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四电子版教师用书学习探究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741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选修四电子版教师用书学习探究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选修四电子版教师用书学习探究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选修四电子版教师用书学习探究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选修四电子版教师用书学习探究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选修四电子版教师用书学习探究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选修四电子版教师用书学习探究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x

《高中历史选修四电子版教师用书学习探究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选修四电子版教师用书学习探究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选修四电子版教师用书学习探究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x

高中历史选修四电子版教师用书学习探究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教学用书:

学习与探究

作者:

不详来源:

不详发布时间:

2008年02月18日点击数:

 429 

学习与探究之一 追述人物春秋

——撰写历史人物小传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查找和收集历史资料的途径和基本方法,提高处理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知道历史人物小传等研究性文章撰写的基本要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尝试撰写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小传,熟悉和把握所学历史人物的主要史实,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相关中外历史人物的了解,学习客观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结合历史背景,客观地观察和分析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培养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通过对中外杰出历史人物的学习、考察,汲取历史的智慧和养分,培养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为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的人。

 

★二活动准备★

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

让学生结合历史教科书的学习和教师的课堂讲授,以及自己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对历史人物的了解,确定自己所要探究的历史人物。

2.要了解历史人物小传的撰写体例。

历史人物小传有着多种多样的写法,它可以是传主一生重大政治活动简明扼要的概括性叙述,也可以是着眼于传主的某一个侧面来加以展开,但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必须做到言之有物,而不是随心所欲、浮光掠影式的感想。

因此应让学生重温—下自己在语文或其他学科中已经学过的一些人物小传,熟悉其基本体例,以便为自己的写作寻找必要的参照。

3.收集资料。

历史资料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既有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如中国古代史书典籍等,也包括历史教科书、史学界的研究文章等。

可以借助资料索引类书籍文献进行查找,条件许可的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料检索。

在资料收集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分类,并将资料的出处即书名、版本、卷数、页数等注明,以备查对。

需要注意的是,研究对象的确定和资料的收集是—个研究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并非此前彼后截然分开的,研究对象往往是在自己历史学习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萌发和确定的,因此活动准备过程可以因人而异,灵活掌握,不必拘泥于先确定对象,然后再去收集资料这样的程序。

★三 活动建议★

学习与探究活动可以个人单独进行,也可以采取小组协作的形式开展。

在做好了充分的活动准备之后(确定研究对象、了解撰写体例、收集资料等),就可以正式展开了。

以撰写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武则天为例,首先是资料整理,草拟纲目。

将收集来的历史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这实际上也是一个熟悉和分析资料的过程。

在对资料做到心中有数的基础上,确定历史人物小传的主题和基本框架。

在人物小传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主题进行,层次分明,文字通顺简练,做到所写内容言之有物。

提倡小传撰写形式的多样化和思想性,避免写成历史人物活动的流水账。

文中所引的资料须注明出处。

历史人物初稿完成后还要进行修改,要多看几遍,及时对内容结构、论点、材料、文字等进行调整、检查、核对和推敲,使修改的过程成为自己提高的过程。

 

历史人物小传定稿后就可以在小组和班级中进行交流了。

在交流的过程中,应注意共同探讨撰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交流个人在资料收集和文章撰写过程中的感受,并由同学们自行组织,选出能够反映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物小传,编辑成历史人物小传专栏板报。

[案例]

