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3161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息化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息化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息化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息化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化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信息化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化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从经济开展水平看,具有一定的层次差异,山东属于经济相对兴旺的省份,吉林居中,贵州那么属于经济水平相对较差地区;

  从区域分布看,吉林、山东和贵州,大致上分别处于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

  三省都是农业大省,农业农村开展对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开展至关重要;

  三省过去几年在农村信息化方面都作过大量努力,实施过多类农村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有经历也有教训,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提升,以便为未来开展及其他地区提供经历和借鉴。

  2.研究内容

  此次研究重点从农村信息根底设施、公共接入点、农村社区ICT应用、中小学ICT应用和家庭ICT应用等五个方面,分析中国农村信息化的开展和需求现状。

主要原因在于:

:

  首先,农村根本公共设施和信息根底设施的不断完善,是信息技术在农村地区深化应用的重要根底和前提

  其次,在当前多数农村居民家庭不具备电脑和网络接入的情况下,建立公共接入点是使更多农村居民“用得上”电脑和互联网的重要手段,并且在过去几年,随着一系列国家层面重大工程的实施,各地公共接入点的建立不断推进,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其实际应用和开展情况。

  再次,关于ICT应用情况,从居民家庭和社区两个层面进展调查,因其访谈对象不同(分别为普通村民和村领导),有助于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了解ICT的应用和需求情况;

同时,以中小学校长为访谈对象,了解农村中小学的ICT设施配备及其应用情况,有助于了解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开展及其需求情况。

  3.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过程采用构造式问卷调查,即采用构造式问卷,对通过抽样选取的被访者进展面对面访问。

  

(1)问卷设计与访谈对象。

根据需要研究的内容,共设计了五份调查问卷,包括:

关于农村公共设施和信息根底设施的调查问卷、关于农村公共接入点的调查问卷、关于农村社区ICT应用的调查问卷、关于农村中小学ICT应用的调查问卷和关于农村居民家庭ICT应用的调查问卷。

其中,公共设施问卷、公共接入点问卷和社区ICT应用问卷的访谈对象为村领导,如村支书、会计等;

中小学ICT应用问卷的访谈对象为中小学校长或教务主任;

家庭ICT应用问卷的访谈对象为选中家庭户中比较了解家庭情况的个人。

  

(2)抽样方法和步骤。

此次调查的抽样总体为山东、吉林、贵州三省全部行政村内符合被访条件的全部人员。

详细抽样步骤包括:

第一步,省内选县,将每省全部县按地域(城市)分层,每层抽取一个县;

第二部,县内选村,将县内全部行政村排序,随机抽取;

第三步,村内选户和选人。

根据访谈需要,一方面进一步确定样本村中作为访谈对象的村领导、村中小学校长(如果村里有小学的话);

另一方面在村内按照方位(即在村的东、南、西、北、中方位)抽取家庭户,并在确定的家庭户中选择最了解家庭生产、生活情况的村民作为访谈对象。

  (3)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详见表1。

  表1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4)调查时间:

xx年9月1日-11月20日。

  4.工程团队

  该工程的顺利实施是多方精诚合作的成果,包括世界银行和盖茨基金会、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美兰德市场调查公司和山东、吉林、贵州三省农村信息化相关主管部门和工程单位。

  作为工程的委托方之一,世界银行长期以来关注并支持中国信息化开展,实施该工程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中国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帮助甄选和支持一些具有开展潜力的创新性ICT示范工程;

同时研究并宣传关于中国推进农村信息化建立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作为工程的国内委托方,是我国农村信息化建立的重要领导机构,过去几年实施了一系列农村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和重大建立工程,对该工程实施给予了大力支持,希望通过该工程研究,能够借鉴国外农村信息化开展的有益经历,充分了解和把握我国农村信息化开展的现状和需求,并结合国情探索出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开展的有效模式。

  受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委托,国家信息中心为工程的综合协调和相关课题研究的牵头部门,全面负责研究及相关调研、考察、会议的组织工作及研究总报告的撰写工作。

