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文档格式.docx
《古代文学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湖诗人热衷于交游、结社,互相标榜,甚至有人以诗谋财,多献谒、应酬之作,艺术粗糙,只有刘克庄与戴复古能自成一家。
辛派词人
是南宋时期远承东坡而近学稼轩的一个词派。
这一词派的先驱人物是张孝祥,中坚人物是陆游,辛派词人的词作多表现抗战复仇、救国安民的思想怀抱。
风格上多慷慨沉雄,声情激越;
方法上多“以文为词”。
缺点是造语狂宕,有时不免粗豪。
“二窗”与“双白”
二窗指南宋词人吴文英、周密。
吴文英号梦窗,有《梦窗词》;
周密号草窗,有《草窗词》。
二人同为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的作家,词的内容也多为身世之感和离别之情,且往往融入哀时伤世的黍离之悲,艺术上二人均追求清丽工巧,旨趣相近。
故时人并称他们为“二窗”。
张炎的词集名《山中白云词》,词风清雅疏朗,与白石相近,故与白石并称为“双白”。
太学体
以太学生为主的青年士子弃西昆体华美密丽之文风,但矫枉过正,走上了险怪艰涩的道路,形成了风行一时的“太学体”。
“太学体”虽然提倡古文反对骈俪,但其自身怪僻生涩,也不是健康的文风。
三十六体
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温庭筠和段成式皆排行十六,而且诗文都以以俪偶相夸,重辞藻,典故,声韵,偶对,故世称“三十六体”。
在创造技巧和文风上,他们的骈文则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大都雕镂精工,用典深僻,词采繁缛,偶对切当,风格更为华丽浓艳,就中以李商隐的骈文最具代表性。
唐宋八大家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苏门四学士
指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并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的四位诗人,即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秦观
以诗为词
指使詞同詩一樣達到“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的程度。
突破音乐对词的约束,采用標題和小序并大量用典使事,把词变成独立的抒情诗体的创作方式。
以文为词
辛弃疾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提出“以文为词”的表现方法,即是将古文词赋中常用的章法,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的新的表现手法。
别是一家
由李清照的文学理论专著——《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
力主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线。
她认为两者区别主要在于:
诗、词声律要求不同。
诗的声律要求简单粗疏,而词的音律、乐律规则要求严格;
如果说,诗要求语言的节奏美,则词不仅要求语言的节奏美,而且要求歌唱时的音乐美,反对以诗的粗疏的格律来破坏词之音乐美。
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问题特征,才能不被诗所取代,在文学之林中占有独立的地位。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后来被贬黄州但此事纯属政治迫害。
江湖诗祸
发生在南宋期间的文字狱。
因书商陈起印的诗集《江湖集》中多收录在野诗人的作品,其中有议论朝政、讥讽当权者的诗篇,因而造成了江湖诗祸。
遗民诗人
清初诗坛,有一批由明入清的诗人,他们保持自己的民族气节,对时末清初的战乱和民生疾苦铭刻在心,对清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不合作态度。
拒绝入仕为官。
他们用诗歌揭露清兵暴行,颂扬抗清英烈,坚持民族气节,寄托故国哀思,诗风慷慨苍凉、激昂悲壮。
这一类诗人被称为遗民诗人,其代表人物为顾炎武、吴嘉纪和屈大均。
元诗四大家:
“元诗四大家”是指元代中期活跃于诗坛的四位诗人,他们是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四人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相同,艺术上也比较相近。
皆雄浑流丽,多模往局,少创新规。
“四大家”的艺术风格同中有异,各人也还有一些自己的特征。
其中最优秀的诗人是虞集。
擅长律诗,意境浑融,风格深沉。
铁崖体:
元末诗人杨维桢创造的诗体,他认为诗是个人情性的表现,主张艺术创作个性化,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从而创造了元代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
其中最能体现“铁崖体”特色的,是他的乐府诗。
以气势雄健的奇思幻想突破了元代中期诗歌甜熟平稳的畦径,给人以石破天惊的感觉。
杨维桢有时一味求奇,不免诡异晦涩。
南戏(永嘉杂剧):
又称“戏文”,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
是北宋末叶至明嘉靖末期,由最初的“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繁衍而成的、性质相类的民间艺术的总称。
因多用南曲演唱,故名。
又因最早起源于浙江温州(古称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散曲:
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
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具有灵活多样的句式;
散文化、口语化的语言风格;
明快酣畅的审美取向的特点。
宋代文学
绪论
课后练习:
1.文以载道、忧患意识、朋党
2.城市繁荣对通俗文学的影响
3.科技发达对作家创作的意义
4.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1
答:
文以载道说的盛行
1.刘勰:
文以明道2.韩愈:
文以贯道3.周敦颐、朱熹:
文以载道4.二程:
作文害道
结果:
宋诗文说教意味浓于唐代(横看成岭侧成峰)
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
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
他把文学的社会功能置于审美功能之上。
