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崖水库修建始末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4683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崖水库修建始末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崖水库修建始末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崖水库修建始末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崖水库修建始末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崖水库修建始末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崖水库修建始末文档格式.docx

《高崖水库修建始末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崖水库修建始末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崖水库修建始末文档格式.docx

根据上级指示,昌乐县委决定在全县开展群众性的水利建设运动,并重点修建高崖水库以治理汶河。

对汶河及其最大支流孟津河治理的初期规划设计是同时修建两道大坝,闸断汶河和孟津河,中间贯通,上游汇水面积418平方公里,建成后可蓄水1.95亿立方,灌溉面积40万亩,水一直送到昌乐县城,不仅能大大提高全县土地灌溉面积,还兼有发电、养鱼、养鸭、种芦苇、航运、调节气候等效益。

由于这一规划设计超出了现实可能,加上国民经济正处于三年严重困难时期,施工开始后被迫边施工边设计,对原方案进行了重大更改,大坝的中轴线转移到汶河中间,水库的名称由初步确定的白塔水库改为高崖水库。

设计确定后的高崖水库在高崖村西南l公里的汶河河道上,位于昌乐、安丘、临朐三县交界处,属大型水利工程。

工程分为大坝、溢洪道、输水洞三大部分,总工程设计量为l42.15万方。

大坝设计为粘土芯墙沙壳坝,南接龟山,北接鼠岭,全长1050米,最大坝高23.6米,顶宽6米,底宽139米,坝顶高程l58.4米,迎水面高程141.5米,乱石护坡,坝后下挖5米的排水反滤层。

设计兴利库容5700万立方,防洪库容6050万立方,总库容量1.25亿立方,淹没面积9.45平方公里。

溢洪道位于大坝南头,全长339米,底宽30米,堰顶高程151.5米,设计防洪最大泄量640立方/秒,系百年一遇标准。

总工程量9.14万方。

输水洞为砌石套管廊道压力式,洞身全长69米,进口高程141米,洞口直径2米,坝外肩设砌石立井,直径2.7米,安装钢木平板闸门一扇,用l7盹卷扬机启闭,最大泄量14.5立方/秒。

二、修建高崖水库的概况

为了加强对全县水和建设的领导,1959年l0月,县委研究决定成立全县水利建设指挥部,县委书记处第一书记谷恒山任指挥,县委书记处书记王杰三,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富新,副县长索锦堂,监委会副书记徐云桥,县委办公室干事孙继闵任副指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政治部、供给部、工程部、工具处,同时成立高崖水库工程指挥部、丹河水利工程指挥部、马宋水利工程指挥部。

(一)高崖水库工程组织情况

高崖水库工程设立党委会和指挥部,县委书记处书记、代县长蔡培林任政委,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富新任指挥,监委会副书记徐云桥、团县委书记潘承祥、水利局副局长王高和为指挥部成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工程科、组宣科、供给科、文教卫生科、保卫科、工具改革科和修配厂、工地医院、广播站等l0个办事机关。

办公室设文印、秘书、卫生、通讯、邮电4个小组,负责全面行政领导、各项资料的汇集,为指挥部做好参谋工作。

工程科由水利局人员组成,负责工程计划、勘查、设计、技术指导、施工等项。

组宣科负责宣传鼓动、加强党团组织领导和治安保卫工作。

工地配有县级干部3人,科局级干部22人,一般干部84人。

民工团以公社为单位组成,公社党委副书记或管委会副主任任政委。

连设正副连长、指导员,排设正副排长,均由现任副连长或公社党团支部委员或积极分子充任,排以下设班,l0人为一班,50人为一排,3个排为一连。

指挥部成立党、团支部,各民工团成立党委会,营成立总支,连成立支部或小组,各级依次成立团的组织,与党的组织相同。

各级配备一定的妇女副职。

全县计划调集民工3万人,实际到工地的民工最多时达到26万名,民工分别来自10个公社,以公社为单位成立了l3个民工团(高崖、鄌郚、平原3个公社人数较多各划为两个民工团,朱刘、乔官、朱汉、平柳、阿陀、北岩、五图7个公社各为一个民工团)、50个营、196个连、616个排,各团共有脱产二干部149人,其中公社党委委员级干部61人,一般干部88人;

