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1143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010

社会物流总额

亿元

17586

21158

24813

27309

35275

物流业增加值

542

660

799

903

1100

物流业总费用占GDP比重

%

18.2

18.1

17.7

17.6

货物运输量

亿吨

5.29

5.85

7.58

8.27

9.69

货物运输周转量

亿吨公里

1730

1911

2700

2808

3367

  2.物流网络基础不断完善,但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十一五”期间,全省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促进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形成以武汉、宜昌、襄阳、恩施等机场为依托的航空物流网,以武汉新港、宜昌新港、汉江干线码头等为依托的内河物流网,以京珠、沪蓉、闽乌高速及107、318国道等为依托的公路物流网,以京广、京九、汉渝、焦柳、武合、武广等为依托的铁路物流网。

2010年底,全省铁路营运里程3300公里,公路199400公里,通航里程8465公里,港口吞吐能力2.4亿吨,机场6个,油气管道3063公里。

由于全省尚未建立统一的物流行业规范和标准,物流业务衔接不够顺畅,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缓慢,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3.物流市场主体快速发展,但物流企业“小、散、乱”的状况尚未改观,服务能力和质量有待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省物流业已基本形成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大、中、小、特”多类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第三方物流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联邦快递、DHL、TNT、嘉里大通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纷纷进驻我省,中远物流、中邮物流、中外运、中铁物流、招商局物流、长航集团等中央企业也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参与全省物流市场的竞争和发展。

华中航运、武汉商贸控股、九州通、武汉捷利、武汉世通等省内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目前,全省各类物流企业达7000多家,其中5A级企业3家,4A级企业19家,3A级企业18家。

但全省物流企业发展参差不齐,还未根本改变“小、散、乱”的局面,大多数物流企业的主要服务内容还是以传统的仓储、运输、配送、流通加工为主。

  4.物流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但物流园区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区域布局不尽合理。

“十一五”期间,全省稳步推进物流基地建设,基本形成物流圈—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基地(园区)—物流中心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武汉新港阳逻物流园、东西湖保税物流园、宜昌金东山商贸物流园、襄阳国邦物流园等相继投入运营并取得初步成效。

但部分物流园区在前期市场调查、研究分析上不够充分,缺乏明晰的商业模式和准确的目标、功能及客户定位,导致物流资源不同程度的浪费,园区运营率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

  5.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但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和完善。

“十一五”期间,国家和全省相继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物流统计核算、物流标准化、物流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全省电信网、电子政务网实现全面覆盖,综合信息处理能力明显增强。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研发走在全国前列,为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是,全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省内部分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但是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还未形成。

物流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尚不健全,物流人才尤其是中高级人才短缺。

  

(二)“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趋势。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是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1.加快发展的机遇期。

一是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对物流业的扶持力度。

二是全省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新态势。

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纺织、食品、装备制造等7个产业先后跨过千亿元规模,“十二五”时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将实现从1.5万亿到2.5万亿的跨越,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的大幅提升必将带动物流业跨越式发展。

三是物流业自身加快发展趋势显现。

“十一五”期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6%,2010年达到15.6%,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

  2.产业水平的提升期。

一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对提升物流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我省工业化的逐步推进,加快发展以物流业为骨干的服务业是大势所趋。

二是物流新技术的应用为提升物流水平创造了条件。

物联网技术引领的新一轮物流技术革命,运输、配送、装卸搬运、自动化、库存控制、包装等物流装备技术的加快应用,将有效提升物流产业发展水平。

  3.网络布局的形成期。

一是“两圈一带”战略的推进实施将促进物流网络的完善,全省物流业发展的区域聚集和辐射态势将进一步形成。

二是区位交通的新变化将促进物流网络的完善。

武汉将向中部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迈进,全省可望实现由区域性的“九省通衢”向全局性的“九州通衢”的跨越,必将促进全省物流网络骨架的完善。

