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告文学范文word版本 17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3045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报告文学范文word版本 1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报告文学范文word版本 1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报告文学范文word版本 1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报告文学范文word版本 1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报告文学范文word版本 1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报告文学范文word版本 17页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报告文学范文word版本 17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报告文学范文word版本 17页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报告文学范文word版本 17页Word文档格式.docx

三是改观队伍整体形象。

李英海同志针对队伍中存在的服务态度“冷横硬”等问题,在民警中开展了《一日工作规范》、执法规范化管理活动月等活动,使交警内部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民警队伍的整体形象有了明显改善。

针对民警执法中存在的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粗暴执法等问题,他组织开展了“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教育,实行了案件主办警官责任制,使广大民警的执法水平和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对公安交警工作的满意率不断攀升,进一步树立了公安交警机关的良好形象。

四是从严治警不放松。

在工作中,

李英海同志始终把“治警先治长,严下先严上”作为管理队伍的基本思路,落实《领导干部一职双责》、加强队伍管理“五条禁令”“九个严禁”等规定的同时,大队也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开展了争创无违纪所队、纪律作风整顿等活动,使领导及民警的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明显增强,同时,通过绩效积分考评工作充分发挥了激励和惩处作用,调动了单位与单位之间、民警与民警之间相互比、相互学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营造了人人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总结创新求发展

善于总结是李英海同志工作的一个鲜明特点,他围绕执法规范化建设,敢于“揭丑”,201X年,结合执法队伍在存在的“五个不足”即:

领导干部重视程度不足、职能部门作用发挥不足、管理队伍的能力和方法不足、规章制度措施落实不足、民警洁身自律意识不足,他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超常规措施,彻底解决羁绊我县公安交警队伍建设长远发展的这些“绊脚石”,收到显著效果。

一是在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上狠下功夫。

为使民警真正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公正执法理念,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公安机关执法的公信力。

李英海同志充分发挥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暖警心、聚警力、焕警情的优势,在工作、学习、生活以及民警切身利益等方面真心关爱民警,适时开展谈心

交心活动。

建立民警健康档案,开展民警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民警的实际困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保障公安民警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树立公安交警的良好形象。

二是在提升民警队伍素质上狠下功夫。

在执法规划法建设中,李英海同志围绕如何把工作重点放在抓民警队伍素质的提高上,放在抓教育培训的务实上,放在抓培训效果的转化上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

组织民警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公安交警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培养了一批工作能够独挡一面的、高素质的民警。

同时积极开展民警素质培训、大练兵活动,使广大民警进一步掌握适应本职工作岗位需要的基本法律知识和技能,成为公安交管行业的行家里手。

目前,大队民警100%通过执法资格考试,

三是在从严管理队伍上狠下功夫。

在执法活动中把“五条禁令”“交通警察执法工作纪律九个严禁”,作为每一个民警不可逾越的高压线,实行铁面治警、铁规律警和铁腕管警的工作方法,把贯彻落实公安部“五条禁令”和“九个严禁”作为日常重点检查内容,加大监督和检查的力度,连续三年实现执法、服务零投诉、民警零违纪目标。

四是在树立公安交警良好形象上狠下功夫。

良好的形象能够反映素质,折射作风,表现文明;

不好的形象则能影响声誉,影响工作,甚至影响和谐。

为此,李英海同志按照“人

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了接处警、办理行政、刑事案件、信访案件办理等规章制度,先后制定《执勤执法规范》、《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流程》、《绩效积分考评办法》等七项制度,从最基本的警容警姿、礼节礼貌、窗口单位的文明礼貌用语等日常工作抓起,使各项工作有章循。

进一步规范民警的警容风纪和言行举止,改善为民服务的态度,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真正使民警达到精神状态饱满,警察风纪严整,工作作风务实,警察形象良好的工作目标。

为保畅通苦运筹

李英海同志称得上是一个敢念和会念“工作经”的领导干部,多年来,他的围绕队伍执法规范化建设苦心运作,不断总结,一本“工作经”总是念得有声有色。

201X年李英海担任交警大队大队长,他到任后的第一件事便响亮地向全体民警发出了“规范执法、倾力为民、创新机制、确保畅通”的动员令,他结合多年一线工作经验和对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际了解,不断创新执法规范化管理机制和工作方法,在全县范围内,将大队警力进行合理配置,根据辖区国、省、县不同公路等级、交通流量、人口密度和事故多发区,将全县公路划分出“三镇七路”,实行以镇为中心,领导包镇,按路划分明确管理责任,每路一队,一包到底,使辖区警力形成网格化管理、无缝式链接的管控机制,

