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18岳阳人防工程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0730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1118岳阳人防工程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01118岳阳人防工程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01118岳阳人防工程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01118岳阳人防工程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01118岳阳人防工程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1118岳阳人防工程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

《101118岳阳人防工程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1118岳阳人防工程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1118岳阳人防工程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

八、信息反馈体系8

九、监测工作进度计划11

十、应急预案11

十一、监测工作质量技术控制措施11

十二、需业主配合的工作12

人防工程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拟建地下人防工程西起巴陵大桥东端,东至东茅岭路与南湖大道交叉路口止,全长约1609.0米,总用地面积95123m2,人防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

人防工程设地下室二层,地下室顶板距现有路面标高埋深-2.0m,随地形变化而变化,设计中板顶标高-7.1m,底板面标高-13.7m,拟采用无梁板结构,单位荷载为150kPa,基础类型为筏板基础。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本基坑变形控制为二级。

二、监测目的

1、为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2、对周围建筑物等周边环境进行现场监测,控制其变形在允许范围内。

3、对人防工程主体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进行预测预报,为基坑开挖和调整设计、施工参数提供依据,确保结构工程安全性。

三、监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岳阳市商业步行街及东茅岭路人防工程工程有关的图纸及资料;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5、《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四、监测与检测项目范围(内容)

1、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

2、人防工程主体结构立柱沉降监测;

3、基坑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4、水位监测;

5、巡视监测。

五、监测方法

(一)、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

沉降监测分为控制观测和标志点监测两部分。

控制观测内容包括水准基点设置和水准基点间的高程闭合观测;

标志点监测包括周期性监测、数据分析以及结果整理等工作。

观测精度及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规定,建筑变形测量的等级划分及其精度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本项沉降监测执行二级精度标准。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规定,“对二级沉降观测,应使用DS2或DS1型水准仪、因瓦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

因此,本项沉降监测采用DS1级水准仪(每km水准测量中误差为1mm,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配合铟瓦钢尺,按测微水准测量方法施测。

2.观测技术要求

(1)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不得在日出后或日落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

晴天观测时,应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

(2)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标尺的水准器和

角进行检查。

当发现观测成果出现异常情况并认为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对仪器进行检验与校正后并重新复测。

(3)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治仪器。

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

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

(4)对各周期观测过程中发现的点位变动迹象、建筑物基础和墙体裂缝等情况,应做好记录,并画出草图。

3.精度控制指标

二级沉降监测应由表1和表2控制其观测成果精度。

表1、沉降监测成果精度控制指标

(一)(单位:

m)

等级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积差

视线高度

二级

≤50

≤2.0

≤3.0

≥0.2

表2、沉降监测成果精度控制指标

(二)(单位:

mm)

基辅分划(黑红面)读数之差

基辅分划(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

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

检测己测测段高差之差

0.5

0.7

≤1.0

≤0.7

≤1.5

由于沉降监测严格要求等精度监测,施测过程中要求使用同一对铟钢尺,每次按钢尺左侧标尺读数,按右侧读数校核;

每次按照固定的路线用同一台仪器,在相同位置设站完成监测。

4.水准基点和监测点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共设置水准基点3个。

水准基点选择在本建筑物基础深度3倍以外的稳定场地上。

(二)、人防工程主体结构立柱沉降监测;

⑴、测点布置

测点布置见附图。

沉降观测标示见图1。

⑵、仪器

水准仪和铟合金水准尺

⑶、测量精度

采用一变形测量,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0.15mm。

图1

⑷、监测方法

在基坑影响范围外设置基准观测点3个,工作基点视现场情况设置。

每次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测量方法;

②使用同一测量仪器和设备;

③固定观测人员;

④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三)、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结合本工程具体条件,在基坑施工阶段采用全站仪坐标测量模式(小角法)直接观测支护桩顶水平位移。

方法原理如图所示。

在受施工影响较小的场地处埋设工作基点A、B、O,并使OA和OB分别大致平行于基坑的两边(对于基坑外形不规则的情况,使OA和OB分别与基坑主要边长大致平行/垂直即可)。

设O点自由坐标为(0,0),并设OA为X轴正向。

在O点设工作基准墩,并安装强制归心盘。

要求强制归心墩的高度大于基坑周边防护围栏的高度0.1-0.2m,实际取1.6-1.7m。

O点作为水平位移监测的工作基点,日常观测在该处强制归心墩上安装全站仪,在待测点上安装反射棱镜,使用OA作为基线,使用全站仪的坐标测量模式直接测定各变形监测点位的坐标,并与初始值对比,作为该变形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精度为1mm。

强制归心盘和强制归心墩

北京博飞全站仪

支护桩顶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四)、水位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采用钢尺水位计,测量重复性误差为+2mm。

