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炭素厂热媒油安全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68104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炭素厂热媒油安全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一炭素厂热媒油安全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一炭素厂热媒油安全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一炭素厂热媒油安全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炭素厂热媒油安全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一炭素厂热媒油安全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炭素厂热媒油安全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炭素厂热媒油安全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

导语:

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目的

  为规范第一炭素厂热媒油的使用、监控、作业防护、管理控制,落实各级管理人员责任,确保热媒油使用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使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第一炭素厂一、二成型、煅烧车间在热媒油使用过程中的监控、作业防护的实施与监督管理。

  3.职责

  3.1使用热媒油的车间,对本制度在车间范围内做好本制度的培训、实施,落实责任人,对制度执行情况全面管控。

  3.2生产技术科、安环科及设备科对责任车间制度的执行到位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予以考核;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责任车间沟通解决,对问题整改情况按照“四定”原则复查验证。

  4.管理规定

  4.1热媒油的质量要求

  4.1.1热媒油具有较低的粘度、较大的密度、较高的比热容和导热系数。

热媒油的精制深度外观为浅黄色透明液体,储存稳定性好。

新购入的热媒油由设备科责成供货厂家提供权威机构的最高使用温度检测报告和产品检验合格证,其残炭、酸值、开口闪点和运动粘度等主要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导热油的闪点符合标准指标要求,初馏点不低于其最高使用温度,馏程比较窄,燃点比较高)。

热媒油倾点不高于-30℃。

(倾点是热媒油冷却时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热媒油在最高使用温度下进行试验时应外观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

  4.1.2由生产技术科每年两次定期联系检测机构对热媒油进行测定和分析(导热油的残碳、酸值、粘度、闪点、熔点等理化指标),及时掌握其品质变化情况,分析变化原因。

当检测数据超出国家标准规定时,说明导热油性能已发生了变化,应适当补充新的导热油,使系统中的残碳量等基本保持稳定。

  4.1.3新热媒油存放点,严禁烟火,严禁阳光直射,必须设置防雨棚,油桶盖密闭,防止水进入热媒油中或其他液体进入混合。

未使用完的桶装热媒油,盖好密封盖,做好标识存放。

废油与生产用油,标识清楚,分别存放,做好防渗漏措施。

车间每月对热媒油存放点,进行一次检查,敦促班组进行整改。

  4.2热媒油使用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性:

  4.2.1热不稳定性

  热媒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加热系统的局部过热,易发生热裂解反应,生成易挥发及较低闪点的低聚物,低聚物间发生聚合反应生成不熔的高聚物,不仅阻碍油品的流动,降低形同的热传导效率,同时会造成管道局部过热变形炸裂的可能。

  4.2.2氧化性

  热媒油与溶解其中的空气及热载体系统填装是残留的空气在受热情况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有机酸及胶质物粘附输油管,不仅影响传热介质的使用寿命,堵塞管路,同时易造成管路的酸性腐蚀,增加系统运行泄漏的风险。

  4.2.3危险特性:

  不溶于水,禁止与氧化物混放、混运。

根据厂家提供的数据,关注闪点、引火点、爆炸极限。

  4.3热媒油在使用过程的防护

  4.3.1严格控制热载体出口处导热油的温度不得超过最高使用温度,超过最高使用温度时,导油管壁会出现结焦现象,随着结焦层的增厚,导油管壁温偏高又促使粘附结焦,不断增厚的管壁温度进一步提高,随着管壁的不断增厚传热性能恶化,随时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4.3.2加强现场监控和检查,确保热载体系统完好不漏,定期排查设备的腐蚀渗漏情况,发现渗漏及时检修,车间及班组按《第一炭素厂热媒系统检查管理规定》中的要求严格执行。

热媒系统相关设备和管道上需加装压力计、安全阀和放空管。

  4.3.3随着热载体的加热,溶解在其中的水分迅速汽化,导热管内的压力急剧上升而导致无法控制的程度,极易引起爆炸事故。

所以,热媒油在投入使用前应先缓慢升温,脱除热媒油中的水和其他轻主份杂质。

  4.4注意事项

  4.4.1升油。

冷态状况下,将热媒储槽中的热媒油,通过升液泵注入系统中,膨胀槽液位(新油补充控制在05格内,系统旧油控制在010格内),保留最大膨胀空间。

热媒泵运行平稳,无抽空、异常声音、压力表无摆动时停止升油,关闭储槽阀门。

  4.4.2烘炉、脱水

  4.4.2.1如煅烧炉为新炉或大修后的炉子,热油炉的烘炉应与煅烧炉的烘炉配合进行,当煅烧炉烟气出口温度高于400℃时方可将烟气引入热油炉供烘炉使用。

  4.4.2.2余热系统初次升温,升温速度不宜过快,以不超过20℃/h为准,同时将导热油温度维持在100℃左右,连续运行24小时左右,以排除锅炉本体中耐火浇筑料中的水分,并检查烘炉过程中系统所有设备、管道情况,膨胀槽是否正常,不允许有漏油现象。

  使用天然气热媒锅炉开始运行时,必须保证锅炉处于最小燃烧量状态,严格控制导热油升温速度,导热油升温速率不能大于15℃?

M小时,在120℃范围内稳定6小时。

随时检查膨胀槽内液面高度,必要时向膨胀槽内加注导热油。

稳定升温6小时后,将停炉温度调至210℃?

30℃,启动热媒锅炉使导热油升温,升温速率不能大于20℃?