三是国家和全省物流园区专项规划出台将促进物流网络布局的形成。

  4.开放协作的扩大期。

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物流业扩大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要求全省物流企业加强同国际国内先进物流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二是承接产业转移将促进物流业的合作与竞争。

随着国际、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省际经济合作日趋紧密,区域经济协作不断加强,客观上要求全省物流业进一步加强省际联动和区域协作。

  5.体制机制的创新期。

“十二五”时期,现代物流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将进入攻坚阶段,全省将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建立政企分开、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物流综合管理体系,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物流服务市场。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两圈一带”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现代物流基地的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积极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促进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建立快捷、高效、通畅、安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物流体系保障。

  ——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注重投资经济效益,政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扶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加强统筹规划,注重协调发展。

坚持规划引导,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衔接,合理布局重大物流项目,促进现代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联动发展。

  ——突出科技引领,促进转型升级。

适应物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趋势,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推动电子商务与物流服务的有效集成,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大力培育高端物流功能及延伸服务,促进全省物流业转型升级。

  ——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物流效率。

完善现代物流业管理机制,打破部门和地区分割,促进物流服务市场化和资源社会化,优化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提升物流设施服务功能,提高物流运行效率。

  ——突出发展重点,坚持分步实施。

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围绕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优先发展重要节点城市的物流基础设施,分步实施“十二五”现代物流项目。

  

(二)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到2015年,充分依托湖北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产业基础和物流需求,逐步构建物流圈(带)—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专业化物流中心为骨干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发展辐射全国的中部物资集散中心、商贸流通中心和物流信息中心,建设南北物流通道中心枢纽和长江物流通道中心枢纽,力争建成以“一主两副”中心城市为核心,立足湖北、面向全国、连接国际的中部物流核心区域,确立现代物流业作为全省支柱产业之一的重要地位。

  ——物流业规模平稳较快增长。

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12%;

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

  ——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

供应链管理能力明显增强,物流一体化运作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综合物流成本持续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

  ——物流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

重点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引导物流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

第三方物流的比重有所增加,培育5-6个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发展5家以上5A级物流企业、10家以上4A级物流企业和25家以上3A级物流企业。

  ——物流网络布局进一步完善。

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重点发展武汉(城市圈)物流圈、鄂西物流圈、长江物流带等三大物流圈(带),建设长江、汉江物流通道和一批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

  ——物流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加大无线射频识别、物流信息平台、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软件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启动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示范,推动智慧物流发展。

加强物流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引导物流企业实施物流分类标准,加快推进全省物流标准化。

大力推广绿色物流方式,加大绿色物流装备、设施和节能仓库的推广使用力度。

  三、空间布局与功能配置

  “十二五”时期,全省将着力构建物流圈(带)——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专业化物流中心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物流圈(带)包括以武汉为核心,辐射武汉城市圈及周边地区的武汉(城市圈)物流圈;

依托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宜昌、襄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为支撑,辐射湖北西部及周边地区的鄂西物流圈;

依托长江经济带,辐射带动长江沿岸及周边地区的长江物流带。

物流节点城市围绕全省“一主两副”规划布局,武汉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襄阳、宜昌规划为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其他14个市(州)规划为重点物流节点城市。

  

(一)武汉(城市圈)物流圈。

  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的区位、交通、经济优势,以武汉为核心,依托100公里半径内的黄石、孝感、鄂州、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重点物流节点城市,建设以服务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点-轴”式区域物流网络体系。

重点服务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发展,构建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和基础设施平台,合理布局物流节点和物流网络,积极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加快形成物流产业集群,满足城市圈内物流需求。

以武汉物流圈为中心,依托长江航道,沪蓉、京珠、福银高速公路,京广、京九铁路和武汉天河机场,对内连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对外辐射河南、安徽、江西和湖南等省份,将武汉物流圈打造成为服务中部地区产业链和连接区域间货物中转的物流枢纽区域,形成辐射国内乃至国际的现代物流中心。

