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6132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Word下载.docx

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

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像的与那些因素有关?

猜想假设:

凸透镜的成像性质与、有关。

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

一、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如右图,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

二、调节装置

调节和,使、和在同一。

目的:

使像成在.

注意:

如在桌面实验,应使三者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三、实验步骤与记录表格

u与f

性质

v与f

像与物的位置

(一)评价:

1、应在每一个区间内,;

2、还应对时的成像特点进行探究。

(二)动态连续观察

现象:

当物体靠近透镜时,像透镜,像逐渐。

口诀:

物像。

(三)成像条件逐条分解

1、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

u,成,此时v.

2、成倒立、等大、实像的条件:

u,成,此时v。

3、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

u,成,此时v。

(四)探究u<

f时的成像性质

1、u<

f时,光屏上像。

2、u<

f时,凸透镜成。

3、此时的像与物在侧。

4、u<

f时,成的像上下左右与物体方向。

5、观察虚像时,眼睛应在一侧,透过观察。

例题:

观察凸透镜所成虚像正确的是()

6、想要看到更大的虚像,可以将物体再透镜一些,或将透镜稍物体一些。

7、当u=f时,像

【交流合作】

1、成实像与虚像物距的分界点:

焦距处是成和的分界点。

口诀:

一倍焦距分.

2、成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

焦距处是成的像和的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分.

3、归纳方式一

4、归纳方式二

【实验思考】

1、凸透镜成实像时,都是立的;

凸透镜成虚像时,都是立的。

2、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一定/不一定)都是虚像;

凸透镜成缩小的像时,(一定/不一定)都是实像。

3、凸透镜成实像时,、都颠倒。

4、凸透镜成的实像和虚像用眼睛直接观察。

5、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找到像,这是什么原因?

(1)物距uf;

(2)透镜、光屏、烛焰三者中心不在。

6、凸透镜成的像偏在光屏上端,可以向移动光屏,或向调节凸透镜,或向

调节蜡烛。

技巧:

像移动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

像移动的方向与透镜移动的方向。

(如右图)

7、能否通过移动凸透镜找像?

若移动凸透镜,将随之改变,也会改变,此时的像就不是我们要找的那个像了。

所以,实验过程中,凸透镜的位置须,而应通过移动来找像。

8、如果凸透镜被挡住或摔坏一半,成像性质,亮度。

9、成实像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L与f有何关系?

成实像时,物像间距L4f。

10、成实像时,物与像的移动速度相同么?

当u>

2f时,移动速度较快;

当f<

2f时,移动速度较快。

11、凸透镜成实像时,将物体与光屏交换位置,根据性,光屏上恰好能成清晰的像,成像性质(改变/不变).

12、利用凸透镜成像作图,如右图:

13、用发光F字代替蜡烛的优点:

①便于判断像与物上下、是否颠倒。

②成像,不会;

③底部的方格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14、虚像与实像的观察

光屏

眼睛

实像

虚像

课后练习:

1.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

2.通过实验发现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

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像;

可以成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立的像。

我们可以看到,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取决于物距和凸透镜的____________关系。

3.当物距___________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实像;

当物距___________焦距时,成虚像,并且虚像的尺寸___________。

4.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则透镜的焦距f()

A.10cm<

f<

20cmB.f>

10cmC.f<

10cmD.f>

20cm

5.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

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

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透镜和凹透镜D.玻璃砖

6.(2010天津模拟)如图3-3-1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图3-3-1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7.(2010江苏连云港模拟)如图3-3-2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图3-3-2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8.(2010江苏徐州课改区模拟)如图3-3-3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__。

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____________立的实像,若想使像变大,应将蜡烛向____________移。

图3-3-3

9.(2010河南模拟)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透镜的焦距。

10.有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将物体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距透镜20cm处,这个过程中所成的像()

A.始终是正立、放大的实像B.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离透镜越来越远,像变大D.离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

11.(2010山东滨州模拟)张晨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3-3-5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图3-3-5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b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C.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12.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在透镜另一侧20cm处成一清晰像,则此透镜的焦距()

A.一定大于20cmB.一定小于9cm

C.一定在10cm到8cm之间D.一定在9cm到10cm之间

1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烛焰离透镜12cm时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7cm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下列的哪个值()

A.8cmB.10cmC.11cmD.14cm

14.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到物距为15cm时,它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缩小的虚像

15.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逐渐向凸透镜靠拢的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将()

A.一直变大B.一直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16.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的主光轴上,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该物体的明亮、清晰的实像,当用不透光的物体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后,物体此时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

A.只有上半部分,亮度不变B.只有下半部分,亮度不变

C.与原来相同,亮度不变D.与原来相同,亮度变暗

17.(2010江苏南通模拟)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

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

18.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主光轴方向平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棒AB,如图3-3-6所示,则形成的像A′B′为