篇二:

典型人物报告文学模式

标题。

报告文学比较重视标题,力争产生一种吸引力和震撼力。

标题一应求实,二应讲究修辞,三应具有概括力和气魄。

例如:

《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国农民大趋势》、《神圣忧思录》、《亚州大陆的新崛起》、《亚细亚怪圈》、《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谁是最可爱的人》、《大海雄性的舞台》等。

另外两种报告文学模式的标题有着同样的要求。

开头。

通常在开头就显示出文章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

往往把开头处理成文章的思想示意图,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及场面或触目惊心的议论,简明扼要地把主题提示给读者。

(1)展示出一个生动逼真的生活场面,给人以现场实感。

有时还尽力使描写的生活场面上升为意境。

如《亚洲大陆的新崛起》,开头就写李四光从国外回来的场面。

(2)交待事件的高潮或结局。

如《扬眉剑出鞘》,写栾菊杰剑击受伤,被救护车送往医院。

又如《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写李月华逝世后人们的怀念。

(3)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感受。

如《船长》。

(4)利用悬念,引出矛盾。

如《大雁情》写人们对主人公的矛盾的反映。

开头还可以有其它的方式,如交待写作动机、开门见山地点题等。

中间。

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安排好结构,二是写好人物。

精心安排艺术结构。

注意二点。

一是报告文学的主题比文学作品更加鲜明、集中、新颖。

安排结构不但要在主题统帅下进行,而且明显贯穿和直接表现主题。

二是要反映和适应不同材料内容的特质。

主要采用:

(1)借用一般情节小说的结构形式,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常用倒叙手法,引起悬念。

一般称这种以时间推移和过程进展为线索的可以采用多线条发展(主副交叉或平行并列)。

结构为纵向结构。

(2)借用一般散文“以线穿珠”的结构形式,依靠主题思想的论述来直接组合互不相关的材料。

《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样。

这种结构可以称为横向结构。

这种结构还可以安排成“闭合式”(借用戏剧结构术语),即选择主人公所处的一个典型场面和高潮时间,作为中心,将主人公一生发展的主要经历穿插在回忆中。

(3)以作者对主人公的认识发

“她?

”、展及感情起伏的过程来安排结构。

《大雁情》由四个部分组成;

四个小标题“她……”、

“她”、“她?

”贴切地表现了作者对报道对象认识深化的过程。

典型人物报告文学主要采用这三种结构。

认真写好人物形象。

作者必须对人物有着鲜明深刻的认识评价,充满激情地写作。

人物形象绝对不能虚构或者拼凑,必须是生活中的真人。

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加工,仅仅体现在抓住其精神特征即“闪光点”,选择提炼其言行上。

要懂得现代人际关系学来进行新颖、细致的调查访问。

要抓住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

要使人物语言生活化、个性化,

要写好人物生存的活的社会环境,发再现人物语言。

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反映,

掘人物形象普遍的社会意义。

结尾。

常用鼓舞展望式或者哲理思索式。

要与人物形象和场面相结合,造成一种余味无穷的意境。

人物报告文学范文

**半岛曲折蜿蜒的海岸线延伸到最南端,在面朝浩浩荡荡的黄海的海洲湾北岸,留下了一段宽阔平直的黄金海岸。

这里就像一截琴弦,在海浪的弹击下,奏出一曲曲雄浑激越的乐章!

这里,静静地座落着一个国家级文明村——**市童海路居委。

其间,一个普通渔家女的名字和她的企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渲染得绚丽悦耳:

——拥有固定资产3000万元,年创产值近亿元……

——“**市十大女杰”、“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女企业家”、“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

她,就是**华洋农副水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质朴、谦和、睿智、坚毅……昔日国企下岗女工,今朝豪情唱“大风”!

执著孕育机遇,奋斗成就绩业。

**以其朴实的创业风采和共产党员的金色年华阐释着“巾帼何需让须眉”的美丽人生。

逆风扯帆辟航道

1975年8月,初中毕业的**带着几分幸运,顺利地走进了当时全市第一家国属水产企业——岚山水产冷藏厂。

捧着“铁饭碗”,干“亦工亦农”的活,着实让她和全家欣喜激动。

好景不长,1981年秋,她和所有的“亦工亦农”人员在国家政策的限制中下岗了,赋闲在家,四顾茫然。

当一个人的经历经过巨大的嬗变后,接下来便是最深沉最凝重的思考了。

征服失意还是被失意征服?

