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复习提纲 文科B4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1633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9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复习提纲 文科B4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生物复习提纲 文科B4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生物复习提纲 文科B4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生物复习提纲 文科B4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生物复习提纲 文科B4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复习提纲 文科B4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

《生物复习提纲 文科B4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复习提纲 文科B4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复习提纲 文科B4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

保温;

缓冲;

减压

磷脂

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

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4)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自由水:

良好溶剂;

参与生物化学反应;

水的存在形式提供液体环境;

运送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

结合水:

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作用:

作为构成细胞的物质;

维持细胞渗透压;

维持细胞酸碱平衡。

1-2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的建立

主要建立者:

施莱登和施旺。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2)多种多样的细胞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胞: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细胞种类: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生物: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

真核生物: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植物、真菌。

(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②蛋白质存在形态:

镶在表面、嵌入、横跨三种;

③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细胞膜主要成分:

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细胞膜的特性:

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生物膜系统

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共同组成的生物膜系统。

植物细胞壁成分:

纤维素和果胶(破坏细胞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支持和保护

(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线粒体

重点掌握

双层膜结构,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类囊体

叶绿体

双层膜结构,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换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内质网单层膜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单层膜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调节细胞内环境。

中心体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由两个垂直排列的中心粒组成,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细胞器的分工合作:

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为例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

整个过程由线粒体提供能量。

(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核膜:

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结构核仁: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①由DNA及蛋白质构成,

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

②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核孔:

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功能:

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3细胞的代谢

(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

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判断活细胞的重要依据!

被动运输:

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方式。

自由扩散: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水、氧气、二氧化碳)“飞流直下三千尺”

协助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葡萄糖)

主动运输: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各种离子)“逆水行舟用力撑”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细胞代谢:

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酶的本质:

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促反应的原理

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的能量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酶的特性:

高效性: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

专一性: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最适温度/pH

(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ATP中文名称是三磷酸腺苷,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

元素组成:

C、H、O、N、P

结构简式:

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释放大量能量。

酶1

ADP和ATP相互转化

酶2

ADP+Pi+能量ATP

ATP在活细胞中含量少,但转化十分迅速。

细胞内ATP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中,这对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场所),利用光能(条件),把二氧化碳和水(原料)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产物),并释放出氧气(产物)的过程。

总反应式

此过程必须掌握!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光照强度:

影响光反应阶段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CO2浓度:

影响暗反应阶段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温度:

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温度过高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合速率降低。

(6)细胞呼吸

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

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意义:

ATP的主要来源

有氧呼吸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

过程:

无氧呼吸场所:

细胞质基质

①产生酒精:

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发生生物:

大部分植物,酵母菌。

②产生乳酸:

C6H12O62乳酸+少量能量

动物肌细胞,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植物器官如马铃薯块茎。

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

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1、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包括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和细胞的核质比。

2、细胞增殖的意义:

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3、细胞周期的概念: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

是指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分裂期:

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4、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前期:

出现染色体、纺锤体;

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散乱分布;

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着丝点连接)

中期: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观察计数的最佳时期

分裂期后期:

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

出现核膜、核仁;

染色体、纺锤体消失

(植物:

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壁)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两极发出纺锤丝→纺锤体;

动物:

中心体→星射线→纺锤体)

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

细胞板→细胞壁细胞一分为二;

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半)

6、有丝分裂特征:

染色体复制和精确地平均分配(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亲代细胞相同)

有丝分裂意义:

保持细胞亲代和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十分重要。

7、无丝分裂:

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的分裂。

8、细胞分化: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特点:

持久性、稳定性(不可逆)。

9、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的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动物克隆

10、细胞衰老主要特征:

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减慢;

有些酶活性降低(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会导致头发变白);

色素积累(如:

老年斑);

呼吸减慢,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细胞膜通透功能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1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关系

单细胞生物:

细胞的衰老死亡即个体的衰老死亡;

多细胞生物:

个体衰老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12、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细胞编程性死亡。

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细胞坏死:

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细胞凋亡:

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13、细胞癌变:

生物体内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主要特征:

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糖蛋白减少,易转移)。

外因:

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内因:

致癌因子引起DNA损伤,使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癌变。

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正确选择实验材料(豌豆);

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研究两对相对性状;

应用统计学方法;

科学设计实验程序。

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简单的计算要会)

(1)相关概念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控制

等位基因:

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纯合子:

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

杂合子:

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

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DD或Dd,矮茎豌豆dd。

表现型: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2)基因分离定律

F2代发生性状分离高:

矮=3:

1Aa×

AaAA:

Aa:

aa=1:

2:

1

测交检验:

Aa×

aaAa:

实质: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A.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

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B.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

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Dd×

dd。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F2代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9:

3:

(新出现的表现型)共四种表现型

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A.配子种类如:

AaBb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4种

B.基因型种类如:

AaBb×

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种类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两个分离定律:

Aa后代3种基因型(1AA:

2Aa:

1aa)

Bb×

BB后代2种基因型(1BB:

1Bb)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6种类型。

C.表现型种类如:

Aabb,后代表现型种类数为多少?