这样的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一、忧患意识对文学家的影响
1.儒家传统的忧患意识
2.宋国势较弱,内忧外患
3.忧患意识使作家很少歌功颂德、政治自信
4.宋人诗文严谨、平实、细密、深沉
二、民族矛盾激化下,忧患意识造成爱国主题高扬
1.辽和西夏岁币银,激起雄豪之音
2.抗金、抗元斗争中,爱国主题成为文坛主导倾向
儒家强调个体对社会应有的责任感,士人应有社会忧患意识。
“先天下之忧而忧”,体现在文学方面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内容具严谨,平实,细密,深沉等特征。
民族矛盾激化下,忧患意识造成爱国主题高扬
朋党:
同类的人为怎么目的而相勾结。
指封建士大夫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之间的互相斗争。
唐代后期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朋党之争。
双方结党基本上都不是基于共同的政见,而是通过各种关系建立起来的。
两党对进士科都十分重视,在执政时,两党也均做过一些有益的事,但对于严重的社会矛盾却无心解决,派系间的斗争削弱了中央的力量,使外重内轻的局面愈发严重。
史称「牛李党争」或「朋党之争」
2.
宋代城市经济繁荣。
宋代商业兴旺发达,纸币的出现和广泛使用,海外贸易的盛况空前,都非常引人注目。
大城市的繁华,小镇市的兴旺使得宋城市人口的膨胀。
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积累,使得在文学上呈现纵情享乐的特点,通俗文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经济的高度发展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如说话、杂剧、演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发展,而词成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
士大夫词以诗文来表达他们有关政治、社会的严肃内容,而用词来抒写纯属个人私生活的幽约情愫。
如欧阳修诗文、词就如同出自两人之手。
正是宋人将词看作是用来娱情、宣泄个人隐秘情怀的载体,因此,词很少受到“文以载道”思想的约束,文人可以比较自由地抒写旖旎风情,词体也能保留自己的特性,取得独立的地位。
而民间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以各种渠道流传于民间,更有一些词人直接为歌女写词。
社会对词的需求,刺激了词人作词的热情,也促进了词的繁荣与发展。
3.
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对于普及教育,提高阅读能力和增加了社会流动的机会,作用重大。
私人有了大量藏书,
私立书院出现,文人愈多,交流愈多,思想也就也开阔;
顺应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文人创作观念转变,审美角度也发生改变,无形中促进了文学革新。
4答:
理学对文学的影响
1.卫道意识(程朱理学、欧王苏杨论)
2.理学派别(蜀学、洛学、新学)
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一、理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
第三节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一、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
1.五次大规模刻印佛经2.禅宗主动吸收儒、道思想3.儒、释、道都注重内心修养
4.北宋中叶三教合一成为思潮
二、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的整合
1.宋代士人都有参政的热情
2.宋人重视人格修养的完善
第四节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
1.手工业取得前所未有的技术进步2.城市取消了坊市的界限,商业繁荣3.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
二、士大夫的优裕生活与词的兴盛
1.大量的财富被集中起来供皇室和官僚享用
2.纵情享乐、轻歌曼舞下词作兴盛
第五节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一、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发展
1.宋代古文有六大家
2.宋散文文体多样化
3.宋散文议论、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4.宋散文平易畅达、简洁明快
二、宋诗对唐诗的因革
1.宋诗承中晚唐发展(杜、韩、白、李)
2.宋诗向日常生活倾斜
3.宋诗以平淡为美,以意胜
第一章、宋初文学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白体诗人、晚唐体、九僧诗、隐逸诗人、西昆体
二、领会:
1.西昆体盛行与衰微的原因
2.白体诗风流行的原因
3.王禹偁在宋初诗坛的意义
1答:
西昆体的盛行
1.杨亿、刘筠、钱惟演为盟主2.参与酬唱的共17位诗人作诗247首3.后进学者争效之
西昆体衰微的原因
1.诗歌形象缺乏内在的气韵2.艺术上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3.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
2答:
1.馆阁之臣酬唱编诗集
2.李昉、徐铉等人效法白居易作闲适诗
3:
王禹偁诗中富有新气息
1.王禹偁学白闲适诗,更重视讽谕诗2.王禹偁又以杜甫为典范,开有宋风气
第一节、宋初的古文(散文)和复古思潮
一、王禹偁等人的散文
1.五代十国入宋的词臣散文仍多为骈体
2.王禹偁《小畜集》表示“兼济之志”
3.王禹偁不满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P20)
二、柳开、穆修等人的复古思想
1.柳开在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
2.穆修刊刻韩、柳集与西昆派对抗
3.姚铉编选《唐文粹》专录古文
第二节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白体”诗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
第三节、宋初的晚唐诗人
一、专学贾岛、姚合的九僧诗
1.“晚唐体”诗人(P26)
2.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P22)
