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账户的分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5043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账户的分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五章账户的分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五章账户的分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五章账户的分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五章账户的分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账户的分类Word格式.docx

《第五章账户的分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账户的分类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账户的分类Word格式.docx

通过账户的分类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因为单个的账户只能提供某一方面的会计信息,各个账户之间的会计信息是具有关联性,而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可以提供系统的财会信息。

二、账户分类的基本要求

(一)账户分类的原则

账户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性原则。

账户的分类既要结合会计内容特点,又要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2.明晰性原则。

账户分类必须清楚地反映出有关账户所具有的共同性特征。

3.有用性原则。

4.完整性和互斥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账户分类的标志

运用不同的标志对账户进行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观察账户体系的全貌。

1.账户以会计要素作为分类标志。

2.账户以用途和结构作为分类标志。

3.账户以统驭与被统驭关系作为分类标志。

4.账户以与会计报表的关系作为分类标志。

第二节 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2学时)

账户是按科目设置的,科目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会计要素分类,在讲解中要结合前面章节。

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就是按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实际上包括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所以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可分为六类账户。

一、资产类账户

资产类账户是反映企业资产要素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按资产的流动性又分为两类:

(一)流动资产类账户

流动资产类账户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账户。

主要包括反映货币资金的账户,如“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

反映短期投资的账户,如“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等账户;

反映结算债权的账户,如“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账户;

反映存货资产的账户,如“物资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等账户;

反映待摊费用的账户,即“待摊费用”账户。

(二)非流动资产的账户

非流动资产的账户包括反映企业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企业的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的账户。

资产类账户的特点是:

这类账户一般都有余额,且在借方。

二、负债类账户

负债类账户用来反映企业负债要素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按照负债的偿还期的长短或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账户和长期负债账户。

(一)流动负债类账户

流动负债类账户反映企业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账户。

如“应付账款”、“应付工资”、“短期借款”、“应交税金”、“预提费用”等账户。

(二)长期负债类账户

长期负债账户是用来反映偿还期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各种债务。

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账户。

负债类账户的特点是:

这类账户一般都有余额,且在贷方。

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按所有者权益形成的渠道,又分为反映原始投资的账户,如“实收资本或股本”;

反映收益形成的账户,如“盈余公积”账户;

反映未分配利润的账户,如“利润分配”账户。

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特点是:

四、收入类账户

收入类账户是反映企业发生的各种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的账户。

收入表明了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不断进行的经营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的资源流入,并最终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增加。

该类账户可分为:

反映基本业务收入类账户,如“主营业务收入”;

反映其他业务收入类账户,如“其他业务收入”;

反映非经营性收入类账户,如“营业外收入”等。

五、成本费用类账户

(一)成本类账户

成本类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资金耗费的账户。

以工业企业为例,成本类账户又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用来归集制造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账户,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账户;

二是用来归集期间成本的账户,如“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账户;

三是用来反映与收入相配比的账户,如“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以及“所得税”账户等。

成本类账户的特点:

成本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有着密切的联系。

资产一经耗用就转化为成本费用;

成本类账户的期末如有借方余额属于企业的资产。

如“生产成本”账户期末借方余额表示未完工的在产品,属于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部分。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生产成本”账户也是资产类账户。

(二)费用类账户

费用类账户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进行经营活动所发生资金耗费的账户。

费用类账户分为经营费用类账户和非经营性费用类账户。

1.经营费用类账户

经营费用包括为取得业务收入而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为取得营业收入和利润而发生的流转税支出和所得税支出等。

反映企业经营费用的账户主要有“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等账户。

2.非经营性费用账户

非经营性费用类账户反映企业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

该类账户主要有“营业外支出”等账户。

六、利润类账户

利润类账户是反映企业财务成果及分配情况的账户。

按反映的内容,利润类账户又可分为反映企业对外投资利润的账户,如“投资收益”账户;

反映企业财务成果的账户,如“本年利润”账户;

反映企业财务分配情况的账户,如“利润分配”账户。

以上六类账户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资产类、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是反映资金静态的账户;

