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及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Word下载.docx
《信息及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及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条码技术
条码是一种可印刷机器语言,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是由一组按特定编码规那么排列的条、空组成的图形符号,可表示一定的信息内容。
条码自动识别系统由条码标签、条码生成设备、条码识读器和计算机组成。
条码标签绝大多数是纸制基材,由信息系统控制打印生成,具有经济、抗电磁干扰能力等特点。
在物流过程中,识读器根据条、空对光的发射率不同,利用光电转换器件,获取条码所示信息,并自动转换成计算机数据格式,传输给计算机信息系统。
条码技术中有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组成。
条码技术的优点:
录入速度快,可靠性高,采集信息量大而广,实用性强等。
2.射频技术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自动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的标签与识读器之间利用感应、无线电波或微波能量进行接触双向通信,实现标签存储信息的识别和数据交换。
射频识别系统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由发射天线、接受天线、天线调谐器、电子标签识读器组成,主要用于完成信号采集功能和快速可靠的通信。
软件系统用与完成信息采集、识别、加工和传输,软件支撑着整个系统的运行,并演绎出各种不同的应用系统。
射频识别技术突出的特点是:
可以非接触识读〔识读距离可以从十厘米至几十米〕,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
识别无“盲区〞,信号穿透力强,可以穿透墙壁、地面、人员、衣服等物体,可任意调整识别范围;
抗恶劣环境能力强,一般污垢覆盖在标签上不影响标签信息的识读;
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强;
对人体无害,环境适应性强;
可同时识别多个识别对象等。
信息存储和处理技术
数据库概念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首次出现是在被誉为“数据仓库之父〞WilliamH.Inmon的?
建立数据仓库?
一书中。
随着人们对大型数据系统研究、管理、维护等方面的深刻识认和不断完善,在总结、丰富、集中多行企业信息的经验之后,为数据仓库给出了更为精确的定义,即“数据仓库是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与时间相关的、不可修改的数据集合〞。
数据仓库并没有严格的数据理论根底,也没有成熟的根本模式,且更偏向于工程,具有强烈的工程性。
通常按其关键技术部份分为数据的抽取、存储与管理以及数据的表现等三个根本方面。
数据仓库的重点与要求是能够准确、平安、可靠地从数据库中取出数据,经过加工转换成有规律信息之后,再供管理人员进行分析使用。
数据仓库主要是应用于决策支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提取〞信息并加以扩展,用来进行处理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应用。
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DSS)由三个部件组成:
数据仓库技术(Datawarehousing),联机分析处理技术(OLAP,On—LineAnalyticalPro—cessing),数据挖掘技术(DataMining)。
数据仓库有以下特点:
反标准化处理、面向主题性、数据集成性、数据的非易失性、数据的时变性。
信息交换技术
EDI是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的缩写,在大陆译为电子数据交换,有时也译为无纸贸易。
香港译为电子资料联通。
国际标准化组织将EDI定义为一种电子传输方法,用这种方法,首先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中的报文数据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的报文数据格式,进而将这些结构化的报文数据经由网络,从计算机传输到计算机。
这样所谓EDI就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根本方面:
1、需要进行信息交换的某一应用领域,即EDI的环境。
例如:
国际贸易,国内贸易,医院工作,图书馆工作,工程管理等等。
它限定了有哪里信息需要传递,在哪些地点之间进行传递。
2、信息交换的流程及规那么,即EDI的过程。
它反映了实际领域中的业务过程,以及与之相伴的信息流程。
例如在贸易过程中,从询价,报价开始,直到付款,交货。
中间涉及供应者,购置者,银行,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等多种企业(或称角色),先后几十种信息交换业务需要执行。
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流程表达为一系列规那么与标准。
3、信息交流的手段,括硬件设备,通信设备以及软件,即EDI的技术实现。
从目前来看,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已经比较普遍,EDI的应用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一般来说不需要特殊的开发。
例如,通信线路可以使用已有的各种方式解决,从最简单的线到租用卫星专线。
需要的是软件的开发。
针对某一领域的应用,遵从某一特定的标准,就要有一套专门的软件。
解决这一领域的问题是技术方面的任务。
EDI的特点:
〔1〕EDI的使用对象是具有固定格式的业务信息和具有经常性业务联系的单位。
〔2〕EDI所传送的资料是一般的业务资料,如发票,订单等,而不是指一般的通知。
〔3〕采用共同标准化的格式,这也是与一般E—mail的区别,例如联合国EDIFACT标准。
〔4〕尽量防止人工的介入操作,由收送双方的计算机系统直接传送,交换资料。
物流动态跟踪技术
1.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顾名思义,地理信息系统是处理地理信息的系统。
