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蒗县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终稿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7325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蒗县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终稿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宁蒗县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终稿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宁蒗县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终稿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宁蒗县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终稿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宁蒗县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终稿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蒗县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终稿2.docx

《宁蒗县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终稿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蒗县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终稿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蒗县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终稿2.docx

宁蒗县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终稿2

宁蒗县旅游业“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2011年—2020年)

第一章宁蒗县“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是宁蒗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关健时期,宁蒗旅游业发展紧紧抓住省政府丽江滇西北旅游现场办公会的机遇及丽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一体两翼”、“决战泸沽湖”的重大战略决策机遇。

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旅游强县”、“培育五大支柱产业”的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泸沽湖景区及外围景点开开发建设保护力度,不断开拓客源市场,全力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

第一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旅游经济运行良好

进入“十一五”以来,宁蒗旅游业在遭受南方冰雪灾害、“3.14”事件、“5.12”汶川地震、全球性金融危机及H1N1流感等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还是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与“十五”末相比),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年均递增10.3%,旅游综合收入年均递增9.9%,门票收入年均递增2.2%,到201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53万人,旅游综合收入为18550万元,门票收入为1330万元。

旅游综合效益不断得到提高,旅游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发展地位和比重日趋显现。

旅游年度旅游收入基本情况统计表(2006—2010年)

年度

接待游客(万人)

门票收入(万元)

总产值(万元)

2006

45

1600

15700

2007

50

1600

17500

2008

48

1200

17000

2009

52

1300

18200

2010

53

1330

18550

二、完善规划,奠定了旅游开发建设的基础

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保护与开发并重、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抓好旅游规划建设。

在“十一五”初期编制了《宁蒗彝族自治县旅游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期间完成了《泸沽湖景区总体规划》、《云南丽江泸沽湖女儿国镇修建性详细规划》、《环泸沽湖及永宁坝摩梭生态文化村落保护性规划》、《泸沽湖景区发展战略》等规划。

三、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景区通达条件

——旅游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宁蒗县城至泸沽湖、四川攀宁公路华坪县至宁蒗县城段全程铺设柏油路面和弹石路面;祥宁线宁蒗段通县油路建成;泸沽湖景区至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旅游环湖公路宁蒗段铺设柏油路面;丽江至宁蒗游路铺设柏油路;丽江经奉科经拉伯至泸沽湖景区的旅游小环线建成通车;宁蒗县城至泸沽湖二级路、泸沽湖支线机场正在建设中。

——完善通讯和电力网络。

旅游公路沿线及全县各乡镇均开通了移动通信;实施建设了11万千伏的泸沽湖女儿国镇项目供电线路和变电站,保障女儿国镇项目建设的供电需求。

——提高接待能力和质量。

通过政府引导,村民自筹资金加大了对泸沽湖景区民居接待点的各项设施改造力度,提高接待服务质量。

加大了旅行社、旅游车公司等的培育及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目前,宁蒗具有旅行社1家,旅游车公司1家,导游人员178名。

泸沽湖景区共有标间2000多间,普间1800多间,准五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2家,特色民居接待点100多户,酒店的硬件和软件标准化程度都有明显的改善。

景区的日接待能力达7000多人。

——加快景区建设,树立品牌形象。

根据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的标准与要求,加大泸沽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了景区各项旅游标识标牌,以及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景区旅游行业管理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大景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泸沽湖景区4A创建工作己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终评,泸沽湖景区正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泸沽湖先后荣获“中国最佳休闲度假胜地”、“中国十大优秀生态旅游景区”、“中国文化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十大最美湖泊”、“中国十大生态名湖”等荣誉称号。

为泸沽湖走向世界,实现国际旅游胜地发展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大景区环境保护力度

——修订《条例》。

修订《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泸沽湖风景区保护管理条例》及《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泸沽湖风景区保护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为景区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建设提供了依据及强有力的保障。

——完善保护规划。

善坚持规划先行,切实做到科学规划,严格规划管理,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旅游景区保护。

——实施环保项目。

全面完成泸沽湖环湖道路工程、里格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示范村项目工程、泸沽湖综合规划编制、落水摩梭民俗观光村恢复项目工程、泸沽湖旅游区污水处理系统工程、泸沽湖旅游区垃圾处理工程、国家“863”泸沽湖高原湖泊污染控制技术工程和湖滨带生态恢复“八大工程”建设,基本实现了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泸沽湖的目标;认真做好景区美化、绿化。

完成竹地垭口至四川大嘴及落水片区植树绿化工程;完成落水湖滨带绿化工程;完成落水村过境公路绿化工程;完成落水、红崖子、里格退耕还林绿化工程,美化了泸沽湖周边环境。

五、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提升了宁蒗旅游品牌形象

十一五”期间,宁蒗旅游宣传促销的思路、方式日趋成熟完善。

——推进联合促销进程。

充分利用丽江及云南旅游发展优势宣传平台,把宁蒗旅游融入丽江及云南滇西北旅游,加快联合促销的步伐。

——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

通过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和《共同关注栏目》以及香港《凤凰卫视》、云南电视台、丽江电视台、攀枝花电视台、《中国环境报》、《旅游周刊》、《云南日报》、《丽江日报》等新闻媒体与网站,及时报道泸沽湖景区保护、开发建设及管理情况,树立景区品牌形象。

