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讲义 上册北京版34单元Word格式.docx
《初三化学讲义 上册北京版34单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讲义 上册北京版34单元Word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D.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9.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
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
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数为34B.核电荷数为79
C.质子数为34D.中子数为45
10.据中央电视台对云南抚仙湖底考古的现场报道:
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
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
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
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子数为6 B.质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11.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2.空气中部分氧气在产生闪电时可转化为臭氧(O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2转化为O3是物理变化
B.O2和O3的化学性质相同
C.O2和O3混合得到的物质是纯净物
D.O2和O3都不是氧化物
13.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等粒子中,
(1)能构成物质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构成分子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
(3)构成原子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4)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带负电荷的粒子;
(5)不带电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原子质量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
14.元素钬(Ho)可有效地治疗肝癌。
钬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6,核电荷数为67,则其
核内的质子数为_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_,核外的电子数为________。
15.回答下列问题:
(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两个氢原子,三个氧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下图为某化学变化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的为碳原子、为氧原子。
ABC
①上图各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
属于单质的是。
②上图所示有关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试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③从上图你还能够获得的信息有(写两条)。
16.下列有关原子的结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原子不可再分B.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电子带负电D.原子核带正电
E.原子核体积很小,核外有相对很大的空间
F.电子的质量比原子核的质量大
第二节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在含有很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就像分了层一样。
这样的运动,我们称为分层运动或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规律:
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能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能排第三层。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n为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1.原子结构示意图:
一个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2.元素的种类
①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形成稳定结构。
这种性质叫做金属性。
②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获得电子,而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这种性质叫做非金属性。
③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为2个),为相对稳定结构。
元素类别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性质
结论
金属元素
<4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
易发生化学反应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非金属元素
≥4(H:
1)
易获得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阴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
=8(He:
2)
难得失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
极难发生化学反应
二、离子
1、离子的形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
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互相吸引,结合形成稳定的、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2、离子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是8(氢是0)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回原子。
3.离子符号
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在原子团或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1可以不写。
如Na+(钠离子)、Ca2+(钙离子)、H+(氢离子)、Cl-(氯离子)、O2-(氧离子)、OH-(氢氧根离子)等。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Mg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2O2-表示2个氧离子。
离子符号只有微观含义,没有宏观含义。
4.一定带正电的粒子:
质子、原子核、阳离子
一定带负电的粒子:
电子、阴离子
不带电的粒子有:
中子、原子、分子
5.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①原子直接构成物质。
如汞、金刚石直接由原子构成。
②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分别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
如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③非金属元素离子和非金属元素离子各提供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结合成分子。
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离子练习题
1.是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
“+12”表示
;
弧线“)”表示;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2.在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有(用序号填空,下同),属于阳离子
的有,属于同种元素的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通过以上各图还可总结出,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在于:
(1);
(2);
(3)。
3.写出下列离子的符号
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氢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铜离子。
带三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
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
4.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H3+离子和H3分子。
请回答:
(1)1个H3+离子中含有个质子、个电子;
(2)构成H3分子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填序号)
ABCD
(3)H3属于。
(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
5.关于氯离子与氯原子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B.它们的电子数相同
C.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对稳定D.它们的电子层数不同
6.关于Fe、Fe2+、Fe3+三种粒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B.它们核外电子数不同
C.它们三者几乎质量相等D.三者都是稳定结构
7.某粒子在第二个电子层有8个电子,则该粒子()
A.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B.一定是已达到稳定结构的阴离子
C.一定有10个质子D.以上说法都不对
8、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补充简单介绍)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9.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
B.钠跟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C.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
D.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练习: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2.氢气是一种高能燃料,下列微粒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H B.H+ C.H2 D.2H
3.构成氧气的微粒是( )
A.氧原子 B.氧分子 C.氧元素 D.氧离子
4.下列粒子不能构成物质的是(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原子核
5.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氦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下列对氦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
