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5061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

  *7高等教学心理学的学科特征P15①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②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③研究对象的主题是大学生④为实现高校的社会职能和应用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8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P19①客观性原则②发展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

  9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P20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调查法④个案法(追踪研究法)

  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校教师

  1.角色P23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行为

  2角色期望P24社会按照各类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模式要求每个社会成员,这称为角色期望

  3角色意识P24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在某一条件下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对他相应的角色期望时,便产生了角色意识

  *4教师的多重角色P24①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②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③榜样和模范公民④学生灵魂的塑造者⑤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5教师的领导方式的种类P25:

①强硬专制型②慈善专断性③放任自流型④民主型(最理想)

  6教学风格P26是指在教学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特点

  7罗森塔尔效应P26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效应)

  *8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P27①角色认知阶段②角色认同阶段③角色信念阶段

  9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P27①正确认知教师职业②树立学习榜样③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10效能感P28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11自我效能感包括P28①结果预期②效能预期两个成分

  1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P29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成就感

  13教师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P29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②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③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14教师反思的过程分四个环节P31①具体经验②观察分析③抽象的重新概括④积极的验证

  15教学反思的成分P32①认知成分②批判成分③教师的陈述

  *16教学反思的方法P33①反思日记②详细描述③实际讨论④行动研究

  17教学监控能力P34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8简答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P34 ①计划性与准备性在课堂教学前,教师要明确所教课程的内容、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目标任务及教学方法手段,并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教学效果②课堂教学的组织性 课堂上教师密切观察学生,随时准备有效应付课堂上的偶发事件③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④沟通性  教师用积极的态度感染学生⑤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⑥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

  19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P35①能动性②普遍性③有效性

  20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后,教学监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判断)

  21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P37①从他控到自控②从不自觉带到自觉达到自动化③敏感性逐渐增强 敏感性是衡量教师教学监控能力高低的一个忠言标志④迁移性逐渐提高

  22教育机智P39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映,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23教育机智的表现形式P39①善于因势利导②善于随机应变③善于对症下药④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24教师威信P40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24师爱P42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实践教学中,有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25师爱特征P42①职业对象性②原则性③广博性

  26师爱的心理功能P43

  ①激励功能②感化功能③调节功能④榜样功能

  27师爱的表现形式P44(简答)①关怀和爱护学生真正关怀学生是师爱形式的起点。

爱护学生指爱护学生身上的一切积极因素②尊重和信任学生③同情和理解学生④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

  1学习P45广义学习人与动物都有;

次广义的学习指人类学习;

狭义学习指学生的学习。

学习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P47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谚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学习

  3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P48①智慧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4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马忠良)P49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

  *5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论述)P50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①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②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学习方法上的特点①自学方式日益占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加强③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6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P52①获得律与消退律②刺激泛化与分化律③高级条件作用律

  7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先有行为后有刺激。

  8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P56学习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①认知学习观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在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认知结构接受编码系统;

学习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三个过程几乎同时发生②结构教学观

  9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P58按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方法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有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0接受学习P59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11‘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12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P60信息加工模式①信息流②控制结构(含期望事项和执行控制)执行控制就是认知策略

  13构建主义认为P66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这种构建不可能由他人代替。

  第五章学习动机及其培养

  *1动机P69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具有三种功能:

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2学习动机P69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3学习需要P70 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从需要的作用上看,学习需要可称为学习驱力

  *4学习驱力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P69:

①认知内驱力,奥苏伯尔提出的;

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③交往内驱力。

  5学习期待P70 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6 诱因P70 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7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的关系P70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两者密切相关

  8学习动机的种类P70

  

(1)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

  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效果比较明显,但稳定性比较差。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作用较为稳定和持久。

  (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又称内部动机作用,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又称外部动机作用,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9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P71

(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4)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10、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P73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决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11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

P74

  12成就动机理论P74

  成就动机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13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P74,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前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功,成功概率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

后者易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难的任务,成功几率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

  14成败归因理论P78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非可控制归因。

  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15自我实现理论P76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16原始的学习需要是一个健康的人类有机体生来就有的一种生物学本能P77 

  17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 P79

  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

二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18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P79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期情景)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适中;

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关系成倒“U”曲线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④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尽量多用集体或小组竞赛,而少用个人竞赛。

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竞赛”。

⑤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第六章 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1学习迁移的涵义P84学习迁移(简称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不仅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也存在于态度和品德的学习中

  2学习迁移的分类P84

  *

(1)正迁移与负迁移

  按照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消极迁移)是指—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2)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按照迁移的层次,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

  (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按迁移的先后分类

  (4)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按迁移的内容分类

  3.学习迁移的理论观点P87

  

