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3785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6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四下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四下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四下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四下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下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

《四下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下科学教案Word下载.docx

讨论:

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

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

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

a.不要着急;

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

研究重点:

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

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

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

推测:

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第2章(单元)第6课(节)1课时

6、动物的卵

各种动物的卵,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

放在透明水槽内的青蛙卵和水草。

一个新鲜鸡蛋和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鲫鱼卵,蚕卵,放大镜。

观察动物卵的构造。

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1、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2、观察青蛙卵孵化的过程;

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

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6、动物的卵

蛋白、蛋黄、气室、胚、壳、膜

小鸡孵化的条件:

种蛋、温度、湿度、通风

时间:

大约3个星期。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

出示各种动物的卵。

动物的卵

1、观察动物的卵

(1)出示各种各样的卵:

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小组观察鸡蛋、鲫鱼卵、蚕卵:

有什么发现?

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3)观察鸡蛋外形: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外壳:

你有什么发现?

表面很粗糙;

外壳有很多小孔;

壳很脆容易破。

这些小孔有什么用?

透气。

(4)观察鸡蛋的内部

观察:

打在盘中的鸡蛋:

蛋清﹙蛋白﹚、蛋黄、胚﹙蛋黄上的小白点﹚、壳。

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

汇报:

鸡蛋里面有一头是空的;

蛋壳上有膜。

指出蛋白、蛋黄、气室。

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蛋白供给养料和水分;

蛋黄提供营养;

胚能发育成小鸡;

气室提供氧气;

蛋壳有保护作用。

2、青蛙卵的孵化观察指导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

(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3)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透明水槽。

水草。

3、小鸡的孵化

(1)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2)小鸡孵化的条件:

种蛋、温度、湿度、通风等。

(3)小鸡孵化的时间:

像青蛙、鸡、蚕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

观察鱼卵等

第2章(单元)第7课(节)1课时

7、动物的繁殖活动

4月

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

记录纸,纯牛奶

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

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

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动物的繁殖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点,都要受精。

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7、动物的繁殖活动

﹙产卵孵化﹚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哺乳

植物繁殖--﹙受精﹚--动物繁殖

克隆技术

复习回顾:

卵的构造。

卵生动物。

动物的繁殖活动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自读教材P37,思考:

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

(2)交流。

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与子房里的胚

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子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

(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

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胎生与胎生动物。

自读教材P38,思考:

什么叫胎生动物?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

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

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

观察纯牛奶。

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

(3)交流。

(4)小结:

人也是胎生的。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

(1)列表(小组活动)。

动物名称,繁殖方式。

(2)汇报交流。

(3)介绍其它繁殖方式:

动物的卵胎生。

(4)了解克隆技术。

阅读P39—40资料库。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四、质疑与讨论

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哪一种后代的成活率高?

为什么?

上网了解卵生、胎生的后代成活率和克隆技术的资料

食物

一、单元概述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食物为人类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也为人类提供了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小时候他们是靠吃妈妈的乳汁长大的,随着自己越长越大,活动越来越多时,乳汁已经不能够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要,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了。

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是学生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情。

关于食物,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与学习中有着较多的体验,这些体验都会构成本单元学习的基础。

学生们对食物的关注常常是零散的,想到和遇到的问题多是喜欢吃什么、吃的是什么等问题,即使涉及饮食健康问题,得到的解释也不尽全面,有的甚至是片面的。

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进人本单元的学习,让他们尝试用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眼光来看待“食物”,发现食物与人体生命活动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发现食物自身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第1课“一天的食物”。

它是本单元的起始课,通过让学生回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完成一次全班性的调查活动,发现原来我们一天中吃到的食物是那样的丰富,而且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别。

这也是在向学生表明,食物的丰富体现着人类饮食的特征一“杂食”。

第2课“食物中的营养”。

当学生面对一天中丰富的食物时,本课的活动将学生由“我们吃什么”的问题引人到“食物带给了我们什么营养”上来。

从一天中吃下的食物是丰富的这个生活经验,进一步发展为当我们获取丰富食物的同时,也就获得了丰富营养的认识。

将丰富的食物与丰富的营养之间的关系,呈现在学生面前。

第3课“营养要均衡”。

丰富的食物与营养是否就能保证我们健康的生活和成长呢?