地理信息是指直接或间接与地球上的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又常称为空间信息。
一般来说,GIS可定义为:
"
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
。
从GIS系统应用角度,可进一步定义为:
GIS由计算机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从而为土地利用、资源评价与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以及政府部门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识,为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决策效劳"
〔陈述彭,1999〕。
在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又称为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GIS的应用系统主要由5个局部组成,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
GIS的特点:
访问范围广泛,平台独立性,系统本钱底,操作简单,资源分配合理。
2.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本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效劳,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是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
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全球定位系统由三局部构成:
(1)地面控制局部,由主控站(负责管理、协调整个地面控制系统的工作)、地面天线(在主控站的控制下,向卫星注入寻电文)、监测站(数据自动收集中心)和通讯辅助系统(数据传输)组成;
(2)空间局部,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个道平面上;
(3)用户装置局部,主要由GPS接收机和卫星天线组成。
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特点:
(1)全天候;
(2)全球覆盖;
(3)三维定速定时高精度;
(4)快速省时高效率:
(5)应用广泛多功能。
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
在国外的运用状况
1.条码的运用
欧美、日本等国家已经普遍使用条形码技术,而且正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普及,其应用领域还在不断的扩大。
由于采用了条码,消费者从心理上对商品质量产生了平安感,条码在识别伪劣产品、防假打中也可起到重要作用。
因为条码技术具有先进、适用、容易掌握和见效快等特点,在信息采集中开展优势。
无论在商品的入库、出库、上架还是和顾客结算的过程,都要面对如何将数量巨大的商品信息输入计算机中的问题。
如果在单个商品的包装上,印刷上条码符号,利用条码阅读器,就可以高速、准确、及时地掌握商品的品种、数量等信息。
这样不仅提高了效率,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顾客,减少或消除顾客购货后结算和付款时出现拥挤排队的现象。
美国超级超市商品种类约为2.2万多种,每年约有10000种新商品进入市场,10000种老商品去除,引新除旧的比例达50%,如此繁重的工作量,没有条形码,没有POS系统的应用是难以应付的。
目前,日本已有48000个制造厂家约有1亿种商品工程采用了ENA码标识。
日本的住宅配送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其住宅配送的单据4-5张是一组,将几联用粘着剂连在一起并装在塑料袋中,本钱为1份25日元,单据的费用每年要花费250亿日元。
美国的RPS〔PoadwayPackageSystem〕公司向具有垄断地位的UPS〔UntiedPercelService〕公司进行了挑战,其所使用的策略之一就是条码。
用一枚条码就能够完成运费的计算、货物的查询、机械分捡、运费请求等多种目的。
2.EDI的运用
FPITZ公司是总部设在美国的全球最大的货物代理公司之一,在世界各地有100多个分公司。
其只要业务是包括揽货、订舱配载、门到门的国际多式联运业务、仓储中转、集装相运输代理、航空快递国外港口的存储分拨业务等。
公司在处理上述业务的过程中均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网络系统和无线点通信及条码技术处理货单和货物,对所处理的货单和货物可进行实时处理后,自动发送到FPITZ公司的主机内,通过全球网络,使用Web技术,FPITZ公司和用户可随时追踪货物在运情况,增加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本钱。
在国际贸易领域,新家坡贸易网络TradeNet是新加坡政府投资的,旨在开展和促进本国电子商务和EDI,它成立于1988年3月,新加坡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的EDI贸易网络系统。
目前,这个系统包括海关、贸发局、港务局、银行等20多个政府和机构连接在一起。
使用“TradeNet〞的用户只要坐在办公室内操作计算机,数分钟后即了办妥全部的贸易进出口手续和贸易结算。
新加坡政府自八十年代中后期,决心首先在港口和航运部门推行集装箱运输EDI,提高集装箱装卸效率,缩短通关时间。
在新加坡贸易工业部的领导下,国家电脑局、贸易开展局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3个单位组成工程组,对EDI应用进行研究,经过调研,编制了策略性报告和EDI总体设计方案,议会在对有关法律进行相应修改后,政府于九十年代初正式在全国开始实施EDI。
新加坡PORTNET是新加坡港口EDI网络系统。
1984年,PORTNET开始时仅作为一个数据信箱,以后信息量逐渐增加,包括船舶到离、在港船舶和化学品数据库,随后又开展成双向通信。
1987年,与马士基公司首先实现了计算机到计算机的通信联系,进行电子数据交换。
1988年和香港国际码头公司建立了第一条海外通信线路,电子交换集装箱装载情况,提高了堆场和船舶调度工作,加快了船舶周转时间。
1989年,实施PORTNET,其功能也大为扩展,PORTNET采用EDIFACT报文标准,现在,该EDI网络系统已有1200多家公司在使用,目前,新加坡港已与2个亚洲港口和6个非亚洲港口建立了电子通信线路。
新加坡港务局PSA的未来开展方案是:
不断延伸和改进PORTNET功能,使其更加完善和自动化;