《武则天小传》

武则天,名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

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690年至705年在位。

参见《旧唐书》卷六、《新唐书》卷四《则天皇后本纪》。

武则天自幼才貌出众,精通文史,机敏过人,名闻京师。

14岁时被唐太宗召进宫中为“才人”,赐号“武媚”。

由于武则天生性刚强,不受太宗宠爱,她就移情于太子李治。

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削发为尼,居于感业寺。

不久,唐高宗复召其入宫,封为昭仪。

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

显庆五年(660),武则天受高宗委托处理朝政,后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

武则天生有四子,依次为李弘、李贤、李显、李旦。

太子李弘仁孝,监国时甚得民心,大臣敬服,唐高宗欲逊位于李弘,武则天忌之,于上元二年(675)用药酒毒死李弘,立次子李贤为太子。

高宗命李贤监国。

李贤处事明察审慎,受到大臣拥戴。

他又组织当时的一批学者笺注范哗的《后汉书》,在士人中享有声望。

武则天不能容忍,于永隆元年(680)废太子李贤为庶人。

随后,武则天又立第三子李显为太子。

弘道元年(683),唐高宗死,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

李显柔弱,武则天以太后名义临朝称制。

两个月后,中宗被废为庐陵王,第四子李旦被立为皇帝,是为睿宗。

载初元年(690),武则天又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建都洛阳,史称武周。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正式称帝的女皇,她的刚毅和权力欲,不让须眉。

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

唐太宗养了—匹暴烈强悍的马,没有人能驯服它,武则天自荐能驯服。

但她要三件东西,第—是鞭子,第二是铁锤,第三是一把锋利的匕首。

武则天说,烈马发性,先用鞭子抽;仍不驯服,就用铁锤敲它的脑袋;还不驯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

无论故事真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武则天的刚毅毒辣。

最能引人思考的,是武则天一步步登上女皇宝座的经历。

武则天的再次入宫,当时得到王皇后的助力。

唐高宗的爱妃因不能生育而失宠,萧淑妃受到恩宠。

王皇后十分嫉妒,就怂恿高宗召回武则天以分萧淑妃之宠,而工于心计的武则天正好利用了这些条件。

按后宫的设置,皇后之下尚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名,称为四夫人;妃之下有昭仪等九嫔。

九嫔之下有婕妤、美人、才人等27人,之后还有宝林、御女、采女等81人。

武则天再次入宫为昭仪,已是青云直上,但她要的是皇后宝座。

她先借王皇后之手打击萧淑妃,巩固了自己在皇宫的地位,并笼络宫女为其充当耳目。

她为了打击王皇后,利用王皇后来宫中探视的机会,残忍地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祸于王皇后。

昏庸的唐高宗优柔寡断,中了武则天的苦肉计,决意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

这就把宫中的斗争引向外廷,形成—场政治斗争,引起权力的再分配。

为了断掉王皇后的臂助,武则天—方面积极拉拢那些在朝中举足轻重的开国元老和朝廷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另—方面又蓄谋打击王皇后的亲属根基。

永徽五年(654)六月,王皇后的舅舅被从中书令贬为吏部尚书,接着又被一贬再贬。

次年六月,武则天又诬告王皇后与其母魏国夫人柳氏行厌胜之术,从此禁止柳氏入宫。

通过这一系列的暗中手段,武则天正式开始了废黜王皇后的宫廷活动。

 

废皇后、立太子,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必须得到朝中大臣的同意。

长孙无忌是唐高宗的亲舅,开国元勋,又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核心人物,他的态度在朝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唐高宗和武则天亲自去长孙无忌家,赐以宝器,又将长孙无忌三个儿子提升为朝散大夫,但长孙无忌不为所动。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也出来说情,仍遭长孙无忌拒绝。

除长孙无忌外,还有褚遂良、韩瑗、来济等大臣。

褚遂良谏阻唐高宗至叩头流血,被赶出朝堂。

韩瑗泣谏,悲不能自胜,高宗大怒,促令引出。

众多大臣的反对,使懦弱的唐高宗迟迟不能决断。

这时武则天已联络了朝中一批见风使舵的大臣,使他们倒向自己一边。

这些大臣们的意见打消了唐高宗的疑虑,于是下定了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的决心。

武则天趁热打铁,指使中书舍人李义府、礼部尚书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中丞袁公瑜等上书唐高宗,奏请废王立武。

就这样,武则天拉一派,打一派,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大唐永徽六年十月十九日,唐高宗正式册立武则天为皇后。