基层非脱产干部l368人。

建立党支部159个,党员l259名;

团支部157个,团员1755名。

昌潍专区给与了高崖水库建设工程一定的物质支援,拨款90万元,支援拖拉机及其它物料一宗。

(二)高崖水库工程施工情况

11月3日,高崖水库工程正式动工。

在“劈开马鞍移龟山,腰斩汶河灌粮田”的口号鼓舞下,建设大军战严寒,耐饥饿,以蚂蚁搬家的方式奋战在工地上。

高崖水库工程建没中实行“三抓、二狠、一保证”,“三抓”即:

抓政治思想工作,抓工程质量、数量和时间,抓生活和民工的身心健康;

“二狠”是:

思想抓狠、工程抓狠;

“一保证”是保证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开工初期缺乏照明设备,实行白天一班制,照明问题解决后,因为人多工具少和冬季白天时间短,实行“三班二四”轮流作业法,即根据劳力强弱划分为三班,工作八小时分二次上班,一次4小时轮流作业。

为了合理安排劳力,提高劳动工效,工地干部群众群策群力,反复实践论证,最后采取了层层进行包干,将任务落实到人,实行“三包”(包任务、人员、经费)、“五固定”(定质量、数量、时间、工具、工分)、“一奖励”(超定额节约者给予奖励)的办法,各团按照挖、装、推、拉、平、压和开石中的打眼、装炮、出渣、装运等各种工序,将所有劳力进行组合,分别成立各种专业队伍,逐步解决了施工中的窝工浪费现象。

运土上大坝是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工具不足,缺乏施工机械,民工仅凭体力向坝上运土,工效很低,平均仅为0.3方。

进入冬季,严寒天气也给施工带来了不利影响。

工地围绕大坝上土展开以技术革命为中心的超定额、高工效运动。

取得经验后,在全工地开展了社会主义劳动红旗竞赛运动和一条龙协作竞赛,团、营、连、专业队及个人开展对口赛、对手赛,抓先进、树标兵,领导分工到底,做到路路有元帅、行行有状元、条条有红旗、处处有标兵,工程党委还制定流动红旗一面,组织各民工团展开夺红旗活动,根据各团的政治思想工作、工效、进度、完成中央定额情况进行评比,择优授旗。

县委贯彻省委在昌潍地区召开的水利现场会议精神,于l960年元月1日发出《关于战胜严寒,开展高工效超定额五、八、十运动的意见》,组织在全县水利建设工地上开展技术革命和工具改革,掀起高工效、超中央定额“一二三倍、五、八、十成”运动。

确定高崖水库工地执行以中央定额0.817方提高五成为1.226方的标准。

2月15日,高崖水库工程党委发起高工效、超定额社会主义劳动红旗竞赛运动,提出大战l5天,加快进度,争取完成粘土芯墙。

15日后,3天一检查,5天一评比,大坝每天增高一米以上,工地上涌现出了“活武松”、“小罗成”、“老黄忠”、“钢铁妈妈”、“钢铁姊妹”、“推土十勇士”、“飞虎队”、“龙虎队”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通过开展劳动竞赛运动,工效由0.35方一度达到1.61方,超过中央定额的97%。

为在汛期前完成大坝合龙任务,保证大坝安全,根据地委、县委指示,必须于5月31日前将大坝加高到20米以上,溢洪道开好,放水洞能导流;

集中一切劳力突击粘土芯墙、沙壳、合龙口和放水洞回填及明渠开挖,护坡砌石等其它项目缓办。

指挥部成立合龙口领导小组,李富新、潘承祥分任正副组长,投入合龙口的劳力3830人,小车1120辆,以阿陀、鄌郚、高崖、平原、北岩5个公社的民工团为主组成5个突击连,每连分两组,要求平均工效2方,日进度7760方,每车每天平均运60车,完成合龙口44000方的任务。