这一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均衡膳食宝塔的活动,引出了营养要均衡的概念。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用自己一天的食物与营养均衡标准做比对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些问题。

他们会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并尝试做出改进。

本单元前三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自身需求与食物、营养之间的关系。

从第4课开始,学生将继续站在健康生活的角度,关注食物的不同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健康的关系。

第4课“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本课涉及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食物的食用方式,向学生表明有的食物可以生食,有的食物则需要熟食;

二是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人体消化吸收是有帮助的。

除了食物生熟的变化之外,食物的另一种由新鲜到变质的变化,也将会让学生看到食物变化的另一面,并思考这种变化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减慢这种变化的方法。

第5课“面包发霉了”。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将会观察到食物变质后的情况,并通过实验活动来研究面包发霉所需要的条件。

第6课“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食物的变质需要适宜的条件和足够的时间,减缓食物变质的速度就成了食物保存中需要注意的事情。

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积累的经验,以及对不同食品保鲜方式的了解,提出对减慢食物变质速度的看法。

第7课“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当前,食品包装上的信息非常丰富,能够找到食品的成分、保存方法等多种信息。

从包装上获取的信息可以让学生更加深人地了解食物的原料组成、食物的营养成分、食物与健康的关系,为我们科学合理地膳食提供帮助。

通过“食物”单元的教学,学生们将获得很多有关食物的分类、营养、营养搭配、储存方法等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在科学课上,我们要积极肯定学生的观察研究,鼓励他们去亲身实践。

当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另外,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关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学会收集相关的信息,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达到认识周围世界的日的,这对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的生长与活动需要营养,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食物的种类很多,并含有丰富的营养,保持合理营养,才能使身体健康。

.食物也会发生多种变化,有的变化有利于人体生长,有的变化对人体有害。

.食物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了解食品,从包装上可获取不少信息。

过程与方法

.使用分类的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对分类记录进行整理。

.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自身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在食物中的存在。

.通过讨论,参照教科书的提示,完成面包发霉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利用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对食品包装上的信息做出分析。

.在完成食物变质的研究活动中,注意实验活动中的卫生和安全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研究食物的活动中,发现人体的生命活动与食物、食物营养、食物变化的关系感受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

.在分类、比较等活动中,参与集体的讨论和研究,学习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实验活动中,严谨细致地完成实验的设计、准备,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材料,用于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组织更新、损伤组织

修补,以及各种生理功能的需要。

也就是说,生命的产生、存在与消亡,无一不与蛋白

质有关。

人体的神经、肌肉、血液、骨骼,甚至毛发都含有蛋白质,一个几千克重的婴

儿在长成为一个几十千克重的大人的过程中,体内各种组织成分的自我更新都离不开蛋

白质。

由此可见,在生命活动中蛋白质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具有多种多样的重要功能。

生物体一旦失去蛋白质,一切生命活动即将停止,生命就会终结。

所以说,蛋白质是生

命物质。

一个人每天需要蛋白质的量,要根据年龄、性别、劳动条件和健康状况而定,并因

食物来源而有所不同。

例如,一个体重65千克的健康成年男子,根据其体力劳动强度的

不同,每天约需要蛋白质75克一100克。

一般成年女子略微少些。

而儿童、青少年在生

长发育期,以及妇女怀孕和哺乳期间所需要的蛋白质要多些。

一个体重65千克、从事较

轻劳动的成年男子,可以从他每天所吃的主副食(粮食500克,肉100克,蛋1个,豆制

品50克,蔬菜500克)中获得所需要的75克蛋白质。

根据需要,他还可以适当地调整副

食,如增加些乳、蛋、肉类、豆制品、花生等食品,以提高蛋白质的质和量。

如果调配

得当,充分发挥各种植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少加甚至不加动物性食品也可保证蛋白

质的需要。

我们选择蛋白质食物,首先应考虑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多少。

如果食物中蛋白质含

量很少,即使营养价值很高,也不能满足人体需要。

在常用的每100克食物中,肉类含蛋

白质10克一20克,鱼类含15克一20克,全蛋含13克一15克,豆类含20克一30克,谷

类含8克一12克,蔬菜、水果含1克一2克。

动物性食物比植物性食物蛋白质含量多,豆

类中蛋白质含量也很多。

脂肪

脂肪俗称油脂。

按来源可分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两大类。

按化学结构又可分为脂肪(亦称中性脂肪)和类脂两种。

类脂包括磷脂、糖脂、固醇和固醇脂几大类。

脂肪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含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

