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0849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下载.docx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三明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下载.docx

C.日本投降后,留给中国的是满目的疮痍和无法估量的损失,而日本军队对我中华人民的残害手段之毒之狠更是令人义愤填膺。

D.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任何时候都不能气馁,也不应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我们的报刊、杂志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全社会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B.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C.经过新乡人民一个冬天的苦战,使一道4米高、20米宽、1000米长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黄河边。

D.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这个市的3000多名消防官兵,已准备好210辆消防车,决定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6.下列几句话,排序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③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

④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⑤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

⑥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

A.⑤④①⑥②③B.④⑤⑥②③①

C.⑤③⑥②④①D.④⑤①③⑥②

7.名篇名句默写(7分)

(1)《沁园春·

长沙》中和《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述的画面相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正面塑造了曹操文武双全的英雄形象和征服天下的豪情壮志。

(3)《氓》中描写女主人公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表达作者为坚持心中的信念,万死不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选择题

8.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举酒属客属,嘱托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

B.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C.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物比诸侯之列比,比较

D.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回头看

9.下列各组句子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此亡秦之续耳死生亦大矣

B.见燕使者咸阳宫有碑仆道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A.夜缒而出

B.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C.西望夏口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一12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列坐其次次:

次序

B.不能喻之于怀喻:

明白

C.虽趣舍万殊趣:

兴趣

D.夫人之相与与:

一起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2分)

A.永和,文中指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B.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一个字和“地支”十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C.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澡,嬉游,以祈福消灾。

D.流觞,古人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时,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把酒喝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14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4.诗的一、二句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15.简要回答诗人为何忧伤?

三、课外古诗文阅读(12分)

(一)阅读下面段文言文,完成15-18题

张凤,字子仪,安平人。

父益,官给事中。

凤登宣德二年进士。

授刑部主事。

谳江西叛狱,平反数百人。

正统三年十二月,法司坐事尽系狱,遂擢凤本部右侍郎。

以主事擢侍郎,前时未有也。

明年命提督京仓。

六年改户部,寻调南京。

适尚书久阙,凤遂掌部事。

贵州奏军卫乏粮,乞运龙江仓及两淮盐于镇远府易米。

凤以龙江盐杂泥沙,不堪易米给军,尽以淮盐予之,然后以闻。

帝嘉赏。

又言留都①重地,宜岁储二百万石,为根本计。

从之,遂为令。

南京粮储,旧督以都御史,十二年冬命凤兼理。

廉谨善执法,号“板张”。

景泰二年进尚书。

四年改兵部,参赞军务。

户部尚书金濂卒,召凤代之。

时四方兵息,而灾伤特甚。

帝屡诏宽恤。

凤偕廷臣议上十事,明年复先后议上八事,咸报可。

凤以灾伤蠲赋多,国用益诎,乃奏言:

“国初天下田八百四十九万余顷,今数既减半,加以水旱停征,国用何以取给。

京畿及河南、山东无额田,甲方垦辟,乙即讦其漏赋。

请准轻则征租,不惟永绝争端,亦且少助军国。

”报可。

给事中成章等劾凤擅更祖制,杨穟等复争之。

帝曰:

“国初都江南,转输易。

今居极北,可守常制耶?

”四方报凶荒者,凤请令御史勘实。

议者非之。

英宗复辟,调南京户部,仍兼督粮储。

五年二月卒。

凤有孝行性淳朴故人死聘其女为子妇教其子而养其母终身同学友苏洪好面斥凤过及为凤属官犹然凤待之如初闻其贫即赒给之。

注:

留都,这里指南京。

《明史》·

卷一百五十七,列传第四十五)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凤有老/行性淳朴/故人死聘其女为子妇/教其子而养其母终身同学友苏洪好面斥凤过/

及为凤属官/犹然凤待之如初

B.凤有孝行/性淳朴/故人死/聘其女为子/妇教其子/而养其母终身/同学友苏洪好面斥凤过/

及为凤属官犹然/凤待之如初

C.凤有孝行/性淳朴/故人死/聘其女为子妇/教其子而养其母终身/同学友苏洪好面斥凤过/

D.凤有孝行/性淳朴/故人死/聘其女为子妇/教其子而养其母终身同学友苏洪好面斥凤/过

17.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凤公平公正。

他曾审理江西反叛案,为数百人平了反,又因为廉洁谨慎,善于执法,被人们称为“板张”。

B.张凤实事求是。

在处理贵州上奏军卫缺粮事件时,没有用掺有泥沙的龙江盐换米,全部用淮盐来换米,上报朝廷后,皇上因此嘉奖他。

C.张凤远见卓识。

面对四方战事平息、灾荒特别严重的情况,张凤与廷臣商议,多次向朝廷提出建议,回报都说可行。

D.张凤敢于更改祖制。

认为国家减免的租税多,导致国家用度不足,便上奏请求批准全国减轻征税,这样可以永绝争端,而且有助军国之用。

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又言留都重地,宜岁储百万石,为根本计。

(3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19-20题

鲁山山行

(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

云外一声鸡。

19.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群山连绵起伏,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