Aa后代2种表现型

bb后代2种表现型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4种表现型。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1、减数分裂

(1)概念: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染色体数目减半实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2)A.精子形成过程

染色体同源染色体联会成着丝点分裂

精原复制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单体分开精变形精

细胞精母分离(自由组合)精母细胞子

1个1个2个4个4个

注意:

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

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

联会是指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B.卵细胞形成过程:

(不均等分裂)

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

2、受精作用:

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作用。

3、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伴性遗传

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特点:

A.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类红绿色盲症、血友病)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遗传。

B.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代代相传。

(3)性别决定方式:

XY型、ZW型

(4)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

①活R,无毒活小鼠

②活S,有毒小鼠死小鼠;

分离出活S

③△杀死的S,无毒活小鼠

④活R+△杀死的S,无毒死小鼠;

转化因子是什么?

(2)体外转化1944年美国艾弗里

多糖或蛋白质R型

活SDNA+R型培养基R型+S型

DNA水解物R型

转化因子是DNA。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952年赫尔希、蔡明电镜观察和同位素示踪

32P标记DNA

35S标记蛋白质DNA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实验RNA也是遗传物质。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即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DNA的分子结构——双螺旋结构

1.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

2.特点

①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基本骨架: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

碱基对排列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双链DNA碱基数目关系:

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胞嘧啶C)

3.DNA分子多样性: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各异

DNA分子特异性:

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三、DNA的复制

1.场所:

细胞核;

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2.特点:

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3.基本条件:

①模板:

DNA分子的两条单链;

②原料:

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③能量④酶

4.过程:

解旋;

合成子链;

形成子代DNA

5.意义:

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6.准确复制的原因: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的模板;

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四、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遗传信息蕴藏在四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

组成DNA分子的碱基虽然只有4种,但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

DNA分子如有n个碱基对,其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n种。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一、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转录

(1)在细胞核中,以DNA双链中的一条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

(2)RNA类型:

信使(mRNA);

转运RNA(tRNA);

核糖体RNA(rRNA)

(3)过程了解即可

2.翻译

(1)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实质:

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3)密码子:

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

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能够与密码子互补配对,称为反密码子。

(4)过程了解即可

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复制

1.中心法则:

2.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等。

★注:

性状的形成还要受到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不可遗传的

变异基因突变物、化、生诱变育种

可遗传的基因重组杂交育种

染色体变异多倍体、单倍体育种

一、基因突变

1.定义: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

3.诱因:

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4.特点:

①普遍性②随机,无方向性③频率低④有害性

5.意义:

①产生新基因②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③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6.实例:

镰刀型细胞贫血

二、基因重组

1.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时间及类型:

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减数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实例:

猫的毛色变异

4.意义:

①产生新的基因型②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③对进化有意义

三、染色体变异

1.缺失猫叫综合症果蝇的缺刻翅

结构的变异重复果蝇的棒状翅

易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倒位

数目的变异:

个别染色体;

染色体组的增加与减少

2.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染色体。

3.二倍体: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多倍体:

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

单倍体: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4.应用

(1)多倍体育种:

秋水仙素处理,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

人工诱导多倍体,培育新品种;

诱导三倍体,生产无籽西瓜。

(2)单倍体育种:

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经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恢复到正常植株染色体数目。

缩短育种年限;

获得的植株都是纯合,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四、人类遗传病

1.类型常染色体性染色体

隐性基因镰刀型贫血、白化病、先天聋哑红绿色盲

单基因遗传病显性基因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抗VD佝偻病

多基因遗传病: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糖尿病

染色体异常:

21三体综合症

2.遗传病危害婚前检测与预防遗传咨询

监测与预防产前诊断:

羊水检查、B超、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测24条染色体即22+XY)

可以清楚的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一、杂交育种

1.概念:

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

基因重组

3.方法:

PF1F2在F2代中选育

4.优点:

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缺点:

不会创造新基因,且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育种过程缓慢,过程复杂。

二、诱变育种

指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产生基因突变,利用这些变异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基因突变

(1)物理:

X射线、紫外线、γ射线、激光等。

(2)化学:

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性状。

具有一定盲目性,需要处理大量的生物材料再进行选择培育。

5.应用: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

三、基因工程(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提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质粒、噬菌体、病毒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大肠杆菌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繁衍来的;

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三、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相关计算

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

(二)突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