收入类、成本类和利润类是反映资金动态的账户。

第三节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2学时)

这种分类方法是以账户的用途和结构为标准分的,在讲解中对每一类账户都要从这两方面入手,通过举例子进行说明。

账户的用途是指开设和运用账户的目的及其具体作用,即通过特定账户的记录,能够提供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核算指标;

账户的结构是指账户的借方和贷方应当登记什么内容,其余额的方向,具体表示什么内容,即在账户中如何记录经济业务,以取得各种必要的指标。

一、盘存账户

盘存账户是用来核算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例如“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账户。

盘存类账户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

借方登记财产物资和货币资产的增加数额,贷方登记其减少数额,期末余额总是在借方,表示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产的账面结存数。

除货币资产账户外,盘存类账户的实物明细账,可以同时提供实物数量和货币金额两种指标。

该类账户的结构如下:

借方盘存账户贷方

期初余额:

财产物资或货币资金期初实有数

本期发生额:

财产物资或货币资金的增加数

 

财产物资或货币资金的减少数

期末余额:

财产物资或货币资金期末实有数

盘存账户的特点:

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实物盘点检察账户纪录的正确性,账实是否相符:

除货币资金外,其他盘存账户通过设置和运用明细账,提供实物和价值两种指标。

二、资本账户

资本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各项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及余额实有数的账户。

例如“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等账户。

这类账户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

贷方登记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以及形成的盈余积累资本的增加数,借方登记其减少数额;

期末余额总是在贷方,表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及盈余积累资本的实有数额。

其账户结构如下:

借方资本账户贷方

资本的减少额

期初结存的各项资本实有数

资本的增加额

期末各项资本的实有数

资本类账户的特点是: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只能提供货币指标。

三、结算账户

结算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

(一)资产结算账户(债权结算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应收债权增减变动及余额实有数的账户。

它是用来核算企业同各个债务单位或个人之间结算业务的账户,即核算各种应收或预付款项的账户。

例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账户。

借方登记各种应收款项或预付款项的增加数额,贷方登记其减少数额,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尚未收回的应收款项或尚未结算的预付款项等债权的实有数额。

该类账户结构如下:

借方资产结算账户贷方

应收债权期初实有数

应收债权增加数

应收债权减少数

应收债权的期末实有数

(二)负债结算账户结构(债务结算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应付债务增减变动及余额实有数的账户。

它与资产结算账户正相反,是用来核算企业同各个债权单位或个人之间的结算业务的账户,即核算各种应付或预收款项的账户。

例如“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账户。

贷方登记各种借入款项、应付款项或预收款项的增加数额,借方登记其减少数额,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结欠的借入款项和应付款项,或尚未结算的预收款项,即期末应付和预收款项的实有数额。

借方负债结算账户贷方

应付债务减少数

应付债务期初实有数

应付债务增加数

应付债务的期末实有数

结算账户的特点:

1.按照结算业务的对方单位或个人,设置明细分类账户,以便及时进行结算和核对账目;

2.结算账户只提供价值指标;

3.结算账户的余额方向可以用来判断性质。

四、集合分配账户

集合分配账户是用于归集和分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有关费用的账户。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应由各个成本计算对象共同负担的间接费用,这些费用不能直接计入某个成本计算对象,而应首先通过集合分配账户进行归集,然后再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配,计入各个成本计算对象。

企业可以通过集合分配账户来核算和监督有关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分配情况,加强间接费用的管理,正确确定产品成本的生产成本。

例如“制造费用”。

借方登记各种需要集合分配的费用发生额,贷方登记分配到有关受益对象的费用数额。

由于各种集合分配的费用要在期末全部分配到各受益对象,所以集合分配账户在一般情况下期末无余额。

以制造费用账户为例,其账户结构如下:

借方制造费用账户贷方

汇集制造费用的发生额

制造费用的分配额

五、跨期摊配费用

跨期摊配费用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用来核算应由各个会计期间共同摊提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摊配或预提的账户。

设置跨期摊提账户的目的在于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合理地划清费用的受益期限,把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产品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合理地分配到各个受益期,以便正确地计算各期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跨期摊提账户有“待摊费用”账户、“长期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

