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案西师版Word下载.docx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案西师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案西师版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得12个百,就是1200;
400×
30的得数是400×
3的10倍,所以是1200×
10=12000。
学生2:
先用4×
3得12;
30的和积是4×
3的1000倍,所以是12×
1000=12000。
学生3:
3=12,然后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3个0,就在积12的末尾添上3个0,就是12000。
教师小结这肯定这三种做法,同时显示:
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三种做法,你认为哪种做法更直接一点,更简便一点?
学生比较后得出第三种做法更简便。
(闪烁第三种算法)
其实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都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堂活动,及时巩固
①7页堂活动第1题:
口算。
请同学们完成第7页堂活动第1题的口算,答案填在书上。
(出示题目)
学生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集体订正答案!
(显示答案)
②7页堂活动第2题:
对口令。
接下我们玩一个对口令的游戏。
上显示算式,你们口算出结果。
(出示游戏要求)(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全班同学评判)
出示算式,学生口算后出示答案。
(算式可用76页练习十四1题)
2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1)探究例2
请大家用继续用上面的方法算一算这几道题,把结果写在练习本上。
(出示例2)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并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出示答案)
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从这三个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
(出示观察要求)
学生结合提示观察并思考。
完成后指名学生结合汇报,同步显示答案。
(2)师生共同小结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学生组织语言后汇报,教师用显示变化规律(略。
(3)及时巩固
(出示)根据24×
3=72直接写出下列算式的积。
240×
3=、240×
30=、240×
300=。
学生口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尝试运用,巩固提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2、3、4题,做完后校对答案。
(出示题目及答案)
四、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四年级上册7页例3和议一议,第76页上的堂活动及练习十四第-10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
2.借助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3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根据数字特点及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估算方法。
一、复习引入,准备学习
出示例3情境图,并注明“桃园里有桃树64棵,平均每棵收桃48千克。
”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丰收的果园。
你能估算一下这个桃园大约能收桃多少千克吗?
怎样列式?
64×
48。
(显示算式)
怎样估算?
把64看作60,把48看作0,因为60×
0=3000,所以桃园大约能收桃3000千克。
(同步显示估算方法及结果)
出示:
桃园里有桃树64棵变为647棵。
估算一下桃园大约能收桃多少千克,又怎样列式?
647×
现在又该怎样估算呢?
这节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探究例3
(1)讨论交流
请大家讨论一下,你准备如何对647×
48进行估算?
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发现不同做法,并确定好发言顺序。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
可以把647看作600,48看作0,约等于30000千克。
可以把647看作60,48看作0,约等于3200千克。
(学生汇报时,同步显示估算方法及答案)
(2)总结方法
这种估算方法和前面学习的估算方法有相同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估算都是把不是整十、整百数看作接近这个数的整十、整百数算。
(显示)同时教师强调写结果时要用“≈”,表示这是一个近似值。
(3)比较算法
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在这些估算方法中,你更喜欢哪种估算方法呢?
为什么?
小组交流,展开讨论,反馈交流情况。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
第一种,因为这样算很简便。
第一种,因为把第一个数看小,把第二个数看大,更接近准确答案。
……
2探究议一议
下面我们再探讨一个问题,怎样估算4×
496?
引导学生提出多种估算方法:
把4年作0或40,把496看作00。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并用展示这两种估算方法)
估算出结果,看相差多少?
学生估算出结果分别是2000和20000,相差000。
(显示结果)
怎样会差异那么大呢?
引导学生得出:
由于4看成40和0都相差,把4看成40算少算了个00,就是200;
把4看成0算多算了个00,就是200,所以两种结果相差000。
我们在进行估算时,有时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比如下面这个题目,你认为采用哪种估算方法更适合呢?
动物园每张门票4元,496个小朋友去参观,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引导学生讨论出用第一种估算方法好(显示),因为第一种方法把两个因数都看大了一点,这样估算出的结果肯定大于4×
496的积,还有多余的一点钱,以备他用。
我们在进行估算时,可以灵活地选择估算方法。
但在实际生活中,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显示)
三、练习提高,加深理解
指导学生完成76页堂活动1、2题。
(依次出示题目及答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10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
四年级上册第78、79页上的例l及相应的堂活动,练习十五第1~2题。
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能应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乘第二个因数十位时积的写法。
教师准备多媒体、视频展示台。
1口算。
123×
2=、123×
30=、324×
7=、324×
20=、112×
4=、112×
30=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用竖式计算。
23×
3224×
27
指名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完成后集体评议。
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导学生说出:
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
乘到哪一位,积就从那一位写起;
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
这节我们要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
二、探究例1,学习新知
1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例1情境图。
我们继续走进丰收的果园。
从题目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张阿姨32时共采摘脐橙多少千克?
李叔叔一共包装脐橙多少筐?
