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教师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6180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香教师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书香教师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书香教师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书香教师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书香教师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书香教师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书香教师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香教师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书香教师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

“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境地

(2)诵读能加深理解,拓展语文之内蕴.夏丐尊先生曾说过:

“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

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希望,自然的造化,少年的气概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

“落叶”二字,

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确实,诵读能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能让学生从感性上,直觉上,整体上去认识,占有.体验语文材料;

能使人浮想联翩和想象,使学生更深刻,更有创意地领会文章之内涵.(3)诵读能培养美感,提高学生审美之情趣.诵读的时候,学生通过

“披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相触的审美境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情操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审美情趣.

二.突出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保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里强调的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或者说是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巴金曾说过:

“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虽然文学阅读与语文的阅读并非完全相同,但从育人的功能上看,它们的作用是一致的.从意义上说,语文的阅读教学因为有了教师的参与,其育人功能比起文学的渐进性来说更直接,更有效.特级教师们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教材中人文因素的挖掘,并能巧妙地利用这些

“资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是发展学生个性,塑造高尚灵魂.例如陕西特级教师吴文博在教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明确了诗人的痛苦处境发问: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会怎么想怎么做?

我们看看诗人杜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阅读后回答:

“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寒士’”.“他急于得到房子不是先解决自己的困难,而是先人后已.”“只要别人得到房子,他就是冻死也心甘情愿.”

教师接着说:

“这种自身遭受痛苦,进而想到只要使别人免除受苦,自己定肯受苦的思想情感,是一种多么博大而崇高的情怀啊!

”并趁势发问:

“现代社会还有没有这种人?

学生答了雷锋,李素丽,焦裕禄等,接着教师就在对这种精神的高度赞美中结束本课.在这里老师不仅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感受了杜甫那种由已及人,先人后已的博爱情怀,同时还联系到现代人对这种精神继承和发扬,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

二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品味,

(1)感受自然美.湖北特级教师胡礼仁在教学<

月迹>

时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最喜欢的词语和段落,并说明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学们在品味语言的同时,也领略了月光的皎洁,沙滩的柔和月夜的宁静,仿佛身临其境,使心灵也变得空灵,纯净起来.

(2)感受人物美.董一菲老师在教学<

迢迢牵牛星>

时,让学生讨论

“河汉女”的形象,学生说河汉女美丽,勤劳,内心充满了痛苦的思念.教师接着问:

“河汉女”美丽的形象是怎样读出来的?

学生说“纤纤擢素手”啊,有着

“纤纤素手”的女子一定是美好的.老师表示赞同.并联想到陆游的“红酥手”,<

诗经>

中的“手如柔荑”,<

孔雀东南飞>

里的“指如削葱根”.

董老师让学生欣赏了一系列“美手”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特级教师学们的课堂异彩纷呈,它们是语文教学中的奇葩,是智慧的灵光,是指路的火纛.它引领我们走进他们的课堂,领略他们的教学艺术,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进而开启我们的教学智慧.

在美国,乔纳森·

考泽尔是一个以“一手经验写书”著称的教育家。

《给青年教师的15封信》一书充分体现了他一贯的对抽象化的理论和案例的质疑,是其亲身到新任教师弗朗西斯科班上听课一年多后,对其提出的日常教育问题进行解惑而结出的硕果。

刚刚走上教学一线、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懊恼的年轻教师,尤其能从中获得心灵的理解和教学困惑的解答。

xx年,我们引进出版了美国当代教育家、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乔纳森·

考泽尔的《给青年教师的15封信:

教育家对话新任教师》。

从事儿童教育工作40余年的考泽尔,到新任教师弗朗西斯科班上听课一年多,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继而,弗朗西斯科向考泽尔请教日常教学生活中的问题,简短的谈话无法尽兴,便催生了15封解疑信。

在这些信件中,考泽尔不仅回答了弗朗西斯科在日常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穿插回忆了自己的教育生涯,还结合了困扰其他青年教师的教学情境进行解答,如是,使本书脱离了私人信件的狭隘性,更具普遍适用性。