B.人在“千山”中行走,眼中的“好峰”也自然移步换形,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

C.山径幽深、独行无伴、千山高低,都容易“迷”。

迷字更见野景之幽、野情之浓。

D.“熊升树”“鹿饮溪”破坏了山中的寂静,使诗歌的意境显得热闹、欢快。

20.尾联“人家在何许?

云外一声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11分)

(一)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21-22题(5分)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记念刘和珍君》)

21.文中两处“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分别指什么?

第一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

22.作者说“真的猛士”是“哀痛者和幸福者”,“哀痛”和“幸福”两个词是否矛盾?

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

柴达木看山

马卡丹

自小生长在山村,日夕与山厮磨,山中四时景致看得都有些麻木了,山的千姿百态也再难引起新奇感。

这些年随俗众走东岳西岳,黄山武夷,那些名山奇景在我眼中,也不过就是石奇一点,峰险一点,松怪一点。

可再奇再险再怪,古人今人那些佳词丽句早就将其囊括无遗了,反倒是比喻和想象往往比山本身更让人着迷。

但到柴达木看山却是例外。

山终于屁颠屁颠地过来了,冷不丁瞧去,一墩一墩的,像是一群半大的孩子,是如今营养过剩胖得有些规模的独生子女,蹲着坐着,似乎再也挪不动步子,等着你去搀起来,拍拍屁股,拍拍尘土,再撒上一会娇。

可仔细一瞧,不对了,胖则胖矣,却无肉,山的表皮不见草木,不见泥土,只突着嶙峋而敦实的骨骼,那是壮士耶!

如果说泰山华山高挑秀气适宜跳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山更适宜举重。

“力拔山兮气盖世”,不知道纵横秦末的楚霸王项羽,是不是也这副壮墩墩的模样?

山似乎停住步,不再向我靠拢,只是一一端立着,任我以举重运动员的挑剔眼神,从它们身边缓缓经过。

说实话,对它们,开初我是没怎么放在眼中的,那么矮,似乎还有些木头木脑,它不就是东邻老李家那愣小子么?

它不就是西邻老张家那胖妞么?

不过人不可貌相,山也不可貌相,愣小子胖妞后来成了硕士、博士,不是让我大吃一惊吗?

平心静气想这山,矮虽矮矣,可要论海拔高程,泰山华山黄山庐山,一干名山其实统统只在它屁股下。

它其实高耸于群山之上,却又不给你那种高不可近的感觉,这才见胸怀呀!

如果你是它,尾巴不早翘到天上了?

这样想着,看那愣小子看那胖妞的眼神,不觉多了几分敬意。

怀着敬意看这山,越看越看出了名堂。

一墩一墩的山,粗看寻常,可无数墩的集合,汇成一列一列,逶迤连绵直到天的尽头,这寻常可成就了不凡,成就了壮观。

而细看这每一列每一墩,那充满骨感的山体,尽都是那样的五彩灿然。

赤、赭、黄、白、黑,这五彩尽都是从骨子里生出来的,不靠草木的披挂,不靠泥土的涂抹,本自天然。

那种嶙峋,那种奇峭,它给你的那种无以言传的震撼,真是天地有大美呀!

它像什么,什么都不像,什么都不是,就是美,让你呆若木鸡的美。

任何比喻其实都是蹩脚的呀,你不禁想起适才把它们比作愣小子胖妞,比作举重选手,比作……多么的浅薄啊,真正的大美是无法比喻的,是无需与任何具象相似的,独特就是美,原初的震撼就是美!

我想起我的为文来了,为什么总在前人令人的文章中讨生活呢?

为什么总在那里探求为文的格式呢?

为什么总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寻寻觅觅呢?

太多的文化太多的知识太多的套路遮蔽了心智,你看见的不再是山,只是文化。

没有了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怎么可能心有灵犀,又怎么可能发现独特的美呢?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醉眼看山的时候,想必早已敞开肺腑,把一颗心交给了众鸟,交给了孤云。

若不是融入自然,他会厌的,山也会厌的。

其实,所有的山都是看不厌的,只要你的心不再屏蔽。

哦,相看两不厌,柴迭木的山!