在这之前,九月初三贬褚遂良出为潭州都督,十月十三日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

这一年,武则天才32岁。

在封建社会,女人做了皇后,已到最高地位。

但对武则天来说,这只是她另一个目标的起点。

她要临朝称制,更要登上皇帝之位。

武则天最后终于成了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

我们不必细说武则天是怎样爬上权力顶峰的。

制造矛盾,利用矛盾,拉一派打一派,排斥异己,心狠手辣,是她的主要手段。

她称帝之后,大权在握,也常常利用酷吏之手来打击不忠于自己的高层官僚和政敌。

王皇后、萧淑妃遭惨杀,长孙无忌等大臣遭流放,这在意料之中。

但连拥戴武则天的李义府也没有好下场。

武则天让他当了一阵宰相后,竟也遭到流放的命运。

武则天称帝,实行酷吏专政,设置告密制度,使满朝文武整日诚惶诚恐。

即使连自己的儿子,如果拂逆了她的意志,也毫不手软地施以迫害。

长子李弘同情萧淑妃的两个女儿,武则天就将他迫害致死。

次子李贤被立为太子,武则天感到是她称帝的障碍,指使黄门侍郎裴炎诬告太子谋反,把他废为庶人,流放巴州,等高宗一死,迫其自杀。

第三子李显只做了54天皇帝,就被贬为庐陵王,软禁在宫外。

第四子李旦虽为皇帝(即睿宗),却是十足的傀儡皇帝。

690年,武则天废掉李旦,自立为帝,国号“大周”。

 

作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在位15年间,颇有一些作为。

徐敬业起兵,很快被平息,表现了武则天的政治才能;她注意选拔人才,文臣如杜景俭、狄仁杰、张柬之、姚崇等,武将如娄师德、郭元振等,都是能治国安边的杰出人物。

武则天主张“劝农桑,薄赋徭”,注意兴修水利,重视粮食生产,从而使得仓储丰实,人口增加。

武则天扩大仕途,允许自荐升官或做郎;置员外郎,开武举,创殿试制度等。

对于吐蕃和突厥的入侵,武则天派良将予以抗击,收复安西四镇,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加强西北边防。

她还让军队在边疆屯田,增强边防,减轻国家负担。

在武则天及其选拔的一批优秀人才的共同努力下,大唐隆盛时代得以保持和延续。

封建君主专制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即集独裁、终身、世袭于—体。

武则天以女性而行使手段、连废太子,坐上皇帝宝座,这在中国古代以男权为核心的社会中是绝无仅有的孤例,因而在她身后,习惯以道德伦理为尺度来臧否人物的古代学者们,更多地是给予了否定性的论说。

也许有鉴于此,机敏而富有历史洞察力的武则天临终遗制:

“拊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而且她的墓碑上没有任何歌功颂德之词,她命人给她立的是一座“无字碑”!

立了“无字碑”的武则天给后人留下的是无尽的评说!

★四活动总结★

活动总结的目的在于考查和了解同学们在通过本节“学习与探究”课后,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达成情况。

因此,活动总结应结合教材中“活动说明”的内容来展开。

“活动说明”的目的在于探讨设置本“学习与探究”课的立意、功能及其对提高学生历史分析能力的益处等内容,它对于教师较好地把握本课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因此教师对于“活动说明”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以下是对教材中本课“活动说明”的引录:

 

历史人物传记是许多人喜爱的读物之一。

资料详实、文笔优美的人物传记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传主与时代之间双向互动的关系,也折射出传记作者穿越历史时空与传主之间的心灵沟通和对话,透露出作者对传主活动的历史评判、对人生的洞察和智慧。

这也是历史人物传记拥有广泛读者的原因之一。

 

尝试撰写历史人物小传,最重要的是追求历史人物学习和探究的一种过程和方法。

实际上,无论是鸿篇巨制的历史人物传记,还是短小片段的人物小传,在写作的程序和方法方面都有着共同之处,这就是都要经历——个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消化的过程。

经历和体验这一过程,对每一位历史学习者本身就是一个了解和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的过程。

同时,人物小传的写作,也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历史陈述或人物活动的史实堆积和流水账式的记录,在对人物活动史实的选择和叙述中,凝聚着作者对人物与时代的观察、分析和评判,体现着作者的历史洞察力和对历史的阐释能力。

 

★五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目的] 

考查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基本方法和处理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思维能力。

[评价方法] 

对学生撰写的历史人物小传进行审阅,给出鼓励性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

 

[评价过程]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并给出评语,最后由教师与学生交流看法。

[评价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