此书在美国一经出版,便被《出版商周刊》评为“五星级图书”,得到美国国家教育协会主席的热情推荐。

它“向第一年入职的教师或执教40年的教师讲述教师这一美好职业带来的快乐、挑战和丰厚回报,用那些感动和喜悦让教师记起自己的理想和职责,对逐渐僵化的教育体制始终抱有警惕。

但是,它又不是一本浅薄的励志书,除了对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教育态度等各方面给出善意的指点之外,作者还对美国的公立教育现状进行了严肃的思考,包括高利害性测试、标准化训练、教育券等。

同样地,《给青年教师的15封信——教育家对话新任教师》中文版一面世,也在中国读者中引起很大的反响。

原本只是针对中小学教师阅读与培训出版的一本书,竟然也受到中职学校、技术学院青年教师的欢迎。

教师们自发写了许多读后感,或在学校读书会上交流,或贴在自己的博客空间里。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封教师的来信,他说自己第一年当班主任就“不幸”接到了一个“差班”,成天面对那些谈不上天真,甚至有些凶狠的学生的眼神,就像被从头到脚倒了一盆凉水。

但是有一天在书店里无意中看到这本书,看着看着,眼泪都忍不住流出来,感谢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了这样的好书。

还有什么比收到这样一封读者来信更让编辑欢欣鼓舞呢?

教育出版是一个利润不高的行业,但是正因为可以和教师朋友分享那些美好的瞬间,我们才如此坚持。

当初考虑引进这本书,不仅仅因为作者考泽尔获得过美国国家图书奖,更因为在美国,考泽尔是一个以“一手经验写书”著称的教育家。

在一些抽象问题上,他从来不轻信纸上的案例,也不把理论当成武器。

在他看来,比起那些抽象的语词——“批准”、“表彰”、“绩效考核”,粉笔和黑板擦这些具体的事物更贴近教师的课堂教学。

当一名教师面临失败的课堂时,他的语言习惯和表情动作会比他的自我倾诉更具真实性。

此外,作为一个教育家,比起在大礼堂中对着一群未知的受众讲述他的教育观点,考泽尔更喜欢针对教师个体,针对一个生动的、担负着教育使命的个体,进行耐心的指导,从个体的真实反馈中修正自己的方案。

因此,他在40多年的教育工作中,花费了一半以上的时间去美国各地听课,和许多教师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在这本书里,考泽尔向新教师承认,自己初执教鞭之时并不顺利。

作为一个哈佛毕业生,在公立学校的教书生活并不符合他的期待,几乎可谓一团糟。

他碰到过一些难教的孩子,“他们对老师粗鲁无礼、横加指责,以至于他们赤手空拳就能让几乎所有的严肃教育陷于瘫痪。

”事实上,这种情况不论在美国还是中国都是客观存在。

每年都会有一些踌躇满志的师范生走出大学校园,进入他们想象中“朝气蓬勃”的中小学校园。

但是,和那些“看上去怎么也教不好的”学生纠缠了半个学期后,他们开始怀疑师范课程中教过的内容。

“如果允许这个孩子占用太多课上时间,我就无法给班上其他孩子上好课,也就毁了其他所有人的学习。

”尽管知道这样做与教育的根本原则背道而驰,他们还是会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去孤立那个孩子,将他无限期地留在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范围之外。

难道我们要眼睁睁地看着教育在年轻一代教师的手上依然散发出陈旧的味道吗?

对此,考泽尔没有答案,正如对于教育本身的疑问,我们永远没有答案。

但是考泽尔提醒所有的教师,你们和孩子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你们对教育使命的忠诚将是你们力量的源泉、思考的起点。

“我们在学校中努力工作,不是为了自己有钱去购买什么,我们投资的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地区以至国家的利益……我们是在为公平和正义而教书”。

今天你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上为自己找了借口,日后当你碰到不公的处理时也记得不要抱怨。

找借口是有传染性的,“向那些极不合理的规定屈膝投降也是具有传染性的”,孩子会记得你和你的话。

这一点,不会因为教师的年轻与否而有所动摇。

携一缕书香享受工作的幸福

路真

陶渊明说: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从小热爱读书,喜欢与书相伴的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忙碌之余,仍坚持不懈地徜徉在书香之路上,并乐在其中。