当她看到邻居大嫂大婶一个个赶海头,走市场,干起小商小贩,日出日落从不歇息时,她再也呆不住了,她也要自谋职业,大干一场。

重谋生路谈何容易!

她学习织网,进冷藏厂车间摆弄鱼货,干过电焊工……风风雨雨,起起落落,几年下来手中也没攒下几个钱,但她始文秘杂烩网终坚信“彩虹总在风雨后”!

机遇往往为有准备的人敞开着大门。

1996年,村属企业童海华洋冷藏厂实行改制,向全省发出招标通告,引来不少能人跃跃欲试。

当时年已38岁的**一站出来,便招来一片惊疑和不屑的目光,也有人在一旁提醒说:

“你一个妇道人家,不要命了吗?

真要弄个倾家荡产不可吗?

”可她岂能轻易放过这等待已久的机遇。

她最终胜出了,成了华洋的女老板,同时接下的还有近千万的银行债务。

都说创业难,但女人创业更是难上加难。

接手华洋公司不足一年,水产品市场风云剧变:

数十家冷藏厂因库房过剩,展开货源争夺战,且愈演愈烈愈残酷;

销售市场主体由集体转向个体,对水产品质量、品种、包装要求提高,企业运行成本大幅上升。

企业陷入“吃不饱,转不动”的艰难处境。

逆境面前的**比他人更加冷静、倔强:

“天无绝人之路,等靠才是死路一条!

”于是,她把家事放给了家人,走上了逆境求生存,绝地出击的开拓之路,真可谓妙招迭出,招招致胜。

第一招:

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即稳住本地货源市场,拓宽供货渠道。

她主动出击,争取上属公司投资5000万元,为华洋公司修建渔码头一处,能停靠大小渔船200多艘,实现厂船牵手,供销联营。

同行从心里佩服她:

“张总,这一招真厉害!

第二招:

拓宽广泛的“游击区”。

那就是走出岚山,多路出击,寻找货源。

她和公司员工,南上北下,东奔西走,餐风露宿,马不停蹄,与全国多家客户建立联系,形成信用关系,拓宽了发展的空间,“游击区”也成了“根据地”。

第三招:

出国门,抢市场。

**从上任第一天起,就瞄准了这一点,只不过市场的形势逼她提前迈出了这一步。

1999年5月,她与日本客商谈成了出口日本樱鲷鱼片、鲐鲅鱼片、橙鲷鱼片等品种的来料加工项目,将产品打入日本市场。

尝到甜头后,她决定把来料加工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培育,做大做强。

先后投入60万元用于海外市场开拓。

辛劳必得回报。

企业的来料加工业务成功地做到了美国、韩国和香港,村办企业沾足了“洋”味。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华洋,如一艘冲破浅滩的帆轮,踌躇满志,辉煌

起航!

长风万里送鲲鹏

庄子曾经说过,浅水是载不起大船的,一杯水洒在地上,只能漂起草叶。

风的积累不厚也载不动大鹏的翅膀,只有九万里的长风,才能托起鹏飞九天。

华洋在几年的蹒跚跋涉中完成了原始积累。

“睁大眼睛看世界”的**在凝重中的思索中寻求着打造现代化企业的“良药妙方”。

1997年5月,一座投资600万元,按照国际标准设计的全封闭无菌加工车间在华洋破土动工了……

1998年3月,华洋通过了HACCP认证,拿到了直销美国、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的“通行证”。

建起高标准化验室,构建起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借鉴邯钢、海尔、三木等企业管理经验,实行独具特色的“四季管理法”和“数质价”变数核算……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

**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于是,外籍技术专家走进了华洋车间,昔日“拼体力”的渔家老土摇身变成业务技术精湛的会计师、经济师;

党支部、工会、妇委会等政工组织使华洋底蕴大增……“永远的华洋”铸刻在每个员工心中。

接下来是企业“触角”的更长伸展:

投资400万元的酒店,投资150万元的物流公司应时而生。

华洋正阔步迈上集水产、仓储运输、饮食服务于一身的综合企业集团发展轨道。

真爱编织乡亲情结

乡亲的感情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

**不再贫穷,但她始终没有忘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带领群众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共同致富的目标。