3.苦吟重五律,畛域狭小,但颇有警句
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岛和姚合看
成是晚唐诗人,故名之“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主要有“九僧”和林逋等隐逸
诗人,即和尚和隐士。
第四节、西昆体的盛衰
一、《西昆酬唱集》的成书与题材内容(P27)
1.编纂《历代君臣事迹》的馆臣作诗唱酬2.杨亿编《西昆酬唱集》
3.题材:
怀古咏史,咏物,流连光景
西昆体主宰宋初诗坛(形成流派)
二、西昆体的艺术特征
1.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
2.多为近体,七律占十分之六
3.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诗人的探索
思考与练习:
一、识记:
慢词、铺叙与白描、张先词的特点、范仲淹词的特点
二、领会:
1.柳永羁旅行役词对题材的开拓
2.柳永词之“俗”
3.王安石词与诗的关系
4.欧阳修词与晏殊词的差异
1,柳永在创制新词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至柳永,形式体制更为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形式、内容上进一步开拓奠定了前提条件。
2,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
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风格的改变,对宋词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
3,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面向市民大众,通俗、生动,自成一体。
他还创造性地发展了词中的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并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2答:
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1.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口语和俚语
2.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
3.表现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4.表现下层妓女从良的愿望
4.表现都市生活与市井风情(珠帘绣幌引向繁华都市)
3答:
词:
①颇具开创性②注重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③进一步体现人生的感受并转向表达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
诗:
一、早期诗风的特点
1.反映社会现实(《兼并》、《发廪》)
2.思亲怀友的抒情诗(《思王逢原》《示长安君》)
3.借以明志的咏史诗(《明妃曲二首》)
二、王荆公体及晚年诗风向唐诗复归
1.写景抒情的绝句(《雪干》《书湖阴先生壁》)
2.变直截刻露为丰神远韵(《北陂杏花》)
一、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
1.主要内容:
男女相爱与离愁
2.情感基调:
雍容和缓、自我解脱
3.风格:
情中有思
4.地位:
倚声家初祖
二、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词
1.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
2.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
3.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
4.风格:
清新明畅
第一节晏殊和欧阳修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第二节开拓词境的尝试
一、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
1.情柔语丽的词风
2.沉郁苍凉,为豪放词的滥觞
二、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
1.长于表现歌舞音乐艺术的精妙
2.三影:
对自然景物描写独具匠心
3.三中:
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4.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功能
5.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
三、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
第三节、柳永词的新变
(与大哥柳三复、二哥柳三接,人称柳氏三绝)
一、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1.创慢词87调125首
慢词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常用的曲调样
式。
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
慢词字句较多,但系依据曲调缓急而定,与依据体制长短而作的长调不同。
慢词多为长调。
二、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4.表现都市生活与市井风情
(珠帘绣幌引向繁华都市)
三、铺叙与白描
1.慢词可以尽情地铺叙展衍(字多调缓)
2.圆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
3.大量使用白描手法
4.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5.表现独特的人生体验与心态
6.尤工于羁旅行役
地位:
对宋词全面革新的大词人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太学体、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王安石诗风、苏舜钦诗风、欧阳修的诗风
1.梅尧臣对宋诗艺术的先导作用
2.王令诗的特点
3.欧阳修与王安石散文风格的不同
4、通过《朋党论》谈谈欧阳修政论文的特点
梅尧臣开拓诗歌题材及宋诗艺术先导作用
1.非常关心时政(P47)
2.积极反映民生疾苦
3.题材走向日常生活琐事
4.风格“平淡”
王令的诗
1.抨击时弊(《梦蝗》)