美兰德市场调查公司负责完成了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工作。

工程实施过程中,山东、吉林、贵州三省的开展改革委等农村信息化建立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提供了反映当地农村信息化开展情况的资料并配合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还配合国家信息中心完成了工程专家到当地开展调研和考察的接待和会议组织工作。

  二、调查所得根底数据

  1.农村根底设施

  100%被访村已经通电。

  卫生所/院、村播送、公共阅览室在被访村的普及率分别达73.9%、67.6%和59.7%。

  50%的村有中学或小学。

  84%的村有电视信号,平均能够接收到的电视频道数为18个。

  74%的村有播送信号,平均能够接收到的播送电台数为6个。

  81.5%被访村实现移动信号全覆盖,其余为部分覆盖。

  2.社区ICT应用

  60.9%的村子有提供电脑和互联网接入的公共场所,主要集中在社区活动中心(50%)、小卖部(28.6%)、学校(22.7%)、图书馆(21.4%)、政府信息效劳站(15.1%)。

  59.2%村委会拥有电脑。

  41.2%的村委会开通了互联网。

  3.互联网公共接入点

  政府建立的公共接入点占被访样本总量(207家)的18.4%,私人网吧占81.2%。

  工作人员数量为1-3人的公共接入点占80.2%,4-7人的占18.8%,8人以上的仅1%。

  公共接入点平均每天开放时长为13.3小时。

  平均每个公共接入点拥有电脑39.9台,配备打印机和复印机的不多。

  60.9%的公共接入点采用光纤接入,25.1%采用数字用户线路,9.2%采用拨号上网。

  公共接入点平均上网价格为1.9元/小时。

  公共接入点平均下行网速为8.2Mbps,上行速度为6.2Mbps。

  72.5%的公共接入点提供食品和饮料效劳。

  公共接入点每天平均使用人数为30人,人均使用设备时间约2小时。

  82.6%的公共接入点主要经费依靠“私人资本投入”,16.4%使用“政府投入”,其它还有用户收费、副业收入等。

  4.农村中小学ICT应用

  在被访的110所农村中小学中,76.4%的被访学校有正常运行的电脑。

  在有电脑的学校中,63.1%的学校已接入互联网。

  在拥有电脑的学校中,教师使用信息设备教学的比例到达27.3%,44%开设了电脑和互联网的课程。

  在有电脑和互联网的学校中,41.7%学校允许学生使用学校电脑,18.9%允许学生使用网络。

  5.家庭ICT应用ICT

  98%的家庭拥有,35.6%的被访家庭有固定。

  96.8%的家庭有电视,55.1%的家庭开通有线电视,36.4%的家庭拥有卫星接收器。

  20.9%的家庭拥有个人电脑,接入互联网的家庭比例为16.6%。

分别有27.9%和25.1%的被访者使用过电脑和互联网。

  12.1%的家庭有收音机。

  90.4%的被访对象每天都会看电视,15.4%的人每天发短信,每天看报和听播送的人占4.8%和4.7%.

  互联网用户上网的主要场所是“家里”和“网吧”,占比分别为49.6%和27%。

  44.1%的被访者在过去一年中使用过公共接入点,其中大约半数(49.5%)的人使用频率为“每月数次”,“每周数次”占14%。

  固定用户月均支出27.1元,用户月均支出44.7元,互联网用户月均支出62.6元。

  三、调查的根本结论

  1.城乡数字鸿沟明显。

  无论是从信息根底设施、主要信息技术产品普及情况看,还是从应用水平看,农村与城市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2.不同地区间ICT普及与应用水平差距明显。

  受地理地貌、经济开展水平、教育水平、技术特点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间主要信息技术产品的普及率和应用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如山东、吉林、贵州的电脑普及率分别为34.5%、31.5%和6.4%,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26.3%、18.4%和4.8%。