C.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6.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的阴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B.它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C.它的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 D.它的阴离子有18个质子
7.关于Cl和Cl-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B.它们的电子数相同
C.它们的电子层数相同 D.它们属于同一种元素
8.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9.下列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
10.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
11.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一定具有相同的( )
A.电子层数 B.电子数 C.化学性质 D.质子数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离子一定是带电的粒子
D.只要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元素的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13.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Ⅰ.填写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表示的含义:
内容
①
②
③
化学符号
2Fe
表示含义
1个
钠离子
最外层电子数,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Ⅱ.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D中的X为;
(2)①②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3)A、B、C、D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字母);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填字母)。
Ⅲ.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若该粒子不带电,则x=,粒子符号为;
若该粒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则x=,粒子符号为;
、
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则x=,粒子符号为。
第三节分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质量小、体积小;
不断运动;
有间隔;
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备注
1.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3.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4.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
5.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6.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
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二、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三、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1.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四、物质的组成
1.宏观角度: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2.微观角度: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
3.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4.物质、元素用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分子、原子、离子用于在微观角度分析问题。
宏观和微观不可以混淆。
第3章测题题一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
1、 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B.分子的体积大、有间隔,原子的体积小、无间隔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物质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发生改变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氧气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4、下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不停地运动
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5、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原子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
6、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
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而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A.①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7、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有关铯-137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铯-137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2B.铯-13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g
C.铯-137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D.铯-137属于非金属元素
8、下列元素符号和名称书写都正确的是()
A.碳CB.钠NeC.贡HgD.铝AL
9、如右所示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是金属元素
B.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
C.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8
D.该粒子可表示为X+
10、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阳离子
B.都属于阴离子
C.都属于一种原子
D.都属于金属元素
二、填空题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排列依次为 。
12、以下符号所表示的微粒:
①N;
②Ne;
③Na;
④O2-;
⑤Na+。
(1)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
(2)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3)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
(4)能表示一个离子的是。
(5)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13、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请回答下列问题:
若m=11,则该粒子所对应元素的符号为 。
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若m-n<
10,则该粒子是一个 (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14、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ⅠA
第一周期
1H[
氢
1.008
2He
氦
4.003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第二周期
3Li
锂
6.941
4Be
铍
9.012
5B
硼
10.81
6C
碳
12.01
7N
氮
14.01
8O
氧
16.00
9F
氟
19.00
10Ne
氖
20.18
第三周期
11Na
钠
22.99
12Mg
镁
24.31
13Al
铝
26.98
14Si
硅
28.09
15P
磷
30.97
16S
硫
32.06
17Cl
氯
35.45
18Ar氩
39.95
(1)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该微粒是元素周期表中的____元素,它
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碳元素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由此可知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_(填“得”“失”)
电子,是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15、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
从左到右由元素过渡到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
阳离子,
阴离子。
16、【提出问题】蔗糖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食品,你是否想过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猜想】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蔗糖在锅里加热过长会变成黑色,因此,小明猜想蔗糖中含碳元素,或许还有其他元素,如氢元素等。
【收集资料】小明、小强在图书馆查到以下资料:
(1)蔗糖属于有机化合物(含有碳的化合物,今后将学到),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这属于有机化合物的____________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填“变多”“不变”或“变少”)。
【设计实验】小明、小强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小明:
将蔗糖在空气中点燃。
单独点燃蔗糖不易燃烧,但在蔗糖中掺入少量烟灰,蔗糖就很容易被点燃。
分别用干燥的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小强:
将蔗糖放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加强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小明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
玻璃片上有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小强观察到的现象为:
容器底部有黑色物质,容器壁上有水珠。
结论:
蔗糖是由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元素组成的。
【反思与评价】两个实验方案中你会选择哪一个?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章测题题一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B
11氧、硅、铝、铁
12
(1)③⑤
(2)①②③(3)②(4)④⑤(5)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