2.抒写远大抱负(《暑旱苦热》)
结果:
风格雄伟奔放,语言奇崛有力,意境开阔雄大
欧阳修:
平易纡徐的文风(《醉翁亭记》开头)
1.语言简洁流畅
2.文气纡徐委婉
王安石:
简洁峻切的风格
1.政论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
2.短文简洁峻切
瘦硬通神
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朋党论》)
①《朋党论》中他针对保守势力污蔑范仲淹等人结为朋党的言论,旗帜鲜明地提出“小人无朋,唯君子则有之”的论点
②《朋党论》有力地驳斥了政敌的谬论,显示了革新者的凛然正气和过人的胆识
③是古文实际功能和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
欧阳修、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八大家”
一、欧阳修的文坛领袖地位:
北宋前期文坛一代宗师
1.良好的家教与文学基础:
欧阳修父亲是真宗时的进士,为人敦厚,清正廉洁,一直官职低微。
四岁时,欧阳修的父亲去世,因家贫,无依无靠,母亲郑氏带欧阳修兄妹三人投奔叔父欧阳晔。
郑氏出身江南名门,知书达理,亲自督导欧阳修学习,没钱买纸笔,就用河边的荻草在沙土上教欧阳修写字。
欧阳修从小勤奋过人,尤其喜欢韩愈散文。
2.初官结识僚友切磋诗文(24岁及第)
3.以博学多才与政治名臣入主文坛(两度被贬64退休)
4.团结同道,汲引后进,肯定先贤(录取苏轼与曾巩)
二、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
1.认为儒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答李诩书》:
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
2.文道并重
3.认为文具有独立性
(《与乐秀才书》:
古之人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
文道并重:
1.文学与道同样重要;
2.文学的艺术形式与内容同样重要(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三、欧阳修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
1.诗文革新本质上针对五代文风和西昆体
2.反对“太学体”(P42)
四、体裁的完备与功能的加强
1.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朋党论》)
2.史论文低回往复,感慨淋漓
3.亭台记与哀祭文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4.创造了单笔散体的文赋
5.参以古文笔法革新了的四六文
1.散文的实用和审美性质充分显示
2.散文的叙事、议论、抒情功能有机结合
散文:
1、政论文:
《与高司谏书》《朋党论》
2、史论文:
《五代史》序论
3、亭台记
①《丰乐亭记》
②哀祭文《泷冈阡表》《释秘演诗集序》记石曼卿事
文赋:
《秋声赋》
四六文:
《上随州钱相公启》《蔡州乞致仕第二表》
第二节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
一、欧阳修诗中的议论及其平易的风格
1.欧诗议论往往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2.欧诗散文手法不在句法而在叙事手段
3.欧诗语言清新流畅、章法委婉平易
流丽宛转的风格(P45《戏答元珍》)
二、梅尧臣开拓诗歌题材及宋诗艺术先导作用
三、苏舜钦诗的奔放直率风格
1.反映时政(《庆州败》、《城南感怀呈永叔》)
2.抒写心中愤懑之情(《维舟野步呈子履》、《天
平山》)
3.写景(《大风》、《城南归值大风雪》)
4.风格:
雄豪奔放(《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
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淮中晚泊犊头》)
第二节、王安石等人的古文
一、王安石散文简洁峻切的风格
二、曾巩散文平正周详的风格
1.议论委曲周详,文字简练平正
2.结构严谨而舒缓
太学体:
宋仁宗在天圣至庆历年间曾三次下诏诫斥浮靡文风,而当时任国子监直讲的石介更是对西昆体视若寇仇,他专门写了《怪说》三篇,猛烈攻击杨亿。
石介的观点对太学生的影响很大,于是以太学生为主的青年士子随之而矫枉过正,竟弃西昆体华美密丽之文风,走上了险怪艰涩的道路,形成了风行一时的“太学体”。
第四章、苏轼
儒道禅的融合、逆境中的创作高峰、翻新出奇的议论文、叙事、抒情、说理完美结合的散文、有必达之隐而无难显之情、以诗为词
1.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对苏轼创作的影响;
2.为什么说苏轼是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
3.苏轼的词学观的意义
4、比较强鉴赏苏轼前后赤壁赋(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两方面均可)
在逆境中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2.更多的是傲视苦难,超越痛苦,形成豪放與婉約平分秋色的詞創作格局
一、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
1.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重要主题
2.对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
3.总结人生经验和事物规律
二、乐观旷达的精神
1.在逆境中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2.更多的是傲视苦难,超越痛苦
三、对艺术技巧的娴熟运用和超越
1.比喻生动新奇,层出不穷
2.用典信手拈来,左右逢源
3.对仗精工活泼,打破常规
挥洒自如,无锻炼之痕
四、必达之隐而无难显之情
1.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
2.对十分难处理的题材举重若轻
五、刚柔相济的的艺术风格
1.模仿他人诗风,无不惟妙惟肖
2.重视两种对立风格的融合
诗风“清雄”
六、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
1.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情思内蕴深厚
2.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
避免了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缺点