(学生回答后,显示以上两个问题)
2初步尝试
(1)尝试口算
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列出算式:
32。
(显示算式并板书)
如果要口算123×
32,你觉得该怎样口算?
可以先口算123×
2=246,再口算123×
30=3690,再把246+3690=3936。
(2)尝试笔算
是不是感觉口算起很困难?
也容易出错?
如果数字再大一些,我估计就有同学吃不消了。
为了让计算更准确,通常我们用竖式进行计算。
你能仿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用竖立计算123×
32吗?
试试看。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做完后让学生同桌或小组进行交流。
现在我请一位同学上台给大家讲讲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学生上台汇报,学生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清楚: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怎样写,最后又怎么办。
(3)探讨难点
其实啊用竖式计算123×
32和我们刚才口算123×
32有相似之处,都是把123×
32拆成两个部分计算,先算123×
2,再算123×
30,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
只不过用竖式计算第二步123×
30的时候,积的写法有所不同。
请大家仔细看一看**同学刚才所列的坚式,123×
30这一步,积是怎样写的?
为什么要这样写?
引导学生观察后说出:
计算123×
30这一步时,由于第二个因数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与123个位上的3相乘,就得9个十,也就是90,所以9应写在十位上,个位的0省略不写,因为9写在十位上就已经能表示9个十了。
也就是说123×
30的积要从十位写起。
3再次尝试
现在请同学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一下第2个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二),完成后指名上台汇报,重点说说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显示第二个问题的算式及结果)
4总结算法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你觉得它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一样吗?
一样,只是多乘一位。
那三位数乘两位数该怎样用竖式计算呢?
同桌说一说。
学生讨论后汇报:
三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因数的各个数位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
最后再把几次乘得的积加起。
(显示,学生齐读)
提炼数量关系
刚才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用到的数量关系分别是什么?
每时采摘的千克数×
时间=一共采摘的千克数。
每天包装的筐数×
时间=一共包装的筐数
其实啊这两个问题都是与做工有关的问题,每时采摘的千克数和每天包装的筐数都是工作效率,那么能不能把两个数量关系合并成一个通用的数量关系呢?
两个数量关系都可以用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1数学书79页堂活动(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学生上台汇报展示。
(可让学生边板书边汇报;
也可指名4名学生板演,完成后结合竖式介绍自己的算法。
2数学医院(出示题目及答案)学生独立判断后,说出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3数学书81页练习十五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答案。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的收获是什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
教科书第79-80页例2,议一议及堂活动1题,和2题前两小题,练习十五第3-题。
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自主迁移出因数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2.初步感受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因数末尾0的处理方法及其余数位的对齐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20×
40=18×
20=16×
0=240×
3=
100×
10=300×
20=400×
30=10×
10=
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探究例2(出示例2情景图)
(1)读懂题意,列出算式
你从题目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获取的信息有……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该怎样列式?
王叔叔家到果园的路程=每分行的米数×
时间,列式为240×
30。
(显示数量关系和算式。
(2)引发思考,类推算法
你打算怎样计算240×
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汇报。
可以口算,先用24×
3=72,然后看因数中一共有两个0,就在72的后面添上2个0得7200。
还是先用24×
3=72,240×
30比24×
3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第2个因数扩大了10倍,积就要扩大100倍,72扩大100就是7200。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并用展示以上两种口算方法。
同学们非常聪明,用口算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要笔算240×
30,该怎样用竖式计算呢?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发现不同的竖式计算方法,为后面汇报交流挑选典型做法。
(3)汇报展示,碰撞思维
指名学生上台汇报思考过程及结果,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竖式计算方法(学生边板书边解说):
教师:
这道题和我们昨天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有什么不同?
以上两种算法哪种更简便?
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昨天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数末尾没有0;
第二种算法简便;
第二种做法是把240×
30看成24×
3,两个因数都缩小了10倍,积就会缩小100倍,要得到240×
30的积,就要把24×
3的积72扩大100倍,也就是在72的后面添上两个0。
(4)教师点拨,理解算法
请同学们继续看到第二个竖式(教师边解说,边板书),240×
30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一个0(用红色粉笔画竖虚线将两个因数末尾的0与前面的24和3分隔开),在计算的时候我们把它看成24×
3(写24×
3的竖式),算出积是72(板书),72是24×
3的积,要得到240×
30的积怎么办呢?
(在旁边板书240×
30的竖式)想24—240扩大了10倍,3—30也扩大了10倍,积就要扩大100倍,就要在72的后面添上两个0,就是7200(板书)。
教师边点拨边板书如下:
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怎样用竖式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只把0前面的数相乘;
乘出积后,再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上几个0。
(4)及时巩固,运用算法
①算一算堂活动的第2题的第1小题:
230×
40。
学生独立完成后,显示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全班核对,同时结合竖式帮助学生梳理算法。
教师强调由于计算的时候只计算了23×
4所以只需要把23×
4的数位对齐就行。
(显示温馨提示)
②教师:
我们继续挑战,算一算:
380×
87(出示题目)。
请大家想一想,计算的时候我们只需要计算多少乘多少?