携着一缕书香,使我疏离浮躁,回归内心的宁静,工作的幸福感、成就感也如约而至。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始终把多读书,读好书作为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将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注意总结和反思,做好读书学习笔记,并力求创新。

以读书促提高,以反思促发展,坚持课课记录教学反思,月月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努力做到边读边研,边教边悟。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教育教学专著已成为我的枕边书,像孙蒲远的《美丽的教育》,李镇西的《心灵写诗》和万玮的《班主任兵法》等,不仅因为书中有丰富的可借鉴的教育教学案例,更因为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感染了我,启迪了我,影响了我,联想到自己的亲身经历使我感受到能成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是一件既幸运又幸福的事,因为我们每天在和学生交流相处中能收获到纯真的情感,这是其他任何职业都难以比及的。

在我的读书生活中,读书与反思相得益彰,促使着我在教育教学中获得长足的进步。

近几年,有多篇教育教学案例在《当代教育科学》发表,德育论文获全国一等奖,教学论文、案例,教学设计也多次获市区一、二等奖。

教师职业专业性强,富有创造性,通过读书我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获取别人的长处,避免走弯路,以更快的时间,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的地。

每次承担区里的月展示课,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内心深处对此事是期许的,但是研读教材的过程却是艰巨的。

在准备过程中,首先要让自己静下心来,吃透教材,钻研教法,考虑学法,再经过一次次试讲,同事评、看资料、反复捉摸,使设计不断完善,唯求自己的课能够精彩。

真有种“课下几年功(读书),课上40分钟”的感觉。

但是每次经过展示课的锤炼,都感到长进很大,收获的不仅是成长的快乐,更是一种自我充实。

在和专家、老师们探讨的时候,在自己引经据典、不断探索的时候,才是我真正的蜕变。

近几年,综合实践录像课获得省级一等奖;

电教课、现场说课获得区一等奖。

生命是一段不断学习的美好历程,时时充实自己的内涵而不炫耀,人生的路上才会处处有美景。

除了阅读和专业有关的书籍,其实真正令我心胸俱醉,荡涤灵魂的是那些经典名著《老子》《庄子》《学记》《论语》《大学》……手捧古籍,凝神静气,自己的思想、言行、价值观在被微言大义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读这些经典使我学会做人、学会感恩、自立自强、美好和谐,还有很多很多。

“学高为师,身正示范”这些优秀的传统品质也会随着我的“不言之教”使学生受到熏陶。

或许有些经典不是教育教学的专著,但是其中的哲理却使我看问题更深刻,使我在教学中常常灵光突现。

比如上周学习第二课《桂林山水》时,文章最后有这样一段话“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我通过展示课件把学生带入仙境般的山水中,我自己也陶醉其中,山、水、人像在同一幅画卷中,这不正是老子《道德经》中阐述的“和谐”之美吗?

同时我联想到前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望洞庭》。

诗的第一句是“湖光秋月两相和”。

“和”字在下面有注释:

和谐。

形容水色和月色互相融合在一起。

于是我问学生“桂林的山奇秀险,桂林的水静清绿,他们映衬在一起,你觉得怎样?

”学生们不约而同“更加秀丽”“真不愧是‘甲天下’了”……我接着问:

“这样的山与水使你联想到前面哪首诗中的景色?

”几个反应特别快的学生在我启发下想到了“湖光秋月”的景色。

我说:

“是啊,桂林的山与水不也是一种和谐之美吗?

我们可以说它是‘青山绿水两相和’了。

”话音刚落,学生们就露出会心佩服的微笑,他们眼神中的光芒告诉我,这是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这个环节不但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还使学生明白了学习语文要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可是这个环节的灵感不是来自课前备课的教参,而是来自古老的经典《道德经》的启示。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上我们倡导师生之间碰撞出生成性知识,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其实老师在课堂上有时也会产生新的灵感,有自我生成的智慧。

读经典使我的内心更加强大,更加自信,能把握住每一次教育时机,享受到师生教学相长带来的快乐!