  ——武汉市。

进一步发挥和提升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功能,围绕服务武汉市及武汉城市圈现代制造业、商贸、旅游等产业,完善物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建设,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推进铁、水、公、空等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加快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建设全国物流产业示范区,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保税物流基地。

重点建设东西湖保税物流园、武汉新港阳逻物流园、武汉天河空港物流园、东湖开发区物流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等物流园区。

专栏2:

武汉物流圈其他物流节点城市

——黄石市。

服务冶金、建材、新能源、煤炭、农产品加工、食品及旅游等产业,重点建设黄石新港物流园区、花湖综合物流园区和罗桥综合物流园区。

——孝感市。

服务农业、工业相关支柱产业、有机化工和商贸等产业,重点建设华中锦龙物流园、临空经济区凤凰物流园、云梦城北物流园和汉川金鼓城中部家居产业物流园。

——鄂州市。

服务现代农业、机械、医药化工、建材、食品加工、服装业等产业,重点建设鄂东综合物流园区、三江港口物流园区、鄂州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和葛店高新物流园区。

——黄冈市。

服务农业、农林产品加工、造船、钢构、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电子等重点产业集群,重点建设黄冈楚江物流产业园和黄梅中部物流园。

——咸宁市。

服务特色农业、电力、纺织、森工、机电、汽配、冶金、建材等产业,重点建设咸宁经济开发区物流产业园区、咸宁临江港口物流园区和咸宁永安商贸物流园区。

——仙桃市。

服务纺织、服装、精细化工、机械电子、无纺布及医用卫材、食品加工等产业,重点建设江汉物流产业园、仙桃农产品暨水产品大市场和富迪物流园。

——潜江市。

服务石油开采加工、化工医药、冶金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重点建设潜江市园林物流园和泽口物流园。

——天门市。

服务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制造、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和商贸等产业,重点建设竟陵物流园区和仙北物流园区。

  ——黄石市。

  ——孝感市。

  ——鄂州市。

  ——黄冈市。

  ——咸宁市。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二)鄂西物流圈。

  以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宜昌为两核,依托200公里半径内的荆州、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6个重点物流节点城市,建设服务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发展的区域物流网络体系。

立足圈内丰富的农林、矿产、生态文化和旅游资源,较好的汽车、化工、电力等产业基础,提升各类资源要素的流通速度,促进物流产业迅速发展,降低物流成本,构建一体化的物流网络体系。

依托鄂西圈与河南、陕西、湖南及重庆接壤的区位交通优势,承担服务周边省市货物中转流通的功能,将鄂西物流圈打造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枢纽。

  ——襄阳市。

充分利用襄阳市作为国家煤炭转运中心和国家粮食储备中心的战略条件,发挥襄阳的铁、水、公、空交通优势,围绕服务农副产品、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工业、电子电器、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等产业,构建具有综合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物流金融等集成功能的现代新型物流体系,建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物流中心和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

重点建设襄阳现代综合物流园、襄阳汽车产业物流园、余家湖能源化工物流园和襄阳经济开发区(空港)物流园等。

  ——宜昌市。

紧紧抓住长江“黄金水道”开发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宜昌市位于三峡航运枢纽坝首的航运、物流资源优势,以及处于长江中上游和中西部地区物流组织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围绕服务农副产品加工、电力、化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旅游等产业,创新三峡区域通航货物分段和直航运输相结合的物流运作模式,有效提高过坝货物和区域货物运输的组织化率,着力打造铁、水、公、空多式联运格局,建成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和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重点建设三峡现代物流中心的花艳综合物流园区、太平溪港物流园区、茅坪港物流园区、云池物流园区。

专栏3:

鄂西物流圈其他物流节点城市

——荆州市。

服务农副产品及加工、汽车、石油机械、纺织、造纸、精细化工、食品加工、旅游等产业,重点建设浩然楚都物流园区、两湖平原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和长江物流园区。