  3.资金缺乏是制约农村公共效劳点建立和开展的最大难题。

  资金缺乏是制约农村公共效劳点建立和开展的最大难题。

84%的村干部认为建立公共效劳点存在着“资金缺乏”的问题。

其他限制开展的因素还有“网络不稳定或慢”(54.6%)、“没有互联网接入”(45.8%)、“缺少适宜的地点”(38.2%)、“村民缺乏兴趣”(34%)等。

  从家庭调查结果看,价格、需求/兴趣、技能是影响被访者是否购置电脑的三个主要因素,分别占被访者占比分别为42.1%、39.4%和39.3%。

  4.农业技术信息最受关注

  86.1%的村干部认为农业技术信息“非常重要”,其它依次为:

农业市场信息(81.5%)、教育信息(70.2%)、政府效劳信息(67.2%)、安康信息(61.8%)、就业信息(58%)和金融效劳信息(46.2%)。

  5.电视是农村最重要的信息渠道和。

  74.8%的村干部认为电视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渠道,其他依次为:

村播送或村民会议(68.5%)、互联网(44.1%)、口头相传(31.5%)、布告板(31.5%)、播送(29.4%)、短信(25.2%)、报纸(25.2%)、书籍(24.4%)、杂志(14.7%)。

从家庭调查看,90.4%的被访者每天都看电视。

  6.移动成为农村最重要的通讯工具。

  91.6%的村干部认为“移动”最重要,其他依次为互联网(7.1%)、固定(1.3%)。

  7.缺乏技能是影响电脑和互联网应用的最大障碍。

  55%的村干部认为“村民缺乏使用电脑/网络的技能”是影响电脑和互联网应用的最主要因素,其他依次为:

本钱高(47.9%)、政府扶持力度缺乏(44.5%)、缺乏使用电脑/网络的公共场所(29.4%)、网络不可用/不稳定(29.4%)、村民缺乏兴趣(10.9%)、电脑和网络具有/不利的方面(7.6%)、互联网上找不到有用的信息(5.0%)。

  从家庭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看,在影响电脑使用的诸多原因中,选择“不知道怎么用”的被访者占比71.9%,33.7%的人选择了“没有电脑可用”。

  缺乏应用技能是影响互联网应用的最主要因素,46.5%的人因为“不知道怎样使用”而无法使用互联网。

  8.网络质量差是公共接入点面临的重要难题。

  用户对接入点效劳态度、安静程度、所处位置等环境反映总体较好,但近80%的公共接入点认为利用率不够高。

42%的公共接入点认为“网速太慢”是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它依次为:

网络不稳定(38.6%)、上网的人不够多(31.4%)、电力不稳定(16.4%)、用户缺乏使用技能(12.1%)、缺少外部技术支持和维护(8.2%)等。

  9.休闲娱乐是农村网络应用的主要内容。

  从公共接入点用户行为看,农村网络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

接入点用户使用设备最常做的事情依次是:

玩游戏(76.8%)、社交网络(72.9%)、娱乐(71.5%)、搜索信息(68.1%)、语音通讯(54.1%)、看新闻(36.2%),而发电子邮件、办公、网络购物、打印等所占比率相对较少。

  10.经费缺乏是影响农村中小学ICT应用的第一要素。

  23.6%农村中小学尚没有电脑,有电脑的学校中也有2/3的缺乏10台。

学校没有电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经费或支付不起”(占77.8%)。

在拥有电脑的学校中,36.9%的学校没有接入互联网。

不用互联网的主要原因中,“没有经费或支付不起”占64.5%,“没有互联网效劳32.3%”,只有3.2%的学校领导认为“不需要”。

  受设备缺乏影响,ICT在教学的应用还不普及。

只有20%的教师使用电脑辅助教学(其中在有电脑的学校中这一比例为27.3%)。

多数学校还没有开设电脑和互联网的课程。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校使用电脑和网络也受到更多的限制。

  四、调查研究的政策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农村信息化建立

  研究制定统一的农村信息化开展规划,配套制定重点专项行动方案。

  建立农村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农村信息化目标、任务、措施的协调统一。

  做好不同规划间的衔接配套,包括:

中央与地方、国家与部门、整体规划与行动方案。

  研究制定支持农村信息化的政策:

设立财政专项,对中西部和遥远地区农村信息化给予重点倾斜,对农村中小学、农民家庭购置电脑和互联网应用给予补贴。

  对规划和政策落实情况进展跟踪评估,将农村信息化开展水平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2、完善农村信息根底设施,促使农民“用得上、用得起”

  继续推进播送电视、、互联网等“村通工程”建立,全面提升信息根底设施的覆盖面,重点提高“20户以下自然村”ICT接入能力。

  以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为契机,快速提升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率和效劳能力。

  加快“三网融合”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

  建立电信普遍效劳基金,对农民家庭、中村中小学购置ICT设备和应用、上网效劳给予补贴支持。

  3、整合信息资源与效劳,让互联网成为农村开展的强大引擎

  支持和鼓励电子政务效劳向基层延伸,让农民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种效劳。

  支持鼓励适合农村地区、适用农民需求的ICT技术的应用。

  鼓励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围绕农业科技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教育信息、安康信息、农民工就业信息等领域重点引导、支持建立一批专业化信息效劳平台。

  加强农业专家队伍体系建立,普及推广专家效劳热线,及时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村开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鼓励农村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创新性应用。

  4、以公共效劳点建立为龙头,全面带动农村ICT推广应用

  研究制定农村公共效劳点建立行动方案。

  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那么,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鼓励私营部门参与,多渠道筹集建立资金和运维资金。

争取用三至五年时间实现村级公共效劳点根本普及,有条件的地区可将公共效劳点向自然村延伸。

  按照“整合资源,协作共享”要求,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综合信息效劳站(网、点)等现有的条件和业务进展集中管理运作。

在镇村两级,要尽可能将各部门支持农村信息化的资金、设备、信息资源、效劳渠道等集中到统一的公共效劳点上来。

  按照“有固定场所、有信息设备、有专职信息员、有管理制度、有长效机制”的目标,对公共效劳点进展标准建立和管理,使公共效劳点综合信息效劳能力与农村开展现实需求相适应。

  5、面向未来,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水平

  研究制定农村中小学信息化能力提升行动方案,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加大对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完善农村中小学信息根底设施建立,使所有农村中小学具备根本的信息化应用根底能力。

争取五年内使所有农村中小学学生电脑比例到达15:

1或更低,每个学校都有专门的信息化培训教室,多数电脑都能与互联网联接,多数学校有较完善的校园网。

对学校使用互联网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组织开展对教师队伍ICT技能的持续培训,要求和鼓励教师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辅助教学。

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教师比例从目前的缺乏30%提高到70%以上。

  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ICT技术。

普及计算机和网络根底课程教育,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机使用学校的设备和网络资源。

  加快中小学优势的数字化、网络化整合效劳进程,通过远程教育、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让农村中小学能够共享大城市、好学校、高水平老师的优质。

  6、强化培训工作,着力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新型农民”

  以县级为根底,研究制定培训方案,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规模化、持续性的农村ICT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农民信息素质和信息技能。

  充分利用播送、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宣传普及信息技术根底知识。

  针对农村基层干部、信息员队伍、经济开展带头人、农民工、农村老人等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内容的信息化培训工程,重点提高各类人群的ICT应用技能。

  依托公共效劳点,将对农村的培训工作形成可持续开展的长效机制。

鼓励ICT公司和大学毕业生向公共效劳点、农村中小学输送志愿者,加强培训力量和信息员队伍建立。

  7、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提高农村信息化建立成效

  围绕农村信息化建立重点领域,如农村电子商务、基层电子政务效劳、公共接入点、专业化信息效劳平台、中小学信息化等,组织开展国家级农村信息化综合试点示范,对成功经历进展宣传推广。

  鼓励各部门、各地区开展多层次、多类别试点示范工作。

  8、开展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实用的技术与经历

  关注其它国家的农村信息化实践,总结成功的案例经历,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鼓励外国公司参与农村信息化建立,引进资金、技术和工程管理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