脂肪是由碳、氢、氧元

素所组成的一种很重要的化合物。

有的脂肪中还含有磷和氮元素,是机体细胞建成、转

化和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

我国成年男子体内平均脂肪含量约为13.30o,女性稍高。

体脂肪含量因营养和活动量而变动很大,饥饿时由于能量消耗可使体内脂肪减少。

脂肪在人体营养中具有重要地位,人体所需总能量的1000^40%是由脂肪所提供的。

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量,其提供的热量较相同质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糖722类)多一倍。

此外,脂肪还提供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

脂肪酸的种类很多,可分为

饱和、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三大类。

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

四烯酸在动物和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取自食物,故称“必需脂肪酸”,缺少它们就会产

生一系列缺乏症状,如生长迟缓、皮炎等。

营养学家们提出,必需脂肪酸热量应占膳食

总热量的100^'

300。

这些脂肪酸在豆油、玉米油、棉籽油、芝麻油、葵花籽油、花生油

中含量最高。

糖类

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糖类常常占80%以上,其中主要是淀粉。

糖类的主要功能

是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一般来说,人体所需要的能量70%以上是由糖类氧化分

解提供的。

糖类也是细胞的组成部分,例如细胞核中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糖和脱

氧核糖。

我们吃的粮食,如米、麦、玉米、高粱、甘薯等,其主要成分都是淀粉。

糖类氧化分解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里面贮存的能量,这些能量转变为热量,供

给各器官活动和进行劳动所需的动力。

1克糖类完全氧化时,能放出约16747.2焦的热量。

维生素

维生素也称维他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它是由波铸科学家丰克命名的,

丰克称它为“维持生命的营养素”。

维生素是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机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

子化合物。

它是人体六大营养要素(糖、脂肪、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和水)之一,大

多数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仅少数可在人体内合成或由肠道细菌产生。

人体每日对维生素的需要量甚微,但如果缺乏,则可引起一类特殊的疾病,称为

“维生素缺乏症”。

因为维生素跟酶类一起参与肌体的新陈代谢,能使肌体的机能得到有

效的调节。

人类对维生素的认识始于3000多年前。

当时古埃及人发现夜盲症可以被一些食物治

愈,虽然他们并不清楚到底是食物中的什么物质起了医疗作用,但这是人类对维生素最

朦胧的认识。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远洋船队从南美洲东岸向太平洋进发。

3个月

后,有的船员牙床破了,有的船员流鼻血,有的船员浑身无力,待船到达日的地时,原

来的200多人,活下来的只有35人,人们对此找不出原因。

1734年,在开往格陵铸的海船上,有一个船员得了严重的坏血病,当时这种病无法

医治,其他船员只好把他抛弃在一个荒岛上。

待他苏醒过来,用野草充饥,几天后他的

坏血病竟不治而愈了。

诸如此类的坏血病,曾夺去了几十万英国水手的生命。

1747年英国海军军医林德总

结了前人的经验,建议海军和远征船队的船员在远航时要多吃些柠檬,他的意见被采纳,

从此未曾发生过坏血病。

但那时还不知道柠檬中的什么物质对坏血病有抵抗作用。

1912年,波铸科学家丰克,经过千百次的实验,终于从米糠中提取出一种能够治疗

脚气病的白色物质。

这种物质被丰克称为“维持生命的营养素”,简称Vitamin(维他

命),也称维生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维生素种类被人们认识和发现,维生素成了一个大家

族。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把维生素按A,B,C的顺序排列起来,一直排列到I_}P,U,

共有几十种。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成年人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6000^7000,少年儿童

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8000。

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不能离开

水。

例如:

营养成分经过消化后分解成的各种物质,都需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吸收;

绝大部分废物都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排出体外。

水一方面不断地随着食物和饮料进

人人体,一方面又不断地随着废物排出体外,身体里的水常常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如果

失去平衡,各种生理活动就会发生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矿物质

人体其实是由各种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的。

其中很多矿物质元素为酶

的必需组分,可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如维持渗透压、氧气转运、肌肉收缩、神经系统完