建立更多的计算机通信线路,联通港口使用者、与航运相关的部门以及银行,加速船舶和货物流动速度。
PSA和TDB联合开发了一个新的EDI系统MAINS〔MaritimeInformationSystem〕,使航运公司、货运代理商、贸易伙伴和监管机构的有关运输文件以电子数据的格式统一起来,从而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成功标准各种运输文件和数据的第一个国家。
新加坡港口EDI网络系统〔PORTNET〕与国家EDI贸易网系统〔TRADENET〕为互为独立的两个EDI网络,新加坡海关在TRADENET上进行运作,PORTNET的用户可以通过EDI中心向TRADENET传输信息,但PORTNET用户假设需要获得海关的其他效劳,那么需另行办理参加TRADENET的入网手续。
新加坡政府部门,对推行EDI采取强制手段。
在推行过程中,主要分为试行──必行──封闭三个阶段。
试行阶段主要是培训人员,用户采购EDI软硬件系统;
在必行阶段,有关用户必须采用EDI,否那么每标准箱多收取10元新币的罚款措施;
在封闭阶段,对不采用EDI方式的集装箱,港口一律拒收。
物流信息化建设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港航部门实现运输方式EDI是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步骤,新加坡是一个港口城市,主要的物流途径也是航运业,其港口EDI网络系统〔PORTNET〕不仅对我国的航运业有直接的借鉴意义,更对我整个物流业的开展有很大启发。
只要我们思路正确,策略得当,经过踏实的工作,全国范围的物流信息化就一定能实现。
减少营运本钱、提高企业竞争力等。
3.射频技术的运用
射频识别在国外开展非常迅速,射频识别产品种类繁多。
在北美、欧洲、大西洋、亚太地区及非洲南部,射频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
汽车、火车等交通监空;
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
停车场管理系统;
物品管理;
流水线生产自动化;
平安出入检查;
仓储管理;
动物管理;
车辆防盗等。
车辆识别方面,早在1995年北美铁路系统就采用了射频识别技术的车号自动识别标准,在北美150万辆货车、1400个地点安装了射频识别装置。
近年来,澳大利亚开发了用于矿山车辆的识别和管理的射频识别系统。
在货物的跟踪、管理及监控方面,澳大利亚和英国的西思罗机场将射频技术应用于旅客行李管理中,大大提高了分捡效率,降低了出错率。
在几年前,欧共体就要求从1997年开始生产的新车型必须具有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防盗系统。
在射频卡应用方面。
1996年1月韩国就在当时汉城的600辆公共汽车上安装射频识别技术系统用于电子月票,实现了非现金结算,方便了市民出行。
而德国汉莎航空公司那么开始试用射频卡作为飞机票,改变了传统的机票购销方式,简化了机场的手续。
美国国防部正是借助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来加强供应链可视性,从而确保货品的平安。
据介绍,美国军方的In-TransitVisiblity系统是全球最大的RFID网络,使用了分布在30多个国家的机场、海港和铁路终端的近1500和节点,每天监控数千个货柜和集装箱。
该RFID网络使美国军队能够追踪货物运输,包括食物、水、弹药、汽油、和制服等物资供应每一步的情况,有效保证货品的平安。
在国内的运用状况
1.条码的应用
条码应用于仓储管理系统中。
在仓储管理系统中,利用条码技术,无论仓库中的商品流向哪里,只要对商品包装上的条码进行扫描,就可自动记录下物品的流动情况,随时掌握库存物品情况。
条码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结合,使我们能够合理地、有效地利用仓库空间,优化仓库作业,并保证正确的进货、验收、盘点和出货,快捷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效劳。
仓库管理系统引入条码技术后对仓库的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都可以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保证仓库管理各个作业环节数据输入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
通过科学的编码,还可方便地进行物品的批次、保质期等方面进行管理。
2.条码应用于配送管理系统中。
在配送货物过程中,首先订货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传输到仓储中心,然后通过打印机打印,以条形码及拣货单的形式输出〔条码分别记录预拣选的商品的编码和出货地编号〕。
仓储中心的操作人员将条码贴在集装箱的侧面,并将拣货单放入集装箱内。
在拣货过程中,集装箱一旦到达指定的货架前,自动扫描装置会立即读出条码的内容,并自动进行分货。
工作人员根据拣货单的要求,将拣选好的货物放入集装箱内,待作业结束后,只要按一下“结束〞钮,装有货物的集装箱便会顺序的向下一个货架移动。
等到全部作业结束后,相关人员利用自动分拣系统将贴有条码的集装箱运往指定的出货口,转入发运工序。
因此在配送系统中运用条码技术,极大的提高了配送的运行效率和运行速度。
2.EDI的应用
我国EDI起步较晚,于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但借鉴起点较高。
随着我国参加WTO,为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开展,为提升我国企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必须在我国大力推广EDI应用。
目前我过因特网的开展为我国EDI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物资根底,信息产业部的EDI增值网络ChinaEDI更给推广EDI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已开始跟踪研究EDI技术的应用和开展。
海关总署、中国抽纱山东进出口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等率先使用EDI技术进行管理和贸易,使国内的EDI技术个应用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
中国海关也加如了EDI应用的行列,其H883系统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采用EDI技术,标准国内的进出口行为,并为国际接轨准备。