当我篡改李白名句的时候,我还真有点忐忑:

我看山可以不厌,可山看我呢?

2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将柴达木山比作“愣小子胖妞”,“愣小子胖姐后来成了硕士、博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柴达木山虽矮,但海拔高,却又不是高不可近的特点。

B.“如果说泰山华山高挑秀气适宜跳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山更适宜举重。

”将柴达木山与泰山华山相比,表现“柴达木山”的壮实、威力无比。

C.文章结尾说“当我篡改李白名句的时候,我还真有点志忑”,这是因为李白的这首诗太有名了,随意更改是对作品的亵渎,是对诗人的不敬。

D.文章写柴达木山与众不同的特点,作者对柴达木山的态度从最初的没放到眼中到多了几分敬意,直至无以言传的震撼,并由此得到审美感悟。

24.文章开头写东岳、西岳、黄山、武夷有什么作用?

25.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其实,所有的山都是看不厌的,只要你的心不再屏蔽。

”(3分)

五、写作(4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人生的旅程就是这样,用大把时间迷茫,在几个瞬间成长。

——瑞卡斯

在你的生命中有哪些使你成长的瞬间?

请以“成长的瞬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1.D(2分)A.颤(chà

n)B.说(shuì

)C.揠(yà

2.D(2分)A殒身不恤B落寞C没精打采

3.B(2分)古代少男少女把头发扎成丫髻,指少年时代

4.C(2分)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形容十分愤怒。

A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B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D“妄自菲薄”指过分的看清轻自己,形容自卑,后面不能带宾语“自己的成绩”。

5.D(2分)A分类不当,“报刊”中包含了杂志,“报刊”属于出版物,不能并列。

B“担任”和“岗位”搭配不当。

C缺主语

6.C(2分)

7.(7分,每句1分)

(1)鱼翔浅底

(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3)夙兴夜寐,靡有朝矣(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8.B。

(2分)A组“属”,劝人饮酒:

C组“比”并、列:

D组“顾”,只是。

9.D(2分)第一句为宾语前置,第二句为定语后置句。

A组均为判断句,B组均为省略句,C组均为被动句。

10.B(2分)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其余名作状。

11.(2分)A旁边C趋向,取向D交往。

12.B(2分)“天干”十个字,“地支”十二个字。

13.(2分)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可以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令人快乐呀。

(“所以”

“信”各1分)

14.(2分)①诗中选取了芙蓉、芳草、兰泽等意象,(1分)②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1分)

15.(2分)①诗人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

②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不得;

③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却不能相聚。

(每点1分,写出两点即可)

16.C(2分)

17.D(2分)导致国家用度不足主要因为灾荒严重,轻额征税只是针对没有税额的田地。

18.(3分)他又说南京留都是重地,应每年储存二百万石粮食,作为根本打算。

(补主语、“宜”“储”各1分)

参考译文:

张凤,字子仪,安平人,父亲张益,官任给事中,张凤考中宣德二年进士,后被授予刑部主事。

他审理江西反叛一案,平反了数百人,正统三年十二月,司法官员因犯了过失全被关进监狱,逐升张凤为本部右侍郎。

从主事升为侍郎,从前还没有过。

第二年命他提督京师粮仓,六年,把他改到户部,不久调往南京。

正好尚书一职长期出缺,张凤于是掌管南京户部事务。

贵州上奏说军卫缺粮,请求运龙江仓和两淮的盐到镇远府换米,张凤因龙江的盐杂有泥沙,不能换米来供给军队,便全部以淮盐来给他们,然后再上报,皇上嘉奖了他。

他又说南京留都重地,应每年储存二百万石粮食,作根本打算。

皇上批准了,并定为法令。

南京的粮储,旧由都御史提督,十二年冬,命张凤兼理,张凤廉洁谨慎,善于执法,号称“板张”。

景泰二年,他升为尚书。

四年改任兵部尚书,参赞军务。

户部尚书金濂去世,皇上召张凤回京取代他。

当时四方战事平息,而灾荒却特别严重,皇上屡次下诏宽恤。

张凤与廷臣一同议上十项建议。

第二年他又先后议上八项,回报都说可行。

张凤因灾荒严重,国家减免的租税多,导致国家用度更加不足,便上奏说“:

建国初期天下田地八百四十九万余顷,现在耕地数量已经减半,加上因水旱之灾而停征租税,国家开支到哪儿去支给?