——十堰市。

服务汽车、水电、旅游、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产业,重点建设汉江物流园区和白浪汽车零部件现代物流中心。

——荆门市。

服务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建材、食品、机电、纺织、汽车、体育用品等产业,重点建设荆门港物流园、李宁物流园、仪邦农贸物流城和京山粮食物流工业园。

——随州市。

服务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改装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医药化工、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旅游等产业,重点建设三友香菇冷链物流园和随州市天立汽车钢铁物流园。

——恩施州。

服务农业、工业、生态文化旅游等产业,重点建设恩施市火车站物流园区和利川市商贸物流园区。

——神农架林区。

服务林业、绿色产品加工、矿山、化工、生态旅游等产业,重点建设神农架林区松柏综合物流园区和神农架阳日物流中心。

  ——荆州市。

  ——十堰市。

  ——荆门市。

  ——随州市。

  ——恩施州。

  ——神农架林区。

  (三)长江物流带。

  以湖北长江经济带为依托,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和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势,大力发展沿江现代物流业,建设辐射长江沿岸及周边省市的长江物流带。

以武汉为龙头,宜昌、荆州等为支撑,加快长江、汉江沿岸地区物流园区(中心)建设,加快武汉新港建设,加强长江沿线物流企业的合作与联盟,建成服务湖北、衔接东西的水运物流带,形成辐射长江上下游、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现代物流区域。

专栏4:

长江物流带主要物流基地

——武汉枢纽物流基地。

包括武汉新港阳逻物流园及钢铁和冶金产品专业化物流中心、郑店—大桥综合物流中心、常福汽车及机电产品专业化物流中心、后湖—丹水池生产资料及日用品专业化物流中心、白浒山石油化工产品及危险品专业化物流中心和白沙洲农产品及装饰建材专业化物流中心等。

——宜昌枢纽物流基地。

包括花艳综合物流园区、太平溪港物流园区、茅坪港物流园区、云池物流园区、红花套物流园区、枝城港物流园区、三峡机场空港物流园区等。

——荆州枢纽物流基地。

包括大宗农产品(粮、棉、油、蔬菜、水产品)产地交易中心及地区性工业品和生活用品物流配送基地等。

——黄石枢纽物流基地。

包括辐射鄂东、赣北的生产资料转运型物流基地。

——鄂黄枢纽综合物流基地。

包括白浒山—三江港区保税物流中心、黄冈唐家渡港区物流基地、鄂东农产品配送及加工型物流基地。

——咸宁枢纽特色农产品物流基地。

包括辐射鄂南、湘北、赣西的特色农产品区域物流中心。

  ——武汉枢纽物流基地。

  ——宜昌枢纽物流基地。

  ——荆州枢纽物流基地。

  ——黄石枢纽物流基地。

  ——鄂黄枢纽综合物流基地。

  ——咸宁枢纽特色农产品物流基地。

  四、重点行业与重点领域

  

(一)重点行业。

  1.工业物流。

结合工业行业发展规划,促进工业企业的物流系统与生产制造系统分离,实现工业物流服务机构规范化、市场化运作。

对工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实行一体化管理,实现工业物流跨区域管理,建设支撑工业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

形成“一核五带”的现代工业物流服务网络,即以武汉为核心向鄂东南辐射的武汉—鄂州—黄石冶金建材物流服务带,向鄂西北延伸的武汉—随州—襄阳—十堰汽车及零部件物流服务带,向江汉平原延伸的武汉—潜江—荆门石油化工及盐化工物流服务带,向东西辐射的襄阳—荆州—荆门—武汉—鄂州—黄石纺织服装和家用电器物流服务带,向鄂西辐射的武汉—宜昌食品医药及磷化工产业物流服务带。

大力发展化学危险品、煤炭、石油及制品、特大件、药品、回收物、废弃物等特种物流。

  2.农业物流。

加快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鼓励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构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城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