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燃料与灭火燃料与能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394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5441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燃料与灭火燃料与能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394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燃料与灭火燃料与能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394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燃料与灭火燃料与能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394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燃料与灭火燃料与能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394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燃料与灭火燃料与能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394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燃料与灭火燃料与能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394Word下载.docx

《中考《燃料与灭火燃料与能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394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燃料与灭火燃料与能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394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燃料与灭火燃料与能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394Word下载.docx

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2)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

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

用扇予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4)为探究实验后溶液的性质,在图B烧杯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所得溶液呈。

5.(08年河南)世界原油价格逐年攀升,2008年3月7日创下每桶106.54美元的新高。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不用考虑能源危机问题

C.世界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煤、天然气价格也会有所上升

D.氢能、太阳能等资源的开发利用能有效减缓能源危机。

6.(5分)氢气作为新能源普遍被人们看好,它有许多其他燃料所不及的优点。

石油、煤、天然气等资源的蕴藏量并不是无限的,而氢气可以用水做原料来制取。

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气和汽油,前者放出的热量约是后者的三倍。

氢气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一种——水,不污染环境。

根据以上短文的内容,请归纳总结出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目前,氢能源没有普及的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7.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图5所示的实验:

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8.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志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

据此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不支持燃烧B.容易燃烧C.密度比空气大D.容易气化

9.将棉布手帕浸泡在酒精溶液(70体积酒精和30体积水混合而成)中,待均匀湿透后用镊子夹住两角取出,展开并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水和酒精蒸发吸热使手帕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D.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10.下列各组物质,既能够用作燃料,又能用于跟矿石反应冶炼金属的是()

A.碳和甲烷B.一氧化碳和甲烷

C.一氧化碳和碳D.氧气和一氧化碳

11.白磷是一种极易燃物,着火点只有40℃左右。

为了防止白磷自燃,在实验室通常把白磷浸没在水中保存,这样()

A.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

B.可以利用水将白磷与空气隔绝

C.可以降低白磷的着火点

D.水达到40℃左右时,白磷才可能自燃

12.(08福建三明)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的是()

A.石油B.天然气C.煤D.太阳能

13.森林或草场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在火场附近的周围铲除一定宽度的树木和草类,形成一道“防火墙”,其理由是()

A.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B.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C.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使火场周围通风良好

14.“低碳”是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排放或少排放二氧化碳气体。

下列能源的使用最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太阳能

15.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01年6月2日,某酒楼因液化石油气泄露而引起爆燃,造成了人员伤亡。

同学们必须高度重视用气安全,当你发现厨房中的煤气灶漏气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尽快逃跑B.用明火检查

C.打开抽油烟机D.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16.(09四川宜宾)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活动,号召晚上熄灯一小时。

今年3月28日全球有超过十亿人参加这项活动。

下列说法与提倡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不相符合的是()

A.节约能源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C.欣赏城市夜景D.关注全球气候

17.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一定是气体

B.可燃物一定是液体

C.可燃物一定是固体

D.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才能燃烧

18.(6分)元宵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是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对其盛况的写照,我国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燃灯放焰、共吃元宵的风俗。

(1)某红焰烟花的配方中包括硫、木炭粉、硝酸锶(Sr(NO3)2)等。

①硝酸锶中Sr的化合价为:

②写出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燃放孔明灯(如右图)祈福成为了元宵节的新风尚。

小新同学想自制孔明灯,为了使它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安全,选择作为灯罩的材料应质轻且;

选择的燃料应燃烧热值大且;

(3)我市已禁止燃放孔明灯,因为孔明灯燃烧时外焰温度高达300多度,一旦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地,孔明灯会而引发火灾。

(填序号)

A.提供可燃物B.供给氧气C.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9.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所以,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

根据灭火原理你认为氢氧化镁能做阻燃剂的原因是()

A.氢氧化镁是一种碱

B.受热分解的产物能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氢氧化镁不溶于水

D.可以降低易燃性建筑材料的的着火点

20.201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下列做法中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B.将生活垃圾焚烧销毁

C.乘坐公

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D.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

21.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22.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的是()

A.太阳能B.石油C.核能

D.天然气

23.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

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B.煤C.天然气D.乙醇

24.世界上每年有上万家庭发生火灾,造成了极大损失,如果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

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D.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25.(12分)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1)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是燃烧的首要条件,下列物质中具有可燃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的编号):

①石灰石②氮气③铁丝④红磷⑤面粉⑥二氧化碳

发生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验证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

①简要叙述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木炭是一种可燃物。

请验证:

木炭发生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燃烧(两个条件须分别验证),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燃烧。

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填装药品,并已设法在整个装置中充满了氮气。

若要求实验过程中不得拆、装仪器,请设计后续的实验步骤,并按要求填表。

在后续实验步骤中,有一步骤为“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请把这一步骤用“题示”两个字填入下表相应步骤的“操作”栏中,且不必填该步骤的“预计现象及得出的结论”栏。

步骤

操作

预计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3)①有人建议在装置X处作下图Ⅰ所示的改动,以便可随时切断气流。

这样的做法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又有人建议在实验开始后,在Y管末端处增添一个燃着的酒精灯(下图Ⅱ),大家讨论后觉得很有必要,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理由(不需要文字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Ⅱ

二、填空题

③装置B在“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这一步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

做如图12所示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

把火柴靠近铜管口处,火柴被加热;

迅速从蒸气中移开,火柴燃着了。

(1)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

(2)B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所起的作用是:

(3)火柴为什么移离蒸气才能燃烧?