“待摊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账户和“预提费用”账户是两个性质不同的账户,“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预提费用”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

但是,这两类账户在结构上有相同之处,也就是这两类账户的借方,都是用来登记费用的支出额或发生数额,贷方都是用来登记应由各会计期间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负担的费用摊配数额,借方余额表示已经支付或发生但尚未摊配数额,贷方余额表示已经预提但尚未支付的预提费用数额。

借方跨期摊配账户贷方

以前支付但应由本期或以后各期产品成本负担的费用数额

①本期支付但应由本期或以后各期产品成本负担的费用数额

②本期已经支付但在以前各期已计入成本的费用数

已计入以前各期产品成本但应在本期或以后各期支付的费用数额

①按一定标准分配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数额

②已计入本期产品成本但尚未支付的费用数额

在本期和以前各期支付但应计入以后各期产品成本的费用数额

预先提取计入本期和以前各期产品成本但应在以后支付的费用数额

跨期摊配账户的特点:

费用均由相连的若干会计期间共同负担;

借方都登记费用的实际支出数,贷方都登记分摊或提取数。

六、成本计算账户

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核算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费用,并计算该阶段各成本计算对象成本的账户。

例如“物资采购”、“生产成本”账户等。

成本计算账户的借方登记生产经营过程中某阶段所发生的应计入成本的全部费用(包括应直接计入成本的直接费用和期末通过集合分配账户分配来的间接费用);

贷方登记转出已结束生产经营过程某个阶段的实际成本;

期末如有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结束生产经营过程某个阶段的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

借方成本计算账户贷方

未完成的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

归集某一成本计算对象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数额

结转已完成的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

尚未完成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

成本计算账户的特点:

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明细分类账;

如果成本计算对象本期全部完工,则期末无余额,否则,成本计算对象部分完工,期末则有余额。

七、财务成果账户

财务成果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在一定时期(月份、季度、年度)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即利润或亏损的账户。

核算企业财务成果的账户包括财务成果形成过程账户和财务成果计算账户。

(一)财务成果形成过程账户

财务成果形成过程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一定时期内财务成果形成情况的账户。

这类账户的用途是全面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各种收入、发生的各种费用和支出的增减变动情况以及结转“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

这类账户包括收入账户和费用、支出账户。

这些账户虽然性质不同,但是从平时所登记的内容来看,其结构有相同之处,即借方登记引起其财务成果减少的数额,贷方登记引起财务成果增加的数额,期末应将账户的借贷方差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没有余额。

常见的收入账户有“主营业务收入”账户、“投资收益”账户、“营业外收入”账户等,该类账户的结构如下:

借方收入类账户贷方

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合计

本年发生并确认的收入合计

常见的费用支出账户有“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账户等。

借方费用支出类账户贷方

本期发生并确认的费用

(二)财务成果计算账户

财务成果计算账户是用来计算并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月份、季度、年度)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最终财务成果账户。

常用的财务成果计算账户,如“本年利润”账户。

这类账户的基本结构是:

借方登记一定时期内发生的,从费用、支出账户转入的各项费用、支出数额,贷方登记一定时期内发生的,从收入账户转入的各项收入数额;

期末借贷双方相抵的计算结果,如为贷方余额表示收入大于费用、支出的差额,为企业实现的利润数额;

如为借方余额表示收入小于费用、支出的差额,为企业发生的亏损数额。

从各成本、费用账户转入数额

从各收入账户转入数额

本年发生的亏损数

本年实现的利润总额

八、计价对比账户

计价对比账户是用来对某项经济业务按照两种不同的计价标准进行对比,借以确定其业务成果的账户。

常用的计价对比账户有“固定资产清理”、“材料采购”(按计划成本核算)账户等。

该类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对某项经济业务,借方按一种计价标准登记其数额,贷方按另一种计价标准登记其数额,借贷双方的发生额进行对比就可以确定其业务成果。