京畿以及河南、山东没有税额的田地,甲方一开垦,乙方即揭发他漏税。

请批准轻额征税,这样不仅可以永绝争端,而且还可以稍稍助军国之用。

”回报说可行,给事中成章等弹劾张凤擅自更改祖制,杨禾遂等人又极力论争。

皇上说“:

建国初期定都江南,输运粮食容易,现在定都极北之地,难道还能守常制吗?

”四方报告灾荒的,张凤请令御史调查核实。

议论的人因此而非难他。

英宗复辟后,张凤调到南京户部,仍兼督粮储。

五年二月,张凤去世,张凤有孝行,个性淳朴。

有个故人死了,他聘其女儿为儿媳,教其儿子奉养其母亲终身。

同窗好友苏洪喜欢当面指责张凤的过失,到张凤当官后还是这样,但张凤都一如既往地对待他。

听说他贫寒,张凤立即接济他。

19.D(2分)(画面是动的,意境却是静的。

20.(3分)作者在山中行路疲劳,想找户人家休息而不得,忽然听到远处鸡鸣。

(2分)表现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21.(2分)第一处:

为了哀悼死者,批判专制(1分)

为了提醒庸人,拒绝遗忘(1分)

22.(3分)“哀痛者”和“幸福者”,表面上好象是矛盾的,实则不然。

(1分)“真的猛士”能看清黑暗现实,却又无力改变,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哀痛”,(1分)他们化悲愤为力量,为国为民进行英勇斗争,甚至为此牺牲生命,又是“幸福”的。

23.C(2分)是因为不敢确认自己能否像李白那样敞开肺腑去看柴达木山,是否真的领略到柴达木山的独特之美。

24.(3分)文章开头写东岳、西岳、黄山、武夷的奇、险、怪,并指出这些山难以引起自己的新奇感,(1分)以此衬托柴达木山给人耳日一新的独特感受,(1分)同时为下文描写柴达木的山作铺垫。

25.(3分)人们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必须突破文化、知识和套路的遮蔽,完全敞开心灵,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才有可能发现大自然独特、原初的美,而这种美是不会让人厌烦的。

(意思对即可)

26.本题为命题作文,题目为“成长的瞬间”,审题应抓住“成长”和“瞬间”两个关键词。

成长,指长大,长成成人。

包含外在的年龄增长,身高增长等,也包含内在不断变得成熟,如:

不懂到懂得,迷茫到领悟,认识浅到认识深等。

瞬间,意思是刹那间,须臾,一眨眼的工夫。

在作文评判中,不必拘泥于它的短暂性。

学生只要是写段经历,或一个个经历,都视为符合材料中“瞬间”的意思。

学生的作文若能抓住个或几个触及内心的画面,写出具体的细节和思想顿悟,并且这种顿悟是成长的表现,即可定为符合题意。

如果只是浮泛地叙写某一次经历而未揭示对“我”思想、人生等的深刻影响,或只是停留在对过去经历的简单感动、感谢、难忘上,而未能揭示过去的经历对现在之“我”的影响;

或并未立足于过去的经历与现在的“我”之间的关系而空泛叙述的均视为偏离题意,赋分不宜超过24分。

具体评分细则如下:

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35-40))

二类(28-34)

三类(24-27)

四类(18-23)

五类(0-17)

内容:

切合题意,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切

语言:

语言顺畅,没有语病

篇章: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切合题意,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顺畅,偶有语病

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楚

基本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尚通顺,语病不多

条理尚清楚,能分段

偏离题意,中心欠明确,内容不具体

语言不通顺,语病较多

条理不清楚

文不对题,不知所云

语病严重文理不通

结构混乱,不能完篇

基本具备三项条件的,评一类下(35-36):

其中一方面突出的,评一类中(37-38):

其中两方面突出的,评一类上

(39-40)

以3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基本具备三项条件的,获得基准分。

立意新颖,或结构新巧,可评为二类上(33-34)。

以25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其中一项较好的,酌情加分。

以2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属于其中一种情况的,评为四类卷,获得基准分。

另两项较好的,酌情加分。

兼有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

以13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凡属三项之一者,评为五类卷,获得基准分。

其他两项尚好,酌情加分。

说明:

1.漏写改写题目扣2分。

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不计,最多扣2分。

3.字迹工整的加1-2分:

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酌情扣1-3分。

4.字数不足800字多于650字的,每少50字扣1分:

不足650字的,降一等:

不足500字的,不得超过24分:

严重未完篇的(300字以下),不得超过10分。

5.认定为抄装的评5分以下。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