M小时。

  4.4.2.3余热系统烘炉结束后通过调频风机调节烟气量,控制导热油的升温速度在3.5~4℃/h范围内。

  4.4.2.4导热油工作温度升至100-120℃时,进行保温排气,直至压力表的指针平稳不摆动,再调节加大烟气进入量,继续升温,在升温过程中,还将多次出现压力不稳,流量波动,出现此情况应进行保温排气。

此时应注意温度与压力的关系,如压力偏高,温度偏低,表示有水,应及时排气;

如果压力偏低,温度偏高,表示导热油油量不足,应补加热媒油。

升温过程中,严禁停止循环泵。

  4.4.3脱除导热油中轻组份。

新导热油中有少量的低沸点物轻组份,在油温达至一定时,这些轻组份开始汽化,亦会出现压力不稳,流量波动现象,此时应调气控温,排除导热油中的轻组分,直至系统运行平稳。

整个过程中应随时检查系统有无异常情况,随时检查膨胀槽油位,随时补充导热油,避免系统在缺油状态下运行。

  4.4.4补油。

当系统升温过程中,出现压力不稳、流量波动、膨胀槽无液位、热媒泵有抽空现象时,用沥青升油泵进行系统补油。

每补充100kg热媒油后,停止升油,派专人观察高位槽液位,根据液位变化再次补油调整,严防热媒油冒槽。

补油过程中,严禁将混入水的热媒油或其他低沸点杂质油,填补到系统内。

密切关注膨胀槽液位变化,当膨胀槽油位超过20格时(三期保持20-40%),应及时向储油槽缓慢回油,根据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排气,保持膨胀槽工作油位。

  4.4.5生产过程中,系统液位突然降低,不能盲目补油,应积极查找原因,经整改处理完毕后才能进行补油。

如果发现有泄露现象,必须停止运行,进行灭火、降温、回油,清除周围的可燃物,办理危险作业审批,落实防火措施后进行修补。

电焊动火时,焊机地线必须搭在焊件上,严禁使用现场管道、设备等做为焊接回路线。

  4.4.6严格控制热媒油炉的温度不超过350℃(一期成型热媒油≤300℃,二期成型热媒油≤320℃,三期≤300℃)以防温升超压,造成危险。

  4.4.7老热媒系统向余热利用系统切换时,导热油温度低于120℃时方可切换,切换时关闭热媒房内主循环管路上的进出口阀门,然后打开热媒房外主循环管路上的进出口阀门,缓慢关闭旁通阀门;

余热利用系统完成切换后,打开膨胀槽排气阀,密切关注膨胀槽液位,液位计保持在20格,当达到25格时,必须缓慢回油,以防冒槽,此时余热系统循环泵继续循环,直至油温降至80℃方可停泵。

  4.4.8当热媒油出现温度高,而用热设备温度又上不去时,不能盲目提高热媒油出口温度,应从用热设备方面查找原因。

  4.4.9车间指定专人(班组长或技术员)每天检查一次热媒储罐的液位情况并记录,以防止因地下管路腐蚀造成雨水等物进入储罐,如液位发生变化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

  4.4.10保持现场卫生,及时清理油污和积尘,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少量热媒油流到地面时,应立即用抹布或棉丝擦拭,尤其关注电气线路上的积油,观察电气表皮是否有腐蚀,如有腐蚀立即通知检修车间更换处理,以防电气短路打火,引发火灾。

  4.4.11经常检查油路管线是否有腐蚀,对于地埋管线地面有污渍的必须挖开检查,严防由于管线腐蚀导致水等液态物质通过腐蚀点流入系统或低位储油罐中,同时要保持露天排气管的防雨帽完好,以防雨水进入储槽。

同时还要检查热媒管路的固定支撑。

  4.4.12当热媒油泄漏渗入保温材料时,应将该保温材料拆除,治理完毕后及时恢复。

  4.4.13对热媒油管路等系统进行泄漏检查时必须戴防护眼镜,对已泄漏的管路、阀门、泵等进行关闭、开启、操作处理时必须佩戴防护面罩,以防热媒油突然喷射伤人。

  4.4.14车间每年组织相应岗位人员进行两次演练,班组根据生产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培训和演练,确保岗位人员熟练掌握处理程序和有关应急技能,同时提高岗位职工对岗位作业中存在风险的认知和自身防范能力,确保会使用各类消防器材。

以便及时发现火灾先兆,有效补救初期火灾,从而更好的预防火灾敏感部位火灾事故的发生。

  4.4.15不同的热媒油不宜混合使用。

需要混合使用时,混用前应由生产车间向分厂生产技术科提交申请,经生产技术科组织相关人员评估后提供混用条件的要求,并做好分析资料保存、更换,混用后应做好记录。

  4.4.16正常运转时,系统出现泄漏或其他异常不能在带压情况下进行修补,更不允许与明火、电源、电焊接触。

随时注意热油加热炉热媒进出炉的温差,压差的变化。

  4.5应急处置

  4.5.1热媒油溅入眼睛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直至刺激感觉消失减轻为止,并到医院进行治疗。

  4.5.2接触皮肤时,应迅速用肥皂水洗干净。

  4.5.3误吸入时,当吸入大量的蒸汽或喷雾时,应迅速将患者转移到有新鲜空气的环境当中,安静休息,同时尽快请专门医生治疗

  4.5.4误饮用时,应马上饮入大量的温淡盐水稀释,并尽快请专门医生治疗处理火灾时的措施。

  4.5.5灭火方法,切断燃烧源、并使用灭火剂灭火。

灭火后还要继续喷水把残余的油的温度降下来。

灭火剂:

泡末、干粉、CO2、消防沙、沙土,雾状水配合灭火、降温。

  4.5.6余热热媒系统突然出现异常现象时,按照《成型车间余热利用系统应急措施》处置。

  4.5.7成型生产系统出现火险时,按照《炭素厂成型生产系统火灾应急处置方案》进行处置。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InYourBusinessNameHe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