——印制宣传册加大宣传。

利用《玉龙山》杂志出版发行了1万册《中国泸沽湖女儿国传奇之旅》专刊,通过航空、酒店、客栈、移动VIP客户等多种渠道加大泸沽湖景区的对外宣传;制作宣宣传光碟加大宣传。

制作泸沽湖风光片、民俗风情光碟、民歌专缉等专题片,着力宣传以摩梭文化为代表的各民族文化。

——参加并组织各种节庆活动进行宣传。

参加省内外各种节庆活动及利用当地火把节、转山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加大旅游宣传促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六、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创造良好旅游发展环境

——依法行政。

认真贯彻执行《云南省旅游条例》、《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旅游法律、法规,制定《宁蒗彝族自治县旅游管理暂行办法》,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加强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加强对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监管。

对宁蒗旅游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壮大旅游企业,提高竟争力;对县域内的旅游接待购物、餐饮店实行标准化等级评定,评定合格方可接待团队,规定服务标准和服务要求,做到了明码标价;在泸沽湖景区开展酒店星级评定及特色民居星评,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了对旅行社和导游人员的管理,编写了导游词,规范了导游服务。

——加强对旅游市场整治。

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旅游市场“四黑”及旅游市场各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旅游、工商、公安、物价、税务、交通、卫生防疫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执法,对景区旅游商品价格、食品卫生、消防安全、航运安全等各方面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是对泸沽湖周围环境进行了认真整治。

——成立旅游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成立宁蒗县旅游协会,下设导游分会、餐饮分会及购物分会,制定协会章程,实行行业自律,规范服务。

——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处理制度,确保投诉处理回复率。

在网站、景区及旅游公路沿线的服务场所公布投诉信箱、投诉电话及投诉传真,保证了旅游投诉事件随时随地得到处理和化解,做到有诉必应,旅游回复率达100%。

——进一步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导游队伍建设,举办了多期导游培训班,加强对泸沽湖专线导游的培训力度,每年顺利完成178名泸沽湖专线导游的年检培训换证;开展对宾馆、民居接待、餐饮店、购物店等旅游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强化旅游安全管理,确保旅游安全。

加强安全法律法规及旅游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的思想,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管理,提高安全意识;与各景点、旅行社、民居接待村委会及各旅游接待单位签订了旅游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接待单位;加大对全县旅游生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对安全隐患进行认真整改,确保无旅游安全事故发生。

第二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确立旅游业的重要产业地位,是促进宁蒗旅游业发展的保证

丽江市委、政府确立了旅游强市“一体两翼、四个重点、打造精品”的旅游发展战略,把泸沽湖景区作为支撑丽江旅游发展的东翼进行重点开发建设。

丽江市委二届四次全会作出了“决战泸沽湖”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大对泸沽湖景区的建设投入。

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培植五大支柱产业的决定,并把旅游业列在五大主柱产业之首加以培育和发展的发展思路,使宁蒗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旅游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宁蒗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宁蒗县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旅游投入,进一步加大了对交通、通讯、水电、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宁蒗旅游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三、加强旅游资源保护,是宁蒗旅游发展的根基

“十一五”期间,加强对景区居民宣传和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加大对泸沽湖景区环境保护投入,着力实施环保项目,并在景区实施绿化工程,实现了保持泸沽湖一类水质的目标,并美化了泸沽湖用边环境。

四、规划先行、政府主导、坚持精品和名牌战略,是宁蒗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十一五”期间,宁蒗县高度重视景区规划和旅游项目规划设计工作,坚持规划先行,按规划进行建设,打造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促进了宁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五、加大开发和保护民族文化力度,是宁蒗旅游业发展的源泉

在“十一五”期间,深化了摩梭母系文化的保护开发,带动彝族毕摩文化和普米族韩规文化的发展,初步建成了一个多元民族文化风情和泸沽湖的湖光山色融为一体的精品旅游景区,创出了以摩梭文化为品牌的多个旅游拳头产品,从而有力地带动了以泸沽湖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为底蕴的各种旅游商品的开发,提高了民族文化和旅游结合度,实现宁蒗旅游可持续发展。

六、加大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是宁蒗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十一五”期间,宁蒗县旅游局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把人才作为旅游不可缺的资源和要素,不断完善人才培训机制,举办多期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初步建设了一支适应宁蒗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政治素质较好、业务能力较强、管理水平较高的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队伍,为宁蒗旅游发展提供了保障。

第三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宁蒗旅游业培育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宁蒗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区位制约,通达条件差。

纵向比,宁蒗旅游交通有了明显改善,从横向看,与全国、全省及周边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云南省发展旅游的各城市、各景区景点交通发展很快,不仅公路上等级,而且很多地区都建了民航机场。

我们与邻近的四川相比,也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目前,四川攀枝花至泸沽湖、西昌至泸沽湖、稻城亚丁至泸沽湖三条二级公路均已开通。

而宁蒗通往外界的游路窄弯多,公路等级低、路况差,晴通雨阻,极大地影响了客源。

县域内各景区景点游路建设几乎还处于空白。

——财力制约,景区景点开发和保护力度不够。

我县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景点多、容量大,产业开发的余地很大,但贫困县的财力与高级别的资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县里没有资金搞景区建设,以至景区景点少、内容单调、游客停留时间短,留不住客,留不下钱。

二、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产品不丰富

宁蒗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旅游产品开发严重滞后,景区品牌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至今旅游还停在以观光性为主的层面,旅游与民族文化开发结合度差,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