27.星期天我跟妈妈学炒菜,我先打开了天然气燃气灶,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燃烧过程中_________能转化为热能。

炒菜时我不小心把油锅弄着了火,我迅速盖上锅盖,使火熄灭。

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5分)2011年4月8日凌晨3时10分,兰临高速公路新七道梁隧道内,两辆装载近40吨危险化学品——190号溶剂油的重型油罐车由于追尾发生燃烧爆炸,当场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

迅即赶到的救援官兵,佩戴空气呼吸器,用喷雾水枪对火势进行控制,到5时30分,隧道内明火被全部扑灭。

(1)以下是四种常用的危险品标志,在装运“190号溶剂油”的油罐车上应贴的标志是。

(2)油罐车起火燃烧有三个必要条件:

其中“190号溶剂油”为可燃物、还需要有和

(3)从灭火的原理分析,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其原理是。

(4)调查表明,火灾伤人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当油罐车起火燃烧、爆炸时,下列自救措施不当的是。

A.迅速脱下衣物,扑灭大火B.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选择合适通道迅速逃生

29.(4分)右图为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图解。

(1)地震发生后因断电海水冷却系统停止工作,反应堆温度过高使水蒸气与钢壳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高温条件下氢气和空气混合爆炸,这一爆炸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爆炸引起核泄漏,造成铯137散逸到空气中。

铯的核电荷数是55,则铯的质子数是。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科学、安全地利用核能B.充分利用风能、地热能和太阳能

C.尽可能多使用石油、煤等化石能源D.寻找可循环利用的生物能源

30.(2分)质子(H+)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是以氢气和氧气为原料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图),利用只允许H+通过的质子交换膜将阳极隔开,H2和02分别在不同电极发生反应,正、负极反应式可表示为:

02+4H++4e-=2H20,2H2—4e-=4H+(其中e-表示电子)。

则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该装置中用于导电的电解质溶液是H2S04溶液(pH=a),则工作一段时间后(不考虑水蒸发,且认为生成的产物在电解质溶液中),溶液pH范围可表示为_______。

31.到2005年,“西气东输”工程将为上海送来30亿立方米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一种“清洁能源”,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城市煤气中通常含有CO气体,写出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煤气与大然气相比,从安全角度看,煤气的主要缺点是。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煤气,天然气和氢气中,首选的燃料是。

32.(5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化学。

现代社会不仅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已经进入第三次能源革命——多能源时期。

(1)沼气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近年来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作燃料。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

科学家正研究在使用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将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方法,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能量转化(右图所示)。

其中物质X是_________,释放能量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4分)我市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同时,农村中的大量秸秆、杂草、树叶、人畜粪便等废弃物也可充分利用――将其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通过发酵,可产生大量的沼气。

(1)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沼气的广泛应用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有①;

②。

34.(4分)有科学家认为地球变暖及异常气候与温室效应有一定的关系。

(1)减少煤、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会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

(2)绿色植物通过①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②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对

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量平衡至关重要。

(3)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正在研究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如下图所示)。

你认为以下说法能从图中分析得出的有(填序号)。

a.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b.化学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c.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d.二氧化碳也是重要的资源。

三、简答题

35.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各国更加重视“节能减排”,有计划地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写出二氧化碳的一种主要来源(实验室制法除外);

(2)提出“节能减排”的一项措施。

 

36.(3分)2008年9月20日,深圳一歌舞厅发生重大火灾事故,致43人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歌舞厅演职人员使用自制礼花弹手枪发射礼花弹引燃了天花板的聚胺脂泡沫所致.请回答:

(1)礼花弹发射后引发天花板的聚胺脂泡沫燃烧的原因是。

(2)在室内遇见聚胺脂着火,可用毛巾或衣服捂住呼吸道,理由是。

(3)如果让你设计歌舞厅,为了防止发生重大火灾,应注意的一问题是。

37.

(7分)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为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两种物质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右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实验中获得了如下实验事实:

①A试管内的白磷燃烧;

②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B试管内的红磷不燃烧。

[得出结论]结论1:

依据上述实验事实(选填序号)可知:

可燃物燃烧需与氧气接触。

结论2:

依据上述实验事实①③可知:

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

[拓展延伸]

(1)实验中,B试管上部瘪气球略变大的原因是。

(2)若将A试管上带玻璃管的橡皮塞换成实心橡皮塞,在实验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是:

若去除A试管上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在实验中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

[知识运用]我国的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请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对以下成语进行解释。

成语词典的解释: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扑灭一车柴火,比喻无济于事。

“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杯水车薪:

釜底抽薪:

38.(6分)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

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

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39.(4分)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对碳与氧气反应时氧气用量与产物成分的关系进行研究:

取12g碳与给定质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测得以下数据:

氧气的质量(g)

8

16

24

32

40

产物的成分

CO

CO和CO2

CO2

产物的质量(g)

14

28

36

44

从上表数据的变化中,你得出碳与氧气反应时,产物成分与氧气用量的关系是:

(1)。

(2)。

40.(08年南京)今年5月27日上午10点23分,著名排球运动员孙玥在南京鼓楼公园点燃了奥运圣火盆。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D

2.D

3.C

4.ABC

5.B

6.无

7.B

8.B

9.B

10.C

11.B

12.D

13.B

14.D

15.D

16.C

17.D

18.C

19.B

20.C

21.B

22.A

23.D

24.A

25.无

26.无

27.无

28.无

29.无

30.无

31.无

32.无

33.无

34.无

35.无

36.无

37.无

38.无

39.无

40.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