在当地妇联组织的“结对共富”活动中,她与120名下岗女工和外来贫困打工妹结对帮扶,解决她们的就业致富问题。

多年来,她除了把主体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外,剩余部分便用来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接济企业的困难职工和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上。

时值居委创建国家级文明村,她掏钱在居民区建起了群众健身娱乐广场,组织妇女健身队,想着法地引导身边的妇女姐妹们走进文明生活领域;

在“春蕾计划”中,她慷慨解囊,资助26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捐款数万元“尊老、爱老、敬老”,最多时一年为扶贫活动捐款8万元……近年来,她为教育、为社会公益事业的捐款累计达20余万元。

有人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只是轻轻一笑。

不为什么,只为依旧贫穷的乡亲早日走出衣食住行的困扰;

不为什么,只为脚下这方热土,巍巍阿掖山,浩浩黄海水,你养我以生命,我报你以繁荣;

不为什么,只为自已是一名共产党员!

爱人者必被人爱!

大海逐浪,百舸争流。

**——这位走出家庭、艰苦创业的农村妇女的楷模,在她留下的一串闪耀着奋斗火花的足迹上,是找不到休止符的。

如今,48岁的**和她的员工们正在为

获得欧盟注册和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而努力着,她所实现的也必将是奋斗者终究获得的成功!

徐迟“诗化”报告文学的主要特点

①诗的构思:

徐迟善于从大量的原始素材中选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抓住人物行

动的一刹那来谋篇布局,把全景与特写相结合,构成动人的生活画面。

如《在湍流的涡漩中》一文,他将周培源在黑暗与光明搏斗之际的悲愁和欢乐,高度集中在一天去写。

这种高度“浓缩”、“集中

”的写法,打破了一般报告文学的惯例,使它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更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

②诗的想像:

徐迟的报告文学在恪守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往往具有丰富而奇特的想像,让读者随着作者的神思遐想,看到科技领域中那色彩缤纷、诗意盎然的动人画面。

如《哥德巴赫猜想》写陈景润所要攻克的数学命题时,作者把形容它们是“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充满诗意诗情,使作品具有浓厚的诗的色彩。

③诗的文辞:

在语言文辞上,徐迟突出地显示了其诗人的气质和长处,努力运用将诗情与哲理高度统一的语言,同时吸取古代文言和“欧化”的语言精华,尤其是古代骈文的排比、对偶和“欧化”长句的运用,从而形成了诗理互渗,描写、抒情与议论熔为一炉的语言特色。

如“只见大自然抖开了丝绸,甩开了锦缎,大幅大幅的铺在中国大地上。

它们覆盖起一座一座山峰,使整座整座山峰都如同穿上了剪裁合身的最时新的艳丽的衬衫和裙子”(《生命之树常绿》)。

报告文学是一种按照文学创作的规律,充分运用除虚构和创造性想象以外的文学手法,对当代社会出现和存在的典型人物、事件、现象、问题进行形象化的再现,同时又饱含哲理思辨、理性光芒和批判精神,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文学体裁。

报告文学是一种既有新闻价值,又有文学价值的“两栖类”体裁,它既有新闻写作的基本特征,即真实性与时代感,又有文学写作的基本特征,即典型性与艺术化。

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文体的特点。

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

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

我国从晚清开始出现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根据茅盾先生的解释是:

报告文学(REPORTAGE)是散文的一种,介乎于新闻报导和小说之间,也就是兼有新闻和文学特点的散文,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地,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

“报告”的主要性质是将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事件立即报道给读者大众。

题材既是发生的某一件事,所以“报告”有浓厚的新闻性;

但它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必须充分地形象化。

必须将“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写出来,读者便如同亲身经验,而且从这具体的生活图画中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茅盾《关于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简单地说就是运用文学

艺术形式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

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中国报告文学的历史不长,充其量也就一个世纪。

而关于报告文学理论的研究,其历史就更短:

从1931年袁殊的《报告文学论》算起,至目前也只70年。

这70年的历史,大而言之,可以粉碎“四人帮”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为报告文学理论研究的萌生与探索期,后一时期为报告文学理论研究的恢复与发展期。

具体来说,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是中国报告文学理论的萌生与奠基期,其中袁殊、阿英、胡风、周立波、茅盾、周钢鸣、魏猛克和以群等人功不可没。