目前海关正在开发国家进出口综合执法系统,是海关总署实现电子商务及全面EDI的重要组成局部。
通过因特网,在海关、国税、外经贸、银行、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实现互联,一是实现政府部门见的数据资源共享并提供平安高效的审批、核销、签注等管理,二是为银行、进出口企业、加工贸易业、运输、仓储、报关、货运代理等企业提供网上实时报关、报验、缴税、划帐、报核的全部业务,实现进出境手续一体化。
3.射频技术
在我国,由于射频技术起步较晚,应用的领域不是很广,主要用于车辆自动识别管理,高速公路收费及智能交通系统,货物的跟踪管理及监控,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电子钱包,电子票证,生产线产品加工过程自动控制,动物跟踪和管理等。
除了在铁路应用的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外,主要应用仅限于射频卡。
我国铁路行包自动追踪管理系统还只是在方案推广之中,应用还要加以时日。
射频卡在我国主要应用于公共交通、地铁,校园,社会保障等方面。
上海,深圳,北京等地陆续采用了射频公交卡。
在未来的一两年,我国射频卡应用最大的工程将是第二代公民身份证。
总体而言,我国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状况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内外的比照分析
1.国外物流信息技术处于高速的开展阶段,应用也的到大力的推和普及,各种技术的运用都大力的开展,而我国的物流先进技术还处于初始阶段,物流技术还很落后,先进的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技术的掌握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在我国的物流企业使用当中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2.物流信息技术在国外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为物流信息技术开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在我国,政府也意识到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开展中对企业的重要性,也在提倡物流信息技术的使用,但还处于初始阶段。
比较成熟,已进入高效的开展阶段,第三方物流的成熟运用为国外的物流企业创造了很大的利润。
而我国的物流企业起步较晚,还处于初始阶段,物流信息技术也只是在少数较大的物流企业运用,大多的物流公司还处于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中,对物流信息技术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国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开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教育体系还没有建立,物流的职业培训也刚刚开始,物流人才奇缺.物流管理人才匮乏。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开展很快,有数据显示,未来5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超过25%。
目前深圳市就有1500多家物流企业,其中资产过亿元的就有32家。
但懂得物流管理的人才匮乏。
据统计,全国获得“物流师〞资格的不过数百人。
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调查显示,三地物流人才缺口总数达80万人。
造成物流人才匮乏的原因是物流教育落后,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的只有9所,物流职业教育根本上是空白.
2.法律体系建设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进一步制约了物流企业的开展,市场秩序的不标准导致了物流市场的混乱。
3.企业领导没有建立起信息管理不可缺少的观念,还处于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的思维中。
4.资金缺乏,购置一套现代的物流信息技术软件需要大量的资金,一般的物流企业是承担不起的。
5.物流的根底设施薄弱,阻碍了信息技术的运用。
物流根底设施能力缺乏。
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是从传统的物资和商业储运企业、各部委所属储运基地以及港口、码头等转运代理点转变过来的。
由于这些企业脱胎于方案经济,是粗放型经营,条块分割的产物,其根底设施能力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开展的需要。
表现在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求矛盾依然突出;
仓库储存设施落后,大局部仓库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已经相当陈旧;
现代化的集装箱、散件运输开展不快,我国水路集装箱化率仅为42%,而国际上一般为60%;
高效专用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
6.缺乏对物流信息技术的大力推广和普及。
改善措施
1.加强我国物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企业运作效率。
物流信息化主要包括物流企业设施自动化和经营网络化两个方面。
设施自动化是指货物的接收、分拣、装卸、运送、监控等环节以自动化的过程来完成。
设施自动化涉及的技术非常多,如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EDI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设施,可以实现货物的自动识别、自动分拣、自动装卸、自动存取,从而大大提高物流作业效率。
经营网络化是指将网络技术运用到物流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它既包括物流企业内部管理上的网络化,也包括对外联系上的网络化。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额较大,各个地区和各个企业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