写竖式时数位怎样对?
因为计算时只需要计算38×
87,所以只需要把380中的前两个数字38和87的数位对整齐既可,380后面0不对数位。
(出示温馨提示)
学生弄清楚怎样对齐数位后,再独立计算。
完成后指名学生上台边板演边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堂活动。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同学们学得不错,已经掌握了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们看一看这样一个问题:
怎样用竖式计算34×
386?
(出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练习本上解决这道题,看一看有几种写竖式的方法?
哪种方法更简单。
(2)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分组探究34×
386不同的竖式计算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感受两种计算方法的异同。
(3)汇报展示,释疑解惑
指名不同竖式写法的同学到台上汇报,学生汇报时边汇报边板书。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并用展示两种不同的竖式写法,并组织全班交流:
两种列竖式的方法,哪种更简便,为什么?
(显示提问)
引导学生小结:
如果按书写顺序,一般会写成34×
386,但如果写成386×
34会更符合大家的计算习惯,在最后求和时,只是两个数相加,而第一种是三个相加,所以,第二种写法计算起更加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闪烁第二种做法。
)
(4)尝试计算,再次加深
用竖式计算:
43×
83。
(出示题目及简便的竖式写法)
做完后结合核对答案。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的第3题,教师巡视指导。
最先完成的6名同学上台板演,集体评议。
今天我们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与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
五、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4-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三)
教科书第80页例3,堂活动2题后两题,练习十五第6-10题。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
2.理解并掌握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因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方法。
一、复习旧知,准备学习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
30=40×
0=30×
400=20×
130=
30=300×
70=410×
20=70×
120=
开火车的形式完成。
2估算下面各题,并与同学们交流一下你的估算方法。
209×
32≈472×
19≈68×
39≈
分别指名估算,并说说怎样估算的。
3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0×
7029×
42034×
216
抽三名学生板演,完成后集体评议。
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我知道了列车每时要行驶108,需要行驶18时。
问题就是求水果基础到广州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
学生列式:
108×
18。
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不用强调“速度×
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只要理解每时行驶108,求两地之间的铁路长就是求18个108的和就可以了。
(2)尝试计算,探讨算法
请学生试着算一算这个题。
完成后,抽一名学生到台上边板演边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教师适时指导,集体评议。
你们是这样计算的吗?
在用竖式计算这道题时大家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108的中间是0。
那该怎么算?
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竖式讨论:
18,用8去乘108时,8乘8等于64,向十位进6,8乘0等于0,加上进上的6,在十位上写6,但8去乘1时得到8个百,就对应着百位写8,注意不要把8写在十位上了。
用18的1去乘108时,注意1乘1要对应着向千位写,切不可写在百位上。
2探究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这是一个关于行程的问题,大家知道列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叫什么?
行驶的18时叫什么?
所求的水果基地到广州的铁路长又叫什么吗?
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速度×
时间=路程。
1出示第80页“堂活动”第2题后面两个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算法。
2出示教科书第82页第7题。
请你当医生诊断这几道题有没有错误,如果有错误请你改正过。
学生完成后汇报交流。
(显示答案及改正方法)
教师小结:
哪一位相乘满几十,要注意向前一位进几,并且在计算前一位时一定要注意加上进位的数;
一个因数中间有0,用另一个因数去乘这个三位数时,要注意十位或百位上的数该怎样处理。
3在作业本上完成教科书第82页第6、8、9、10题。
四、全小结
通过这节的学习,你获得了什么知识?
解决问题
(一)
四年级上册第84页的例1及堂活动,练习十六第1~2题。
1.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做工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理清解题思路并正确解答。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多媒体、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题,准备学习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这些知识在生活中都应用得相当广泛。
这节我们就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题:
解决问题。
二、进行新
1准备题。
再出示:
6台铺路机同时给公路铺沥青,每台每天铺10,一天一共铺多少米?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集体订正。
(显示算式及答案)
2.教学例1。
多媒体将准备题变成例1。
6台铺路机同时给公路铺沥青,每台每天铺10,40天可以完成任务。
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2)展示汇报,全班交流
分别指名不同做法的学生汇报,全班评判:
10×
6×
40=900×
40=36000()=36
40×
6=6000×
6=36000()=36
(3)探讨算法,加深理解
教师结合让学生说说每一步计算的是什么,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用到第一种解法的同学,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第一步算的是什么?
第二步呢?
最后还要注意什么?
(略)。
用到第二种解法的同学,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第一步算的是…第二步呢?
同样最后要注意什么?
(略)。
3.小结提升。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分析解决问题的条和问题,再根据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最后根据这个思路完成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4.堂活动。
多媒体出示堂活动的情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