在学校里,我承担着国家级、省级多项课题的实验,每参与一项课题实验,我都要阅读大量相关书籍文献,找到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再从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新的成果,新的理论,经过这样一个过程,课题更加扎实、有效,自身的业务能力,人文修养,都有了很大提高,使我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审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

在课题实验这块沃土上,我播种下辛勤的智慧和汗水,也收获到幸福和喜悦。

在小班化教育的实验课题中,阶段性成果报告《“以人为本”思想打造小班精品》获省一等奖;

省级课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研究”中,录像课《我的校花我推荐》获省一等奖;

亲自参与编写了学校中、高年级的校本教材《探索自然》《绿色研究》;

在中央教科所“十一五”课题“语文学科发展性课堂的实验与研究”中,撰写的阶段总结,准备的过成性材料,于去年10月份的中期检查中,得到中央教科所专家的认可与好评。

成功的背后是读书给我智慧,赋我力量。

读书就像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改变的不仅是我的底气,更有灵气和大气,以及由内而外自然焕发出的蓬勃朝气。

与书为友一路走来,伴随着我的是职业幸福的花开一路。

携一缕书香,共一份月光,心手相挽走在路上。

相信岁月的琴弦,在有书香相伴的每个季节,每个日子,都会有美好的弹唱,有永远有写不尽的精彩。

少儿时代的我喜欢读书几近“随时能读书,随处可读书”的境地,非常享受沉浸书中浑然不觉甚至废寝忘食的感觉,对我而言,“阅读=悦读”。

古人云,读书有三上:

“枕上、厕上、马上”,我还多了一上——“路上”。

记得读中学时,我可是一有好书就巴不得一口气读完,上学路上也舍不得停,久而久之练成了用余光探路的“本事”,还“练出”一对近视眼。

初为人师,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孩子带进书的世界,和他们一起“悦读”,因为我深知小学是培养阅读习惯的黄金阶段,因为我深知语文老师是人间道义与妙手文章的传播者,因为我深知书籍一定能哺育孩子健康成长。

俗话说“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露就滋润”,书籍滋润了并滋润着我,我将用它滋润孩子。

为此,我出发了。

切入点在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决定从吸引学生阅读兴趣入手。

课堂上,我常借课文发挥,送上有趣的小故事,吊足胃口才告诉孩子们故事的出处,并推荐他们买来读;

班队课我组织故事会,大家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文章(或书);

平日里我鼓励孩子捐图书,充实图书角……付出许多努力,我以为效果一定很神奇,结果却令人泄气:

在外地生居多的农村学校,好书不是孩子想买就能买,想买就买得来,图书角捐书除了作文选还是作文选,优秀的儿童书刊廖廖无几,故事会上孩子们讲的故事还是作文选上的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我对学生来说都是。

于是我利用周末到泉州挑书,“传说”中的《舒克和贝塔》《吹牛大王历险记》还有《淘气包马小跳》等书陆陆续续出现在班级图书角,孩子们兴奋得欢呼雀跃,图书借阅率大幅上升,我们一聊书就聊得很开心。

虽然我的钱包“瘦”了,可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丰富了不少,“也许会有一扇未知的大门打开吧”,我不确定这是不是一厢情愿,但总觉得坚持这样做一定值得!

升任校长后,在还没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之前,我就先打定主意,要让书籍滋润这所学校的孩子。

此之前,理应滋润老师,他们是学生书海的启航者。

许多人可能认为“教书人一定是读书人”,事实并非如此,“工作节奏太快,生活压力太大,没时间读书……”有的老师因此远了书籍,淡了墨香,教书先生不读书也是有的,这个问题让我们感到十分尴尬,却真实地存在。

从某些方面说,培养教师的阅读习惯难于学生,仅仅依靠行政力量的话,又很可能迫使教师“被阅读”,“被”字当头,“悦”从何来?

我希望用书籍滋润教师,而非“牛不喝水强按头”,可又该如何是好?

一道难题摆在我面前。

当时恰巧有个契机,我校女教师居多,其中新妈妈、准妈妈占了不小的一部分,教育子女对她们十分重要,家庭教育类的书刊也许能做“敲门砖”吧。

我尝试向她们介绍《告诉孩子,你真棒!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类的书刊,一有机会(比如课余时间)就和她们交流其中案例(这样做至少不会带给她们太大压力)。

料想不到的是,家庭教育竟吸引了其他未来妈妈学习交流的兴趣,一时间成为热门,许多老师利用家长会介绍家庭教育经验,有的还单独为家长推荐相关书籍。

家庭教育这块“敲门砖”,竟敲出一片好天地!