正在工程热火朝天紧张进行之际,由于“共产风”盛行和抽调大量劳力搞水利工程及大炼钢铁等原因,1960年全县出现严重缺粮现象,很多人因营养不良出现浮肿,一些村庄甚至发生了饿死人事件。

6月10日左右,根据地、县委指示,工地留l.5万人继续施工,抽调民工6482人携带1127辆小车回家参加农业生产,回家的民工各带5天的粮食包括一天的熟食,由干部、医生带领送至公社或核算单位,沿途在鄌郚、乔官、北展、红河、朱汉、毕都设立茶水站。

6月,中央水利电力部水利检查团对高崖水库工程进行了检查,指出溢洪道建设标准低,只能泄洪640个流量,不能满足百年一遇的洪水标准。

2日,地委刘书记和专区水建指挥部及省水利厅设计院孔院长对高崖水库检查后指示,溢洪道在原设计底宽30米、粘顶高程l51.5米的基础上加宽5米、加深2.5米,坝顶增加1米的防浪墙,增加溢洪道的泄洪能力和提高大坝的防洪标准。

6000多名民工返乡后,指挥部组织1.5万名民工继续日夜抢工。

整个工程经过8个月零17天夜以继日、艰苦卓绝的奋战,大坝于l960年7月20日实现合龙,合龙后蓄水3800万立方。

除被水面沙壳及反滤层外,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共完成土、石、沙方132.8万方,用l3129135个,总平均功效O.43方,平均日进度为5440方。

大坝合龙后,工地上留下3000名民工和l000辆小车,继续施工和做好防汛工作。

所留干部、民工中,党团员占l9.1%,其他均系较先进的连、排突击队和标兵模范人物。

工地上继续开展高工效、超定额红旗竞赛运动,平均工效达到2.19方。

截至8月15日,累计完成工程量136.4万方,占总工程量的94.5%,同时填筑了5处沙壳沉陷出现的裂缝。

(三)高崖水库工程中的工具改革、技术革新

工程建没在缺乏准备的情况下先行土法上马,然后努力寻求实现机械化。

开工初期提出“水中倒土活筐化、碾压机械化、爬坡牵引化、空中运石化、开石爆破化、装卸快速化、道路马化、工地工厂化”的目标和方向,然后边施工边改进,不断改善了施工条件。

根据地委安排,工程指挥部于1959年11月份派人参观学习了江西省丰城县紫云山水库创造的高坝上土卷扬机和平运远距运土机,鄌郚、平柳民工团修配厂分别模仿制造,于1960年1月l2日试制成功投入使用。

省委水利会议后,为配合高工效、超定额竞赛,指挥部加强领导,组织11处修配厂、227名工人,围绕大坝上土提高工效大搞工具改革,新制安装小车1657辆,使小车总数达至4501辆,基本改变了人挑肩抬运土的状况。

创制了新式工具9种、75件,改制、仿制了42种工具、2162件,主要有捞沙器、电力车头、脚蹬车头、远运平运运土机、铁木轨道、汽油机车头、滑冰车、自动运石车、双木轮车、空中运土器、有轨自动运石器、滑土器、各种拉坡器等。

至l960年5月21日,工地共有拖拉机2部,柴油机29台,动力拉坡器34部,卷扬机7部,装铁轨2000米。

有限的机械较低程度地代替了部分人力劳动,有效地提高了工程进度。

三、收尾工程和后续工程建设

(一)收尾工程建设

高崖水库工程因长期调用大量劳力,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良影响,于l960年9月停工。

水库未完成的工程量计有:

大坝背沙壳沙、石5.3万方,迎水坡护坡石1.25万方,溢洪道比原设计标准缺0.64万方,总计7.19万方。

1961年,为使大坝安全度汛,确保建设成果,省水利会议指示高崖水库尾工需汛前完成。

县委研究决定从9个公社调集劳力700人,以公社为单位组成民工连,为避免影响民工的家庭生产,保证工程质量、按期完成任务,所调民工从有2—3个劳力的家庭中抽调,一律为青壮年,地富反坏分子不能参加。

收尾工程于1961年3月18日开工,至6月份完成。

完成的工程量:

大坝背水坡春季完成靠近粘土心墙部分3.5万方,其余秋后完成;

迎水坡护砌到防洪高程155米,用石料4000方;

溢洪道原设计宽30米,加宽5米,加深2.5米,泄洪量达到840立方/秒,开挖土石2.8万方;

护砌坝头长l50米,平均厚度0.3米,用石l000方;

护砌防浪墙高l米,顶宽1.2米,内外坡1:

2,用土石2000方。

(二)建闸、修渠

1966年4月,高崖水库建闸工程上马。

县人委副县长索锦堂任工程指挥部指挥,县委合作部部长李广德任政委。

高崖、平原、鄌郚、朱汉、朱汉、阿陀、平柳、乔官、朱刘、五图、城关l0个公社的7000人上阵,l6日开始清基。

时值洪汛前期,工期紧张,干群齐心合力,昼夜突击,8月份竣工。

共投资ll0万元,用11148万个,用钢材l67.8吨,水泥2331吨,木材604方,沙石l9723方。

总工程量11.7万方,其中钢筋混凝土7451方,是昌乐县有史以来的第一座大型水泥建筑物。

建成后的溢洪闸雄伟壮观,闸底高程146米,净宽40米,分为四孔,装四扇宽10米、高8米的弧形钢铁闸门。

由电动启闭机操纵,最大设计泄水量3074立方/秒。

建闸后,高崖水库兴利库容由过去的5700万立方增加到6270万立方。

1966年10月,修建高崖水库总、分、支三级渠道工程动工。

在县委领导下,全县人民同时在百里长的战线展开施工,工地劳力最多时达到5万人。

“文革”开始后,随着文化大革命运动的深人,昌乐内乱加剧,领导高崖水库配套工程的领导干部大部分被打倒,对工程建设造成重大影响;

再加上整个“文革”时期政治运动连续不断,高崖水库修渠工程时断时续,建设速度明显慢了下来,直到1981年才基本结束。

共修干渠六条(分别为总干渠、东干渠、南干渠、一分干、二分干、三分干),总长94.9公里,建筑物424座;

支渠97条,长152.7公里,建筑物1468座,斗农渠286条,长1173公里,建筑物l9950座。

其中,总干渠渠首在高崖水库放水洞,高程140米,渠道沿等高线北进,以渡槽过孟津河,经包庄、漳河、鄌郚三个乡镇,至鄌郚河西村南止,全长l5.5公里。

渠底宽59米,设计流量22立方/秒,加大流量24立方/秒,沿途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

东干渠在鄌郚河西村总干渠起水,曲折东北向进,经鄌郚、红河、宅科、朱汉4个乡镇,至瑚家涝洼村东止,全长28公里。

渠首设计流量15l6立方/秒,沿途有效灌溉面积4.3万亩;

南干渠渠首在包庄乡清风岭村西总干,向东延伸入红河、平原境内,长l7.5公里。

设计流量5.5立方/秒,沿途有效灌溉面积l万亩;

一分干在王家涝洼村东干渠起水,向东延伸人阿陀乡境内,全长l0公里,渠首设计流量4立方/秒,沿途有效灌溉面积2.1万亩;

二分干在王家涝洼村东干渠起水,向北偏东,延伸人崔家庄乡境内,全长16公里,渠首设计流量4立方,秒,沿途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

三分于在洪福河村南二分干起水,向西北入马宋镇境内,长7.9公里,渠首设计流量2立方/秒,沿途有效灌溉面积6000亩。

整个修渠工程共投资486.5万元,用工1000多万个,完成工程量1500万方。

后经不断改造,高崖水库已建设成为仙月湖水利风景区,成为一处集蓄水、灌溉、防洪、发电、养殖、城市供水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风景名胜。

流域内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28座,保护下游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安丘城区、沿河9个乡镇84万人口、110万亩耕地,是昌乐县农业灌溉及昌乐县城和潍坊市区的重要水源地,它就象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镶嵌在昌乐南部大地上,成为昌乐人民的永久骄傲。

(秦树明王青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