.胸肌、龙骨突发达——适于完成飞行动作

5.体温高而恒定——释放大量能量适于飞翔

6.骨骼中空——可减轻身体比重

二、鸟类的主要特征

1.都有角质喙2.体表被覆羽毛3.前肢特化为翼4.体温高而恒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昆虫翅和鸟类翅的比较,使学生能说出鸟翅与昆虫翅的异同。

2.通过对蝗虫等节肢动物的观察,使学生能总结概述昆虫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通过对两栖动物青蛙的体验,使学生能总结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捕捉和搜集各类昆虫,使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制作简单的干制标本。

2.通过对鸟翅与昆虫翅的观察与比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生活经验的体验和经验再现,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总结能力。

4.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小结,使学生形成总结回顾所学知识的巩固复习的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搜集各种昆虫的翅,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奇妙与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

2.通过两栖动物的总结概述,使学生认同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确立爱护青蛙、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1.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小结本章内容。

●教学难点

1.比较昆虫与鸟类的翅有何异同。

2.对本章内容的小结及引出两栖动物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

谈话式、演示式、观察式、启发式、举例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蝗虫生活史的浸制标本。

(2)蜜蜂、蚂蚁等昆虫的教学软件或影像资料。

(3)其他节肢动物的图片或标本。

2.学生准备:

(1)捕捉各种昆虫和其他的节肢动物。

(2)大头钉、厚的吹塑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学习制作节肢动物的干制标本的简易方法,使学生能模仿教师的做法,尝试干制标本制作的简易操作。

然后组织学生观察和比较昆虫翅和鸟翅。

教师可以如下组织教学活动:

请同学们把自己捕捉的小虫子和大头钉、吹塑纸拿出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做,昆虫干制标本的简易做法:

捕捉到的昆虫可用毒瓶毒杀,如果没有条件可采用饿死或闷死的办法,然后用大头钉进行针插,插的时候要注意不同的昆虫针插部位不同。

例如:

蛾蝶类要从中胸中央垂直插入;天牛、瓢虫应插在右翅上稍偏中线处;蝗虫、蟋蟀要插在前翅基部上方的右侧;蜂、蚁类要插在中胸中央偏右一些。

做好了吗?

请大家举起来,互相看看,谁插得最好。

现在我们开始观察并比较昆虫的翅与鸟翅有什么异同。

教师在进行上述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借用实物投影仪演示不同种类昆虫针插部位或用投影片演示针插部位,针插部位如下图所示。

然后,教师巡视学生的观察实验,巡视同时应注意指点学生标本制作的优缺点,巡视完毕,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昆虫飞行的动物在翅的结构上有何异同并板书。

比较完毕,顺带引出下一个内容。

此处教师应特别注意,标本制作不是主要目的,展开昆虫的翅才是主要目的。

若实在不好掌握,干脆在课前准备昆虫翅的画片或影像资料,以便于直接导课,要明确制作不是本课目的,观察昆虫翅并与鸟类翅进行比较才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继续观察,引向深入]

教师:

刚才,大家看到鸟类的翅与昆虫的翅展开以后都是扇形;相对自身讲,它们的翅都有轻薄、表面积大的特点;并且都有肌肉牵引;不同的是:

鸟类的翅由羽毛组成,而昆虫的翅是透明的薄膜状。

谁知道昆虫翅的表面发亮的、硬硬的物质是什么呢?

此时,有少数同学可以说出是外骨骼。

可能大部分同学对外骨骼并不了解,教师此时应及时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查找外骨骼方面的知识。

以培养学生养成碰到问题就查清楚,问明白的钻研精神和学习习惯。

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总结蝗虫适于陆地环境和飞行生活的特征和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相信学生在第二节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比较容易地概述蝗虫适于陆地环境和飞行生活的特征。

但对于昆虫这个内容,可能有的学生对于哪些动物属于昆虫还不大好界定,因此教师应该使用多媒体调出多种昆虫的图片,如:

蝇、蚊、蛾、蝶、螵虫、蚂蚁、蜻蜓、蝗虫、天牛、蝉等动物,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

然后教师用提问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提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别怕说错,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

师生可能发生如下方式的回答:

学生:

我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