他们借鉴国外基希等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的理论,结合中国的社会实际,围绕报告文学的性质和文体特征进行探讨,明确提出和肯定了报告文学的“新闻性”、“政论性”(或“报告性”)、“文学性”特征和社会批判功能。

尤其是茅盾的《关于“报告文学”》一文影响深远。

该文提出的所谓报告文学“须要具备小说所有的艺术上的条件——人物的刻画”等观点,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报告文学向文学靠拢,为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作出了杰出贡献,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以小说的标准来要求报告文学,出现“虚构”、“想象”等危害报告文学“真实性”生命的错误倾向。

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重要理论专著《怎样写报告文学》(周钢鸣)和《报告文学史论》(以群)。

五十、六十年代的报告文学研究,在以往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其表现是:

一方面加强了对外国报告文学理论的译介,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报告文学创作与理论问题的评论和研究。

如翻译了基希的《一种危险的文学样式》、巴克的《基希及其报告文学》、波列伏依的《论报纸的特写》和奥维奇金的《论特写》等论文,就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与《本报内部消息》等作品,提出和探讨了报告文学“干预生活”、“文学的轻骑兵”等社会评析功能,统一了建国前沿用的“报告文学”标名,讨论了有关“真实性”及“歌颂”与“暴露”等问题。

但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特殊政治形势的影响,上述某些重要的理论问题不仅未深入探讨,澄清是非,而且被简单的政治批判所搅乱,从而导致报告文学批判功能与战斗传统的淡化以至消失。

总的来说,建国后17年中,引进了国外的报告文学理论但未能认真消化、吸收,提出了某些新问题但无实质性的理论进展,与30年代相比,某些方面(如否定“批判”而独尊“歌颂”)甚至走向了倒退。

而至10年“文革”期间,报告文学则完全改变了其文本特性而沦为了极“左”集团服务于“阶级斗争”与“路线斗争”的工具,无论其创作与理论都陷入了衰败境况,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真正的研究了。

粉碎“四人帮”后,尤其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创作的日益兴盛,报告文学的理论研究也逐渐繁荣。

首先是在理论上拨乱反正,恢复了报告文学的战斗传统和批判功能,接着对五十、六十年代未能深入下去的真实性等问题继续进行讨论。

而至80年代中后期,随着报告文学创作的极度繁盛,也形成了理论探讨的热潮,出现了不少重新认识报告文学文体与性质的观点新颖的论文和一些思想新锐、勇于创新的评论家。

篇三: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

黄盖湖古战场续写新篇章

——黄盖湖农场改革开放三十年记略

洞庭湖北岸,作为同一水系的黄盖湖,一千八百年前的一场著名战役,使其永载史册。

“赤壁之战”前夕,东吴老将黄盖,在面对长江、背靠幕埠山尾峰——洪山的黄盖湖,操练精锐水军,为东吴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代名将——黄盖,也为这里留下了:

“赤胆忠心、乐于奉献、牺牲自我、开创大业”的精神财富。

1959年10月,新中国建国十周年之际,一支农垦大军来到了这里,蛮荒之地顿时充满了生机。

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这里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垦荒、开渠、筑堤、修路、植树造林、发展生产?

?

“国营农场”的“金字招牌”与“黄盖精神”,让这片24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了一股神奇的魅力。

为周边广大的农村地区起着示范、带头与辅射作用,并一度成为全国多个战线的先进典型。

然而,真正让其发展、腾飞,还是在1978年,农历戊午年冬一次会议以后。

历史已经用“十

一、三”这样的数字为中国共产党的那次会议编码。

忆往昔老农垦感慨万千

201X年农历新年到来之际,农场党委邀请曾经在农场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在赤壁市老干部公寓,举行“老干部座谈会”。

原党委书记贺勤修说:

黄盖湖农场是60年代打基础,70年代起步,80年代大发展。

将农场的发展时间一下子定格在改革开放的初期。

确实,改革开放的号角犹如一夜东风来。

在当年第一批农垦人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解放军官兵、南下干部、志愿军战士、下放知青、更有一位领导曾经是毛主席的马夫。

这些老领导、老同志和全体干部职工在“艰苦奋斗”的精神旗帜下,创下了农场工作基础好、干部职工素质高、发展前景广的基业。

谈到改革开放以后的变化,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思想观念的变化。

“当时上级派人来宣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