图3-3-6

A.比实物短,且B′端比A′端粗B.比实物短,且A′端比B′端粗

C.比实物长,且B′端比A′端粗D.比实物长,且A′端比B′端粗

19.(2010福建莆田模拟)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3-3-7中的()

图3-3-7

2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烛焰和光屏放在图3-3-8中A、B、C三个位置时,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则在A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在B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在C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

图3-3-8

21.(2010广西柳州课改区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的大小(放大或缩小)

像的正倒

1

30

15

缩小

2

20

等大

3

14

35

放大

10

/

不成像

5

8

①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

②在第5次实验中,从____________一侧透过透镜看到在____________一侧放大的像。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答案

1,思路解析:

由于f=10cm,当u=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且像距在10cm到20cm之间,当u=20cm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且像距为20cm,即像由缩小到等大,像距由10cm到20cm之间变为20cm。

答案:

B

2,思路解析:

对于一个确定的凸透镜,焦距是唯一的,成像的情况只取决于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远近。

大小虚实正倒位置焦距

3,思路解析:

物距大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的虚像。

大倒立小于大于物的尺寸

4,思路解析: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成像条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必然大于2倍焦距,即u>

2f。

本题中有20cm>

2f,解不等式得:

10cm。

C

5,思路解析:

它是由凹透镜和凸透镜组合而成的。

从室内通过”猫眼”向室外观看,可以看到室外正立缩小的景象,能看到较大的范围情况;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才会看到较大的范围,凹透镜应在外边,两透镜之间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

6,思路解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知道,当f<

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A正确。

当u>

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B错。

当u<

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CD错。

A

7,思路解析:

由题意可知u=30cm,u=2f,求出焦距f=15cm。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此物距变为10cm。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在光屏上得不到蜡烛的像,即成虚像。

D

8,思路解析:

本实验应将蜡烛、光屏和凸透镜调整到同一高度;

若像变大,应减小物距,蜡烛向右移。

降低光屏的高度倒右

9,思路解析:

凸透镜成实像的变化规律是:

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都能成实像,且像距也在大于焦距的范围内。

若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动,向焦点靠近,则像逐渐远离透镜,且逐渐放大;

若物体逐渐远离凸透镜,则像逐渐向凸透镜移动,接近焦点,且逐渐缩小。

所以,题中应先后填上“远离”和“小于”。

远离小于

10,思路解析: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在2倍焦点以外运动时,所成的像始终为倒立、缩小的实像,但物距越小,像越大,像距越大。

答案:

11,思路解析:

烛焰在d点时,位于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选项错误。

12,思路解析:

由于本题中物像异侧,说明此像是一实像;

又由于像距比物距大,可推知此像是一放大、倒立的实像,此时物体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在另一侧的二倍焦距之外。

即f<

18cm<

2f①

20cm>

2f②

综合①②解得9cm<

13,思路解析:

根据题意当u=12cm时成放大的实像、u=7cm时成放大的虚像可得出:

12cm<

2f,7cm<

f,解该不等式组可得7cm<

12cm。

而14cm不在这个范围内。

14,思路解析:

从条件“当u=30cm时,成放大的实像”可得:

f<30cm<2f,即15cm<f<30cm。

当物体移到物距为15cm时,即物体在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5,思路解析:

在凸透镜成像的情况中,当物体的位置发生移动时,像的位置也随之移动,像与物是朝同一方向移动的。

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之外移向凸透镜时,像做远离凸透镜的运动,且像变大;

当物体离凸透镜接近二倍焦距时,像也接近凸透镜接近二倍焦距,像继续变大;

当物继续移向凸透镜,像仍做远离凸透镜的运动,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像变为虚像,像仍变大;

当物继续靠近凸透镜,像仍做远离凸透镜的运动,像继续变大,所以A正确。

16,思路解析:

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凸透镜成实像的原理:

物体射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透镜后面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无论透镜多大都能成像,只是镜面小一些,透光量少些,像暗淡一些,不会影响像的完整性,尽管题中条件是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不透光,物体仍能够由它的下半部分透光成像,并且能够成一个完整的像,但是会聚在光屏上的光会少一些,像变暗,应选D.

17,思路解析: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物在2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由题干可知,点燃的蜡烛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距小于2倍焦距而大于1倍焦距。

如果在像的位置上放物体,那么物距就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像在2倍焦距以外,且一定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所以BCD错,A正确。

18,思路解析:

因为u>2f所以f<v<2f,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像A′B′比物体AB短,这样就排除了CD的正确性。

又因A与B两点相比,B点物距小,其像距大,像也变大,故B端的像比A端的像A′要粗些。

19,思路解析:

由题意知u<

f成虚像,观察者的眼睛应在蜡烛的异侧通过透镜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B。

20,思路解析:

屏上成的像是实像,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像距,物、像在凸透镜的两侧。

光屏凸透镜蜡烛

21,答案:

(1)同一高度

(2)物距大于焦距时像是倒立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像光屏蜡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