(1)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自动的

(2)相同要素说认为迁移有条件、共同的、相似的

(3)经验泛化说

(4)关系转换说

(5)认知结构说对学习迁移产生直接影响的三个变量。

①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②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③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性原有认知结构越巩固,越有助于促进新的学习。

(6)经验整合说

  整合是一个过程,是通过同化、顺应和重组三种基本途径来实现的。

  *4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条件)P90

  ①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 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

②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

③认知技能与策略

  *(4)定势的作用P91

  定势也叫心向,指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定势对迁移影响的双重性(促进或阻碍)后面的任务是前面任务的同类课题或它的特例时,定势对后来课题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5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P92

①合理确立教学目标②科学精选教学材料③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④有效设计教学程序⑤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基本标准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教学生会学习兴趣、会整理资料、会收集资料

  第七章 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

  1感知P95是感觉与知觉的总称,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认知形式。

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与特征。

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

  2观察P95 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叫“思维的知觉”,它包含有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

  *3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P96①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知觉的理解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②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③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④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4思维P96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是智力的核心因素。

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

是衡量思维发展的指标

  5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P97

  ①言语前思维阶段 儿童在未掌握言语之前

②直觉(知觉)行动思维阶段 3岁前婴儿的典型思维就属直觉行动思维。

③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3--7岁幼儿的典型思维就属具体形象思维。

④形式逻辑思维阶段 形式逻辑思维是初中生的典型思维。

⑤辩证逻辑思维阶段 辩证逻辑思维是大学生的典型思维。

  *6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P98 ①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②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③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7直观方式P99 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①实物直观不能人为地突出教学内容,受时间空间限制

②模像直观 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

③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指通过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8如何提高知识直观与知识感知的效果P101

①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的选用,后者比前者效果好;

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像直观)的配合

②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强度律:

教师的言语尽量作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

  差异律:

如万绿丛中一点红

  活动律:

组合律: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④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9教材概括P103指主体通过对敏感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

教材概括是加工改造感性知识以形成发展理性知识的过程,也是理解知识的过程

  10教材概括类型P104

  ①感性概括 低级的概括形式。

知觉水平概括

  ②理性概括 高级的、思维形式的概括

  11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P105 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

就是思维过程。

①分析与综合分析指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属性或各种特征。

分析的形式过滤分析和综合分析②比较 比较是把各种对象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关系。

比较是抽象概括的必要前提。

比较以分析综合为前提,又是抽象概括的基础。

③抽象和概括抽象是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抽区各种对象和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

*12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判断P107)

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

②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 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

③科学地进行比较

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指导法和发现法。

  第八章 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

  1记忆P110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事物的反映

  2记忆的类型P111

  ①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按记忆内容划分)*②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按记忆长短划分)

  瞬时记忆0.25—2秒。

  短时记忆5秒到2分钟。

它的容量有限制,大约为7+2个组块。

  长时记忆 1分钟以上

3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P113 

(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精选性、准备性)

(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4识记P114 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

5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重要方式P114 

①视觉编码均为瞬时记忆,视觉编码是感觉记忆的主要信息编码方式。

②语音听觉编码 贮存在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主要以语音听觉编码的方式存在。

③语义编码 长时记忆系统中

④语言中介编码 长时记忆中存贮

  *6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P115

  ①材料的数量与性质

  ②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有目的无目的)。

③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④组块化编码 组块的方式主要依赖于人过去的知识经验。

⑤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⑥觉醒状态 上午11—12点学习效率最高;

下午6—8点之间效率最低。

⑦识记的信心

  7知识保持P118 是识记过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巩固过程,也就是信息的存储过程。

*8知识保持与存贮的组织形式P118

①空间组织是保存情景信息和形象信息的重要形式

②系列组织

③联想组织

④网络组织

⑤更替组织

  9遗忘p119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

不完全遗忘;

完全遗忘;

暂时性遗忘;

永久性遗忘。

  *艾宾浩斯研究结果,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10记忆遗忘的理论解释P120

  ①衰退说桑代克为代表

  ②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于扰;

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较差,是由于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双重干扰的结果;

③同化说 

④动机说

  *11合理夏习,防止遗忘P122

  ①复习时机要得当遵循“及时复习”、“间隔复习”、“循环复习”的原则。

  ②复习的方法要合理

  分散复习(每次时间短,次数多),集中复习(每次时间长,次数少)。

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

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

 应综合使用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

  ③复习次数要适宜过度学习指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第九章 认识策略与心智技能形成

  1.知识P124:

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分陈述性知识(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后者回答做什么、怎样做

  *2认知策略P127:

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的内部过程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

  3.元认知p127:

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它的基本成分:

  ①元认知知识(存在长时记忆中)②元认知控制(存在工作记忆中)

  *4元认知策略的种类P129①计划策略②监控策略③调节策略

  5.学习策略:

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6.心智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