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3218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西省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西省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西省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西省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山西省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D.甲烷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8.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给大家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片表面始终没有明显变化

B.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C.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D.通过实验现象推测银和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反应

9.化学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化石燃料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禁止使用

C.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可以有效缓解“白色污染”

D.使用汽油和柴油的汽车尾气应采用催化净化装置,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10.在“创新实验装置”的竞赛中,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下图是四位同学对实验中的部分现象进行的预测,预测正确的是(  )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三、生活生产应用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1分)

21.如图为生活中常见“暖贴”的部分标签。

暖贴可以贴于身体的某个部位,自行发热,用于取暖或热敷。

【主要成分】

铁粉、水、氯化钠、蛭石、活性炭

(1)任意写出暖贴中两种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    。

(2)暖贴中活性炭具有    作用,使用时空气进入暖贴,空气中的氧气与暖贴中的      发生反应而使暖贴放热。

(3)使用后,发现暖贴内有的物质变为红色,该红色固体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22.乐乐查阅资料发现CaCl2可用作干燥剂。

他设计了下面的转化方法,用CaCO3制得CaCl2。

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上方为反应条件或参与反应的另一种物质。

CaCO3

A

B

CaCl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

反应①②③都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2)牛牛认为CaCO3经一步反应就可转化为C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对比两同学的转化方法,我们发现熟练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可以优化物质的转化途径。

写出物质B经一步转化为CaCO3的化学方程式                  。

四、阅读理解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3分)

23.学习化学使我们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了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

(1)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物质,例如铜、氧气、熟石灰、金刚石、乙醇等,它们都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

请选择上述物质填空(每空只填一种物质):

分子构成的物质    ;

原子构成的物质    。

(2)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小英幻想自己变成一个进入原子内部的微粒,写了如下短文。

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

进入镁原子,我发现①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②原子核相比较原子的体积竟然那么小。

③核外的12个电子按固定轨道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④我试着去搬动它们,发现电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差不多……我走出幻境,画出了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小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有些是错误的,指出文中有错误的一句话    (填句子前的序号)。

文中提到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同学们已经学会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下列变化中微粒种类发生了改变的是    (填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都选)。

a.食物腐烂      b.冰雪融化c.酒精挥发      d.红磷燃烧

(4)我们接触过很多化学变化,如“氢气燃烧”“铁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等,这些变化的微观本质各不相同。

①写出上述三个反应中任意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②从上述三个反应中任选一个写出其微观本质:

                  。

24.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提到炸药,同学们可能会想到战争和暴力,但炸药的发明却促进了工业和经济的进步。

我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主要成分为硝酸钾、硫、木炭等。

黑火药经点燃,发生剧烈燃烧,反应原理为:

2KNO3+S+3C

K2S+N2↑+3CO2↑

黑火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随后各国化学家陆续研制出各种炸药,如意大利化学家索布雷罗发明的硝化甘油,爆炸时威力很大,但安全性很低。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实验,研制出安全性很高的硝化甘油炸药,提高了它的利用价值。

炸药的研发还在继续,安全烈性炸药不断问世,如TNT、黑索金等。

黑火药推动了炸药的快速发展,它虽然已退出军事领域,但依然发挥着重要的民用价值,如制造焰火、定向爆破等。

我国近年来研制的纳米级黑索金,在理论和实验制备等方面获得了突破,将会继续在工业和军事领域做出贡献。

请根据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1)黑火药不需外界提供氧气也可以发生爆炸,这是因为其成分中的   生成氧气的结果。

(2)通过阅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都选)。

a.黑火药作为一种古老的炸药,现已停止使用

b.黑火药能发生爆炸与它燃烧后生成气体并放出热量有关

c.使用危险物质时,我们应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其安全性,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3)炸药属于易爆物,生活中我们有时会接触一些易爆物,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

a.在加油加气站禁止接打电话

b.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要开灯检查

五、活动探究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

25.下面是同学们制取氧气和探究氧气性质的活动。

(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仪器a的名称是    。

操作中有很多注意事项,例如在收集氧气时看到气泡从瓶口逸出,应该                    ,再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实验中有些错误操作可能会使试管炸裂,写出为避免试管炸裂的一个正确操作                                 。

(2)图①中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完毕盖好玻璃片,将集气瓶倒置(如图②),玻璃片未掉下来的原因是             。

26.炎热的夏天,在家中可以自制汽水来解暑消热。

【准备材料】1.5g小苏打、1.5g柠檬酸、蔗糖、果汁、凉开水、500mL饮料瓶

【配制流程】

(1)下列是制汽水的操作或现象的相关问题,请选择Ⅰ或Ⅱ进行解答 。

Ⅰ.步骤②中为什么要用凉开水制汽水?

Ⅱ.步骤③旋紧瓶盖后,为什么汽水中的气泡会由多变少直至不再冒出?