水位观察井均匀布置在基坑内外,坑外观察井施工要求同降水井,深度不小于25m,坑内观察井可采用PVC管井,深度不小于28m。

(五)、巡视检查

基坑工程监测期内,每天由有经验的监测人员对基坑工程进行巡视检查并做好记录,并及时整理,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有关单位相关人员。

巡视检查内容包括:

支护结构的成型质量;

冠梁与桩体有无裂缝出现;

墙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和滑移;

基坑有无涌土、塌方,坡面有无滑移、裂缝;

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是否有超载情况,周边建筑物、地下设施、道路及地表是否有裂缝出现;

地下管线的现场渗漏水及电缆有无破损;

基准点、测点有无破坏现象,监测元件的保护情况等。

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

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建设方及其他相关单位。

六、监测频率

各项监测的监测频度应考虑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的施工进程、施工工况以及其他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变化。

支护结构施工、基坑开挖期间应加强监测;

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度。

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现场监测频度可按表3进行。

每项监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度进行调整。

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或监测结果变化频率较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

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

表3现场监测的监测频率

基坑工程

安全等级

施工进程

基坑设计深度

备注

13m

基坑开挖期间

1次/1天

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

底板浇筑后7天内

1次/2天

底板浇筑后7-14天

1次/3天

底板浇筑后14-28天

1次/5天

底板浇筑28天后

1次/10天

支撑开始拆除到完成后3天内

基坑回填

监测结束

七、监控报警

本监测项目的监控报警值根据基坑工程设计单位提出的限值和建筑结构设计要求以及与监测对象有关的技术规范的要求综合进行确定。

地下管线监测报警值可结合管线管理部门的要求确定。

对报警值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可结合有关部门的具体要求来确定。

本基坑工程的监控报警值可按下表3进行。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报警;

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1)出现了基坑工程设计方案、监测方案确定的报警情况,监测项目实测值达到设计监控报警值;

(2)支护结构体系中有个别构件出现应力剧增、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3)既有建筑物的砌体部分出现宽度大于1.5mm的变形裂缝;

或附近地面出现大于10mm的裂缝;

且上述裂缝尚可能发展;

(4)基坑底部或周围土体出现可能导致剪切破坏的迹象或其他可能影响安全的征兆(如隆起、陷落等);

(5)现场发现管道漏水、漏气应预报警;

(6)出线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7)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得情况。

八、信息反馈体系

1、观测数据应及时分析整理,监测成果的提交以监测报表的形式体现,分日报表、阶段性监测报表和工程监测总结报告。

基坑开挖至基坑回填完毕采用日报表反馈信息,即第二天提交前一天监测成果;

土方回填完毕可采用阶段性监测报表反馈信息,即每周或隔周提交前一阶段监测成果;

监测工作完成后,最终提交完整的基坑工程现场监测报告。

2、各监测项目的数据分析应结合相关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以及环境、施工工况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监测项目各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支护桩顶水平位移,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形应将变形大小和变形速率结合起来,考察其发展趋势。

当观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立即通报有关单位和人员。

九、监测工作进度计划

根据委托单位要求及施工进度进行监测,从基坑开挖至回填土完毕按10个月考虑。

具体监测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1)根据各道工序施工需要,先期布设地表、建筑物的沉降点;

(2)基坑开挖之前,应建立测量控制网,将所有已埋设测点测读初始值;

(3)在相应施工区段及其影响范围内的测点在施工期间按要求进行测读并进行数据整理并及时完成、提交日报表;

(4)按照有关要求相应测点停止测读,以此类推直至工程全部完成;

(5)编写施工监测报告。

十、应急预案

(1)突降大雨或者暴雨时,应立即启动水泵抽水,并安排专人不间断观察基坑的稳定情况。

(2)开挖过程中出现管涌应及时堆沙袋控制水的涌入,进一步采取抽降水措施消除管涌险情。

(3)基坑施工前应备足大功率水泵和备用电源,以便在极端天气和停电时应急使用。

十一、监测工作质量技术控制措施

(1)本工程施工监测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24小时现场安排人员驻守,在施工期间负责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

(2)在进行测读监测数据之前,对各种仪器进行全面检查和标定,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消除不应有的误差;

(3)岗位责任到人,定人定仪器进行监测,减少人为误差;

(4)测读取得的数据必须进行检查和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5)单位质检部门将随时对监测数据进行抽查。

(报表)

处理意见

重大问题

十二、需业主配合的工作

1、基点、测点的埋设协调配合。

2、负责提供现场埋设点位的水电供应。

3、资料提供,包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坑的设计、施工资料等。

4、现场工作协调,包括设计、施工、检测和监理等各方必要的工作配合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