之后,我顺势而为,向喜欢研究教学的老师推荐《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等名师课堂实录,向困惑于班级管理的老师推荐《班主任兵法》、《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诊疗》等书……学校每学期举行赠书活动,老师们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书刊,阅读兴致更高了,学校的阅读交流氛围更浓了。

大家在进步,我也不甘落后。

在带动教师读书方面,教育博客帮了我一个大忙。

2006年,我在中国课堂教学网新思考博客平台注册了“刘春生的博客”(昵称“老牛”),几经辗转又搬家到了新浪,几年来我笔耕不辍,发表博客文章共400多篇,一半以上属原创,还有一部分用以推荐好书好文章。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阅读常使我产生写作的冲动,写作又反过来促使我大量阅读,多读书,才可能使语言有味,不读书,则文章“面目可憎”。

辛勤的耕耘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刘春生的博客”被评为“中国课堂教学网2006—2007年度十佳教育博客”。

多方影响和带动下,学校教师渐渐进入“悦读”状态,阅读氛围越来越浓。

读书沙龙活动中,不少教师“现身说法”,介绍学校所赠书刊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包括教育、教学还有生活方面,比如文章前面提到的《告诉孩子,你真棒!

》让一位老师学着将自家小孩培养成小男子汉。

阅读,让他们充满成就感,我的激动则难以言表,精心浇灌的种子终于开出美丽的花儿。

学校教师的言传身教,切切实实地影响了学生的阅读。

加上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不断引进新书,学生读书活动经常开展,午间半小时阅读课坚持了六年有余……这所普通的农村小学,书香化雨,润物细无声。

有人说,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

身为校长的我,始终以“书香校园建设”为己任,时光荏苒不忘初衷,学校读书氛围悄然改变,我的幸福感逐渐提升。

从小我就喜爱读书,常常泡在图书室里流连忘返,遨游在书海里,享受着读书带来的快乐。

参加工作以后,我对读书的喜爱有增无减。

双休日,我去的最多的地方不是公园商场,而是新华书店,有时街边的一个小书摊也会牢牢地吸引我的视线,让我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的普及,阅读电子报刊书籍又成了我读书的新途径。

读书已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我畅游在一本本教育教学论著中,魏书生老师的循循善诱,李镇西博士的感性深刻,常丽华老师的平和淡然,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大家思想的光辉,无不影响着我,指导着我,激励着我。

我还坚持写读书笔记,让读书成为我教学工作中的好帮手。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名家名篇、时文选粹也是我青睐的对象,不仅自己阅读,还时时将精彩的片段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喜欢上了鲁迅、老舍、季羡林、林清玄、泰戈尔、契诃夫等作家。

在读书学习中,我努力提升自身技能素质,力争“用高雅的文化凝聚人,用渊博的知识感召人,用一流的业绩鼓舞人”。

我教学工作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和文化素养。

在课堂寻求创新、大胆进行改革,尝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我也读孩子们喜欢的书,如《窗边的小豆豆》《男生贾里》《女生日记》等,拉近了我与孩子们的距离。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我结合自己读书的收获,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诵读经典名著。

我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读书活动,精心布置了教室:

班级建立了图书角,旁边张贴了我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书籍名称,以及学生向学生推荐的读书目录,黑板报、墙报开辟了读书专栏,墙壁上悬挂着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我们定期评选班级读书明星,努力打造书香班级,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小书虫手记展评、“我的照片故事”评比、开展诗歌经典诵读比赛、诗词知识大比拼、制作读书卡、编写诗集及学生作文集等,让学生充分体验读书带来的快乐。

在作文教学中,我常用教师下水文指导学生习作,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指导学生作文在报刊书籍及网站发表多篇。

高尔基说: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给我以启示与引导,推动着我一步一步往前走。

近几年,我先后被评为西陵区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获得学校表彰的书香教师、创建特色学校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读书记载了我成长的脚步,啊,书是我永远的导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