整性),也是身体组织和骨骼生长及维持所必需的。

有些矿物质(如钙、磷、钠、镁、

硫、氯化物)含量较大,有些则仅含微量。

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钻、铜、氟、碘、铁、

锌、铬、硒、锰、钥。

就其对实验动物的影响而言,镍、锡、砷也应认为是必需的。

多数矿物质(锌除外)都广泛分布于各种食品中,可以在平衡和多样化的膳食中得到充

分补充。

但对长期依靠静脉营养的病人、婴儿以及老年人,或由于地区的土质及水质造

成的地区性矿物质缺乏时,就需另外适当补充。

钙是维持人体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细胞膜和毛细血管通透性等正常生理功能所

必需的,它在体内的含量比其他任何元素都多。

钙离子是许多酶促反应的重要激活剂,

在许多生理过程中是必需的,如神经冲动传递、平滑肌和骨骼肌的收缩、肾功能、呼吸和

血液凝固等。

钙缺乏常常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由于维生素D是有效吸收钙所必需

的,因此补钙时应同时补充维生素D。

常用的补钙剂有葡萄糖酸钙、乳酸钙和构椽酸钙。

镁可使很多酶系统(碱性磷酸酶、烯醇酶、亮氨酸氨肤酶)活化,也是氧化磷酸化、

体温调节、肌肉收缩和神经兴奋传导所必需的辅助因子。

进食多样化的正常人,很少缺

乏镁元素,但镁的需要量与蛋白、钙、磷摄人量是平衡的。

低镁血症可使神经元兴奋性

724·

和神经肌肉传递提高,如严重缺镁,可导致抽搐和惊厥。

血镁增高可使末梢血管舒张

键反射消失,并阻止儿茶酚胺由肾上腺释出。

极大剂量的镁,可使呼吸衰竭、心脏停搏。

B族维生素的利用,很多都需要磷。

骨骼和牙齿中磷的含量几乎与钙含量相等,还是

体液中极为重要的缓冲物。

在脂类、蛋白、糖类和能量转移有关的各种酶中都含有磷。

细胞内外钾(细胞内液主要的阳离子)和钠(细胞外液主要的阳离子)的浓度差

调节细胞兴奋性,神经冲动传导以及体液平衡和容量。

钠有助于保持液体平衡和容量。

体液中的钠浓度,是在内环境稳定性的总体调控下

的,只有在这些机制失效或失钠量超过代偿机能时,才会发生平衡紊乱。

一般在食品制

作过程中加钠,大多数人吃进的钠量都已超过所需量。

氯化物

氯离子是保持电解质平衡的最重要阴离子。

长期呕吐及利尿剂应用过多,可致低氯

血症代谢性碱中毒。

氯化物丧失过多时,钠丧失亦可过多,如需限制钠摄人,则应改用

其他途径补充氯化物,如用氯化钾。

但须对发生高钾血症的可能性及其伴随的危险性,

有所考虑。

几种必需氨基酸、硫胺和维生素中都含有硫,虽然已知硫是人类必需的矿物质,但

除作为以上必需分子中的原子外,其确切功能仍未明确,一日需硫量亦待澄清。

霉菌

在自然界中,霉菌有3万多种,而且分布很广,其中大约有200多种可致癌,常见的

有黄曲霉菌、镰刀菌等。

1960年曾发生过这样一些事件:

英国某农场用发霉的花生粉作

饲料,在短短的半年中,有10万只火鸡相继中毒死亡,后来又用这种霉变的花生米饲养

从缥鱼到猴等多种动物,不久这些动物就得了肝癌。

同年,许多土耳其人因吃了从巴西

进口的花生制成的花生糊,而发生了许多例肝脏疾病,死亡达10万人。

后经过研究,发

现这些霉变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菌等。

霉菌的致癌作用并不是霉菌本身,而是霉菌污染谷类或食物后,在其繁殖生长过程

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即霉菌毒素,用科学方法可检测到发霉样品中的毒素及其含量。

黄曲霉菌毒性已被公认与人类肝癌发病有关,经反复研究发现,黄曲霉菌素及其衍生物

有10多种,其中致癌作用最强的是黄曲霉素B1<

OFB1)0

霉菌致癌物质不仅是霉菌毒素,而且某些霉菌还有促进合成亚硝胺化合物的作用。

例如在玉米面内加人霉菌,使之发霉后,测出玉米面内二级胺含量增加,并合成致癌物

亚硝胺化合物。

有毒霉菌的种类虽然不多,但数量大,分布广,而且发霉食物具有双重

致癌作用,即产生霉菌毒素和促进亚硝胺化合物合成,对人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