(2)制汽水时,小苏打中的HC

与柠檬酸溶液中的H+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

为证明柠檬酸溶液中有H+,可以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进行验证(填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都选)。

a.镁带 b.铜片 c.食盐 d.鸡蛋壳 e.石蕊溶液

27.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提纯物质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下面呈现的是化学课堂上“物质提纯”的小组竞赛场景。

(1)甲组抽到的题目是“从30gNaCl和2gKNO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

同学们经研究认为依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采用如下物理方法来提纯。

上述两固体    (填“能”或“不能”)全部溶解,操作m的名称是    ,蒸发结晶后得到NaCl的质量    30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甲组一位同学问道:

“能否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上述溶液a中析出KNO3,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请你判断此方法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                    。

(2)乙组抽到的题目是“从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

同学们经讨论认为利用两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可采用如下化学方法来提纯。

上图中X的化学式为    。

由于BaCl2溶液的用量不易控制,会使溶液b的溶质有多种情况,导致蒸发后得到的固体可能不纯。

(3)同学们对乙组方案中溶液b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一:

NaCl、BaCl2

猜想二:

NaCl

猜想三:

         

【设计方案】经讨论,大家认为只用一种试剂就能作出判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若看到    

猜想一正确

若无明显现象

猜想二正确

若看到冒出气泡

猜想三正确

各组依据上述设计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了反应后溶质的确有三种情况。

(4)同学们对甲、乙两组提纯方法的效果进行了研讨。

【反思评价】大家认为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都可以实现物质的提纯。

用化学方法提纯还要考虑到反应物用量对提纯效果的影响。

【拓展提升】老师说:

“合理选择试剂,用化学方法可以从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方法是向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    ,充分反应后,经蒸发结晶就能得到NaCl。

” 

六、定量分析题(共6分)

28.某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做了如下实验,并进行相关的定量分析。

将一定量的锌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98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1)请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通过已知数据还能求出的量有    (填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都选)。

a.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

b.生成硫酸锌的质量

c.稀硫酸中水的质量

d.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全解全析:

1.A 空气中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选A。

2.A 鸡蛋中富含蛋白质,大米中富含糖类,香蕉和黄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A。

评析 本题考查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属于容易题。

3.C 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Na显+1价,所以F显-1价。

4.D KNO3属于复合肥,KCl属于钾肥,NH4Cl属于氮肥,Ca3(PO4)2属于磷肥,故选D。

5.D 常温下,pH<

7,溶液显酸性;

pH=7,溶液显中性;

pH>

7,溶液显碱性,故选D。

评析 本题考查酸碱度(pH)与酸碱性的对应关系,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属于容易题。

6.D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

液氧的化学式为O2,只含一种元素,不是氧化物;

氯酸钾的化学式为KClO3,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

一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选D。

7.B 甲烷的化学式为CH4,相对分子质量=12+1×

4=16,所以A项错误;

32g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32g×

=24g,所以B项正确;

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4)=3∶1,所以C项错误;

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一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所以D项错误。

8.C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在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的物质出现(或析出),A项错误;

硝酸银溶液是无色的,硝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B项错误;

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生成物硝酸铜,可能还有剩余的反应物硝酸银,C项正确;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排在铜后,所以银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D项错误。

9.B 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A项正确;

化石燃料燃烧虽然会造成空气污染,但由于现在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限,所以只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而不能禁止使用,B项错误;

可降解的塑料就是能被微生物分解的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所以C项正确;

汽车上安装催化净化装置可以将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污染物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从而减少空气污染,所以D项正确。

10.D 打开活塞K,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但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质量不变,所以A项错误;

装置②中左侧导管位于液面上方,因此不会观察到气泡冒出,C项错误;

打开活塞K,①中产生的气体会使②中的液面下降,②中的液体进入③中,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B项错误,D项正确。

评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反应的记忆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属于较难题。

21.答案 

(1)Fe H2O(Fe、H2O、NaCl、C中任写两个)

(2)吸附 铁粉、水(或Fe、H2O)

(3)Fe2O3[或Fe(OH)3,名称也可]

解析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它具有吸附作用。

暖贴发热是因为铁生锈(即铁与氧气、水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热量。

22.答案 

(1)CaO 置换

(2)CaCO3+2HCl

CaCl2+H2O+CO2↑

(3)Ca(OH)2+Na2CO3

2NaOH+CaCO3↓[或Ca(OH)2+CO2

CaCO3↓+H2O]

解析 从CaCO3到CaCl2的转化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

CaO+CO2↑、CaO+H2O

Ca(OH)2、2HCl+Ca(OH)2

CaCl2+2H2O,所以A的化学式为CaO,B的化学式为Ca(OH)2;

上述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所以不涉及置换反应。

Ca(OH)2一步转化为CaCO3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

Ca(OH)2+Na2CO3

CaCO3↓+2NaOH,也可以通过非基本反应类型的方式实现:

Ca(OH)2+CO2

CaCO3↓+H2O。

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的类型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属于较容易题。

23.答案 

(1)O2(或C2H5OH,名称也可) Cu(或C,名称也可)

(2)④(或③) 失去

(3)ad

(4)①2H2+O2

2H2O Fe+2AgNO3

2Ag+Fe(NO3)2 2HCl+Ca(OH)2

CaCl2+2H2O(以上三个化学方程式任写两个)

②答案一:

氢分子分裂成氢原子,氧分子分裂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水分子

答案二:

铁原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银原子

答案三: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解析 

(1)铜、氧气、熟石灰、金刚石、乙醇五种物质中,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熟石灰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的。

(2)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

分层、无规则(没有固定轨道,没有规律);

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

所以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3)通常来说,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微粒种类发生改变;

而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微粒种类不变。

食物腐烂和红磷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冰雪融化和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d。

24.答案 

(1)KNO3(或硝酸钾)

(2)bc

(3)a

解析 

(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因为黑火药的三种成分硝酸钾、木炭、硫中只有硝酸钾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只有硝酸钾能生成氧气。

(2)黑火药作为炸药,现在仍然在制造焰火、定向爆破中使用。

(3)任何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加油站、加气站都有可燃性物质,所以在加油站、加气站禁止接打电话是正确的;

夜晚煤气泄漏,屋内充满可燃性气体,开灯的瞬间,在开关处会产生电火花,容易引发爆炸,所以夜晚发生燃气泄漏要开灯检查是错误的,故选a。

25.答案 

(1)2KMnO4

K2MnO4+MnO2+O2↑ 试管 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槽 答案一: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答案二:

先预热后加热 答案三:

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从水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 答案四:

刚加热完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答案五:

加热时试管不触及灯芯 答案六:

加热前擦干试管外壁

(2)C+O2

CO2 答案一:

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气体减少,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答案二:

溶液中的水吸收二氧化碳使瓶内气体减少,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答案三:

木炭在瓶内燃烧由于放热会使瓶内气体逸散,温度降低使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解析 

(1)由图可知,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因为试管口塞有棉花,所以可以判断试管中的反应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当收集时看到气泡从瓶口向外逸出,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此时要先在水下盖好玻璃片,再把集气瓶移出水面并正放在桌面上。

实验过程中试管炸裂的原因是试管受热不均匀。

(2)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图②装置中的玻璃片未掉下来,是因为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瓶内气压减小的原因通常有气体减少和温度降低。

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开放性比较强,属于中档题。

26.答案 

(1)答案一:

凉开水温度较低,C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答案二:

旋紧瓶盖后,瓶内压强增大,所以增大了CO2的溶解度

(2)CO2(二氧化碳) ade

解析 

(1)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2)因为H++HC

H2O+CO2↑,所以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在提供的五种物质中,a、d、e都能与酸反应,表现出明显的现象,所以可以证明氢离子的存在。

27.答案 

(1)能 过滤 小于 不可行,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降温过程中无法得到KNO3的饱和溶液

(2)BaCO3

(3)

【作出猜想】NaCl、Na2CO3(名称也可)

【设计方案】稀硫酸 白色沉淀

(4)

【拓展提升】稀盐酸

解析 

(1)依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0℃时,向30g氯化钠和2g硝酸钾的混合物中加入100g水,两种固体能全部溶解。

蒸发结晶后有大量氯化钠晶体析出,将固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

因为最初溶解的氯化钠是30g,为了不析出硝酸钾,就不能将水分蒸干,所以溶液中还溶有一部分氯化钠,故析出的氯化钠小于30g。

因为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3.3g,而最初100g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只有2g,所以即使降温到0℃,也无法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即无法使硝酸钾析出。

(3)在分析反应后的物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剩余。

碳酸钠与氯化钡的反应有三种情况:

①恰好完全反应——溶质只有氯化钠,②BaCl2有剩余——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

③Na2CO3有剩余——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

证明猜想一成立,即证明钡离子存在,所以可以利用含有硫酸根离子的溶液,通过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来检验,结合猜想三的现象,可知加入的溶液中还要含有氢离子,故所加试剂为稀硫酸。

(4)用化学方法从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要遵循“除去杂质,不引入新杂质”的原则,结合“经蒸发结晶就能得到NaCl”可知,选择的物质为稀盐酸。

28.答案 

(1)解:

98g×

10%=9.8g

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Zn+H2SO4

ZnSO4+H2↑

  98       2

9.8gx

=

x=0.2g

答: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2)abcd

解析 

(2)稀硫酸中水的质量=98g-98g×

10%=88.2g。

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n。

65 98   161

m9.8gn

65/98=m/9.8g

98/161=9.8g/n

m=6.5g

n=16.1g

故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6.1g/(16.1g+88.2g)×

100%≈1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