借方计价对比账户贷方

1某项经济业务按一种计价标准核算

2该账户贷方大于借方的差额数

1某项经济业务按另一种计价标准核算的金额

2该账户贷方小于借方的差额数

九、调整账户

调整账户是为了调整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表示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而开设的专用账户。

(一)抵减账户

抵减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例如,“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的备抵账户;

“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的调整账户等。

以“累计折旧”账户为例,其账户结构如下:

借方累计折旧账户贷方

因固定资产减少而冲减的已提折旧额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期初实有数

按期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的累计数

被调整账户:

调整账户:

借方固定资产账户贷方借方累计折旧账户贷方

期初余额:

600000

本期发生额:

30000

1000

期末余额:

31000

被调整账户余额—抵减调整账户余额=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

600000(固定资产原值)—31000(累计折旧)=569000(固定资产净值)

抵减账户的特点:

调整账户与被调整账户的经济性质相同;

但账户的期末余额方向相反。

(二)附加账户

附加账户是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被调整账户余额+附加调整账户余额=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

附加账户的特点:

调整账户与被调整账户的经济性质、账户的期末余额方向都相同。

在我国目前总分类账户无单纯的附加账户。

(三)抵减附加账户

抵减附加账户指同时具有抵减和附加两种调整职能的账户。

例如“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是“原材料”账户的抵减附加账户。

当其余额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相同时,其调整的方式与附加账户相同;

当其余额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相反时,其调整的方式与抵减账户相同。

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为例,其账户结构如下:

借方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贷方

期初库存材料的超支额

入库材料的超支额

期初库存材料的节约额

入库材料的节约额、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

(超支额用蓝字,节约额用红字)

期末库存材料的超支额

期末库存材料的节约额

借方原材料账户贷方借方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贷方

40000

10000

500

50000

1500

原材料账户借方余额+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方余额=材料的实际成本

即:

50000+1500=51500

原材料账户借方余额—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贷方余额=材料的实际成本

50000—1500=48500

第三节 账户的其他分类(0.5学时)

结合前面章节学习这两种分类方法。

一、账户按所提供的资料的详细程度分类

设置账户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经济管理所需要的会计核算指标,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和决策时所需的会计信息是多方面的,既需要企业财务状况的总括资料,也需要会计提供一些详细的资料。

因此,为了获得经济管理和经营决策的各种资料有必要对账户按照提供资料的详细程度进行分类。

账户按照所提供的会计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可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两类。

(一)总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根据总分类(一级)会计科目设置的,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分类、连续地记录和反映各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等总括情况的账户。

如“原材料”、“固定资产”、“应收账款”等等。

总分类账户在记录经济业务时,只提供货币指标。

(二)明细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总分类账户的核算内容,按实际需要和更详细的分类设置的。

它的设置依据是明细分类科目和企业经济管理的要求。

它对总分类账户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

在记录经济业务时,有的采用价值量度进行核算,有的还要使用实物量度进行核算。

除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外,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有时还要设置二级账户。

二级账户是介于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账户,主要起中间控制作用。

它提供局部核算的资料,即提供的核算资料比总分类账户详细,比明细分类账户概括。

二、账户按其与会计报表的关系分类

会计报表是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不同的类别的账户所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是编制不同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

账户按其与会计报表的关系,可以分为资产负债表账户和损益表账户。

(一)资产负债表账户

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和成本类账户的余额,是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被称为资产负债表账户。

资产负债表账户一般都有期末余额,并转入下一期的同一账户,表示企业实际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和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

因此,也称为“实账户”。

(二)损益类账户

损益类收入账户、费用支出账户的发生额不能表示企业实际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和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但可以表示企业一定期间的损益形成情况。

期末要根据这些账户的发生额编制损益表,因此,损益表收入账户、费用支出账户被称为损益表账户。

损益表账户在期末结转特别是年终决算后,一般没有余额,因此,又称为“虚账户”。

“实账户”与“虚账户”的实际差别,主要表现在期末是否有余额上。

因此,账户按与会计报表的关系分类,也称为账户按有无期末余额分类,这种分类的目的,在于正确把握期末余额代表的经济内容及期末账户结转的规律性,以便正确组织会计核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